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docx
《四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
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三位数
课题:
口算乘法
班级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
学
思
路
纠
错
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46页例1及相应练习,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因数
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2、让学生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3、让学生经历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4、在运用规律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对于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性。
学习重点:
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学习难点:
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一、自主学习p46页例1及相应练习
1、口答:
(1)30是几个十?
800是几个百?
100是几个十?
6000是几个千?
(2)4个十是多少?
12个十呢?
12个百是多少?
17个百呢?
2、口算下面各题,说出划线两题的算法。
30×4=700×8=6×50=5×80=20×5=
7×300=80×6=12×3=60×40=130×3=
提问:
最后一题你会算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类型题的口算方法
3、请同学们看书P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根据p46第一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
让学生独立口算。
16×3=
想
(1)10×3=30,6×3=18,30+18=48,所以16×3=48
(2)竖式16所以16×3=48
×3(师巡视,组内汇报交流)
48
P46第二幅图,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1)提问:
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组内说一说该怎样列式?
160×3这个算式怎么算?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再向全班汇报)
3、学生对比16×3=和160×3=,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30=
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口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三、过关检测:
1、p46页做一做
2、p47页练习六1-3题
3、口算
15×3=18×5=12×8=220×4=15×4=240×3=
36×2=19×4=120×4=26×3=160×3=230×3=
4、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0×()<2300200×()<1150
12×()<60050×()<210
5、判断
a、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
()
b、23个6相加得29。
()
c、因为12×5=60,所以120×5=600。
()
d、49的7倍是7。
()
e、125×5的积的末尾有2个0。
()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
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
笔算乘法
班级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
学
思
路
纠
错
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49页例1及相应练习,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p49例1
2、小组内交流:
独立列式为:
145×12=
3、请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组内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应说以下几点:
(1)先算什么;
(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小组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的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的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综合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自行检验。
)
2、练习七第3题。
164×32=54×145=254×36=
217×83=43×139=328×25=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三、过关检测:
1、练习七第6题。
2、两个因数分别是72和8,积是多少?
如果把因数8改成80,800,积分别是多少?
你有什么发现?
3、火眼金睛
练习七第7题。
4、比一比看谁做的对
322145679
×24×27×13
3、列式计算
(1)123的35倍是多少?
(2)13个451相加得多少?
4、
(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
学校应买多少本?
(2)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3)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5、小亮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
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
笔算乘法的练习
班级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
学
思
路
纠
错
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50-52页练习八的2、4、5、8-11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
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2、正确解答应用题。
学习重点:
正确解答应用题。
学习难点:
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
1、小黑板出示笔算题:
134×16246×34
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
让小组内学生写出笔算过程。
2、口算:
14×725×3160×523×100
60×7021×30018×50
(二)练习
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
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问:
怎样列式表示什么?
5天时间有几分钟?
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
114×59=6726(分钟)
114
×59
60×24×5=7200
7200>6726
问:
59114
×114和×5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
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9
×114
学生比较后得出:
114
×59
笔算时比较简便。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三、过关检测:
1、笔算下面各题
183×1524×13537×11111×258
★注意试着找出划线题目的规律,并用规律直接口算出计算下面各题:
15×1113×3314×4415×77
2、学校要为运动员添置服装,其中上衣每件126元,裤子每条88元,如果添置12套,一共需要多少元?
3、小明每分钟打字110个,从10时到10时25分,他一共打了多少个字?
到10时35分他能完成4000字的打字任务吗?
4、一个电影院共有座位1000个,今天第一场电影售出746张电影票,每张价格15元,这场电影的收入是多少元?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
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
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
班级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
学
思
路
纠
错
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P53例2及练习八1—4,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
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
学习难点:
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方法。
一、自主学习
1、出示问题: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小组内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
3、反馈第
(1)题: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
4、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①、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5、反馈第
(2)题:
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质疑与小结
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
应注意什么?
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
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三、知识反馈:
1、学生试练P53做一做
2、算一算
320×40240×30270×34
3、比较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
四、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
但要注意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哪一位对齐。
五、过关检测:
1、笔算下面各题
180×1520×135307×1112×280
2、p55练习八:
1、2、3、4
3、口算40×72=600×300=30×23=101×90=608×5=
4、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
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106
×30×30
31803180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
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班级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
学
思
路
纠
错
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P54例3及练习八5-9,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
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
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
(一)1、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小组内交流)
3、再出示:
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也可以这样写:
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4、让学生观察:
哪种方法简便?
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5、汇报成果:
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6、练习:
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小组内交流讨论
(二)学习例3
1、让生独立解决第
(1)
(2)小题
2、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3、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4、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
速度×时间=路程
二、合作探究、归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
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三、过关检测:
1、笔算
408×24=250×8=307×35=780×30=
2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3、蝴蝶的速度500米/分,表示
4、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5、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分钟,他的速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跑多少米?
6、两座城市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一座城市驶向另一座城市,去时用了6小时,返回时少用了1小时。
去时这辆全车的速度是多少?
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7、练习八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订正
8、练习八第5、6、7、9题学生独立解答。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
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班级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
学
思
路
纠
错
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P58例4及练习九,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一、自主学习
1、口算p47练习六第4题
小组内交流:
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比一比,谁算得快?
(小黑板出示第八题)
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综合练习
1、完成第5题。
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
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多名学生说一说)。
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友情提示:
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提高练习
1、要求完成第6、7题。
(在书中完成第6、7题,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
①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②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
16÷4=4(元),理由:
“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元。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口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这些题你都会算吗?
试一试。
5×3=50×3=500×3=50×30=500×30=
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比较一下,看有什么规律。
观察前三个算式: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积就扩大倍、倍。
(积扩大的倍数和因数扩大的倍数相同)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缩小10倍、100倍,积就缩小倍、倍。
(积缩小的倍数和因数缩小的倍数相同)
谁能将这两条规律合起来说?
该怎么说?
如果把这三个算式中的3换到前面,结论又是怎样的?
这三个算式呈现出来的规律可以概括为: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会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运用规律。
我们在口算乘法中经常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如算200×60时
先算2×6=12,由于一个因数扩大了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所以积12就应该扩大1000倍,积就是12000。
请你说说口算120×40时该怎样运用规律。
三、过关检测:
1、根据7×40=28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40=28×40=35×40=49×40=
56×40=21×40=42×40=70×40=
2、找规律
125×8=1000125×16=125×24=125×32=125×40=
125×48=125×56=125×64=125×72=125×80=
3、填空
(1)苹果2千克8元,8千克苹果()元,香蕉3千克15元。
9千克香蕉()元。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积也()。
(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5倍,积();一个因数缩小为原来的
,另一个因数不变,积()。
(4)16×14=224,(16÷2)×(14×2)=(),(16×7)×(14÷7)=()。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
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
乘法估算
班级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
学
思
路
纠
错
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
(课本60页的例5、相应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中的第1—6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
1、知识准备:
19×18≈32×53≈41×30≈
42×21≈28×40≈12×9≈
小组内交流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2、自学p60页例5
(1)小组内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
要求学生列式:
49×104≈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
49≈50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
生:
49≈50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小组内讨论:
谁的估算好一些?
为什么?
生:
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口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三、过关检测:
1、P60的“做一做
2、估算:
223×18≈
(1)把223看作,把18看作,×==所以223×18≈
(2)把223看作,把18看作,×==所以223×18≈
(3)把223看作,把18看作,×==所以223×18≈
3、估算:
98×22≈52×91≈69×103≈
317×21≈52×98≈42×294≈
同桌交流结果
4、估算:
340×12≈(包)
(1)把340看作,把12看作,×=
所以340×12≈(包)
(2)把340看作,把12看作,×=
所以340×12≈(包)
(3)把340看作,把12看作,×=
所以340×12≈(包)
5、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估小了估大了
两个因数都变大,就把原来的结果()
两个因数都变小,就把原来的结果()
一个因数变小,另一个因数不变,就把原来的结果()
一个因数变大,另一个因数不变,就把原来的结果()
6、49小学有学生612人,全区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区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
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
练习课
班级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
学
思
路
纠
错
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课文第62-63页的第7-11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3、通过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
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
1、课文第62页的第7题。
练习过程做到:
(1)以幻灯或电脑课件呈现算式,算式逐一呈现。
(2)为体现人人参与,算式可重复呈现。
(3)学生口算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4)对比较慢的学生,老师要给予特殊照顾,复习口算的方法,提高他的口算水平。
(5)最后老师进行简要评价。
2、课文第63页的第8题。
(1)学生独立笔算。
(2)老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