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970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

《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

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挣扎/挣脱钦定/擒拿旋律/弓弦

B.家谱/园圃殷勤/殷红绞结/姣好

C.捐献/缱绻筹措/惆怅签名/鉴赏

D.漂泊/水泊病榻/踏实编辑/狼藉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青岛一名骑马上班的男青年被民警拦住。

“马路马路,为什么不能骑马上路?

”男青年被拦住后有些愤愤不平。

然后,他悠然自得地坐在马背上,一手扯着缰绳,另一只手不停地拔打着电话,对身旁呼啸而过的重型卡车视而不见。

当时围观的市民对男青年的做法不赞一词,纷纷指责他骑马上下班是“搞噱头”“哗众取宠”“威胁交通安全”。

可事后网络上一些人则认为男青年的行为很酷,也是城市中的一道风景线。

A.愤愤不平B.视而不见C.不赞一词D.哗众取宠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政府制定这项政策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但是政府在施行这项政策的过程中却违背了自己的初衷,这其中的教训值得大家吸收。

B.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诱惑,中国文物流失的数量非常惊人。

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究竟有多少?

这恐怕是谁也无法准确回答的一个问题。

C.从“蒜你恨”到“豆你玩”,从“姜你军”到“糖高宗”,“物价持续上涨”成为市民感受最深的经济现象,同时,也影响了市民的投资方式。

D.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9.0级特大地震,同时引发大规模海啸。

专家表示,这次日本大地震的主要原因还是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不断挤压造成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教育顺应人的天性,这一理念被无数的教育学家肯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西方博学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认为,教育应该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征

②道家思想更注重“道”与“自然”在个性发展方面的无限效力

③因为“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和顺从的,有些人是强硬不屈的”

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就非常强调“因材施教”

⑤此外,他也要求学校教学适合学生的年龄,凡超出了他们理解范围的东西就不要让他们去学习

⑥教育对他们来说应当区别对待

A.①④②⑤⑥③B.③②①④⑥⑤C.④②①③⑥⑤D.⑥⑤②④①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的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

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注]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

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

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

“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

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

“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知。

”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

“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

”妻家叩头服罪。

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

允济谓母曰:

“但归,不烦守也。

□遇盗,当来告令。

”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葱大失。

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

“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删改)

【注】牸:

雌性牲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务以德教训下教训:

教育训导

B.牛孳产至十余头孳:

繁殖

C.县司累政不能决累政:

几任执政者

D.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质:

质问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非我□知②□遇盗,当来告令③居一宿□葱大失

A.①所②若③故B.①所②若③而C.①莫②但③而D.①莫②但③故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B.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C.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D.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允济,青州北海县人。

隋大业年间为武阳县县令,他努力用德行教育老百姓,老百姓非常怀念他。

B.武阳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在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头小牛。

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却不肯归还那头牛,那人就请求允济评判,允济却无法解决这场纠纷。

C.张允济在武阳县任职期间,政绩尤其卓著。

在武阳县境内,甚至出现了“路不拾遗”的境况,远近之人都称赞张允济。

D.张允济曾在路途中遇到一个种葱的老妇人,劝说其不要一直守着葱地。

老妇人听从了他的建议,葱却丢失。

张允济还帮老妇人找到了盗葱贼。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张允济处事艺术的例子。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三日寻李九①庄

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②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注】①九:

是友人的排行。

②永和三日:

指历史上著名的山阴兰亭之会。

(1)诗中引用“兰亭”、“桃花源”的典故有何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目中的“寻”字有何深意?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静女其姝,__________________。

爱而不见,_________________。

(《静女》)

(2)河汉清且浅,________________?

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

(《迢迢牵牛星》)

(3)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断绝。

(曹操《短歌行》)

(4)户庭无尘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论宋诗

文/钱钟书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

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

明代中叶以后的作者又把宋诗抬出来,例如“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出杜甫。

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

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

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

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

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

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或者别开生面。

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

有唐诗做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

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

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

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

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体方向上没有什么显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毛泽东同志早指出:

“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而创造出来的东西。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

”宋诗就可以证实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表现出诗歌创作里把“流”错认为“源”的危险。

这个危险倾向在宋以前早有迹象,但是在宋诗里才大规模地发展,具备了明确的理论,以至于罩盖着后来的元、明、清诗。

把末流当作本源的风气仿佛是宋代诗人里的流行性感冒。

嫌孟浩然“无材料”的苏轼有这种倾向,把“古人好对偶用尽”的陆游更有这种倾向;不但“西昆体”害这个毛病,“江西派”也害这个毛病,而且反对“江西派”的“四灵”竟传染着同样的毛病。

他们给这种习气的定义是:

“资书以为诗”,后人直率的解释是:

“除却书本子,则更无诗。

”宋代诗人的现实感虽然没有完全沉没在文山字海里,但是有时也已经像李逵假洑水,探头探脑地挣扎。

从古人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里孳生出自己的诗来,把书架子和书箱砌成了一座象牙之塔,偶尔向人生现实居高临下地凭栏眺望一番,内容就愈来愈贫薄,形式也愈变愈严密。

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发达到极端,可以使作者丧失了对具体事物的感受性,对外界视而不见,恰像玻璃缸里的金鱼,生活在一种透明的隔离状态里。

(选自《〈宋诗选注〉序言》,有删节)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南宋到元、明、清,对宋诗的评价虽然褒贬迥异,但都犯了一个共同的弊病,那就是批评有失分寸。

B.唐代以后的诗人都会有类似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时候的感受,担心自己无法守住前人丰富的文化遗产。

C.有唐诗做榜样,宋人就只能模仿与依赖,就只能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这正是宋人的最大不幸。

D.宋代的诗人,即使是苏轼、陆游,在创作上也颠倒了“源”和“流”的关系,染上“资书以为诗”的流行病。

E.宋人的诗歌创作,基本是从古人著作中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极少有现实感和对具体事物的感受。

13.对“膏粱纨绔”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认为宋诗不如唐诗的明代诗人。

B.只模仿和依赖前人成果的诗人。

C.不去继承前人文化遗产的诗人。

D.不能有所创造发明的宋代诗人。

14.宋诗的成就是什么?

它有什么不足?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导致宋诗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塘栖

文/丰子恺

①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旅宿》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

“像火车那样足以代表20世纪的文明的东西,恐怕没有了。

把几百个人装在同样的箱子里蓦然地拉走,毫不留情。

被装进箱子里的人,大家必须用同样的速度奔向同一车站,同样地熏沐蒸汽的恩泽。

别人都说乘火车,我说是装进火车里。

别人都说乘了火车走,我说是被火车搬运。

像火车那样蔑视个性的东西是没有的了……”

②我翻译这篇小说时,一面笑这位夏目先生的顽固,一面体谅他的心情。

在20世纪中,这样重视个性,这样嫌恶物质文明的,恐怕没有了。

有之,还有一个我,我自己也怀着和他同样的心情呢。

从我故乡石门湾到杭州,只要坐一小时轮船,乘一小时火车,就可到达。

但我常常坐客船,走运河,在塘栖过夜,走它两三天,到横河桥上岸,再坐黄包车来到田家园的寓所。

这寓所如我的“行宫”,有一男仆经常照管着。

我那时不务正业,全靠在家写作度日,虽不富裕,倒也开销得过。

③客船是一种我们水乡一带特有的船。

水乡地方,河流四通八达,这环境娇养了人,三五里路也要坐船,不肯步行。

客船最讲究,船内装备极好。

分为船梢、船舱、船头三部分,都有板壁隔开。

船梢是摇船人工作之所,烧饭也在这里。

船舱是客人坐的,船头上安置什物。

舱内设一榻、一小桌,两旁开玻璃窗,窗下都有坐板。

那张小桌平时摆在船舱角里,三只短脚搁在坐板上,一只长脚落地。

倘有四人共饮,三只短脚可接长来,四脚落地,放在船舱中央。

此桌约有二尺见方。

舱内隔壁上都嵌着书画镜框,竟像一间小小的客堂。

这种船真可称之为画船。

这种画船雇用一天大约一元。

我家在附近各埠都有亲戚,往来常坐客船,因此船家把我们当作老主雇。

但我一般只雇一天,不在船中宿夜。

只有到杭州,才包它好几天。

④吃过早饭,把被褥用品送进船内,从容开船。

凭窗闲眺两岸景色,自得其乐。

中午,船家送出酒饭来。

傍晚到达塘栖,我就上岸去吃酒了。

塘栖是一个镇,其特色是家家门前建着凉棚,不怕下雨。

有一句话,叫做“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

“淋”与“轮”发音相似,所以凡事轮不着,就是说“塘栖镇上落雨”。

且说塘栖的酒店,有一特色,即酒菜种类多而分量少。

几十只小盆子罗列着,有荤有素,有干有湿,有甜有咸,随顾客选择。

真正吃酒的人,才能赏识这种酒家。

若是壮士、莽汉,像樊哙、鲁智深之流,不宜上这种酒家。

他们狼吞虎嚼起来,一盆酒菜不够一口。

必须是所谓酒徒,才可请进来。

酒徒吃酒,不在菜多,但求味美。

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

这种人深得酒中三昧,所以称之为“徒”。

迷于赌博的叫做赌徒,迷于吃酒的叫做酒徒。

但爱酒毕竟和爱钱不同,故酒徒不宜与赌徒同列。

和尚称为僧徒,与酒徒同列可也。

我发了这许多议论,无非要表示我是个酒徒,故能赏识塘栖的酒家。

我吃过一斤花雕,要酒家做碗素面,便醉饱了。

算还了酒钞,便走出门,到淋勿着的塘栖街上去散步。

塘栖枇杷是有名的,我买些白沙枇杷,回到船里,分些给船娘,然后自己吃。

⑤在船里吃枇杷是一件快适的事。

吃枇杷要剥皮,要出核,把手弄脏,把桌子弄脏。

吃好之后必须收拾桌子,洗手,实在麻烦。

船里吃枇杷就没有这种麻烦。

靠在船窗口吃,皮和核都丢在河里,吃好之后在河里洗手。

⑥坐船逢雨天,在别处是不快的,在塘栖却别有趣味。

因为岸上淋勿着,绝不妨碍你上岸。

况且有一种诗趣,使你想起古人的佳句: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古人赞美江南,不是信口乱道,却是亲身体会才说出来的。

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

我谢绝了20世纪的文明产物火车,不惜工本地坐客船到杭州,实在并非顽固。

知我者,其唯夏目漱石乎?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

16.文章引用夏目漱石《旅宿》中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这句话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对坐客船、游塘栖和饮花雕、食素面、吃枇杷等细节的描写,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拿破仑:

昨天和今天的世界领袖

[美]麦圭尔

拿破仑将指挥总部设在尼斯,并且约见这些将领们。

他们仔细打量着他们的新任总指挥官——一个只有二十六岁、留着长乱发须的瘦小家伙,一双手紧拿着他新婚妻子的画像,并且坚持每个人都要欣赏——但没有人对此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他们一致认为这个不起眼的人物一定是位政治阴谋家,借着什么秘密交易谋得此职位。

难道他真的指望这些在愤怒、饥饿中的二万七千名士兵来对抗奥地利帝国?

这些人已经好几个月无饷可领了,且衣不蔽体,穿着草鞋。

但是年轻的拿破仑却气定神闲,一点也没有被他们的气势吓倒。

反而有条不紊地询问他们单位的大小、部队的士气,以及补给的问题。

然后他告诉他们说:

他将于次日检阅士兵,并且在后天就要开拔部队。

他并没有完全依照原先安排的时间进度来做,但是也没有落后多少。

在四十八小时之内,他已经设法取得了足够的面包、肉类,甚至还有白兰地酒,至少可以维持六天。

他又将营队中顽劣不驯的士兵打散,把这些顽劣分子分布到其他的单位中,以分散他们的愤怒以及哄吵的力量。

为了给部队弟兄们强烈的认同感,拿破仑主持了一次正式的检阅。

他对部队的演讲,展示了他那激发部队士气的伟大能力:

“将士们!

你们衣不蔽体又忍饥受饿。

政府亏欠你们实在太多了,却不能回报你们什么……你们忍受艰难困苦的耐心,你们无畏横逆面对所有危险的勇气,已经赢得了全法国的赞佩。

法国是你们受苦受难的目击证人。

你们没有靴子,没有外衣,没有衬衫,而且几乎没有食物。

可是我们的补给仓库也空空如也,而敌人的仓库却是食物满仓,现在就靠你们去占领它们。

只要你们想办到,你们就能办得到,让我们冲吧!

他使将士们深受感动,并且在1796年4月2日开始行军。

他放弃从阿尔卑斯山穿越的近途,因为那里有防御完善的隘口天险,他反而快速地率大军越过热那亚领地。

在四次的遭遇战中,轻易击退了奥地利与撒丁尼亚的联军,接着在4月28日,撒丁尼亚国王同意停战,而奥地利军队也撤退以保卫米兰市。

首次胜利后,拿破仑又向他的部队做了次演讲:

“将士们!

到目前为止,你们一直在为一些不过是不毛之地而奋战,虽然这些不毛之地因为你们的浴血奋战而出名,但是对国家却毫无用处……在缺乏一切物资的情况下,你们却能成就一切事情。

你们在没有大炮的情况下赢得战斗,在没有桥梁的情况下横渡河流,在没有靴鞋的情况下咬紧牙关行军,并且经常在没有面包食物、没有白兰地酒的情况下空腹露宿扎营。

只有自由斗士才能够忍受你们所忍受的艰难困苦!

我衷心地感谢你们所做的一切。

拿破仑遗留下一个伟大的传奇,在他死后膨胀得愈来愈大。

他的儿子拿破仑二世从未统治过法国。

但是到了1852年,他的侄儿路易·拿破仑却利用了这个名字的声望宣布成立第二帝国,并且理所当然地用了拿破仑三世这个头衔。

拿破仑主义——相信政府应由人民所指派之强大且独裁的统治者所治理——这种观念继续在法国的政治中流行多年,即使在今天,它仍是一种明确而有形的力量。

拿破仑实际上是千百种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无数的绘画、诗词、戏剧和电影都歌颂他的功绩。

不管他在历史上的真实角色是什么,不可否认,他仍然是一位十分坚强的人,一位超越了生命本身的人物。

不论我们是欣赏他或者是憎恨他,颂赞他或者是诅咒他,我们都很难不同意他自己为他个人所下的评语:

“我的一生是多么精彩的传奇!

19.请从表现手法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文章第一段内容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中记述了拿破仑的两次演讲,据此,请欣赏其演讲具有哪些魅力。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对拿破仑做出了怎样的评价?

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这一评价是否合理。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以“握手”为话题,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要与第一句话共同构成排比句。

逆境中的握手,是寒风刺骨的冬日里温暖可口的浓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能够像冰心那样,以不竭的热情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既不宏大,亦不卑微,燃烧自己,烛照世间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有,恐怕也是罕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抗日战争中,在重庆,有一天国民党元老陈铭枢请学者熊十力吃饭。

熊十力面对浩浩长江,大发感慨,而陈铭枢则背对长江,看着熊十力。

熊十力觉得很奇怪,说这么好的风景你怎么不看?

陈铭枢答曰:

“你就是最好的风景。

加拿大学者阿尔维托·曼古埃尔的《阅读史》中有一幅照片,堪称最好的风景。

1940年10月22日,伦敦遭德军轰炸,很多房子倒塌了,这间西伦敦荷兰屋图书馆,墙壁也已倾颓,地下满是砖石。

此时竟然有人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书架前翻捡自己喜爱的图书。

或许,越是这种艰难时刻,越需要书籍作为精神支撑。

要求:

①请根据上则材料,以“最好的风景”为话题作文,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