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666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课题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巩固措施

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

3、理解大一统的含义,正确评价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重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和影响

难点

正确评价汉武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

播放《汉武帝大一统》的视频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师: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权力的呢?

他所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利用视频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大一统王朝

1、大一统

点拨:

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

后世因此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2、思考

为什么在汉武帝时期会出现大一统局面呢?

提示: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知识拓展——汉武帝

过渡:

刘彻即将满16岁时,父皇汉景帝病逝。

转眼间,他便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成为了大汉帝国的统治者,从此,如何治理国家便成为他日夜苦思的重要问题。

当西汉王朝步入一个需要雄才大略领袖的时候,他能承担历史的重任吗?

他又会遇到哪些难题呢?

二、政治上

1、实施推恩令

师:

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汉武帝即位后在政治上面临哪些问题?

问题一: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问题二: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师:

那么汉武帝面对这样的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谁给他提供了建议?

提示:

推恩令: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师:

这个政策有什么好处?

点拨:

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

2、建立刺史制度

师:

为了监视地方的官吏和豪强子弟,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三、思想文化上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师:

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汉武帝即位后在思想文化上面临哪些问题?

展示一段汉武帝和大臣的对话,讲述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汉武帝让大臣们出谋划策

师:

最后汉武帝采纳了谁的措施?

提示: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兴办太学

师:

为了让人民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儒家学说,汉武帝还做了哪些措施?

提示:

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四、经济上

师:

西汉初年,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里,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这些富豪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点拨: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

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

师: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五、合作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评价汉武帝?

 

学生思考,回顾所学知识

 

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分析

 

学生:

主父偃颁布推恩令

学生:

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学生:

刺史制度

 

学生: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生:

建立太学

 

学生:

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学生合作讨论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

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层面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了解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

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

 

课堂小结

学习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面对强大的地方势力,汉武帝和他的智囊团不费一兵一卒,就将权力集中到中央,将思想统一于中央,让财政大权回归中央,这些措施的不断推进,有力地巩固了大一统的汉王朝。

后来,汉武帝还派人反击多年侵扰我国北部边疆地区的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是他开创了西汉王朝的鼎盛局面。

总结提升

板书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大一统

二、政治上

1、实施推恩令

2、建立刺史制度

三、思想文化上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兴办太学

四、经济上

1、铸造五铢钱

2、盐铁专卖

3、统一调配物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检测

(1)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选择题

1.史学家翦伯赞诗云: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作者盛赞的历史事件是

A.汉武帝破匈奴B.冒顿统一蒙古C.昭君和亲匈奴D.张骞凿空西域

2.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

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铸造货币B.实行推恩之策C.推行儒学教育D.建立刺史制度

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在不断巩固和发展。

下面表格内容能充分说明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时期

机构

西汉

西域都护

唐朝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清朝

伊犁将军、行省

A.西藏B.库页岛C.新疆D.南海

4.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

小勇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

最恰当的应是

图1张骞通西域图2鉴真东渡图3玄奘西行图4郑和下西洋

A.抵抗侵略B.祖国统一C.民族团结D.中外交往

5.清朝学者赵翼说:

“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侯皆有儒将之气象。

”出现“儒将之气象”的主要原因是

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四书五经”成为考试内容

6.依据下图指出西汉初年山东的行政制度的特点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7.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

西汉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①司隶校尉②御史大夫③丞相④太尉⑤刺史

A.①②B.①⑤C.②④D.③④

8.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关于他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B.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加强思想统治

C.完善科举制度,扩充国学的规模D.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9.光明网上曾经有篇文章《皂帝如何攒“私房钱”):

先拿西汉来说,当时国家规定的田赋、14岁以上成年人的人头税,中央统一铸造的钱币,盐铁卖的收入等都国家所有。

上述政策对西汉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A.造成民怨沸腾B.激化社会矛盾C.导致国力破惫D.决定经济基础

10.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因果关系。

下列各项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秦术暴政——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光武中兴

C.楚汉之争——西汉建立D.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加快

11.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政权延续210年之久,其鼎盛时期发生在

A.汉商祖统治时B.汉文帝统治时C.汉武帝统治时D.汉景帝统治时

12.西汉时期,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文景之治”。

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吸取秦亡教训B.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政策

C.儒家治国思想占据统治地位D.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13.电视剧《贞观长歌》生动地刻画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关于“贞观之治”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唐太宗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②唐太宗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③唐太宗沿袭和完善了国家政治体制

④唐太宗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学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休养生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C.张骞通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D.《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15.下图是2016年5月中国邮政发行“二十四节气”(中国文明的独特贡献)特种邮票中的两张,这两张邮票最能直接体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耕织结合D.农商皆本

二、非选择题

16.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贯穿中国古代史的始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的任免、考核、奖惩悉操于中央政府和皇帝之手。

当西汉出现了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府的端倪时,贾谊向文帝建言:

“欲使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摘编自班固《汉书》

(1)贾谊的建言在汉武帝的哪一政策中得以体现?

有什么历史作用?

材料二:

唐末以来五十多年间,更换了五个朝代、八姓十三君。

时人眼中,赵匡胤可能是五代后的第六代皇帝。

“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终宋无强臣之患”。

今人眼中,赵匡胤是三百多年赵宋皇朝的立国者。

——摘编自邓广铭《宋史十讲》

(2)结合材料二,分析赵匡胤能成为“三百多年皇朝立国者”的原因。

材料三:

元统治者为了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设置地方区域,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明清两朝开始酝酿解决“以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割据制度。

——摘编自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哪一项改革措施?

明清两朝是怎样解决土司割据制度的?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发展史,并分析对我们的启示。

17.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1)秦朝、汉朝统治者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

材料二: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问魏征:

“何谓明君?

”魏征: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太宗以为然。

并说:

“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两个执政理念?

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材料三:

明朝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3)材料三中的“帝”指哪位皇帝?

请指出丞相这一官职设立的朝代?

材料四:

故宫导游说:

“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4)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参考答案

1-15.CBCDCCBDDBCCACC

16.

(1)推恩令。

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2)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

(3)行省制度。

改土归流。

(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的历史;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的统一。

17.

(1)秦:

焚书坑儒;汉: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任用贤才,任用房玄龄为相(或任用杜如晦为相)。

善于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3)明太祖朱元璋。

设立:

秦朝。

(4)军机处。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选择题

1.某部电视剧的开篇序幕中说: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请问,这里的“他”指的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

C.唐太宗D.成吉思汗

2.汉初刘邦大封刘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想以此确保刘家天下,但汉武帝却要“削藩”,其主要原因是 (  )

A.为了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为了进一步充实国库,发展国家经济

C.国家已经强大,不再需要诸侯国的保护

D.诸侯王势力膨胀,直接威胁到中央集权

3.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秩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

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 (  )

A.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

C.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D.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4.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

下图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实行“推恩令”

C.连年征战D.实行郡县制

5.西汉在汉武帝在位时达到鼎盛。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 (  )

①收回地方铸币权

②盐铁官营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奖励工商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因为()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

7.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8.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国家统一B.外族骚扰C.中央集权D.儒家思想

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巩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二、材料题

10.某校七年级

(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西汉的政治经济措施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第一组:

汉初国策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取     的宽松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

第二组:

捍卫皇权

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2)主父偃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削弱地方势力策略?

效果怎样?

第三组:

知识归纳

措施

内 容

作用

政治上

颁布“ ① ”

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思想上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推行“ ② ,独尊儒术”

文化上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 ③ ,在地方设官学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文化上采取的相关措施。

活动总结:

(4)通过探究,你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意义?

 

1.B2.D3.D4.B5.B6.B7.D8.D9.C

10.

(1)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

(2)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效果:

封国被分割为若干小侯国,实力减弱,无力与中央抗衡。

(3)①推恩令②罢黜百家③太学

(4)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