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状况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086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状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状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状况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状况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状况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状况分析.docx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状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状况分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状况分析.docx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状况分析

第一章国内外石油勘探开发行业发展

第二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状况分析

一、石油勘探现状

中国是世界石油资源大国,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765亿吨,可采资源量为2l2亿吨。

但含油气盆地规模较小,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与世界其他产油大国相比,我国发现的世界级大油田较少。

我国石油探明程度仍较低,平均只有33%。

主要产油盆地仍然是未来寻找常规石油储量的主要阵地,尤其是渤海湾、松辽、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等大盆地。

通过老油田挖潜和新油田发现,这些盆地仍有很大的储量增长潜力。

1.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

(1)石油探明储量因计算标准调整大幅降低,中石油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根据三大石油公司公布的储量数据,2000至2003年间,中国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持续上升,2003年较2000年增长了约6.5%。

但从2004年后,石油储量趋于稳定,维持在22亿吨以上。

2008年,由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实行新的储量计算标准,中国的剩余探明储量明显下降,降到仅21.4亿吨,相当于2002年之前的水平。

总体来看,中石油继续保持国内上游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中石化近年来所持有的比例在持续下降,而中海油则在缓慢上升。

中石油的石油储量基本保持在15亿吨以上,2007年更是达到16亿多吨,占三大油公司总储量的72%。

到2008年,石油储量降为15.37亿吨,同比减少6634万吨,但在三家公司总储量中所占的比重仍高达72.6%。

中石化2007年之前的石油储量一直保持在4亿吨以上水平,占三大油公司总量的20%以上,2008年降到不足3.9亿吨,同比降幅超过6%,在三大公司总量中的比重也降到了历年最低水平,仅18.4%。

和中石化相比,中海油近几年的石油储量一直在缓慢增长,2007和2008两年更是增加到1.9亿吨以上,尤其是2008年,在三大公司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也历史性的达到9%以上。

图1.2.1三大油公司的历年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

(2)油气储量综合替代率处世界领先水平,但石油因计算标准改变下降明显

2008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执行新的储量计算标准,引入油价因素。

而那年正值国际油价大幅下滑之际,导致剩余可采储量明显减少,石油储量替代率大幅下降。

但受益于在天然气勘探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2008年中石油油气储量综合替代率为1.11,低于壳牌的1.3,但远高于道达尔、雪佛龙和BP等国际石油公司,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图1.2.2)。

资料来源:

国际能源署(2008年)

图1.2.2世界主要石油公司油气储量综合替代率

2001年到2007年,中石油的石油储量替代率在1左右,但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中石化在深化对新盆地、新地区和新层系的认识,强调运用新技术的方针指导下,石油储量替代率保持较高水平;中海油的石油储量替代率基本保持在1左右,2007年更是达到了1.5。

2008年因计算标准的改变,全国的石油储量替代率与此前七年的平均水平相比下降了一半以上。

三大石油公司也都出现了大幅下降,其中中石油下降到只有0.42,相比此前七年的平均值降幅达62%以上。

中石化降到0.38,降幅近63%。

相比之下中海油石油储量替代率的情况要好的多,降幅约为三分之一,降到0.82上下。

表1.2.1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石油储量替代率变化情况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中石油

0.91

0.96

1.64

1.00

1.03

1.08

1.09

0.42

中石化

1.93

1.38

0.77

1.03

1.07

0.98

0.07

0.38

中海油

1.28

1.37

1.47

1.12

0.91

0.85

1.50

0.82

全国

1.19

1.10

1.42

1.02

1.03

1.04

0.89

0.45

资料来源:

三大石油公司年报

(3)我国陆上石油探明储量持续下降,西北地区则在稳定增长

我国的石油剩余探明储量有90%分布在陆上。

从历年变化来看,陆上石油剩余探明储量所占比例已从2000年的92.06%持续下降到2008年的90.95%。

目前国内陆上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这三个地区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从2000到2008年都在17亿吨上下,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

其中东北地区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自2000年以来持续下降,2008年降到7.21亿吨,其主要原因是大庆油田已过生产高峰,石油探明程度很高,储量替代率较低。

西北地区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从2000年以来一直在稳步上升,2008年较2000年提高近46.7%,达到5.29亿吨。

(4)海上石油剩余探明储量稳定增长,展示良好的勘探前景

我国海上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到2008年达到1.92亿吨,比2000年提高16%,占国内总石油储量的9.05%(表1.2.2)。

海上石油储量占全国储量的比例也处于一个上升态势,从2000年的7.94%上升到2008年的9.05%,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海洋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目前我国已发现石油储量的海上盆地有渤海、珠江口、北部湾和东海四大盆地,而海上石油探明储量的持续增长主要来自于渤海和珠江口两大盆地。

2008年这两个盆地的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分别达到了1.28和0.7亿吨。

表1.2.2我国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区域分布亿吨

地区分布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东北地区

10.11

9.72

9.43

9.02

8.74

8.47

8.28

7.89

7.21

西北地区

3.58

3.89

4.05

4.44

4.62

4.77

5.02

5.20

5.29

华北地区

4.24

4.31

4.41

4.40

4.52

4.68

4.57

4.39

4.25

西南地区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2

0.01

0.02

其它地区

1.21

1.50

1.63

2.34

2.33

2.38

2.54

2.68

2.49

陆上合计

19.16

19.42

19.53

20.21

20.23

20.32

20.43

20.18

19.26

海上合计

1.65

1.70

1.76

1.83

1.85

1.86

1.84

1.93

1.92

全国

20.81

21.11

21.29

22.03

22.08

22.18

22.27

22.11

21.18

资料来源:

三大石油公司年报

(5)东部盆地石油储量快速下降,西北盆地石油储量稳步增加

我国石油探明储量的变化特点存在明显的盆地差异。

东部以松辽、渤海湾两大盆地为主,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地,勘探程度较高,勘探对象早已由浅层转向深层,由以构造油气藏为主转向以地层、岩性等隐蔽油气藏为主,勘探难度逐年加大。

其中松辽盆地从2000年开始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一直处于缓慢下降状态,从8.96亿吨降到了2008年的6.78亿吨,下降幅度在全国各盆地中是最大的;渤海湾盆地基本稳定在8亿吨,2008年因标准调整而出现较大降幅。

中西部石油储量年均增长率明显高出全国平均值,而且绝大部分集中在鄂尔多斯盆地,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该盆地的储量稳步提升,2008年较2000年提高了1.5倍以上,达2.52亿吨。

西北部地区近几年石油储量尽管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仅从2000年的2.89亿吨提高到2008年的3.47亿吨。

表1.2.3中国石油剩余探明储量盆地分布亿吨

盆地分布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松辽盆地

8.96

8.67

8.40

8.30

8.05

7.78

7.70

7.23

6.78

渤海湾盆地

7.62

7.85

8.06

8.23

8.27

8.36

8.25

8.22

7.66

鄂尔多斯盆地

0.91

1.21

1.31

1.63

1.83

1.94

2.24

2.32

2.52

四川盆地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2

0.01

0.02

塔里木盆地

0.68

0.73

0.77

0.85

0.78

0.83

0.81

0.92

0.92

准格尔盆地

1.58

1.61

1.63

1.82

1.89

1.94

2.02

2.11

2.02

柴达木盆地

0.35

0.34

0.36

0.35

0.35

0.37

0.35

0.31

0.28

吐-哈盆地

0.29

0.29

0.31

0.32

0.33

0.25

0.24

0.26

0.25

珠江口盆地

0.40

0.39

0.42

0.50

0.55

0.64

0.60

0.68

0.70

东海盆地

0.01

0.02

0.02

0.02

0.03

0.03

0.03

0.03

0.03

资料来源:

三大石油公司年报

2.2009年国内重大油气勘探成果

2009年三大石油公司落实国家关于“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大力推进地质理论创新,深化对新盆地、新领域、新地区、新层系的认识,成功运用先进技术,在石油勘探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表1.2.4)。

全年三大公司的重大发现40多项。

其中西部和渤海湾勘探成果突出,塔里木哈得油田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哈得23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日产原油500立方米、天然气6.5万立方米。

哈得油田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沙漠油田,此次获得高产油气流,对进一步扩大哈得油田油气勘探规模具有指标性作用。

渤海海域自营勘探不断获得新进展,3月份又成功钻获两个中型油气新发现(渤中2-1和秦皇岛29-2)。

中东部老油田通过改变研究思路,加大勘探力度,成效也比较显著。

全年三大公司共落实石油储量过亿吨。

表1.2.42009年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勘探取得的部分成果

石油公司

时间

地点

内容概括

中石油

2009.4.2

长庆油田

姬塬地区某井获得日产10吨以上工业油流。

展现了姬塬地区勘探新层系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2009.4

塔里木

中国最大的沙漠油田哈得油田某井获日产石油500立方米、天然气6.5万方的高产油气流,对进一步扩大哈得油田油气勘探规模有指标性作用。

2009.4.20

青海油田

青海油田一口重点评价井南105井喜获日产石油6.42方,展现了柴西北区良好的勘探前景,拓宽了南翼山油田的勘探领域,带动周缘区域的勘探。

2009.5.31

塔里木

大宛齐油田发现新油气层,单井获日产石油2.79吨。

大宛齐油田总含油面积为5.4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为613万吨。

2009.5

大港油田

大港油田老区实施补层措施,两口老井相继获得百吨高产。

2009.7.22

大庆油田

松辽盆地东南断陷区第一口水平开发井喜获日产天然气最高达到87万立方米,标志着大庆油田火山岩气藏水平气井压裂完井工艺取得突破。

2009.10.28

辽河油田

在中央凸起发现和落实圈闭18个,预测石油资源量77160万吨。

东部凹陷等重点勘探领域,预计可控制石油地质储量7040万吨。

中石化

2009.3.12

江汉油田

江汉油田在白垩系喜获20吨高产工业油流。

2009.3.18

普光气田

双庙102井获得20.36万方高产工业气流,使普光气田储量向西南得到落实和扩大,为普光气田的滚动勘探奠定了基础。

2009.6.2

塔河油田

塔河采油一厂AT2-7H井在T3h层位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日产原油63.2吨,不含水。

2009.8

中原油田

文269块发现沙三中2整装油藏,预计区块新探明含油面积0.5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30万吨。

2009.8

江汉油田

2009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22万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682万吨。

2009.9.2

胜利油田

桥东油田的勘探发现使胜利油田今年新增控制石油地质储量和新增预测石油地质储量均超过一亿吨。

中海油

2009.3.27

渤海油田

该海域自营勘探获新进展,成功钻获两个中型油气新发现渤中2-1和秦皇岛29-2。

渤中2-1-2井可平均日产油约1270桶,天然气约39.3万立方英尺。

秦皇岛29-2-1可平均日产油约3930桶,气约15.2百万立方英尺。

2009.7.28

渤海油田

渤海海域新发现的锦州20-2N-1井,测试可日产石油1900多桶,天然气345万立方英尺左右。

2009.8.28

渤海油田

渤海石臼坨凸起周缘成功获得秦皇岛35-4油田新发现,该新发现为中型以上规模油田,预计该井可日产石油约1700桶、天然气1412.6万立方米左右。

资料来源:

三大石油公司网站

■东北地区老油田显新活力

大庆油田通过向斜区岩性油藏勘探理论及配套技术的创新发展,使勘探重点由寻找构造油藏转到向斜区岩性油藏,开创了隐蔽油藏勘探的新局面。

断陷盆地油藏勘探理论及配套技术的创新发展,在海拉尔盆地明确了5个有利油气聚集带,发现了高产断块和潜山油藏,扭转了海拉尔盆地勘探持续20多年的徘徊局面。

深层复杂气藏勘探理论及配套技术的创新发展,搞清了深层天然气的成藏规律,解决了深层火山岩储层增产改造的技术难题,发现了远景储量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立方米以上的我国东部陆上最大的天然气田。

例如松辽盆地东南断陷区徐深8井区第一口水平开发井喜获高产气流,日产天然气最高达到87万立方米,标志着大庆油田火山岩气藏水平气井压裂完井工艺取得突破。

辽河油田按照“突出潜山勘探、加强外围发现、加快滩海准备”的部署原则,在强化以区带为单元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和勘探部署研究。

在中央凸起南部、西部凹陷高升潜山、兴隆台潜山带等地区发现和落实圈闭18个,通过部署探井16口,预测石油资源量77160万吨。

在岩性油藏勘探方面,解剖了东部凹陷西坡铁匠炉地区、西部洼陷坡洼过渡带、大民屯荣胜堡洼陷等重点勘探领域,部署了探井5口,预计可控制石油地质储量7040万吨。

同时2009年5月在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南部地区的于103井沙三段也喜获高产油气流,日产油46.5吨、产气5802立方米。

■中东部中小油田仍有大突破

2009年中石油在大港油田,中石化在中原、河南、江苏和江汉等油田都有新发现。

大港油田按照“科学勘探、精细勘探、效益勘探”和“整体研究、整体评价、整体部署”的总体要求,持续加大勘探力度,加快增储步伐。

油气勘探立足歧口凹陷,初步搞清了歧口凹陷主体构造特征以及沉积与充填过程;在滨海中深层初步形成上亿吨级整装规模增储区;在歧口深层落实天然气资源量1000亿立方米。

江汉油田勘探目标转向白垩系,在江陵凹陷、万城断层、八面河地区南部斜坡带、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等地区2009年度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22万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682万吨;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7亿立方米。

中原油田立足老区,在周缘寻找新突破,位于文南油田老区文72-134区块北部构造边缘的文72-77井3月14日完井投产,射开沙二下8砂组的7~12号层,日产油38.7吨,日产天然气44361立方米,含水7%。

河南双河油田积极发展新区,江河区部署的H9-226井和H4-805井自投产以来连续4个月日产油量分别保持在25吨和19吨以上。

■西部油气并举,潜力无限

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接替的重点地区,2009年我国在长庆、塔里木、新疆、青海和四川都取得了显著的勘探成果。

长庆油田油气探明程度分别只有30%和19.6%,有着巨大资源潜力,油气储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空间很大。

2009年长庆在姬塬地区某层系钻遇较好含油显示,某井获得日产10吨以上工业油流,展现了姬塬地区勘探新层系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对指导该区下一步的石油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中国最大的陆上气田,世界级的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也陆续有新发现,苏10-31-48H试验水平井投产一个月,日产天然气稳定在10万立方米以上,为苏里格气田实现少井高产、少井高效开发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塔里木油气勘探开发创造了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的众多‘第一’。

除2009年4月哈得油田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外,5月大宛齐油田在对一油井850米至851米井段进行测试时,发现新油气层,获日产石油2.79吨;6月迪那2气田投产试运。

新疆油田通过火山岩勘探配套技术的攻关与成功应用,催生了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的大发现。

DX1416井采用6毫米油嘴试气,获得日产17万方的高产工业气流,使新疆油田由此成为中国石油第五大天然气产区,有效缓解了北疆地区天然气供应的紧张局面。

青海油田在柴西北区发现良好的勘探前景,重点评价井——南105井2009年3月在第I层组开始试油工作,喜获工业油流,日产石油6.4方,截至到4月17日累计产油44.6方。

该层组试油的成功,不仅拓宽了南翼山油田的勘探领域,而且带动了周缘区域的勘探,为今年三级储量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渤海油田继续保持国内最大海上石油生产基地的地位

2009年中海油在渤海海域陆续有多个油气发现。

通过自营勘探成功钻获两个中型油气新发现渤中2-1和秦皇岛29-2,两口发现井均获高产油气流。

在辽东湾锦州20-2气田东北侧的锦州20-2北构造,锦州20-2N-1探井获新发现,测试日产石油1900多桶,天然气345万立方英尺左右。

渤海石臼坨凸起周缘成功获得秦皇岛35-4油田新发现,并证实该新发现为中型以上规模油田,预计钻遇该发现的秦皇岛35-4-3井可日产石油约1700桶、天然气1412.6万立方米左右。

渤海油田坚持科技领先战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持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海油国内业务量最大、规模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

预计2010年后渤海油田将实现年稳产3000万立方米石油对储量的需求,每年发现1.5-2亿方的地质储量。

■南海向成长为我国‘波斯湾’的目标迈进

中海油2009年年初宣布在29/26区块荔湾3-1气构造上钻探的第一口评价井荔湾3-1-2已喜获成功,据测试该井最高日产天然气5300万立方英尺;该评价井的成功进一步证实了荔湾3-1这一中国海域深水天然气重大发现,对南海天然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有着深远的意义。

未来十年中海油在南海的勘探开发投资将达到人民币2000亿元左右,将逐步建立起1500-3000米水深的油气勘探能力。

届时,南海将建成年产能达5000万吨油当量的大型油气基地,这一规模可与中国最大陆上油田——大庆油田比肩。

中海油已就深水勘探与四家海外公司签订了产量分成合同。

3.石油勘探现状及前景展望

(1)石油勘探力度持续增加,探井钻探活跃

三大石油公司继续实施“立足国内,积极开拓海外,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在继续保持国内石油产量稳定、天然气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开拓海外油气资源,努力满足2010年国民经济增长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并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的战略方针。

国有石油公司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力量。

2008年全国共部署探井2266口,较2007年增加了22口,是2001年的近2倍。

中石油仍占有绝对的优势,2008年共钻探井1648口,其中油井637口,天然气井92口,干井919口,钻探成功率55.8%。

中石化2008年落实油气资源战略,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共钻探井544口,钻井成功率54.4%,和中石油持平。

中海油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石油天然气生产商,2008年继续加强勘探,共钻自营探井74口,其中成功钻遇油气的39口,成功率47.3%,低于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平均水平,说明海上钻探存在的高风险。

表1.2.5中国三大石油公司2001年~2008年部署探井数量及成功率情况

年份

公司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中石油(口)

663

565

1375

1405

1508

1545

1629

1648

成功率(%)

42.8

56.6

51.6

48.8

52.3

55.2

50.6

55.8

中石化(口)

516

506

550

590

545

495

557

544

成功率(%)

55.0

42.9

48.2

49.2

53.0

54.3

54.9

54.4

中海油(口)

13

41

28

36

31

39

58

74

成功率(%)

61.5

54.2

50.0

41.7

51.6

48.7

46.6

47.3

探井总计(口)

1192

1112

1953

2031

2084

2079

2244

2266

资料来源:

三大石油公司年报

(2)未来石油储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

当前我国石油勘探仍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石油勘探难度的加大对科技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系列关键性的理论和技术,如海相碳酸盐岩生烃成藏理论、高温高压下油气成藏机理、资源与目标一体化评价决策系统、深水钻探、山地地震等亟待突破。

此外,勘探工程技术和装备的创新研发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偏少。

而找油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突破传统“禁区”,开拓找油新领域。

我国尚有323亿吨待发现石油资源量。

东部断陷盆地仍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具有待发现石油资源量122.13亿吨,占到全国待发现量的近38%。

西部地区是未来中国陆上石油勘探的重点,处于勘探中早期,前陆盆地冲断带、大型隆起带和大面积地层岩性油气藏是未来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拥有待发现石油资源量超过114亿吨,占全国总量的35%以上。

海上石油勘探尚属中早期,是未来石油储量接替的重心,估计待探明石油资源量为86.31亿吨,尚处在储量发现的高峰期,具有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资源基础,是我国石油勘探接替的重要领域。

南方海相也是未来勘探重点领域,中生界和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已开展近4O年,有石油地质资源量25亿吨,仅在百色、景谷、三水等盆地和海南福山凹陷发现数个中小型油田,合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只有0.226亿吨,地质资源探明程度尚不足1%,因此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表1.2.6中国各区域未来待发现石油资源量预测

 

待发现石油资源量

地区

资源量(108t)

占全国比例(%)

采收率(%)

东部

122.13

37.84

20.0

中部

18.90

5.86

18.0

西部

95.33

29.54

22.0

其他

0.08

0.02

15.0

陆上合计

236.44

73.26

20.8

海上

86.31

26.74

22.0

全国合计

322.75

100

21.1

资料来源:

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及发展趋势,“西部探矿工程”,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