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600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1.docx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1.docx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1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1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当今社会的小学教育,出现了对儿童教育“成人化”的趋势,这一现象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规律。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按照成人教育的标准去要求小学生,不能搞“一刀切”。

第2题:

孟禄认为“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说中的______。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交往起源说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为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第3题:

孔子曰: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这句话体现了哪条德育原则?

______

A.疏导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第4题: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候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这说明______。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方仲永之所以“泯然众人”,是由于后天缺乏良好生活条件和教育培养。

第5题:

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______。

A.创新能力的培养

B.读写能力的培养

C.听说能力的培养

D.交往能力的培养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6题:

教育情境中,主要由教育实践者进行的改善教育专业实践的一种研究是______。

A.教育叙事研究

B.教育行动研究

C.实验室研究

D.调查研究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教育行动研究是由教育实践者(一般是教师)进行的教育研究,目的是为了改善教学。

第7题:

学生上体育课时很容易不小心骨折,下列对骨折病人的现场急救措施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若受伤肢体肿胀严重或活动受限时,应剪开衣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B.骨折后发生的肢体弯曲、扭转等畸形要及时复原

C.切忌用不干净的物品填充伤口

D.尽快就地取材,如用薄木板、竹板、硬纸板、木棍等制作夹板,固定患部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对骨折病人不要勉强解脱衣服,若受伤肢体肿胀严重或活动受限时,应剪开衣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骨折后发生的肢体弯曲、扭转等畸形不可勉强复原。

切忌用不干净的物品填充伤口。

应尽快就地取材,如用薄木板、竹板、硬纸板、木棍等制作夹板,固定患部。

第8题:

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敏感地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______体现。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第9题:

节俭属于性格的______特征。

A.态度

B.行为

C.意志

D.情感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是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

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

第10题:

红、橙、黄色往往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

这种现象是______。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错觉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联觉是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第11题:

听到隔壁班班主任高跟鞋的声音,以为是自己班的班主任回来了,全班同学顷刻间鸦雀无声。

体现了刺激的______。

A.泛化

B.分化

C.获得

D.消退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第12题:

马卡连柯曾指出:

“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集体的一种影响。

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

”此言论体现了哪种班级管理模式?

______

A.常规管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平行管理的提出者为马卡连柯。

第13题:

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是______。

A.分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第14题:

技能形成过程中,在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______。

A.挫折现象

B.抑制现象

C.干扰现象

D.高原现象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高原现象指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的,到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即练习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呈下降的趋势。

第15题:

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叫______。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班级授课制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是特朗普制。

第16题:

某一测验多次实验后所得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______。

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区分度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

它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

第17题:

赫尔巴特指出:

“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______特点。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作用相结合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这句话体现了教育性教学原则,即教学过程是知、情、意的统一。

第18题: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反映的是______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循序渐进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次序,应循序渐进。

“不陵节而施”的意思是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意思是教师杂乱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

所以我们应该按照学科知识的顺序,学生学习的顺序进行教学。

第19题:

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____。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品德评价法

D.实际锻炼法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孔子的这句名言是指通过自身行为进行榜样示范,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第20题: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宽恕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

”这启示我们要坚持______。

A.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这句教育名言体现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如何纠正儿童错误的看法,宽恕意味着热爱和尊重儿童,同时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儿童的要求。

简答题

第21题: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参考答案:

(1)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具有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详细解答:

第22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

(1)自我中心阶段这一阶段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

这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

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还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2)权威阶段这一阶段也称作“他律期”。

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

这一时期也称作自律期。

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的服从权威。

(4)公正阶段这一阶段,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各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详细解答:

第23题: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参考答案: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学习者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参与某种社会文化,进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

(3)学习的情境性。

知识存在于具体、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参与某种社会实践而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以形成相应的知识。

详细解答:

材料分析题

材料:

王老师在晚自习时发现教室地面上纸屑很多,便让劳动委员打扫,自己就去另一个班上课去了。

劳动委员见老师走后也停止了打扫,心想放学后就该值日生值日了。

不料一会儿检查工作的校领导发现了班里的卫生极差,给予班级以严厉批评。

第二天班会课,王老师决定以“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作为班训,同时结合“扫屋风波”,以此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为养成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爱劳动的良好班风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天,王老师抓紧一切时间,找班干部谈话,分析得失、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下午,班会如期举行。

教室墙上贴上了火红的“班训”:

“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

同学们强烈感受到了一种氛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劳动委员和其他班委成员、同学们纷纷上台发了言,他们个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