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683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复习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复习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复习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复习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复习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复习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docx

《高中历史复习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复习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复习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docx

高中历史复习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

时限:

新中国成立至今

社会性质:

49—56年:

新民主主义社会,

56年后: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

49—56年: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56年后:

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主要内容: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主要阶段:

一、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一)49—56年: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简称过渡时期)

(二)56年底—66年5月: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三)66年5月—76年10月:

“文革”十年动乱时期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变

(四)1978——199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五)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之十五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主要考点

必修一: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二)新中国的外交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必修二:

(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必修三:

(一)毛泽东思想

(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阶段特征

◆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底)

总体特征: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经济:

1、52年前: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53年后:

实施“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3、经济基础(结构):

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过渡到……为主体。

4、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二、政治:

1、新中国政权建立并巩固;

2、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起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1954年诞生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拓展:

革命性质、国家性质、主要矛盾

三、外交:

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采取“一边倒”的方针,打破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封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新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四、思想文化: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推动了科技文化新局面。

五、社会生活:

生活有改善但总体水平低,人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社会风气根本改变,……

拓展:

——国际局势

两大阵营对立斗争。

以美为首的帝国主义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威胁,企图扼杀新生政权。

美国侵朝战争。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56年底—66年5月)

常用概念:

十年探索时期

总体特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曲折有失误,但成绩是主要的。

一、经济: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的背信弃义,导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1960年冬,开始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对国民经济实行以调整为核心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从1962年起开始恢复发展。

二、政治: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1958年后,“左”的错误不断发展,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的挫折。

三、外交:

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

四、思想文化: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科技:

“两弹一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教育:

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及高素质人才。

五、社会生活:

新中国电影业出现新特点,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题材的作品纷纷涌现;1958年中国电视业诞生。

服饰变化:

列宁装和连衣裙受青睐。

拓展:

国际局势:

美苏争霸;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改革;

◆“文革”时期(66年5月—76年10月)

通用概念:

十年动乱时期

一、经济:

“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但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时,在人民的努力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政治:

“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民主与法制被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

三、外交:

对外关系重大发展,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四、文化:

极“左”思潮泛滥。

“双百”方针被废除,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知识分子受到伤害,社会主义文化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五、社会生活:

服饰式样和色调单一,军装和“干部服”盛行

拓展:

国际局势:

争霸——苏攻美守

三、重点、难点、易错点、拓展点

(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概念区分:

1、根本政治制度VS基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VS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VS西方议会制

拓展:

同:

两者都是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代表由选举产生,代表民意来行使国家权力。

异:

……

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方式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资产阶级议会制则采用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

4、《共同纲领》VS《五四宪法》

理解: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五四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二)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理解:

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

必要性:

1.从“文革”发动的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重要原因;

2.“文革”其间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3.世界各国推进民主化建设的潮流也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更强的必要性。

艰巨性:

1.我国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长期的经济落后造成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淡薄。

2.“文革”其间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使民主法制建设变得异常艰巨。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五计划的实施

注意:

一五的存在时间与完成时间有别!

理解:

1、三大改造与工业化的关系

2、特点

3、一五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工业化没有完成!

4、三大改造中的问题

改造后期,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左”的思想开始抬头

(四)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与失误

1、理解:

《论十大关系》实质

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起点

2、概念理解: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注意:

大跃进的范围

理解区分: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不同教训

3、理解:

“八字”方针内涵

材料:

1961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为克服“大跃进”造成的困难提出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

其基本内容是:

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陈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知识问答》

内涵:

指的是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注意:

并不是纠正“左”的错误!

(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区分:

三大方针内涵

特别注意区别:

另起炉灶VS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区分:

三大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外交成就

3、理解:

参加日内瓦等会议具有多边外交性质

(六)七十年代外交突破

注意

1、三个事件的相关性

2、突破关键——正确表述

(七)科技教育事业

1、理解:

科技发展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

2、概念:

双百方针概念

3、区分:

和前面各阶段教育事业成就区别

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半工半读学校

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