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上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515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65 大小:14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上册.docx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上册.docx(1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上册.docx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上册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优美语言。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1.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优美语言。

【学习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情境导入】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

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

”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等等,举不胜举。

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目标呈现】

1.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优美语言。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

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光辉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之令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

写于1936年2月的《沁园春•雪》就是典范之一。

2.背景介绍:

(1)介绍词

古代一种韵文形式,又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句子、字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可以唱,这就是词谱。

词人依照词谱填词。

词谱名称叫词牌,如:

《浪淘沙》、《如梦令》等。

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写在词牌后面。

“沁园春”,词牌名。

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

这个词牌就因此而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沁园春”,长调,114字,双调,上阕13名句56字,四平韵;下阕12句,58字,五平韵。

(2)介绍背景: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

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

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

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预习展示】

1.填空:

《沁园春雪》选自《》

2.规正字音

分外()妖娆()风骚()红妆素裹()一代天骄()莽莽()

3.初读感受:

你能说说作者笔下的北国究竟是怎样的一番美景吗?

【交流探讨、互助释疑】

所展示疑难之处研究讨论,共同解决(教师适当补充)。

朗读全文、

1.自己大声朗读课文,个体感知

2.听朗读,学朗读,在朗读中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3.教师范读,强调节奏与语气的变化,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洋溢的豪迈气势

4.提读,组读,齐读

【整体感知、研读共品】

1.学生思考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2.齐读上阕,思考:

如果将上阕分为三层,你怎样划分?

依据是什么?

分层赏析上阕

1)在详细描述雪景时,作者用那一个字来统领下文的?

2)找出这一层中你喜欢的精彩语句并进行赏析,组内交流

3)作者眼中的晴日雪景是真实的吗?

4)引导感受上阕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下阙:

1.自由朗读下阙。

2.按照上阙的方法学生自己先分层理解,简单分析。

3.讨论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义,以及在词中的作用

2)上阙用“望”来统领下文,那么下阙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字?

3)诗人在“惜”什么人?

“惜”他们什么?

4)集体朗读最后三句,然后讨论这三句在全词中的作用,体会诗人的豪情。

【总结提升】

【作业当堂清】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学习重点】

学习下阕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革命豪情的写作特点

【学习难点】

1.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2.反复揣摩品味本词凝炼的语言,想象本词的美妙意境,以及作者博大的胸襟。

【情境导入】

1.背诵

2.上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目标呈现】

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自主学习】

【预习展示】

1.积累古诗词中写雪的名句,至少写出五句

2.找几句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

3.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

细读品味,感受凝练,贴切,充满表现力的语言

1.自读,找出你认为运用传神的词语并进行赏析

2.交流指导

3.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再读诗词,展开联想,畅谈感悟

1.齐声朗读,想象词中景象。

2.请大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理解《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小组讨论)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飘、舞、驰——动词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拓展延伸】

课外积累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体会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

【作业当堂清】

学写现代诗

在朗读第一单元诗歌的基础上,放飞自己的想象,酝酿自己的情感,将你的情感融入到自然的景物之中,也做一回或豪迈,或婉约,或明哲的诗人!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上阙北国风光望长城:

惟余静想象看红装素裹

冰封雪飘大河:

顿失分外妖娆

群山:

舞动动

高原:

奔驰

实虚

总分

下阙江山多娇惜秦始皇汉武:

略输主旨数风流人物

英雄竞折腰唐宗宋祖:

稍逊还看今朝

成吉思汗:

只识

过渡评古颂今

 

2.《雨说》

【学习目标】

1.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习本文拟人手法的精妙应用。

3.激发孩子们热爱生活感受爱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朗读的训练。

以读入境,读中悟情,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读出诗歌优美的意境和美妙的情感。

2.拟人手法的精妙应用。

【自主学习】

(一)诵读准备。

1.字词积累。

(1)请给加点字词注音。

田圃()禁锢()喧嚷()()

喑哑()()留滞()襁褓()()

(2)补充注解。

田圃:

种植蔬菜、花草、瓜果等的园子。

喧嚷:

大声吵闹。

温声细语:

形容说话时声音温柔而细小。

润如油膏:

形容事物像油膏一样滋润。

喑哑:

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2.朗读接力。

小组选派两名同学,分读诗歌,然后全体朗读,加深对诗歌的感受。

朗读指导:

语调:

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

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

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明确:

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二)任务导学。

1.作者简介

郑愁予,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原名郑文韬,原籍河北,中国台湾当代诗人。

1949年诗人随家人去台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商学院,在基隆港务局任职。

诗人从15岁就开始发表诗歌,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任《现代派》刊物编辑。

1968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学习,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讲师。

后任耶鲁大学教授。

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

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休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诗派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

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有诗集《梦土上》、《衣钵》、《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

2.写作背景

《雨说》是郑愁予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

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合作、探究、展示】

1.读诗,思考:

(1)“雨”说了什么?

请用一组比较整齐的句子概括一下“雨说”的内容,比如:

雨说了它来的目的:

雨说了它来的心情:

雨说了它来的希望:

雨说了它来的地方:

雨说了它来的任务:

……

并将冒号后的内容填写完整。

(2)请结合自己的想象,在“__________________的春雨”句式中填入恰当的修饰语,揭示诗人寄予“雨”的内涵。

2.诗中写到雨要“教你们勇敢的笑”,你怎样理解这“笑”的内涵?

3.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4.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5.雨的祝福是什么?

如何理解?

请找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仔细品味。

6.诗歌主要采用什么手法?

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请分别举例分析。

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田圃、牧场、山峰、云端,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既亲切又生动,这浑身散发的灵气和展现的真情,怎不让人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7.再次带着感情朗读全诗。

【课堂小结】

这首诗歌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在海外关注中国大陆。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

这首诗,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这是生命的颂歌,生活的颂歌。

【作业当堂清】

1.以“我对雨说……”的句式完成下面两个练习:

(1)你听懂了雨对你说的话吗?

把全诗中的“我”改成“你”,“你”改成“我”,改变部分内容,变换人称,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然后同桌配合,就原诗和改后的诗对应着读。

比如:

你来了,你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你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你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你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谈一谈这样改变方式的朗读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给我们带来了温馨,带来了快乐,带来了甜蜜。

她教我们乐观地生活,她为我们奉献了一切。

你想对雨说点什么?

几行诗,几句话都行。

2.再次品读《雨说》,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由这两句诗,你能联想到杜甫的___________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诗文中为什么一再地说“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3)请引用一句描绘春雨的古诗文名句,表达自己对春雨的赞美之情。

【作业布置】

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这两种体裁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3.《星星变奏曲》

江河

【学习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5.激发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学习重点】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学习难点】

1.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2.激发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导入】

【目标呈现】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5.激发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自主学习】

1.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课文,掌握字词。

2.自查关于作者江河及朦胧诗、意象意境、“变奏曲”的资料。

3.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想一想,诗歌中出现了哪些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营造出的意境。

交流展示、互助释疑

所展示疑难之处研究讨论,共同解决(教师适当补充)。

【合作探究】

1.读课文,质疑问难。

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2.自由朗读、美读并思考:

诗歌中出现了哪些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营造出的意境。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组间展示研读共品精讲点拨】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作业当堂清】

试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归纳文章的主旨。

【课后提升】

1.课后阅读其他朦胧诗人如舒婷、顾城、北岛等的代表诗作,深入体会朦胧诗的审美特征。

2.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4.《蝈蝈与蛐蛐》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3.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学习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学习难点】

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导入】

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

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目标呈现】

1.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3.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自主学习】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叶赛宁,1917年的十月革命在叶赛宁的诗作中迅速得到了反映,他写了长诗《同志》(1917)、《变容节》(1918)、《约旦河的鸽子》(1918)等著名诗作。

1919年,叶赛宁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代表人物,写出《四十日祭》(1920)等诗篇。

【预习展示】

1.给加粗字注音。

栖息()草茸茸()阴()凉

荡漾()喧响()

2.

(1)济慈,________(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________。

(2)叶赛宁,________(国别)诗人,他擅长描绘_______的景色。

3.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交流探讨、互助释疑】

所展示疑难之处研究讨论,共同解决(教师适当补充)。

【整体感知、研读共品】

朗读《蝈蝈与蛐蛐》回答下列问题

1.点明本诗主旨的诗句是哪句?

2.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盛夏的蝈蝈和冬天的蛐蛐的?

又是怎样把二者联系起来的?

3.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业当堂清】

1.给加粗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树篱()②消逝()③栖息()

④草丛()⑤草茸茸()⑥yōu()暗

⑦夜yīnɡ()⑧光mánɡ()⑨jì()静⑩沉jìn()

2.文学常识填空。

①《蝈蝈与蛐蛐》是________国浪漫主义诗人________的诗作。

②《夜》是________(国家名)诗人________的诗作。

【作业布置】

阅读下面戴望舒的《偶成》诗,完成1~2题。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选自《戴望舒诗选》)

1.如果从揭示中心的角度为这首小诗换一个标题,下面四个短语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春天重到

B.凝冰解冻

C.迢遥的梦

D.花儿重开

2.这首诗虽短,其语言却极具表现力。

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内容,谈谈体会。

《夜》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3.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学习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学习难点】

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导入】

复习检查

【目标呈现】

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3.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自主学习】

预习展示

查词典,解释下面几组近义词,并分别造句。

①消逝、消失

解词:

消逝:

消失:

造句:

消逝:

消失:

②沉寂、寂静

解词:

沉寂:

寂静:

造句:

沉寂:

寂静:

【有感情的朗读《夜》,合作探究】

1.此诗着力表现了夜的什么特点?

2.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3.此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4.“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

请说明理由。

5.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①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②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比较探究】

《蝈蝈与蛐蛐》与《夜》比较

(1)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

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http:

//www.ywzx8.c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

《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2)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

【作业当堂清】

(一)1.《蝈蝈与蛐蛐》一诗的主旨句是。

2.《夜》一诗表达了。

(二)比较《夜》与郭沫若的《静夜》,完成下列问题: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美丽的。

《夜》中的景物有、、、、、等,都是实写,从中传达出诗人对的热爱和他、的心境。

《静夜》中的景物有、、、、等,有写景的想像,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又一个五月之夜

[俄]费特

多美的夜色!

温馨笼罩了一切!

午夜时分亲爱的家乡啊,谢谢!

挣脱冰封疆界,飞离风雪之国,

你的五月多么清新,多么纯洁!

多美的夜色!

繁星中的每一颗,

重新又温暖柔和地注视着心灵。

空中,尾随着夜莺那婉转的歌,

到处传播着焦灼,洋溢着爱情。

白桦期待着,那半透风的叶子,

腼腆地招手,抚慰人们的目光。

白桦颤动着,像新娘面临婚礼,

既欣喜又羞于穿戴自己的盛装。

啊,夜色,你无形的容颜柔和,

无论什么时节也不会使我厌倦!

情不自禁吟唱着最新谱就的歌,

我再一次信步来到你的身边。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第一节中的“谢谢”,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第一节和第二节均以“多美的夜色!

”开头,二者的作用相同吗?

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第三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刻画白桦树?

这样写可以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学习目标】

1.体会“无字书”的魅力,体会写雨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美感。

2.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的习惯;体味抒情类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3.通过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的习惯;体味抒情类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2.通过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

【课前准备】

1.提前两周时间,让学生分组收集和雨有关的图片和文学作品、音频等,并在小组内部加以整理。

2.师生共同把整理过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以增强教学效果。

【情境导入】

雨,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然而,它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视觉、听觉上的享受,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感。

这节课,我们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雨的诉说。

明确本课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现在,让我们欣赏一组和雨有关的精美的图片──

【学习目标(呈现)】

1.体会“无字书”的魅力,体会写雨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美感。

2.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的习惯;体味抒情类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3.通过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

【展示交流】

1.听听我的足音、看看我的身影。

(1)自然界中的雨,滴落在屋檐瓦楞之间,花草树木之中,江河湖海之上,就像是一个轻巧的使者,探询着人世间的美好。

下面,让我们认真聆听大自然的音乐──雨声,仔细观察雨的奇异形体,用心去感悟雨的韵味。

(2)小组内部交流、欣赏自己采集来的和雨有关的音频、视频资料。

(3)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小组在全班展示音频、视频资料,然后由同学描述真实情景,并让其他同学说一说唤起了自己怎样的心绪和感受。

(4)教师稍作总结(学会欣赏“无字书”),过渡到下一个板块──品品我的韵味。

2.品品我的韵味。

(1)教师导入:

有人说,雨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它不仅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

它的身影一再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