麦哨评课稿.docx
《麦哨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哨评课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麦哨评课稿
篇一:
麦哨评课稿(转载)
《麦哨》评课稿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
谢老师的课也很精彩,听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回味。
现在谈谈听课随感:
1、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这节课里,同一篇文章,有的孩子读出的是勤劳,有的读出的是自由,有的读出幸福,有的读出快乐,有的读出朴素,有的读出悠闲,体现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在课堂中老师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
没有知识的灌输,没有情感的灌输。
因而,学生发扬积极踊跃,体验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课堂充满着生命的律动。
在课堂上,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思想是开放的,学习是快乐的,生命是美好的。
2、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中谢老师创设了丰富的情景,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听、说、读中走进朴实欢快的农村孩子的生活。
尤其是排比句学习是文章的精彩之笔。
通过找好词,听音乐师范读一段热情洋溢、充满诗情画意的评价语言,让人心驰神往,使孩子们满怀期待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同时也反映了老师既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也关注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德工具。
同时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语言的文辞美、意境美,然后是说体会,激情朗读,学生对生机勃勃的农村初夏的景色心悦之,向往之。
3、欣赏语言和积累语言指导到位。
如排比句学习;找欣赏的词句,做批注;有效的朗读指导,朗读指导又是本节课的另一个亮点。
4、教师评价语言很有特色,令人回味
①教师评价语言优美而生动,具有审美性。
《麦哨》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风景优美,生机盎然的富有诗情画意的乡下田园风光。
,描绘了乡下孩子无忧无虑、充满情趣的童年生活,非常令人向往。
②教师评价语言热情洋溢,具有激励性。
这是一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
这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亲切和善的老师,这是一群天真活泼、充满灵气的孩子。
整节课教师激情满怀,用充满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学生讨论时议论纷纷,发言时争先恐后,默读时潜心涵泳,朗读时,谁也不甘示弱。
老师用激励性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效果非常好。
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那一张张充满自信的脸。
篇二:
麦哨评课稿
分享经验、直面困惑
——《麦哨》评课稿
赵淑娟老师执教的《麦哨》这一课,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陈益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季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向我们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课文以盛夏的乡村特有的“麦哨”为题,富有诗意。
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
接着点出湖畔割草的孩子,重点描写了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生活在这种天然娱乐场所中游戏的情形。
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哨声作结。
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
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
细细读来,我觉得《麦哨》这篇课文无论是文章的题目、布局构思,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本、领悟文章内涵的蓝本。
本课文质兼美,许多语句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
听完赵淑娟老师的课,我觉得她的这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目标定位准确。
这节课,赵老师把目标定为:
“从优美的语言中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积累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一方面关注到《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另一方面也关注到这篇课文在本册教材所处的位置,是第六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一组课文中的最后一课。
于是在教学中并不是仅仅抓住优美的语言,对比喻、拟人等写作手法的解剖,而是重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唤醒学生的语言意识,激发学习情趣。
二、课堂结构层次清晰。
“麦哨”的声音是课文的线索,紧扣文题初读课文,能快速理清课文脉络。
其后,让学生联系文中“和、应、欢快、柔美”等词对“呜卟呜卟”的麦哨声展开想象,能有效把握学习语言的本质性目标。
同时,那欢快而柔美的麦哨声在课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风,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田园之中。
以“欢快、柔美”为重点,让学生自主读悟,能有效地延续第一层面对“麦哨”的解读,把握课文的主旨,寻找到解读感悟的突破口,并搭建起一个有效的
学习空间。
在学习中抓重点词句品词想象,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而真正品味到文本语言所流淌着的浓浓的情趣。
同时从课文的学习中区体验“走进田园”的情趣,激发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我相信,这样的教学,这样的课堂一定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三、有浓厚的语文味
我们都知道,是语文课就要姓“语”,赵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充分地诠释了这一点。
在这节课中,我们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语文课所特有的“语文味”:
1、有明确的贯穿目标主线
赵老师对教材吃得是比较透的,于是在教学目标(目标二:
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就明确了教学的重点,并且始终贯穿在教学当中。
2、词句教学重韵味
在词句教学时,赵老师抓住重点词语:
轻柔、欢快、忽高忽低等,读出韵味,效果很不错。
3、重视朗读
朗读是感悟的前提,丁老师明白,学生要有所感悟,必须通过朗读,别无其他路子。
于是丁老师在这节课中将朗读进行了到底。
四、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一节课中,学生如果能轻松愉快地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激情也将达到最高点,智慧将得到充分展现。
所以,可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节好课的前提,在赵老师的这节课里得到了体现。
1、教师的精心引导
整节课中,赵老师精心设计的导语拉近了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2、学习方法的引导
课堂中赵老师让学生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田园风光的柔美时,要求动笔读书,这些都渗透着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
我们平常课堂中都会有学生上课不专心的现象出现,我们不能过多地责怪学生,是否应该看看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有事可做了吗?
只要学生参与了,陶醉在文本当中,这种现象就自然少了。
由于一堂好课都是磨出来的,不敢说经过了千锤百炼,但至少也集合了多少老师的智慧啊!
但同时我也觉得,实际的课堂是生成的,总会有点缺陷,下面说说我的一些个人不成熟意见。
先学后教,教学前先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
初看课题《麦哨》,很模糊,别说学生没有见过麦哨,就连我们年轻教师都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所以,如果课前先让学生玩一玩“草叶哨”,学生在兴致高涨的情景下玩,并在玩中感知了“草叶哨”。
然后,丁老师迁移到“麦哨”,理解“麦哨”就很自然了,还有课文中的吃“茅茅针”,对内容熟悉了,自然就拉近了作者与学生的时代距离、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关系。
一句话,课前活动要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为教学服务。
在教学中,老师和孩子都非常关注农村孩子们的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向往他们所过的那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快乐无比的生活,但恰恰没有关注到课文的几处重要的语言。
如第三小节“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
”第五小节“湖边的草又肥又嫩,只消用手拉拉,竹篮很快就满了。
”等这些语句,这些语句足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乡村的孩子,他们勤劳、懂事,先帮大人割草干活,劳动之余再去玩耍、游戏,这样大家对农村孩子的生活可以了解得更到位,乡村孩子的形象也会更加丰满。
我想,只有在探索中多寻找自己的不足和遗憾之处,才会真正的促使自己成长和进步,就让我们在遗憾中学会反思,经受磨练才会不断铸造出教学中的完美!
篇三:
《麦哨》说课稿
《麦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麦哨》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
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
这一是篇文质优美的课文。
文章为我们展现了
一幅儿童在田园无忧无虑玩耍的欢快场面,让我们感受到田园风光的
动人,田园生活的惬意。
文中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许
多语句都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首尾呼应,两段表达相近意思却用了
不同的措辞。
能够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感受到田园生活的
美,激发了他们向往大自然的情感。
所以本文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
学生语感,丰富他们语言积累的好文章。
《麦哨》在课文中描绘的孩子们在田间嬉闹的场景,如:
摔跤、
吹麦哨、翻跟斗等,作为生活在乡下的孩子来说已经是最熟悉不过,
每提到一个场景孩子们都能说出他们在田间地里欢快的场面,这也是
学生们学习这篇课文的基础条件,但要体会到文中语言所描述的这种
“欢快、柔美”,这种诗情画意般的境界,还是有一定的局限。
这篇
课文我安排了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并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兜、畔”等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应、剥、嚼”。
2.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乡村生活的淳朴自然、孩子们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积累
文中的优美语言。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品味作者生动形象
的语言,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二、教法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
课件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
受,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朗读感悟法:
采用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品位语言,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导入
童年是一幅画,画中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诗,诗中有
我们明媚的笑脸。
在作家张益眼中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麦哨)请大家齐读课题
2、介绍麦哨
它是农村孩子特有的玩具,用一小节麦秆,在上面打一个小洞,
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能发出呜卟,呜卟的声音。
3、感受麦哨声音的美,模仿麦哨的声音
(二)、自读课文,检查生字
1请大家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出示小黑板,认读8个生字及掌握多音字“和、应、剥、嚼”。
(三)、品读赏析,体会语言之美,感受风光之美。
学习第四自然段,我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有感情读、齐读、创
设情景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田园风光的五彩缤纷,引导
学生抓住“鹅黄嫩绿、金黄、黑白相间”等一些表示色彩的词,来感受即将丰收的欢快以及田园的景色的柔美。
同时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展示一些田野风光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加深印象,感悟意境之美。
(四)、再读文,感受活动乐(玩、吸、吹)
五彩缤纷的田园风光是那么的美,那在田园上割草的孩子们呢?
他们美不美?
美在哪?
我指导学生通过看图说话,图文对照,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乡村生活的淳朴自然、孩子们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五)、拓展延伸
文中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他们的快乐,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快乐,谁来说说,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快乐的事?
尝试写作练习,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四、课后反思
在落实各项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我觉得仍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指导学生品读课文中的优美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却少了老师深情并茂的范读,没有给学生树立榜样。
我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我问学生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活跃了,但却造成了学生只带着老师的问题去阅读,去寻找答案,却很少有自己独特创新的阅读体验。
篇四:
2015河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说课稿:
《麦哨》说课稿范文
2015河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说课稿:
《麦哨》说课稿范文
2015河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说课稿:
课本阐述:
《麦哨》描写了盛夏时节乡下旷野里即将丰收的情形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况。
这一是篇文质柔美的课文。
一是意境之美:
文章为我们显现了一幅儿童在故乡高枕而卧玩耍的高兴局面,让我们感觉到故乡风景的感人,故乡生存的满意。
其二是语言之美美:
文中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伎俩,很多语句都值得门生去咀嚼积聚;首尾呼应,两段表达相近意思却用了差另外说话。
可以大概使门生在领会语言美的底子上感觉到故乡生存的美,引发了他们向往大天然的情绪。
于是本文是熏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语感,丰富他们语言艺术。
学情分析:
我们都知道,由于听力障碍,聋哑学生语言相对比较贫乏,阅读理解能力相对与同年龄的来说差距比较大。
再加上本文描写的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的田园生活,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距离比较远,因而体会其中的情趣也比较难的。
在教学中,要从弥补缺陷出发,从发展学生语言的角度去考虑。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
”据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能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展开想像,感悟出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
情感目标:
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
其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悟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而让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生活向往的情感又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补充了一些美丽的乡村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结合以上分析,我预设本课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感受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第三课时,巩固知识,升华情感,完成练习。
首先我简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本节课我打算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实物导入,理解课题。
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麦哨,而且对于聋哑学生的来说直观形象的实物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加深印象。
所以我在直接明确题目,让学生用“麦”和“哨”分别组词后,出示一些麦杆,让学生知道麦哨就用麦杆做的哨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聋生的朗读有时候是比较盲目的,有的就是为了读而读。
为了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我设计了:
“让我们在这麦哨声中,走进文本,去听听这是怎样的声音?
”“在这哨声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度边思考,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读通课文,学习新字词。
指导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相机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通过比较,举例说明,组词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学会“和”“应”两个多音字的词义及运用。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几次写到了麦哨声。
然后朗读比较,体会省略号的含义和两段文字不同的措辞。
下面我具体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这一课时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意境之美,品味语言之美,在“欢快、柔美”的氛围中陶冶情操,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这一目标,这堂课我围绕“读—说—抒—写”进行教学,力求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组织教学,完成教学目标。
一、复习回顾,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我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麦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吗?
”“这声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两个问题,引领学生回顾知识,走进文本。
导出“欢快、柔美”两个中心词,并让学生学习一、二两个小节。
二、图文结合,感悟意境之美。
紧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欢快”“柔美”的词义,然后自由轻声朗读3—6小节,去乡村的湖畔、田野、湖边走一走,找一找哪里还能读到欢快、柔美的感觉。
在交流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白、彩、红”以及“鹅黄嫩绿、金黄、黑白相间”等一些表示色彩的词,来感受乡村孩子的闲暇、欢快,即将丰收的欢快以及田园的景色的柔美。
同时补充一些田野风光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加深印象,感悟意境之美。
这种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深入浅出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缩短学生认识过程。
三、品读赏析,体会语言之美。
为了让学生对文中的语句有更深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语感,帮助他们积累和丰富语言。
在通读3—6小节后,我又安排了细读品味的环节。
让学生再来读一读,
并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一读。
想想这个句子的意思,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主要从“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汉,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捧捧的种子。
”“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这些句子中,学习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品味语言的美。
四、小结全文,升华情感。
最后学习7、8两个小节,让学生说说“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
”为什么这哨声是如此的欢快、柔美?
总结出:
是这闲暇的生活、即将丰收而美丽的田野让这哨声如此的欢快、柔美。
然后再让学生来学一学“呜卟、呜卟?
?
”的麦哨声,一同来感受。
五、课堂延伸,走进乡村
为了更好的弥补缺陷,发展聋生的语言,聋校的语文课堂,应该有它的侧重点,那就是写作的指导。
所以为了升华本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感受乡村孩子快乐的生活。
我在最后安排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把孩子们在湖边嬉戏、玩耍的情景写的再具体些的小练笔。
六、作业安排:
1、熟读课文,摘抄文中柔美的文句
2、结合学习要领,自主阅读《可爱的草塘》一文
板书计划
结合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板书上我力图表现出语文可读性,读写训练的落实,结合人文性的讲授思绪,故而结合现实策划了这个板书。
篇五:
《麦哨》课后说课稿
《麦哨》课后说课稿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麦哨》,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及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麦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的一篇课文略读课文。
这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它们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幽静、恬美的画面,带领我们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
《麦哨》给我们带来的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
本篇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展现给大家的是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舒适,文中许多语句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
让学生以文本语言为通道,细品田园之美,最终到达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但是对于麦哨和课文中描绘的孩子们在田间嬉闹的场景,不用说城市里的孩子,就连现在乡下的孩子也无法体会到这种“欢快、柔美”。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些方面,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和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能力,我给这篇课文安排了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并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二、说教法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法:
1、朗读感悟法:
有疑问时,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多读理解深入;品位语言,多读朗朗成诵。
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麦哨,感受田园生活,感受乡间嬉戏的孩子们的生活。
2、自主感悟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应用生本自读自悟、生生互读互悟,师生共读共悟等形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教师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自主地感悟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等了解“欢快、柔美”的乡村生活。
三、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从“一吹麦哨,初步感知;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吹麦哨,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三吹麦哨,感悟美丽的田野;四吹麦哨,回归自然”五个方面来说说教学过程:
(一)、一吹麦哨,初步感知
1、板书“哨”,观察字形,给“哨”组词,引出课题《麦哨》
2、简单介绍“麦哨”,呼麦哨
【“麦哨”一词是难点,不要说城区的孩子,就是一些老师也未必能说出个
道道来,从“哨”字入手,让学生先观其形,后介绍其质地,再呼其声,一声声“呜卟,呜卟”,学生虽知之不深,但粗略知其大观。
学生感受到了课题充满情趣,充满音律美,对后文的学习更充满期待。
】
3、找到课文中的麦哨声,明白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首尾呼应”这一写作方法在师生合作呼哨中,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省时高效,而且不经意之间明确了这样写的妙处,即突出文中孩子们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二吹麦哨,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1、默读第3和第5自然段,找出让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抓优美的句子进行赏析,切中要害,语文教学就是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是要通过品词析句,发现语言文字背后暗藏的规律,促进积累,培养语感,最终学会表情达意。
】
2、反馈,赏析优美句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教育资源。
】
交流“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体育馆的垫子还有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
交流:
“男孩子在铺满青草的土坡上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
”
4、赏析句子:
剥开叶片?
?
?
?
从舌尖直沁肺腑
(播放课件)
【营造情境,细腻引导,反复品读,让学生感受文中孩子们的快乐。
】
(四)、三吹麦哨,感悟美丽的田野
【化文为诗,师生在合作读中,学生感受到了田野如诗如画。
】
(五)、四吹麦哨,回归自然
(师生呼应吹麦哨。
师声音越来越小)
【整堂课由哨声起,又在哨声中悄然而止,首尾呼应。
不绝于耳的哨声仿佛在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这哨声包含着孩子们的笑声,包含着对无拘无束童年生活的无限向往。
】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过程节奏感,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审美教育的作用。
所以,我的板书完全是按照我的教学思路而来,简洁而又突出重点,更具诗情画意,把文章的重点全部诗意地概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