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融证券投资周刊第2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669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融证券投资周刊第2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华融证券投资周刊第2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华融证券投资周刊第2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华融证券投资周刊第2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华融证券投资周刊第2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融证券投资周刊第2期.docx

《华融证券投资周刊第2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融证券投资周刊第2期.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融证券投资周刊第2期.docx

华融证券投资周刊第2期

韶山路营业部

 

股经

 

第二期(2011.05.23)

哀而不伤

——投资心态疏导

市场总是风云变幻的,在这个风云突变的市场如何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情,从而使得投资具备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呢?

我想借用一句成语,那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在市场充满着乐观气氛的时候,我们能够保持着一分警醒,随着盈利的累积,逐渐削减仓位以备不测,即所谓的乐而不淫。

在市场充满着悲观气氛的时候,我们能够保持着一分信心,对于一些基本面良好的个股,敢于在控制仓位的情况下逢低吸纳,只要仓位严格控制,即使将来破位下行,也有回旋的余地。

在市场普跌的情况下,与其盲目悲观,不如注意关注那些被错杀的绩优股,以待来日,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下跌是令人悲哀的,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哀而不伤”。

 

本周盘面分析

大盘在提高银行资本金、国际板加速、旱灾、电荒、欧债危机扩大化等五重压力下,在经历近期平台整理后,终于作出选择,破位下行,直指前期低点。

在市场普遍恐慌及止损盘的推动下,后市不排除进一步下探的可能。

对于近期平台整理新抄底介入的持仓,在损失有限的情况下,于后市不明朗之时暂且止损出来,以待来日,也不失为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

对于勇于风口浪尖弄潮的左侧交易者,则应该严格控制仓位,采取左侧轻度试仓右侧逐步加码的方式,以控制风险。

 

财经文摘

(国际财经文摘)评级下调欧元再遭打压,前景下滑增长担忧浮现

美元指数周五以一个漂亮的反转结束了上周走势,并收回了当周的绝大部分跌幅。

市场缺乏重要数据公布,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希腊的主权评级以及意大利的前景评级在市场再次引发对于欧洲债务危机的担忧。

欧元/美元受此打压大幅回落,除日元外,其它主要非美货币也受到拖累。

这已经是欧元连续第三个周五受到有关债务问题的消息打压,尽管我们对于任何阴谋论都表示怀疑,但从周五市场消息清淡、评级机构联手出击来看,打压欧元的意图非常明显。

欧元现在似乎正在经历一场与评级机构之间的战争。

周末,被认为很有希望继任IMF总裁的法国财长拉加德否认了希腊债务重组一说,称欧盟不会希望看到希腊破产违约,欧元集团主席容克也称希腊债务重组的要素并不充分。

暂时还不能断定这些消息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市场的担忧,但希腊债务问题最快要到下个月的14日才被再次提交欧元区财长会议讨论。

在此之前,市场担忧可能还不至于严重恶化。

但另一个问题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全球股市已经率先对此作出了反应,美股已经是连续第三周下跌。

并且从近期各国公布的数据来看,市场的悲观情绪似乎正在一点点累积。

日内中国将公布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欧洲将公布制造业以及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可能会对市场情绪产生影响,从而推动汇市走势。

(贺华明)

【解读】外围市场恶化,风险情绪抬头,对A股构成压力

(国内财经文摘)大盘深跌超出市场想象宜待趋势明确后入场

和讯股票消息5月23日,大盘意外呈现深跌态势,股指低开后几乎一路下行。

截至午盘收盘,沪指重挫55点。

除水利建设板块之外,其他板块全线下挫。

深成指、中小板均破位下行。

午后,大盘开盘不久即跌破2800点,沪深两市近乎全面沦陷。

和讯网特第一时间联系中原证券研究所所长袁旭亚。

袁旭亚表示,刚刚结束的陆家嘴论坛上释放出的众多信号,或为引发今次二级市场急跌的直接导火索。

首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日举办的“2011陆家嘴论坛”上大声宣布“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进一步释放出上海国际板推出在即的信号。

而根据此前消息,证监会也一直积极推进国际板相关事宜。

一边是国际板脚步愈来愈进,另一边是二级市场估值问题久久悬顶,加之整体性、结构性的内部很多问题尚待明确。

这种境况下,该信号的释放无疑对投资者心理层面带来了一定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本次陆家嘴论坛上也表示,目前国际金融体系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宏观政策调控的难度亦很大。

他建议中国应尽早采用宏观审慎性政策框架,要求金融机构进一步充实资本。

而这一表态,也进一步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情绪。

  袁旭亚分析,陆家嘴论坛上释放出的政策信号实际只是触发今日大跌行情的导火索,就其内部诱因来看,则是宏观经济层面上存在很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措施的出台。

无论是国际板推出步伐加快,还是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的频频使用,其实质统一目标毋庸置疑都在于“调通胀、控物价”。

通胀和流动性问题成为政府和民众普遍聚焦所在,另有电荒、自然灾害、保障房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之国际油价不断推高,种种症结都给经济层面带来了诸多变数。

  就资本市场而言,两市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低于预期,料年度业绩增幅或在18%—20%之间,不超20%;一级市场新股发行估值和定价持续偏高;产业资本近期套现明显;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估值结构尚待优化;国际板的定价问题,以及未来红筹股回归面临的H股和A股溢价问题,都成为压在市场顶上挥之不去的忧虑。

袁旭亚认为,正是这些因素的合力造成了今日的大盘暴跌。

此番深跌超出市场想象,后市能否寻找到支撑点位,目前暂无法明确判断。

建议投资者待整体趋势明确后,再行入场。

 

投资经典导读

——与大师心灵接触

《怎样选择成长股》十五条法则

【企业的成长潜力】

1、这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充分的市场潜力,至少几年内营业额能否大幅成长?

  这一条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为过。

这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成长潜力的最重要的标准。

主营业务的不断成长是企业成长的最根本也是最稳定的标准,这一点上我们可以通过公司所处行业的前景、公司近5年内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状况来判断。

2、为了进一步提高总体销售水平,发现新的产品增长点,管理层是不是决心继续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

3、和公司的规模相比,这家公司的研究发展努力,有多大的效果?

 2和3实际上代表的是公司管理层的进取心,公司是在吃老本还是不断的进取?

虽然因为行业发展或者其他因素导致公司的业绩大幅增长,但是公司管理层却没有什么进取心,那这样的大好机会早晚会被丧失掉,公司不会具有长期成长潜力。

【企业的盈利能力】

4、这家公司有没有高人一等的销售组织?

5、这家公司的利润率高不高?

6、这家公司做了什么事,以维持或改善利润率?

 4、5、6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具有高人一等的销售团体就会继续保持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利润率的高低会在主营业务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而且也代表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毛利率过低则成本的小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

高人一等的销售组织很难判断,我们只能假设如果企业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保持了较高主营业务增长率并在行业中保持领先的话,它就具有高人一等的销售组织。

利润率方面要关注毛利率的变化情况。

【管理层的能力】

7、这家公司的劳资和人事关系是不是很好?

8、这家公司的高级主管关系很好吗?

9、公司管理层的深度够吗?

10、这个公司的成本分析和会计记录做得如何?

  这一部分主要涉及管理层的能力问题,是否会造成较大的内耗,是否有足够的前瞻能力等,不过这一部分是做为普通投资者最难了解的,除非出现大问题,否则我们无从了解管理层的管理细节,即便是做公司实地调查也未必能够了解清楚。

【市场影响力】

11、是不是在所处领域有独到之处?

它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线索,以了解此公司相对于竞争者,是不是很突出?

12、这家公司有没有短期或长期的盈余展望?

13、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家公司是否会大量发行股票,获取足够的资金,以利公司发展,现有持股人的利益是否因预期中的成长而大幅受损?

  这一部分内容有双重功效,一方面是做为一个成长性企业很重要的判断因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些内容通常都会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是股价短期大幅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作为普通投资者尤其要关注这些内容,尤其是其中内容有可能成为市场主流话题的时候。

【管理层的诚信度】

14、管理层是不是只向投资人报喜不报忧?

诸事顺畅时口沫横飞,有问题或叫人失望的事情发生时,则“三缄其口”?

15、这家公司管理层的诚信正直态度是否勿庸置疑?

  管理层是否诚信是长期投资重要的参考因素,一个不够诚信的管理层不可能在其经营管理活动中以股东的利益为导向。

这部分内容可以在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的前后矛盾程度,是否出现媒体公开质疑等方面了解到。

总结:

  以上15条都是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具有成长性的重要依据,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拘泥于此,不一定要全部满足以上条件才是成长股,从以上内容的重要程度上,我个人认为成长潜力、盈利能力、市场影响力是重中之重,至于管理层的能力和诚信度问题,个人认为只要公司本身确实拥有足够的成长潜力,那么可以做一些妥协,毕竟我们只是投资,并不是参与公司的经营。

这一方面巴菲特有一个观点值得我们重视,巴菲特在好公司和好的管理层之间更看重好的公司,他喜欢那种没有人管理也能赚钱的公司。

韶山路营业部

 

融者,和也

和为贵和气生财

凡事有过程,行情需时日。

如目前市,有个整理融和的过程,有融乃大

 

此乃内部资料,仅供参考,投资风险自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