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师的核心素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816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功教师的核心素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成功教师的核心素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成功教师的核心素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成功教师的核心素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成功教师的核心素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功教师的核心素养.docx

《成功教师的核心素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功教师的核心素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功教师的核心素养.docx

成功教师的核心素养

成功教师的五大核心素养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动员会培训讲义

中国教师报叶飞

1遵循流程用教学模式扳道岔

2善用工具导学案媒体高效读写微课程思维导图等。

3构建系统课程教研小组学习建立

4变革心智成功的秘诀失败的逻辑

5崇尚双赢师生权力关系的转变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有一个高三的孩子把他妈妈给杀了,把养育自己的母亲杀掉的唯一理由,是因为他的妈妈天天逼着他写作业。

这个故事还没完,更令人恐怖的事情在后面,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和这个凶手在一个班上学,这位老兄听说这件事后,回家问他儿子,说你同学把他妈妈给杀了,你怎么看?

我朋友的这个孩子回答,他妈妈该杀!

我的这位朋友当时就坐在沙发上,整整一个小时,一动不动。

完事了就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够给他们家孩子选择一所国外的大学,不准备在国内读大学了。

给我的底线是,只要孩子能出国留学,我们全家移民都可以。

我的这位朋友是河南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一个成功的商人,如果他移民了,只能说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悲哀,中国教育的悲哀。

今天的教育,至少有两个底线不可突破:

一是保全生命,二是是不误人子弟。

这当然是个极端的例子,但谁都不能否认这反映出我们的教育有着太多的问题。

今天社会的乱象,来自于昨天压制、驯服、剥夺的报应。

我去台湾考察,人家靠一张海报,也不用大喇叭通知,3个小时的音乐会没人交头接耳。

中国教育孩子从小要讲纪律,可走上社会,就变成了做事不讲规则没有底线的人。

人家教给孩子尊重——尊重同伴,尊重艺术,尊重规矩。

反思我们的很多教育教学行为,至少得保住学生的命吧!

有些校长口口声声“爱孩子”,可孩子们12年如一日,你逼着他写作业,让他们如此痛苦,这就是爱孩子吗?

一天不课改,这样的悲剧就还会发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都来自孩子,孩子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

老师们,为了自己少受一点报应,过一点安全、稳定、快乐的生活,你也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时间加汗水的训练为课堂上的合作与探究,点燃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课改是“从油锅里捞孩子”,其实也是在“捞自己”,从那些“富二代”、“官二代”的身上,可以看出,一个家族的兴衰,维系于子女,李天一事件国家的兴衰维系于孩子。

除了诅咒和抱怨,我以为行动才有意义和价值。

事实上,国家已经在行动了。

到2013年,中国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12个年头,在这12年里,作为一个国家行动,课改已由积极变革者的异军突起演变成为所有教育者必须认真践行的使命;这也意味着,课改已由个别区域的单独推进演变成中国教育系统的行动目标。

新年伊始,教育部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中,再次强调了课改的重要性,把课改上升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破口的高度,这表明了党和政府对课改工作的决心和坚持。

12年的课改历程,中国教育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2001年最初的38个全国课改实验区开始,如今在全国铺开;如果以十年为一个阶段,来观察中国的课改,那么,从2001年到2011年,是制度破冰和教育者观念转变阶段,这个阶段有激烈的争辩和公众的强烈质疑,但个别区域和学校的异军突起验证了课改的正确性,这个阶段课改的显著特点是,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指导;课程资料和教学材料不配套,许多学校为了升学率只能被动地变通;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点的新课改受到校长和教师的阻碍。

典型事件:

2005年的3月,12名院士在两会期间联合签名,强烈质疑数学课程标准,引发了一场课改大讨论。

随即,第二批进入高中课改的省份只批准了江苏一个省。

2008年,江苏高中课改后的第一届高考结束后,发生了著名的“南京高考之痛”,全国掀起课改与素质教育大讨论。

这个时期,是中国课改最艰难的时期。

但2009-2011年,更多的省份进行了新高考,情况喜人,浙江、广东、山东、山西等省份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至此,新课改在政策和理论层面上的纷争和纠缠尘埃落定,多所课改学校的经验开始全国推广;课改进行到多层面互动的阶段,课堂操作系统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成为热点,把教师培训作为课改重要抓手成为趋势。

这是中国课改12年来的基本面,给我们的启示是,课改是国家行动,并且课改的效果已经在很多区域、很多学校及很多教师身上得到了验证,不用怀疑、不用争论,还没有在课堂操作层面上开始改革的地区和学校需要尽快投身其中。

最为难得的是,作为中国课改的观察者和实践者,媒体和研究机构总结梳理出了课改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

这些基本的经验是:

1.“课改就是构建教育生态系统——教育即生长,课改就是构建孩子自我生长的生态系统,使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人生可能性,并让孩子现在的课堂生活幸福而有意义。

2.“课改既要自上而下也要自下而上——改革既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底层设计’。

具有主导型的政府行为,除了为改革提供整体设计,提供价值观、方向、规划和目标,还要通过培育参与力量,激励自下而上的基层创新。

”我非常感动于雄县教育局以赵勇鸿局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下这么大的决心来全面推进课改,我也有了解到,在雄县这个地方,已经有了一批教师先行进行过非常有益的探索,你们是有良知的教育人,是中国的教育英雄,雄县的孩子会感谢你们的。

3.“师生幸福是目的也是动力——课改能提高升学率,但升学率只是课改的副产品,让师生快乐和幸福,实现课堂师生双赢是课改的逻辑起点。

4.“课改不仅需要放大学生的自学与展示,也需要放大校长和教师的自学与展示;

5.课堂教学需要变“教”中心为“学”中心,课堂教学流程变为“预习、展示、反馈”,学生学习方式变为“独学、对学、群学”

6.课改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需要开发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这些课改先行者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特别需要重新审视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态度、信仰和行为模式,以双赢的观念来重构课堂文化和师生关系,使师生都能在一定界限范围内有机会获得成功;以双赢的观念来重构教育体系中的各种权力关系,使各方利益相关者均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践行这些教育理念呢?

,根据我13年来做教育编辑记者的观察和与成功教师的共同总结,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遵循必要的规则,使用必要的工具,还需要具备与教师身份相适应的态度与职业能力,我们把这些规则、工具、态度和能力称为教师的五大核心素养。

1遵循流程用教学模式扳道岔

流程就是认知规律,就是学习规律,新的课堂教学要遵循的就是“预习、展示、反馈”的教学流程和“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

教学流程和学习方式的载体就是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

新教学模式是……

12年来的中国课改经验证明,课改成功的学校无一例外都是教学模式成功的学校,都是遵循了新课堂教学流程和学习流程的学校。

举例:

山东杜郎口新绛中学河北的天卉中学

基本流程举例——新绛中学

为什么需要新教学模式?

如果非要用科学数据来说明一下传统课堂的弊端的话,我愿意用这样的一个例子:

美国缅因州国家培训实验室的研究(见下图)表明,学生通过讲座和听讲的学习方式能够保留下来的知识平均记忆率只有5%,效果最差,因此,它是一种消极的教学方式。

相反,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平均记忆率则可以达到50%,而通过给其他人讲授则更是高达90%。

因此,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来进行学习,无疑是一种更积极、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卡尔·罗杰斯指出:

“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

仅从这一点来看,传统教学模式也就必须改革、必须扬弃。

(说明:

美国缅因州NationalTrainingLaboratories的研究结论跟戴尔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听讲颠倒了一下。

认为阅读比听讲记住的东西更多。

为更好地说明问题,下面我就来对新旧教学模式做一个剖析。

1.学习程序的变化:

预习、展示、反馈

2.教师角色的变化:

控制——合作

3.学习任务的变化:

独学、对学、群学

新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革

1.教育重心的变化:

变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

2.学习重心的变化:

从知识习得到问题解决

3.课堂功能的变化:

﹡由学习的起点变为学习的中间环节

﹡由最重要环节变为环节之一

﹡由听讲的场所变为交流、探究、共享的场所

4.课程性质的变化:

﹡从某学科的知识体系到某学科的学习轨程

﹡课程实施的重心由记些什么变为做些什么

新教学模式是班级授课制出现以来,最深刻的一次教育变革。

新教学模式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是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体制在内的一场及其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新模式将从教学走向教育,引发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教育其实没那么复杂,就5个字:

从学生出发。

“从学生出发的教育”在中国属于空白,有人说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岂会没有教育?

我是说没有“以人为本”的教育,你把5000年的文明史看透,就是一部专制史。

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2善用工具导学案媒体高效读写微课程思维导图等。

按照流程学习的时候,需要有工具的支撑,

1.导学案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设计,预习环节需要导学案的引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导学案”是新课改从“预”的角度催生出来的,她如春风,搅动了课堂教学的“一池春水”。

导学案由“课前预习案、课中导学案、课后运用案”三案合一。

导学案作为备课工具的发展、创新与其卓越功效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的青睐。

导学案是新课改的产物,是对传统备课的革命,是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教师备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从“只关注教”到“既关注教、又关注学”的转变,从而为真正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导学案从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学习的目标出发,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建构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媒介,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

对于学生而言,导学案犹如姗姗学步孩子手中的学步车,是学习的“指南针”、“路线图”。

借助导学案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

当学生带着问题、矛盾、困惑、方法、理解走向自我、走向同伴、走向教师的时候,就意味着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导学案的关键是给学生什么样的引导?

即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和学到什么程度。

学什么,是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这些内容不是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以问题和学习活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为什么学,是让学生知道学习这些内容对他们学业的提高、思维训练和精神成长的价值,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在愉快中学习;怎么学,是让学生清楚学习这些内容的策略与方法;学到什么程度,是让学生能依据明确的学习目标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关于导学案有不少的认识误区,我的看法是:

(1)对导学案的认识。

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也是学生课前预习、备课、与文本对话交流的“指南针”、“路线图”。

导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导学案的提出源于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理念更新是一切改革的关键与前提,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才能转变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要考虑自己如何教,而且要更多地考虑学生要如何学,这是新课改的精髓。

(2)导学案的设计思想。

导学案的设计一般有四个部分。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导学案要体现明确、具体的三维学习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节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

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第二、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准最佳切入点。

利用导学案把重点、难点和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方法,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

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的设置要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实用性与层次性。

第四、通过训练,及时自查巩固学习效果。

在导学案的最后还要有对学生自学探究后的自查巩固练习。

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

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个层面的新问题,要帮助学生及时从练习中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恰当地正确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3)导学案的发放与使用。

导学案由三部分组成:

课前预习案、课中导学案、课后检测(运用)案。

这就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文本进行预习。

同时,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二是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的疑问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走向师生。

这样做,一方面能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学生会受益终身。

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和导学案,避免草草了事或走过场,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学习,都得到发展。

”这是撰写和使用导学案的初衷。

但导学案毕竟是课本学习的辅助资料,它不是课本,也不能取代课本。

因此,老师一定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化备课,集思广益,采众人之精华,写导学案之华章,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导学案的“导读、导思、导练、导用”的功能。

导学案虽好,但也有不足之处,如费时,费力,费钱。

我的观察,在小学低年级不宜使用导学案;随着年龄与学段的增长可逐步使用导学案;在毕业班使用导学案效果最好。

使用导学案也不一定非得印刷出来发给每一个学生,可以在自习课时用多媒体打出来,让值日小组抄写到黑板上,放到服务器里实现局域网共享等,都是不错的办法。

怎么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审时度势,适当把握。

2.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堂的教学系统,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

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学习小组是学生实现学习的最基本单元,对学、群学都依赖于小学合作学习。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

我们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8人,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人员分工及分工标准:

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进行不同的分工。

善于组织活动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

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定期轮换主发言人,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主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补充。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全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掌控者;是组内研讨的参与者;是小组研讨的引导者。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国际教育改革形势下的一种新潮流、新思维,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所接纳。

在班级授课制视野下,主要采取“舞台式”教学组织形式,其特征如下:

一是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是教师对学生的讲授、指导和管理形式;二是在师生关系上是单向或双向的、“上对下”的封闭式关系;三是在教学关系上是“一对多”的大一统的教学方式;四是课堂变成一种“师本位”,老师像“高贵的领导”,学生是“低微的群众”,学习变得被动,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厌恶课堂、教学低效。

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不会合作,善于单打独斗,即使能考出高分,但缺乏创新思维、终身学习意识和创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教育进步的表现,也是今后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有以下特征:

第一,师生间、生生间、小组间能建立起双向或者多元的对话关系,通过多元对话来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

第二,在物质环境、精神关系上呈现开放、民主、合作的人文关系,可营造出自主、温馨的学习氛围。

第三,能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教师与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具有“平等”关系。

第四,在学习方式上以平等、互助的团队学习为基础,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是真实、高效的合作学习,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自诞生以来,便很快地在学校中“风生水起”。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它绝非是教室里桌椅摆放形式的改变,而是对“舞台式”教学组织形式的超越;它不仅推动了教学方式的转型,更是改变了人才的培养模式;它不仅是课堂教学文化的变革,更是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内涵性的“基因”。

3.高效读写

高效读写是一种训练学生实现高效阅读和写作的课程,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写作水平会有显著提升,直接拉升各个学科实现高质量学习。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一个人的写作史就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

通过提高阅读效率和写作能力,能够丰润心灵,梳理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教学模式下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认知能力最为有效的读写工具,借助于高效读写30年的研究成果,我在深圳开展了高效读写的实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研究成果,并于2010年开始在课改实验学校复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微课程

微课程是教师把一个能引发思考的故事或者教育智慧用PPT或视频的方式制作并播放出来,目的是与同行交流或用于指导学生学习,由音乐、图像和文字构成,时长一分钟到五分钟,因其新颖的形式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中国教师报正在举行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大家可以回去后上网搜索一下,国内对微课程的研究经验最丰富的人是鄂尔多斯教育局教研室的李玉平主任,大家可以去他的新浪博客看看他制作的微课程视频,另外,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教研室的把微课程作为教师分享教研成果的一个重要工具进行推广,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关于微课程,大家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相关资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尽早尝试在自己的研究和课堂上使用。

5.思维导图

3构建系统课程教研小组学习建立

新课堂是个教学操作系统,不仅包括课堂操作技术及工具,还包括高效课堂文化系统和高效课堂课堂评价系统。

1.“新课堂文化”系统。

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而课堂的深处是文化。

2.新课堂评价系统叫“以学评教”系统

评价不是为了甄别、排队、控制和打压,而是为了改进、完善、激励和提升。

高效课堂的评价以团队评价为主、个体评价为辅。

尤其是注重研究发挥年级组、学科组、班主任三大组织的作用。

评价“六字真言”:

即时、公开、公正。

4变革心智成功的秘诀失败的逻辑

经十余年的实践探索,中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我们也发现,有些地方的课改刚开始的时候轰轰烈烈,但不久就偃旗息鼓悄无声息了,究其原因,影响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教师观念转变不到位。

教师观念转变是一“隐形”过程。

意识形态的“东西”是最难改变的,这与改建楼房、装修房屋等外观变化有着本质的差异。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长期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观念的浸泡,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年复一年便形成了“先教后学”的传递式教学观念。

从职业传承来说,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受教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课堂教学。

当他们走上了教师岗位后,也就逐步模仿自己的老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传递式教学观念。

基于上述原因,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已经固化了的“观念”,改变起来是相当困难的。

目前,从中小学来看,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城市,还是经济欠发达农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了认识,但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很多人却有畏难情绪。

因此,课改面对的最大“瓶颈”——是教师观念的深度转变问题。

若实现了观念深度转变,由“形”变走向“心”变,从认识层面上升到行动层面,那么,教师将会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课堂教学改革,

由“形”变走向“心”变,是观念的改变,更是心智模式的变革,心智模式是指深植我们心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形象和故事。

并深受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已有知识的局限。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看到的是我们自己构建的世界

如果我们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又是如何处理这部分的呢?

听听看下面这个故事。

在一条狭窄山路上,一个货车司机正在爬坡,已经开了三个小时,他有点昏昏欲睡。

就要到坡顶的时候,迎面来了一辆车,车上的司机伸出头来,伸手指了一指,对他大喊了一声:

“猪!

”呜的一声,两车擦肩而过。

他的瞌睡一下子醒了,他马上伸出头,冲着车的背影大声骂道:

你他妈的才是猪!

你们全家才是猪!

,他得意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下坡路,天啊,一群猪!

他刹车不及掉沟里去了。

对面的司机并只是告诉他前面有猪,但是固定思维的趋势的司机以为这是一句侮辱。

如果把人脑比作一台电脑的话,这个司机脑子里运转着自己内心的程序,所以当他接受到“猪”这个信息的时候,这个程序迅速的构建出来一个“对面司机骂我猪”的世界,于是司机迅速反应“你他妈的才是猪!

”。

这让他失去了躲开危机的机会——其实别人的意思是“小心前面的猪!

”。

为什么会这样?

也许因为这个司机有过被骂的经验,又或者是在他的词汇库中,“猪”就是和骂人联系在一起。

总之,我们按照自己过去经验和记忆在我们脑子里面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

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你有没有看到一件事情,然后马上反应说“哦,那一定是……”,事后才发现那是一个错误的看法,而你其实失去很多机会?

那就是因为你的大脑构造了一个错误的世界模型。

我们用一个固定程序来处理进入大脑的信息,然后根据经验和记忆构建出一个我们假设的世界模型,再对这个假设世界做出反应。

简单的说,我们给自己创造一个世界模型!

然后根据这个创造出来的世界生活。

这是我们大脑的工作原理。

在很多时候,我们能用这个方式来快速处理非常复杂的问题,比如围棋高手根据经验和棋路(他自己构建的围棋模型)来处理能与计算机抗衡的计算;但是有些时候,这个模型也会让我们犯一些明显的错误,比如说司机撞猪。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上一个班的学生却收获完全不同?

为什么同看一本书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同样是一个机会有人视而不见有人马上行动?

为什么同卵双胞胎会有完全不同的命运?

原因很简单,虽然他们同在一个世界,因为他们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即使生活在一模一样的外界世界中,我们也会感到完全不同的世界。

从这角度上来说,你正在阅读世界上唯一的一本书,因为是我和你共同创造了这本书。

这本书对于你的意义是淡淡一笑还是改变你的生命,也很大程度由你决定。

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