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完整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498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完整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完整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完整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完整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完整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完整总结.docx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完整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完整总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完整总结.docx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完整总结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完整总结

1.传播:

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

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2.传播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

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简而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传播学又称为传学、传意学等。

3.自我传播:

自我传播,即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4.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

息交流,亦称亲自传播,还包括利用电话、书信等媒介进行的传播。

广义的则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

5.群体:

群体是指人数不多的一种团体,它的成员是由共同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的,并处

于直接的个人交往之中,这两种情况是产生情感关系、团体规范和团体过程的基础。

6.组织:

.组织是指具有一定目的、任务,按照一定形式建立起来的集群结构。

7.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有时也称作小群体传播。

它是指人们在“群体”范围

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8.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

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9.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

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10.拉斯韦尔:

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是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为传播学的创建作出了卓

越的贡献。

他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和“社会传播”的概念,并倡导和实践“内容分析法”,其代表作有《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11.施拉姆:

施拉姆,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学科化、系统化地对传播学进行研究。

其代表作有《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一人类传播概论》、《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等。

12.传播过程:

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13.理论:

理论指经过概括、系统化的一组相互关系的命题和结论。

14.模式:

模式指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

15.反馈:

反馈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

这里是指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

反应。

16.5W模式:

5W模式是由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来的,他把传播过程分解

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称为四大要素。

加上作为结果的效果,就成为五大环节。

由于这五个环节来自英语,各自都包含着一个英文字母w,因此,通常称作5W模式。

17.德福勒模式:

德福勒模式是在申农一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修正便是

加入并突出了“反馈”的机能。

其次,德福勒提示了大众媒介对传播过程的介入。

再次,传播的双向性、循环性均被表现出来,是典型的控制论模式。

18.螺旋式模式:

大众传播学者F•丹斯提出的控制论传播模式。

他认为,在传播过程中,

传受双方的“认识场”,“信息场”总是不断累积、扩大的,从

宏观看,正是这种累积性造就了人类文明;从微观看,组织也好,个

人也好,在传播过程中,都需要自觉地、不断地推陈出新。

19.传播单位:

传播单位是在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中引申出来的概念。

他们认为,每一个

传播的参加者,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被看作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以及发信、受信、编码、译码这四种功能。

20..参照群体:

即个人未必置身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

为的群体。

21.社会系统模式:

是传播模式上的第三次飞跃,解决了传播的条件(外部结构)问题。

早对这一过程进行研究的是赖利夫妇

22..抽样调查法:

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

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23.等距随机抽样:

又称为“系统抽样”、“机械抽样”,是一种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

排列,按一定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随机抽样形式。

24.雪球抽样:

雪球抽样在传播学研究中多用于调查某一特殊人群的传播活动。

雪球抽样是

介于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之间的一种抽样方法,它的常态是非随机的。

这是一种像滚雪球一样凭借自然形成的人际关系网。

由少到多逐级扩大的抽样方式

25.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是文献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

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

26.控制实验法:

控制实验法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对象,人为地改变和控制某

些因素,然后观察其后果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7.模型法:

模型法是一种对于客观存在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的科学抽象,主要针对那些

较为复杂、很难细分的客观对象(即原型),在调查、实验和统计的基础上,根据其某些表现和特征,设计出一种“模型”.对其加以描述。

28.分层随机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又称“类型随机抽样”,是一种将总体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先

分为若干层(即类型),然后在层中按随机原则提取样本的随机抽样形式

29.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指为进行标准化的调查而编制的,由一组有机联系的提问所

构成的表格。

即一种为统计或调查用的问题表格

30.内容分析单元:

内容分析单元就是内容分析所要具体统计的最小单位,它决定一项内容

分析要统计什么,为何统计,所以直接影响到整个研究的可靠性

和有效性。

贝雷尔森指出内容分析有五种基本的分析单元:

关键词或专门术语、主题、特质、段落、篇目。

31.实验变量:

即实验过程中变动的因素。

其中,在实验过程中实行的措施叫自变量,也称

“实验刺激”;在实验过程中由自变量决定其变化的因素叫因变量

32.样本:

在抽样调查法中从总体中抽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

称为“样本”

33.定量化:

是指在传播学研究中对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所采用的数量化的研究设计和分析

手段。

34.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即实验中所涉及到的人。

其中分为两种:

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

象构成“实验组”,不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控制组”

35.综合化:

是指在传播学研究中尽可能采用多重设计和研究手段。

36.工具说:

工具说认为传播的个人功能,很多是属于工具性的。

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认为,

有很多传播是属于工具性的行为,即使是最明显的自我意识的传播功能,也往往具有作为工具使用的目的。

37.游戏说:

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传播的个人功能,力图用游

戏说去解释个人的传播行为。

他断言,传播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完成任何事情而仅仅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快乐,而对某些导致行动的传播贬低为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

38.个人社会化:

是指大众传播通常能够潜移默化地使个人接受或认同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

和行为规范,从而使个人和社会取得协调一致。

39.雷达功能:

施拉姆曾把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中的环境监测功能比喻为雷达功能。

它是指

通过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了解足以影响社会进程的机遇或威胁,作为人们决策或付之行动的依据。

40.大众文化:

所谓大众文化是指大众社会中大众传媒所传递的文化内容以及五花八门的娱

乐节目、材料等,其特点是快速、大量(复制)、通俗、浅显。

它是和少数有高等修养的人们所享有的高雅文化或精英文化相对而言的。

41..功能失调:

功能失调是指不利于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

某种活动的

后果并非都对其所在的社会体系或与之有关的群体、个人有积极意义;从社会及其成员来看,这种不利的后果就是“功能失调”

42.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

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是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传播的社会功

能之一。

大众传媒可以通过揭露某些背离公共道德的行为发起的有组织的社会行动。

这种通过向公众揭发偏离社会准则的倾向的做法,就是发挥着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

43.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

所谓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是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

息,其数量之多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

而且人们花费很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以为已经很充分地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经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益疏远和冷漠了。

44.整合功能:

整合功能,也称之为社会协调(联系)功能。

是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信息

的选择、解释和评论,把社会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协调一致,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并对社会周围的环境作出有效的反映,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到适应当前情况的最重要事件上来,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环境监测功能的失调。

45.文化传递功能:

文化传递功能又称为社会遗产功能。

它是指大众传播能够把文化传递给

下一代,并继续教育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促进社会成员共享同一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

46.议程设置功能:

是指激励和动员群众投入到当前的事件中去,提出对策,抵御有碍于社

会安定的各种威胁;通过解释与评论,防止因报道某些事件和敏感问题造成的过度刺激;将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些事件上去,并使这些事件广为传扬,形成议论中心

47.功能:

功能是指那些有助于一个特定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

48.传播者,即传播的主体。

包括单个的人,比如记者、编辑,还包括一切从事传播的组织

与机构,比如报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出版商、电影制片厂等,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一般都统称为“传播者”

49.把关人:

传播者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

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凡是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50.双重行动模式:

巴斯把传播媒介的把关活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两个步骤,这就

是他所讲的“双重行动”.其中的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这里的把关人是记者;第二个把关阶段是新闻加工,这里的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

51.潜网:

布里德认为,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

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

52.《报刊的四种理论》:

《报刊的四种理论》,是1956年由施拉姆参与撰写的一本传播学经

典著作。

书中的报刊实际上指的是整个大众传播事业。

所谓四种理论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53.反馈:

受众对传播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反馈上。

筒而言之,反馈就是受众对信息传播所做

出的反应,就是受众意志的显示。

54.控制研究:

就是专门考察传播者(包括个人与组织)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所处

时代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

55.自由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兴起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本质上体现着自由资本主义

时代的特征,反对针对传播活动实施任何形式的限制,认为通过“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的过程,最终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56.社会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这种理论是针对自由主义发展的弊端而提出的,是对自由主义

理论的改良、发展与完善。

主张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还应主动、积极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57.《权力的媒介》:

《权力的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