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准格尔旗第十中学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228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9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准格尔旗第十中学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蒙古准格尔旗第十中学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蒙古准格尔旗第十中学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蒙古准格尔旗第十中学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蒙古准格尔旗第十中学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准格尔旗第十中学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docx

《内蒙古准格尔旗第十中学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准格尔旗第十中学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准格尔旗第十中学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docx

内蒙古准格尔旗第十中学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

考试范围:

物态变化;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张二军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1.下列估测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刚从冰箱里拿出的水果的温度约为3℃

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

C.通常情况下正常人感觉较舒适的气温大约为25℃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2.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高度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

A.研究光时将它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

C.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

D.通过温度计内液体热胀冷缩程度来判断温度高低

3.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C.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

D.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4.在物理学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明显不正确的是()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B.人的正常体温约39℃

C.课桌的高度约80cmD.人的步行速度约1.1m/s

5.露,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如图所示,露水是空气中水蒸气经下列哪一物态变化形成的()

A.液化

B.凝固

C.凝华

D.熔化

6.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组织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觉。

这说明氯乙烷有较低的()

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

7.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球状物,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从而起到调温的作用.下面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像的是()

 

8.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9.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

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10.如图,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小瓶与烧杯底部间垫一木块,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大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都没结冰;

D.都已结冰

11.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12.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下图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13.如图,乙试管容器内盛有水,甲烧杯内盛有下表所列的其中一种液体。

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

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A.煤油B.酒精C.水D.液态氨

14.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15.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烧开水时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路边小草叶片上挂满了露水,而到了初冬,往往能看到薄薄的一层霜,说明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卫生球,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卫生球熔化掉了

D.白炽灯用久了,灯泡的内壁会变黑,是因为灯丝中的钨发生升华和凝华的缘故

16.如图表示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汽化吸热

B.制冷剂在冷冻室内液化放热

C.打开冰箱门时看到的“白气”是冰箱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制冷剂经过冷凝器时内能减小

17.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B.汽化和升华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液化

18.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升华的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9.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如图体温计的示数为

20.2014年初,千年香格里拉古城惨遭火灾,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_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_热,实现快速灭火.

21.以下填物态变化名称:

(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是因为塑料袋里的酒精发生的缘故;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变瘪了,这是因为塑料袋里的酒精发生的缘故。

(2)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

当固态的碘变为碘蒸气充满试管后,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

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先后。

22.生活中多处可以看到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如液化气罐中的煤气是用方法液化的.日光灯管两端的黑色是由于灯丝先后形成的。

23.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

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同时伴随着(选填“吸”、“放”)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

生活中有很多浪费水的现象,请你谈谈自己平时是如何节约用水的(写两点)

 

(1)

(2)

24.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

电冰箱工作原理是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边。

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又容易的物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工作时,电动压缩机将氟利昂蒸气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的冷凝管里,在这里蒸气变成液体并(“吸热”或“放热”),这些热被周围空气带走。

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吸热”或“放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出来的热放出。

氟利昂这样循环流

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25、26题每空1分;27、28题每空2分,共34分)

25.如图所示,“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为完成实验,表中的数据表明,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

(水银或酒精),温度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是,_____。

(请写出2条)

(2)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

(3)往烧杯上方加一纸盖,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温度值为℃,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由此可判断当地的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4)根据表中数据,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5)根据你所画图像,你认为水沸腾的特点是。

(6)为了缩短实验时间,你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1条)

(7)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中a、b所示.则图中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中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同时小组同学还发现水在沸腾前声音比沸腾时要(选填“大”或“小”)

 

26.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得出冰熔化特点是、;

(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形成的.

27.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

(1)若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左、右)边移动;

(2)此温度计如何标上刻度呢?

可以将此装置放到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标上,将它放到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液柱处标上,然后在以上两个刻度之间进行等分,就可以标上各个刻度了;

(3)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什么措施:

(写出一条即可).

28.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ABCD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

(2)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

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

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2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

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

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例不当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如上图打开水箱盖时,上方冒出的“白气”,这是______现象;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

A.30%B.40%C.60%D.90%

(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2.D3.D4.B.5.A6.C7.D8.C9.A10.C11.D12.D13.A14.A15.D16.D17.C18.D

二、19.液体的热胀冷缩36.5℃

20.升华;吸.

21.

(1)汽化、液化;

(2)升华、凝华

22.加压升华凝华

23.蒸发、吸、液化;

(1)用淘米水浇花、

(2)用洗衣服水冲厕所等

24.汽化液化放热吸热

三、25.

(1)水银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水蒸气液化(3)9698小于(4)如图

(5)吸热,温度不变(6)取少量温水(7)ba大

26.

(1)39;非晶体;

(2)达到熔点;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3)不正确;液化

27.

(1)左;

(2)0℃;100℃;(3)增大瓶子的容积;

28.

(1)表面积;

(2)A、C;(3)表面积

四、29.

(1)液化;

(2)D;(3)B;(4)升高;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