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式斗轮机使用维护说明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989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悬臂式斗轮机使用维护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悬臂式斗轮机使用维护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悬臂式斗轮机使用维护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悬臂式斗轮机使用维护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悬臂式斗轮机使用维护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悬臂式斗轮机使用维护说明书.docx

《悬臂式斗轮机使用维护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悬臂式斗轮机使用维护说明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悬臂式斗轮机使用维护说明书.docx

悬臂式斗轮机使用维护说明书

DQLZ1800/3600·35

臂式斗轮堆取料机

 

使用维护说明书

(机械部分)

A01200000SM

 

 

A01200000使用维护说明书

目录(示例)

1.用途和使用范围…………………………………………………1

2.主要技术规格与性能…………………………………………….1

3.工作原理与结构特征…………………………………………….5

4.操作规程…………………………………………………………12

5.维护与安全技术…………………………………………………15

6.易损件目录………………………………………………………18

7.滚动轴承目录……………………………………………………19

 

DQLZ1800/3600.35

A01200000SM

臂式斗轮堆取料机

使用维护说明书

第1页

共19页

1用途和使用范围

DQLZ1800/3600·35型斗轮堆取料机(以下简称本机)为连续散状物料堆取料设备,是港口码头贮料场堆取散状物料的现代化机械设备之一。

它与料场地面胶带输送机组成机械化贮料系统,使料场堆料和取料作业完全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

该设备集堆料和取料功能于一身,也可独立进行堆料或取料操作。

它适用于环境温度在-10℃—45℃,平均相对湿度为78%,地震基本烈度(里氏)低于7级的大中型现代化散状物料贮料场的堆取料作业。

2主要技术规格与性能

2.1整机的主要技术要求

本机是按照JB/T4149《斗轮堆取料机技术条件》等有关标准设计而成,产品技术指标完全达到有关标准和规定,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主机面漆颜色主机构为桔红;色标为(R05)、防护栏杆为黄色,配重为黑黄相间的斜道,间距为200mm,斜道与水平面呈45º;润滑油管为淡黄色。

各传动部分巳在厂内试装、试运转,经检查合格后出厂。

本机大型结构件所用钢材均巳进行预处理。

 

资料来源

编制

(签字)

(日期)

校对

标准化

提出部门

审定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批准

2.2整机性能

2.2.1工作制度和寿命:

重型工作制,设计寿命30年

2.2.2物料特性

品种:

铁矿石(粉)

堆积密度:

2.2-2.8t/m3

静安息角:

40°-45°

动安息角:

30°-35°

粒度:

0—75mm

2.2.3生产能力

取料能力:

额定1800t/h

堆料能力:

额定3600t/h

(最大4320t/h)

2.2.4料堆高度

轨上:

8.5m

轨下:

1.5m

2.2.5回转半径:

35m

2.2.6供电系统

供电电压:

10kV,50Hz

供电方式:

磁滞式电缆卷筒

控制方式:

磁滞式电缆卷筒

控制供电电源:

220V,50Hz

2.2.7走行距离:

320m

2.2.8最大工作风压:

250N/m2

2.2.9最大非工作风压:

1890N/m2

2.2.10装机总功率:

420kW

2.2.11常用功率:

360kW

2.2.12设备总质量:

∽465t

2.2.13设备外形尺寸(长X宽X高):

91.6×10.6×25m

2.2.14控制方式PLC程控、手动,半自动

2.2.15地面带式输送机:

理论中心高(距轨道踏面):

1300mm

2.3主要部件的主要技术参数与性能

2.3.1斗轮机构

斗轮型式:

无格式

斗轮直径:

6m

斗子数:

8个

斗轮转速:

4.9r/min

传动型式:

机械传动

电动机:

Y2-315S-4(110KW,1480r/min,F级,IP54)

减速机:

P2O081NH+KF157AD8(减速比247.07,SEW)

2.3.2臂架带式输送机

运行型式:

普通槽形可逆式

拉紧方式:

垂直重锤式

托辊型式:

DTⅡ(A)型

带宽:

B=1400mm

带速:

V=3.15m/s

传动型式:

机械传动

电动机:

Y2-280M-4(90KW,1480r/min,F级,IP54)

减速器型号:

MC3RLSF05(SEW)

减速器传动比:

i=20

2.3.3俯仰机构

机构型式:

单缸液压整体变幅

变幅范围:

-12.5°—+4.3°

液压油缸接头形式:

两端球铰吊环式

传动型式:

电动液压油泵

电动机:

Y2-200L-4(30kW、F级、IP54)

油缸伸缩速度:

0—8mm/s

2.3.4回转机构

机构型式:

三排圆柱滚子轴承(带外齿圈)

回转半径:

35m

回转速度:

0.0625—0.125r/min

回转角度:

±110°

传动型式:

机械传动

电动机:

YP160M2-4X2台(2×11kW,1460r/min,F级,IP54)

2.3.5行走机构

机构型式:

组合悬挂式

门座型式:

三点四支腿

跨距X轴距:

7×11m

走行轮直径:

Φ630mm

主机轮数:

24个(含尾车前支腿轮数)

驱动轮数:

12个

行走速度:

工作V=7m/min、调车V=25m/min

最大轮压:

<250kN

传动型式:

机械传动

电动机:

三合一减速机自带:

(12×5.5kW,F级,1480r/min,IP54)

2.3.6尾车

尾车型式:

固定式尾车

托辊槽角:

350

尾车倾斜角度:

12°

带宽:

1400mm

带速:

3.15m/s

2.3.7电缆卷筒装置

动力供电方式:

磁滞式电缆卷筒

动力供电电源:

10KV,50Hz

2.3.8夹轨器

夹轨型式:

JYA160型电液式夹轨器

驱动电机功率:

2×1.1kW

2.3.9喷水装置

抑尘型式:

喷雾抑尘式

系统压力:

0.7MPa

2.3.10润滑系统

润滑方式:

电动集中润滑

2.3.11控制设备

PLC型号:

S7-300

3.工作原理及结构特征概述:

本机由斗轮机构、臂架、臂架带式输送机、司机室装置、上部结构、俯仰机构、回转平台、回转机构、门座、行走机构、中心料斗、尾车、润滑系统、喷水降尘系统、电缆卷筒装置、走形限位装置、电气及辅助装置等部件组成(设备总图见附图)。

3.1工作原理

本机具有堆料、取料、两种作业功能:

工作时,首先接通总电源开关,松开电动夹轨器,鸣笛示警。

3.1.1取料作业时,按照设定好的PLC程序,尾车由尾车液压油缸至取料位置(底位置),依次启动地面带式输送机、臂架带式输送机、斗轮机构、回转机构、俯仰机构,人工选好初始取料点后,斗轮转动,臂架绕回转中心作往复回转运动,被斗轮挖出的物料经由斗轮卸料板落在反方向运行的臂架带式输送机上。

在主机中心,臂架带式输送机通过中心料斗将物料输送至尾车上,经地面带式输送机将物料运至转运站。

取料模式为由上至下分层取料:

分层取料即臂架每完成一次回转动作主机前进一个吃料厚度500mm(堆比重为2.2t/m3,额定取料能力为600t/h时)。

而后,臂架反向回转进行下一次取料。

取完一工艺料层后,机器返回到另一个工艺料层起点并将斗轮下降3000mm(斗轮半径)重复上述运动进行取料作业,一个工艺料层的长度以臂架不碰料堆为依据确定。

每个工艺层的切取可通过人工选好初始点后,利用PLC程序控制,直至将这个工艺料层的物料全部取完。

3.1.2堆料作业时,尾车升至堆料位置(高位置),然后依次启动臂架带式输送机、回转机构、俯仰机构(斗轮机构此时不工作),人工选好初始取料点后,再启动地面带式输送机。

将料场带式输送机送来的物料通过尾车前端漏斗卸至臂架带式输送机上,运至斗轮头部处卸至料场。

堆料模式为人字型堆料:

人字型堆料即在料场的中心线上卸料,在这一操作过程中,主机以预先设置的高度连续行走,这个设定的高度是根据料堆高度设定的。

因此就形成了料堆的横切面由几层人字型层面组成。

为了降低灰尘排放率,臂架末端要与料堆脊部尽可能接近。

料堆的起始点和终点在堆料开始进行时就要设定好。

堆料时的操作分为人工和PLC程序控制两种,人工堆料适用于无规律少量物料的堆放。

PLC程控适用于有规律、大量物料的堆放。

3.2整机的结构特征

主机采用整体平衡、液压俯仰式。

本机传动机构中除俯仰机构采用液压传动外,其余各传动为机械传动。

斗轮采用长轴布置,臂架俯仰采用单油缸,行走机构为三点四支腿型式。

尾车采用固定式尾车。

本机各传动机构均有过载保护,防止超载时损伤设备,它具有效率高、工作可靠、维修方便、维修技术容易掌握等优点。

电气线路设计具有多种保护和联锁装置,设有单动、手动及PLC控制三种操作方式,以满足各种工况的需要。

单动操作:

可启动各机构单独运转,各机构间无联锁和顺序关系。

主要用于各传动部分的检修、安装调试等场合。

手动操作:

各机构间有联锁和顺序控制关系。

由司机在司机室内操作主令开关,使机器完成启动、堆料、取料等各项作业。

PLC半自动控制:

即按程序和先设定的数据,控制本机的堆料或取料作业。

在臂架的前下方设有料堆高度检测装置,它能自动地检测斗轮臂俯仰高度,实现设备堆料的自动控制。

机上设有斗轮臂防碰及跨地面输送机的保护装置,在臂架带式输送机上设有防跑偏、双向拉绳开关等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

本机与地面配合,设有制动及防大风的夹轨器和锚定装置,以及维修设备时的顶升结构。

3.3斗轮机构:

(A01201000)

斗轮机构由斗轮体、斗子、环形料槽、斗轮溜料板、导料槽、斗轮轴、机械驱动装置等组成。

本机构的传动形式为:

电机→液力偶合器→减速机→斗轮轴→斗轮体,斗轮的转动速度5.75r/min。

斗轮体与斗轮轴,减速机与斗轮轴均采用花键联接。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司机室发出的指令,启动电机并带动液力偶合器、减速机、斗轮轴、斗轮体并按照规定转速运转,通过安装于斗轮体上斗子的挖掘,将料场中的物料挖出、提升、卸料、转运到臂架带式输送机上。

3.4臂架带式输送机:

(A01203000)

臂架带式输送机(简称皮带机)安装于臂架和上部机构的塔架下部上,带宽B=1400mm,带速V=3.15m,胶带可按正、反二个方向运行,堆料时向斗轮方向运行(正向运行),取料时则反向运行。

它主要由电动机、液力偶合器(带制动轮)、制动器、减速器、驱动滚筒、改向滚筒、上下托辊、垂直重锤张紧装置、输送带、胶带清扫器及保护装置等组成。

本机构的传动形式为:

电机→液力偶合器(带制动轮)→减速器→驱动滚筒→皮带。

皮带机装于臂架的中间,其两侧都装有走道,便于对胶带机的维护。

驱动装置安装在皮带机末端。

工作时,为防止皮带跑偏,除了在靠近皮带机的首尾处设置了防皮带跑偏装置外,承载段还设置了可逆自动调心托辊,回程段设置了八字型托辊;为保护机上人员人生安全,设置了双向拉绳开关等保护装置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机器的联动,即启动电机并带动液力偶合器、减速器、驱动滚筒、胶带、改向滚筒等,实现胶带机的运转及堆取物料的转运。

3.5俯仰机构:

(A01206000)

本机采用了整体俯仰形式,即臂架上下俯仰与上部结构一起参与俯仰运动,驱动系统采用液压驱动,主要由液压站(电机、油泵、电液换向阀、油箱等),配管及液压油缸组成。

液压驱动单元主要包括油箱,电动泵及组件。

本机构的传动形式为:

电机→液压工作站→油缸。

油缸伸缩速度:

0—8mm/s,斗轮头部俯仰速度小于5m/min。

上俯仰角度为+4.3°,下俯仰角度为-12.5°。

该液压系统设有闭锁设施,在油缸非工作期间内,油缸每24小时伸缩变化小于5mm。

俯仰时工作平稳、可靠。

整个系统和元件进行了1.5倍设计压力的耐压试验无漏油现象,防止内漏而造成臂架下降。

另外,在回转平台和上部结构靠近油缸支承(两端)均设置了维修用支承孔,便于安装、维护和检修。

臂架的俯仰角度可通过安置在上部结构上的角度检测仪反馈到司机室控制台后由操作员或程序来进行控制调整。

俯仰机构设有检修用臂锁定装置,在臂架俯仰的极限位置设有两级限位保护,可确保臂架的安全。

当需要挖取不同的物料层或堆高物料或跨越地面皮带机时,通过司机室发出的指令,启动电机、油泵,向油缸供油使油缸伸缩从而实现斗轮和臂架的俯仰。

3.6回转机构:

(A012109000)

通过回转机构驱动可使臂架作回转运动,臂架回转与斗轮旋转以及大车行走和俯仰升降相配合,可实现斗轮在料场不同位置的连续取料和堆料作业。

回转机构由电动机、力矩限制器、制动器、减速装置(减速装置由立式行星减速器、联接体、开式齿轮组合而成)和三排圆柱滚子回转支承、回转角度检测装置及防尘罩等组成。

它安装在门座和回转平台之间。

回转运动由安装在上环梁内的驱动单元驱动。

本机构的传动形式为:

电机→力矩限制器→立式行星减速器该机构→三排圆锥滚子回转支承。

回转速度按1/cosФ变频调速,其调速范围为:

0.0625—0.125r/min。

回转角度为±110°

力矩限制器采用了武汉正通力矩限制器,是一种摩擦片式的过载保护系统,非常适合正反转传动。

其设计紧凑,转动惯量小,即使长期使用,多次打滑,设定力矩的重复精度仍然很高。

它能防止回转超负荷运转。

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应经常调整(调整方法见力矩限制器使用说明),使其真正能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立式行星减速器是采用博能传动的产品,能耗低,性能优越,减速器效率高达96﹪。

振动小,噪音低。

臂架回转角度的两极限位位置由电气检测元件控制。

3.7走行机构:

(A01207000)

行走机构主要是承接主机行走以上所有载荷并使设备移动的一种运行机构,它采用的是四组行车台车布置型式,安装在50kg/m的行走轨道上。

它由在每个轨道侧的两个四轮的走行单元对称布置于轨道上,其具体构成由驱动装置(电机、减速器、制动器三位一体,俗称三合一减速器)、主动车轮组、从动车轮组、车轮架、均衡梁、锚定装置、清轨器、夹轨器、两级终端限位开关(防碰装置)、防雷击避雷装置的安装座以及顶升部位支座等。

主机部分(除了尾车)重力由门座的四支腿支撑在行走机构四个四轮走行单元上,尾车部分重力由尾车前支腿、尾车后支腿共四个走形轮支撑。

四轮走行单元与下环梁处前后四支腿直接相联接。

本机构的传动形式为:

驱动装置(电机、减速器、制动器三位一体,俗称三合一减速器)→主动车轮组,行走速度为:

工作(低速)时7m/min,调车(高速)时25m/min。

走行电机为变频电机,调速采用变频调速。

在走行机构设有锚定装置及夹轨器。

当风力超过250Pa时,装在司机室顶上的风动风速仪发出信号使夹轨器动作,实现自动夹紧钢轨。

当风力超过400Pa时,应将大车停在地面设有锚定坑桩的位置,夹轨器夹紧钢轨,手动锚定大车行走,主机挂上并拉紧防风拉链,防止设备非正常移动或倾翻。

当风力超过750Pa时,应将大车停在地面设有臂架锚定装置的位置,将臂架朝臂架锚锭方向下俯,注意臂架不能与臂架锚定相接触,臂架下翼板离臂架锚定支承面应有50mm距离,夹轨器夹紧钢轨,手动锚定大车行走,主机挂上并拉紧防风拉链,防止设备倾翻。

在平衡梁上设有顶升部位支座。

在每个支腿的前后车架上安装有轨道清扫器。

首尾两端的车架上设置了缓冲器,以防止设备行走至前、后端极限位置时因碰撞脱轨而产生的较大冲击。

它的工作原理是:

通过司机室发出的指令,启动电机,带动减速器运转,使机构按所需行走速度运行,实现取料时的进给量和堆料时的工作速度以及快速行走的调车速度。

3.8尾车:

(A01211000)

尾车是将地面皮带机上的物料输送至主机上。

本机采用固定式尾车,主体是钢结构件。

它主要由机架及走道、头部卸料斗、导料槽、前后横梁及支架、电气房平台及走道、电气房,变电房等组成。

3.10司机室:

(A01204000)

司机室是本机的控制中心,布置在靠近回转中心处上部结构的正前方。

臂架俯仰时,安装在司机室后部的油缸机构使司机室始终保持水平。

司机室采用钢骨架阻燃泡材夹层全封闭式结构,司机室采用铝合金门窗,司机室前端及两侧均设大平面玻璃窗,室外正面窗设雨刷器,顶部装有投光灯和风速仪,三方设有走台。

司机室内布置有联动式操纵台,操纵台上有各种控制开关、操作手柄、各种声光报警装置、各种监控仪表,信号装置。

室内还设有,冷暖空调装置,配置工作转椅,工具橱等。

为提高操作人员的可操作性,还配备了室外摄像监控仪。

操作人员视野开阔,操作方便,隔热、舒适性好。

3.11电缆卷筒:

(A01219000)

电缆卷筒是远距离平移设备中常采用的一种收放电缆的装置。

本机设有动力电缆卷筒和通讯电缆卷筒,采用磁滞式卷筒型式,它安装于尾车的电气房平台上,分别布置在斗轮机的两侧。

卷筒直径满足电缆曲绕能力的要求,电缆在卷筒上缠有不小于三圈以上的安全圈数。

要定期检查电刷,磨损后应及时更换。

(按电缆卷筒说明书执行)

3.12润滑系统:

(A01217000)

机上润滑系统是保证机器正常运转的一种辅助装置,各转动部位均设有相应的润滑设施,。

3.12.1.机器各减速器的润滑,均采用稀油润滑,在加油时应保证润滑油面在要求范围内。

3.12.2.斗轮机构轴承,臂架皮带机轴承座,回转大轴承、回转减速器轴承座、回转小齿轮,走行机构走行轮,各轴承采用电动集中润滑,。

干油集中润滑区布置情况如下:

a.走行机构润滑区:

共36个润滑点。

b.回转大轴承24个点,回转减速器轴承座2个润滑点、回转小齿轮4个润滑点。

c.俯仰油缸缸头及缸底铰点(2个点),前臂架铰支座(2个点)

d.斗轮机构轴承座(2个点)

e.臂架皮带机轴承座(4个点)

3.12.3.尾车后轮和尾车各滚筒处装有油杯,应定期加入润滑脂。

3.12.4润滑剂的选择:

1)减速器:

冬季、夏季用不同的润滑油,按减速器使用说明加油。

设备新安装后,运行200小时须更换新油。

设备正常运转后,每年更换油不得少于二次。

2)分区集中润滑和其它各润滑点:

锂基润滑脂。

3.13喷水除尘系统:

(A01218000)

喷水除尘装置是机上的一种辅助设施,是为降低机上各转运点处输送物料的扬尘,使其符合料场安全、环保要求。

喷水除尘系统由水管、水箱、洒水泵、控制元件和喷嘴等组成。

该装置的水箱及增压部分安装于尾车平台上,水箱容积约为3m3,泵扬程可达50m。

各物料转运点均设置了喷水装置,机上各相对运动部件间均设有软管联结。

采用定点上水,水管将水引入机上水箱,经洒水泵加压再通过喷嘴洒到各个物料转运点。

在喷射点设有电动阀来联接和断开供给水源。

提供的节流阀使得喷射密度可手动调整。

每个喷射点有几个喷嘴,喷嘴处水压0.7MPa。

喷射点包括:

臂架带式输送机卸料点(堆料时喷)

斗轮溜槽(取料时喷)

臂架带式输送机导料槽(堆料时喷)

中心料斗下部(取料时)

为防止喷水除尘系统管内余水因气温低而冻结,除了应在水箱中加入防冻剤外,即在喷水除尘系统非工作时,将管内余水放出,以防冻结,避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3.14臂架防碰保护装置

在机上斗轮臂两侧的下方设有臂架防碰保护装置,它主要由接近开关、钢丝绳、支架等构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

当臂架回转时因操作失误使安装于臂架上防碰保护装置中的钢丝绳首先与料堆相碰,此时安装于钢丝绳一端的接近开关作用,将回转机构电机电源切断,使臂架回转停止。

如果再次启动回转电机,臂架只能反向回转。

从而可避免设备事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3.15料堆高度检测装置

在斗轮臂的前下方设有料堆高度检测装置。

安装位置布置好后,在安装过程中,应调试至极限准确的正常状态进行调节,堆料时,料堆的高度逐渐增加,每当料堆顶面距物位检测装置达到所设定的距离时,俯仰机构可自动地将臂架提升一个俯仰高度,实现设备堆料作业的自动化控制。

3.16钢结构

主要钢结构件包括臂架、回转平台、门座、上部结构、尾车等。

其结构参数均采用Ansys计算软件进行结构计算、优选,能很好地承担相应的负载。

钢结构件所用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符合GB1591的规定。

所用的材料在焊接前均进行喷丸处理,所有的施焊区域在焊接前均作清洁处理。

主要角焊缝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焊的方法完成,保证具有足够的熔深,钢板的对接焊缝保证焊透。

焊缝坡口和外形尺寸符合GB985、GB986的规定。

按等强度的原则选用焊条,在大批量使用前将进行工艺性试验,试验合格后方使用。

焊后的重要钢结构件均进行消除内应力处理。

重要焊缝及应力大于70%许用应力的焊缝均经过10%的X射线抽检和100%超声波探伤检验,X射线检查结果达到GB3323-87标准规定的Ⅱ级要求,超声波检查结果达到GB11345-89标准规定的B类Ⅰ级的质量要求。

所有需解体运输的钢结构在发运前将进行工厂预组装,主要受力部件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或现场焊接。

3.16.1回转平台

本部分主体为钢结构件,主要由平台主体,走台栏杆、防碰装置、电气接线柜架等构成。

平台主体主要为箱型梁结构,其上还放置有俯仰机构、回转机构中传动装置、中心料斗的中上部分、上线装置、防尘罩电气接线柜等。

其作用是承托上部参与俯仰运动的构件以及主机与尾车通道,并和其一起作回转运动。

3.16.2门座

本部分主体为钢结构件,主要由门座主体,走台栏杆等构成,其型式为三支点式。

环梁主体主要为箱型梁结构,结构简单,刚度大。

在其上还放置有中心料斗的下部分、承接落料的导料槽等。

其作用是承托回转机构等以上构件。

3.16.3料斗、导料槽及悬挂缓冲装置

料斗是物料从一转运点至另一转运点的集中卸料工具,它一般由料斗体、衬板、衬板固定销(或螺栓)、防堵料装置等构成。

所有料斗、溜槽的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小于55。

在料斗、中心料斗的适当部位设置了大小合适、密封良好的检查门,以便于检查料流及人工疏导堵塞。

在物料各转运点均设置了导料槽,在斗轮卸料处,也设置了导料槽。

3.16.4走台栏杆

本机中,对于经常操作、检查或维修的场所,均设置大小合适的永久性钢制平台,其负载能力不小于400kg/m2,平台台面采用格栅式材料,一切敞开的边缘均设置高度不小于1050mm的安全防护栏杆和高度不小于100mm的踢脚板。

平台的大小适合于进行维修工作,至少能并排容纳两人,最窄处不小于600mm。

每个平台均设置有易于达到的钢制扶梯,其安装位置既方便人员上下,又不妨碍设备维修和材料搬运。

扶梯的宽度一般为700mm,最窄不小于600mm,扶梯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不大于60(跨越梯除外),每个扶梯均设有扶手。

扶梯有足够的刚度并牢固装设,以防晃动。

其设计特点是:

走台栏杆一般设计为可拆卸式,栏杆扶手杆采用Ф42.3mm,双横杆采用Ф26.8mm的焊接钢管,立杆采用63×63×6的等边角钢。

立杆一般通过螺栓与走台和走台支承梁的槽钢和角钢联结。

走台格栅板厚为30mm。

便于运输、安装、拆卸,可以防止(如焊接式)因运输过程中挤压变形,给设备现场安装带来不便。

3.17电气部分的说明见《DQLZ1200/3600·30斗轮堆取料机(电气部分)》。

4操作规程

4.1操作机器前应进行的准备工作

a.机器经过空负荷试验、部分负荷试验和重负荷试验后,其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生产要求;

b.进行各种试验后的机器,应按规定进行各种保养工作,使机器保持应有的生产能力;

c.操作人员须经过一定的培训学习,对机器具有一定的了解;

d.机器所需的油、润滑脂等均加到规定的值;

e.接通机器的电源总开关,检查各仪表,机器各部分均应反映正常;

f.首先,松开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