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基础英语》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232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04 大小:17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硕士基础英语》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4页
《工程硕士基础英语》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4页
《工程硕士基础英语》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4页
《工程硕士基础英语》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4页
《工程硕士基础英语》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硕士基础英语》教学大纲.docx

《《工程硕士基础英语》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硕士基础英语》教学大纲.docx(3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硕士基础英语》教学大纲.docx

《工程硕士基础英语》教学大纲

《工程硕士基础英语》教学大纲

为指导我校高等院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英语教学,特制订本大纲。

本大纲的各点规

定可作为今后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安排、教材编写和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的依据。

一、教学对象

本大纲的教学对象已通过我校工程硕士入学英语水平统一考试的工程硕士研究生。

二、教学目的

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攻读该学位的在职人员具备硕士学们研究生应有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在本学科的全面素质要求上体现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即:

具有较熟练的阅读深理解能力,一定的翻译写作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以适应在本学科研究中大量查阅国外文献和进行对外交流的需要,并为以后在英语方面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1.词汇

在入学时已掌握的4200词基础上再增加1000词左右,并增加100个左右的常用短语,使其总词汇量达到5200词左右;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基本词汇2800词左右,认知150个左右的常用词根和词缀,具有根据构词法识别派生词的基本能力。

2.语法结构

进一步巩固常用语法知识和技能,强化语法运用能力,如分析判断非谓语动词的用法、独立主格结构、倒装、强调、分隔现象,以及某些复合句和长难句结构等,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在阅读等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语言疑难问题。

3.阅读能力

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语篇分析能力,能从语篇高度理解有相当难度的一般性题材文章和其他读物,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80词左右,能运用各种阅读技能,如概括中心大意,寻找关键词语,识别上下文中的各种指代、照应、重述关系,通过预测、推理和归纳等手段,理解和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要点。

在英语学位课程学习期间,应完成的阅读总量为10万词左右。

4.写作能力

掌握基本写作技能(如写出通顺的语句,学会运用起承转合),利用各种基本技巧进行描述、叙事、说明、论证、抓住要点,表达自己的思想。

能按具体要求,在一小时内写出250~300词的短文(如论文摘要、应用文或描述常见图形图表内容等),语意连贯,无重大语法错误。

5.翻译能力

1)英译汉:

能借助词典,将难度一般的科普文章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通顺达意。

笔译速度每小时250~300个左右英文词。

2)汉译英:

能借助词典,将一般难度的文章译成英语,理解正确,译文通顺,无重大语言理解错误。

笔译速度每小时应达到200~250个左右的汉字。

6.听力的能力

对题材熟悉,难度不大,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20~140词左右的听力材料,能做到一遍听懂大意,掌握其中心思想和内容要点。

三遍后能听写出其中关键词组。

7.说的能力

能用英语就日常生活内容进行简单的会话,能对所阅读的文章内容进行大意概述,向对方提出问题或与对方进行简单讨论。

四、教学安排

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时数规定为160~200学时,课内面授教学时数至少不低于80学时,其余为自学学时。

总学分为4分。

1.TeachingSyllabus&TimeAllocation

Unit1(5periods)

PartAText(MyFirstJob)

PartBGrammar

PartCTranslation

PartDSupplementaryReading

Unit2(5periods)

PartAText(ASimpleTruthaboutHappiness)

PartBGrammar

PartCTranslation

PartDSupplementaryReading

Unit3(5periods)

PartAText(PreservingOurPlanet)

PartBGrammar

PartCTranslation

PartDSupplementaryReading

Unit4(5periods)

PartAText(ATimeforApologies)

PartBGrammar

PartCTranslation

PartDSupplementaryReading

Unit5(5periods)

PartAText(Engineering)

PartBGrammar

PartCTranslation

PartDSupplementaryReading

Unit6(5periods)

PartAText(TheComingAgeofTalkingComputer)

PartBGrammar

PartCTranslation

PartDSupplementaryReading

Unit7(5periods)

PartAText(WhenForgivenessisaSin)

PartBGrammar

PartCTranslation

PartDSupplementaryReading

Unit8(5periods)

PartAText(TheAsianEconomicCrisis)

PartBGrammar

PartCTranslation

PartDSupplementaryReading

Test1(2periods)

Unit9(5periods)

PartAText(ManagersfortheTwenty-firstCentury)

PartBGrammar

PartCTranslation

PartDSupplementaryReading

Unit10(5periods)

PartAText(HowtheRichGotRich---andYouCouldToo)

PartBGrammar

PartCTranslation

PartDSupplementaryReading

Unit11(5periods)

PartAText(TheLandoftheLock)

PartBGrammar

PartCTranslation

PartDSupplementaryReading

Unit12(5periods)

PartAText(OneWorldOneEconomy)

PartBGrammar

PartCTranslation

PartDSupplementaryReading

Unit13(5periods)

PartAText(GettingChinaCracked)

PartBGrammar

PartCTranslation

PartDSupplementaryReading

Unit14(5periods)

PartAText(OneStepBackward)

PartBGrammar

PartCTranslation

PartDSupplementaryReading

Unit15(5periods)

PartAText(AmphibianatRisk)

PartBGrammar

PartCTranslation

PartDSupplementaryReading

Test2(2periods)

Review(1period)

2.SupplementaryReading

a.罗立成等主编,《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b.何福胜等主编,《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泛读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c.罗立成等主编,《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程(测试习题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d.王监龙等主编,《英语科普阅读》(共三册),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五、英语学位课程考试

英语学位课程考试是检查英语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应当而且必须达到硕士学位课程所要求的难度,并涵盖本大纲所规定的学位课应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范围。

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由我校统一命题进行。

六、工程硕士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严格教学要求,保证英语课程考试的量化指标和难度要求:

在职攻读学位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能否达到硕士学位授予应具有的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从各方面保证这一学位课程所应达到的质量,从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两方面严格把关。

(2)正确处理面授与函授及学生课后自学的关系:

因工程硕士研究生面授教学时间有限,一定要要求英语教师认真钻研和改进教学方法,保证面授质量。

教师还应督促学生完成必要的作业量,鼓励学生读完必要的泛读材料,并在平时教学中辅以各种不同的测试手段,使学生逐步适应英语学位课程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3)正确处理阅读与听、说、写、译的关系:

英语阅读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获得者应掌握的主要英语技能,是他们获取自己专业所需信息的主要手段。

但是,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听、说、写、译等其他技能对他们也显得日益重要。

而且,英语应用能力是各种语言技能的综合反映,这些技能是相辅相成而又互相促进的。

因此,在入学考试中,虽没有规定进行听力和口语考试,工程硕士研究生录取学校应采取适当措施了解入学学生的英语发音、语调和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

英语学位课程考试中听力理解部分应作为必要的测试手段列入教学大纲。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读、听、说、写、译的训练可根据时机、条件的不同和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情况有所侧重,但上述各项技能的培养务必做到协调发展,不可偏废。

(4)充分发挥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作用,为工程硕士研究生提供尽可能大量的语言输入,任课教师必须认真钻研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学习特点,指导、督促和监督学生完成教学的目标要求,让学生从教材和教参中更多地获益。

(5)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师生改革教学的积极性: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一项在职学位培养工程。

在职攻读学位,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比较突出。

但这类硕士研究生分析能力强,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潜力巨大。

本人掌握的英语书刊材料、广播、电视、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较多,教学上如能经常督促,适当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这些手段,就有希望大幅度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质量。

《计算方法(C)》教学大纲

学时:

36学分:

2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1.计算方法课程的基本目标:

解决工程与科研工作中出现的数值问题;

2.浮点数系简解:

了解浮点数系的结构、优点、数系转换产生误差;

3.问题的性态:

定义—问题对原始数据的敏感性;

4.方法的数值稳定性:

算法对初始误差导致的最终结果的误差的可控性

第二章 线性方程组(11学时)

1.Gauss消去法,主元,算法组织(3学时)

掌握Gauss消去法的构成,会运用算法求解线性方程组;掌握选主元的目的:

保证算法的可执行,并保证算法稳定。

2.矩阵分解(LU分解)及其应用(3学时)

理解矩阵形式的Gauss消去过程,就是矩阵的LU分解过程,熟练掌握将一般的矩阵分解为单位下三角与上三角矩阵乘积形式,并会通过矩阵变换,取得其他分解形式;掌握三对角矩阵的LU分解,了解LU分解的应用。

3.线性方程组解的可靠性(2学时)

掌握1、2、∞三种向量和矩阵范数及其基本性质;掌握残向量与误差向量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矩阵性态的表征—条件数。

4.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3学时)

掌握Jacobi、Gauss-Seidel迭代法及其矩阵形式,简单迭代收敛的充分条件及充要条件,Jacobi、Gauss-Seidel迭代收敛的判别条件(严格对角占优、对称正定),收敛迭代的终止判断—误差的先验估计与事后估计。

第三章 数据近似(8学时)

1.多项式插值(4学时)

插值多项式的存在唯一性定理,

熟练掌握Lagrange形式、Newton形式插值多项式,利用重节点差商获得带导数插值条件的Newton插值多项式;熟练掌握插值多项式的误差。

2.*三次样条插值(1学时)

介绍内容:

介绍公式,不作详细推导,介绍其优点,了解三次样条插值—分段三次插值多项式满足的条件是在节点处直到2阶导数均连续。

3.最小二乘法(3学时)

导出法方程,学生能从最小二乘问题直接写出法方程;介绍求解法方程的正交化算法。

第四章 数值微积分(8学时)

l、Newton-Cotes公式,(4学时)

通过对插值多项式积分形成内插求积公式及其误差当采用等距节点则形成Newton-Cotes公式,重点介绍矩形公式和Simpson公式,掌握此两个公式及其误差;利用积分的可和性,从减少误差的目的出发,导出复化积分公式,要求掌握复化矩形公式和复化Simpson公式及其误差;通过例子介绍用待定系数法确定数值积分公式的求积系数,并直接由插值误差取得数值积分公式的误差。

2、Romberg方法(2学时)

从复化矩形公式和复化Simpson公式的复化过程,及其误差估计,从降低误差、两公式的关联引入Romberg方法。

3、数值微分简介(2学时)

掌握用对插值多项式求导的方法取得数值导数公式;通过实例了解用Taylor级数方法求数值导数公式;了解数值微分是病态问题,通过实例了解求数值导数外推法。

第五章 非线性方程求解(5学时)

1、一元方程的迭代法(2学时)

求解非线性方程的迭代法的基本问题;简单迭代—迭代函数是一元函数;迭代法:

比Newton法、割线法、简化Newton法等;区间方法:

二分法、o.618法,弦割法等,通常用来求迭代法的初值。

2、迭代法的收敛性、迭代改善(3学时)

了解压缩映像原理及其推论,注意非线性方程迭代的收敛,不仅与迭代函数,而且与初值相关;迭代改善:

当迭代不收敛或收敛较慢,而已知不动点的较好的近似,可选取松弛因子形成新的迭代使之收敛或收敛加速;Newton迭代收敛的判断方法;收敛速度;(可与线性方程组迭代法收敛性质作比较)

机动——复习、总结(2学时)

教材:

陈明逵、凌永祥编:

“计算方法教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请学生在开课前认真阅读附录(主要是微积分基础及矩阵理论),以便顺利教学。

《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

数理统计学分数:

2

课程名称(英文):

statistics开课学院:

理学院

课内学时数:

36上机时数:

0

课外学时数:

30开课学期:

春季教学方式:

讲课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能熟练运用一元统计的方法,对工程实际问题中的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再提高,可处理多元数据。

课程主要内容:

1.概率论基础的回顾

2.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3.参数的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

4.参数的假设检验

5.方差分析

6.回归分析

教材名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主要参考书:

《基本统计方法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应用概率统计方法》,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适用专业:

工科所有专业

《机械动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

机械动力学学分数:

3学分

课程名称(英文):

MechanicalDynamics开课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课内学时数:

64学时上机时数:

20小时

课外学时数:

128学时任课教师:

王晶副教授

开课学期:

秋季教学方式:

上课+自学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掌握:

机械振动分析基础知识;机械动力学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

机械刚体动力学和机械弹性动力学);以及比较简单机械动力学问题计算技术。

课程主要内容(字以内):

第一篇机械刚体动力学:

机械动态静力分析;

机械的平街;

机械系统动力学;

含间隙机构动力学问题*

第二篇机械振动基础理论:

单自由度模型;

多自由度模型;

第三篇机械弹性动力学:

轴与轴系的振动问题;

凸轮机构弹性动力学

连杆机构弹性动力学

机械系统弹性动力学;*

*为选学内容。

教材名称:

张策主编:

《机械动力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1)唐锡宽,金德闻编:

《机械动力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l983;

2)楼鸿棣,邹慧君主编:

《高等机械原理》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6

3)杨基厚编著:

《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2

预修课程:

机械原理;计算方法

适用专业:

机械工程各专业

2002年3月29日

《机械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

机械信号处理学分数:

3

课程名称(英文):

MechanicalSignalProcesing开课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课内学时数:

40学时上机时数:

12学时

课外学时数:

实验等8学时

开课学期:

2001—2002学年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十实验

教学要求:

1学习机械信号处理中的各种基本概念和原理。

2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机械信号处理的基本过程;

机械测试中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应用;

机械测试中各种常用信号处理方法原理、应用;

3在学习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从物理概念上掌握各种信号处理方法,达到学以致用。

4通过实际的机械测试实验,培养动手能力,提高以上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2h)

 一、机械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二、信号处理技术发展概况

 三、机械信号处理的发展和应用概况

 四、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机械信号的分类(3h)

 一、机械信号动态测量的基本概念

 二、机械信号的分类

第三章 机械信号预处理(9h)

 一、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

 二、信号测量系统的基本性质

 三、机械信号测量常用传感器

 四、滤波器的原理、理想模拟滤波嚣和实际模拟基本参数

五、模拟和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六、机械信号数字化及相关问题

 七、机械数据的检验

 八、机械数据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四章机械信号幅值域分析方法(5h)

一、随机信号的统计特征参数

 二、统计特征参数的应用

第五章机械信号的时域分析方法(7h)

一、时域波形的合成与分解

 二、相关分析原理及其应用

 三、相关分析的其它应用(测速、声学测量、故障诊断、系统识别)

第六章频域分析方法(9h)

一、频谱分析(概念、确定性信号和随机信号频谱分析、功率谱密度的计算)

 二、频率响应函数分析

 三、相干函数分析及相干谱(机械信号相干分析与应用)

 四、频谱分析的工程应用

 五、倒频谱分析原理和应用

 六、细化快速傅里叶变换(ZOOM-FFT)分析

 七、信号解调分析(常用算法和Hilbert解调讨论)

第七章 时域频域转换(5h)

一、傅里叶级数与离散频谱

 二、傅里叶变换与连续频谱

 三、离散傅里叶变换(FT)及其快速算法(FFT)

教材名称:

机械到试信号处理

主要参考书:

1.程乾生:

信号处理的数学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199l。

3

2.卢文样,杜润生:

机械测试、信息、信号分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3.温熙森等:

机械系统动态分折理论与应用,国防科大出版社,1998。

4

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

使用专业:

机械类研究生或高年级大学生

《机械故障诊断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

机械故障诊断学

课程名称(英文):

Mechanical Fault Diagnostics

学分:

3     开课学院:

机械学院    教学方式:

面授

课内学时:

40实验:

4上机:

12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概述 (2学时)

1.机械故障诊断的定义、目的和内容

2.诊断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3.机械故障诊断方法的分类

4.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第二章机械信号处理与分析基础 (6学时)

1.信号及其分类:

动态信号的分类、周期信号、准周期信号的特点。

2.信号的获取:

采样与样化、采样定理。

3.信号的时域分析方法:

信号的幅值概率谱密度函数、有量纲幅域参数、无量幅域参数;信号的相关分析,自相关分析、互相关分析。

4.信号的频域分析方法:

频域分析的基本概念、傅氏变换的基本性质、快速傅氏变换、脉冲响应与传递函数、频域特征的提取方法。

5.信号的预处理:

信号的趋势项的提取或去除、信号的线性滤波。

6.机械信号处理的其他方法;时域平均的基本原理与作用、倒谱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全息谱分析方法基本原理与应用。

第三章机械设备状态与故障的识别与预报 (3学时)

1.时序分析方法简介:

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AR(M)模型的建模方法。

2.机械设备状态与故障的识别方法:

识别的概念、常用的识别方法。

3.机械设备状态与故障的预报方法:

预报技术分类、常用的预报方法。

第四章振动与噪声监测技术 (4学时)

1.常用的振动测量方法及测量仪器:

测振传感器、传感器的种类及性能指标、传感器的安装,

2.机械设备的振动监测技术:

机械振动的分类、振动监测参数、振动信号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3.机械设备的噪声监测技术:

噪声的基本概念、噪声测量方法、声强测量方法、噪声信号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第五章超声与声发射监测技术 (5学时)

1.超声波探伤的原理与方法:

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超声场的特征参数、超声波的传播、超声波探伤仪、超声波探伤方法分类及应用。

2.声发射技术:

声发射的产生、声发射信号的特征参数、声发射检测系统的基本构成、声发射技术的应用。

第六章红外监测技术 (2学时)

1.红外监测技术的原理:

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红外测温技术、红外探侧器、红外成像。

2.红外监测技术的应用

第七章润滑油样分析技术 (2学时)

1.润滑油样分析技术的原理:

油样分析的基本原理、油样分析的步骤。

2.油样光谱分析技术:

分光光度计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

3.铁谱分析技术:

铁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铁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第八章基础零部件的故障诊断技术 (6学时)

1.滚动轴承故障的监测与诊断技术: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原因、滚动轴承的振动分析、滚动轴承故障的监测与诊断方法。

2.齿轮故障的监测与诊断技术:

齿轮的失效形式及原因、齿轮的振动分析及频率特征、齿轮故障的诊断方法。

3.电机故障的监测与诊断技术:

电机故障的类型及原因、电机噪声的测量与诊断、电机振动的测量与诊断。

第九章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技术 (6学时)

1.旋转机械的常见故障:

旋转机械的故障及主要原因。

2.旋转机械的振动特性:

转子的涡动、临界转速、刚性转子与柔性转子、同步振动与亚同步振动

3.旋转机械的故障及诊断方法:

转子不平衡故障及诊断、转子弯曲故障及诊断、转子不对中故障及诊断、油模涡动及诊断。

4.旋转机械监测与诊断系统简介:

离线监测与诊断系统、在线监测与诊断系统、

第十章往复机械的监测与诊断技术 (4学时)

1.往复机械的结构及诊断特点

2.内燃机的监测与诊断技术

5.往复式压缩机的监测与诊断技术

复习:

2学时

机动:

2学时

实验:

1.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实验

   2.转子动平衡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