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384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docx

《论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docx

论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论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学生姓名陈虹宇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0609

学习中心广西浦北县教师进修学校

学号0609000006

指导教师程革D

 

2008年5月2日

 

论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陈虹宇(学号0609000006)

<提要>:

课外阅读是人生成功的风帆,可当前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笔者以为,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是扼杀学生阅读热情的头号“杀手”。

<关键词>:

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亦早有定论:

“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1>。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

……

经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培养起积极阅读的兴趣,不具有经常阅读的习惯。

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严重地被应试教育束缚了思想,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一切围绕考试转,师生陷入汪洋题海。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任务被视为可有可无因而被置之一边,还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课外阅读与学习无益因而公然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应试教育也使得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一般不会积极地去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

在不少家长的观念里,课外阅读也被认为是看“闲书”,是对学习无益的事情,不少学生因为课外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而受到家长的批评或指责。

2、可供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太少

虽然教育部几次出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但由于目前以考试为主的选拔人才的体制没有变,以分数为主的学习评价方式没有变,再加上偏颇的人才观念以及由于目前工作竞争压力而导致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等原因,总的来看,这些措施还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目前,我们国家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偏重,可供小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

3、电视等媒体的冲击

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快捷性和丰富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获取愉乐的主要途径,这使得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

电视媒体对儿童的文本阅读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4、小学生难以接触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优秀读物

受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成人提供给学生的读物多以各种作文选及各种练习册为主,深受学生喜爱的各种优秀的儿童读物很难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5、来自于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肢解、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以考查抽象分析能力为主的阅读测试,影响了学生阅读的自信心。

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6、纯功利化的阅读观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些教师把学生的阅读目的指向好词好句的积累,指向为写作服务,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总是与词语的摘抄与读后感的写作联系在一起。

摘抄词句和写读后感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7、没有形成一套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完整体系

虽然有些教师和学校意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是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无论是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还是对实课内外阅读的互动研究等,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没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效率大打折扣。

无论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新近颁布的《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都特别关注课外阅读,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任务。

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所谓的“三分钟热情”。

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阅读的习惯,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浅见。

第一,为学生选好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部和高部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低年级学生从开学就为他们设立图书角,介绍好的图书给他们看。

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

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

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想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

如学了《回声》一文,就让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相关的声波文章。

经过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兴趣。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

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

”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第二,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还要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

比如:

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这些课文,我就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学了《示儿》,我就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陆游的其他古诗;学了《将相和》,我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第三,再次,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常强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同样,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

古人云:

“不动笔墨不读书。

”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

而教师在知道学生记笔记时,大可不必统一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

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读什么书,在笔记上记下篇名、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阅读量的依据。

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一朵小花,或一课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鸟兽虫鱼,这样,给阅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才能真正地获得能力,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第四,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

组织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

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

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通过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在这么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中,其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了。

因此,我们教学工作者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

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

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

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

你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第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保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

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能自主地进行阅读,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

进行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

提高理解能力是一个从肤浅到深刻,从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理解,从被动记背结论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

因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

阅读的方法归结主要有以下三个:

1、按顺序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每读一篇文章,先按一定的顺序朗读,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起,先说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

试着找出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或段,细细体会这些词、句、段表达了作者什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什么语速、语调或语气朗读就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感情。

2、分步朗读,评读赏悟。

通读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应分步赏读文章。

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养成以适当地提出问题的习惯:

“这本书大概讲什么?

”“主题是什么?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有什么意义?

”“给我们什么启迪?

”并且明确地告诉学生,仅仅会提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用笔在字里行间、文章的空白之处圈点重要的词,划出重要的段落,或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下来。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大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六,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

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

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总之,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与书为友,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诸多方面都有待进行

深入的研究。

注释

[1]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郭沫若《赠北京中国画院》七律诗。

[4]《广西教育》2007年第五期,45页。

[5]黄桂坚,小学语文教学参考。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9期,65页。

[6]倪文锦。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130页。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2]《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第1、2期。

[3]《广西教育》2005年小教版第1、2、3期。

[4]《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9期。

[5]《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第5期。

[5]《小学语文教师》2007年第8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