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光伏系统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833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立光伏系统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独立光伏系统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独立光伏系统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独立光伏系统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独立光伏系统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独立光伏系统设计.docx

《独立光伏系统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立光伏系统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独立光伏系统设计.docx

独立光伏系统设计

独立光伏系统设计

一、光伏技术概论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能,广义地说,太阳能包含以上各种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则是指太阳能的直接转化和利用。

通过转换装置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利用的属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再利用热能进行发电的称为太阳能热发电,也属于这一技术领域;通过转换装置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利用的属于太阳能光发电技术,光电转换装置通常是利用半导体器件的光伏效应原理进行光电转换的,因此又称太阳能光伏技。

光生伏特效应简称为光伏效应,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组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

光生伏特效应就是光伏系统设计的核心技术环节。

产生这种电位差的机理有好几种,主要的一种是由于阻挡层的存在。

以下以P-N结为例说明。

  同质结可用一块半导体经掺杂形成P区和N区。

由于杂质的激活能量ΔE很小,在室温下杂质差不多都电离成受主离子NA-和施主离子ND+。

在PN区交界面处因存在载流子的浓度差,故彼此要向对方扩散。

设想在结形成的一瞬间,在N区的电子为多子,在P区的电子为少子,使电子由N区流入P区,电子与空穴相遇又要发生复合,这样在原来是N区的结面附近电子变得很少,剩下未经中和的施主离子ND+形成正的空间电荷。

同样,空穴由P区扩散到N区后,由不能运动的受主离子NA-形成负的空间电荷。

在P区与N区界面两侧产生不能移动的离子区(也称耗尽区、空间电荷区、阻挡层),于是出现空间电偶层,形成内电场(称内建电场)此电场对两区多子的扩散有抵制作用,而对少子的漂移有帮助作用,直到扩散流等于漂移流时达到平衡,在界面两侧建立起稳定的内建电场。

(光伏技术原理图)

   在热平衡条件下,结区有统一的EF;在远离结区的部位,EC、EF、Eν之间的关系与结形成前状态相同。

从能带图看,N型、P型半导体单独存在时,EFN与EFP有一定差值。

当N型与P型两者紧密接触时,电子要从费米能级高的一方向费米能级低的一方流动,空穴流动的方向相反。

同时产生内建电场,内建电场方向为从N区指向P区。

在内建电场作用下,EFN将连同整个N区能带一起下移,EFP将连同整个P区能带一起上移,直至将费米能级拉平为EFN=EFP,载流子停止流动为止。

在结区这时导带与价带则发生相应的弯曲,形成势垒。

二、光伏系统的组成

光伏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太阳电池组件;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测试仪表和计算机监控等电力电子设备和蓄电池或其它蓄能和辅助发电设备。

光伏系统应用非常广泛,光伏系统应用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大类:

独立发电系统和并网发电系统。

应用主要领域主要在太空航空器、通信系统、微波中继站、电视差转台、光伏水泵和无电缺电地区户用供电。

随着技术发展和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有计划地推广城市光伏并网发电,主要是建设户用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和MW级集中型大型并网发电系统等,同时在交通工具和城市照明等方面大力推广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应用。

光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般直流光伏系统组成图)

●光伏组件方阵:

由太阳电池组件(也称光伏电池组件)按照系统需求串、并联而

成,在太阳光照射下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输出,它是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核心部件。

●蓄电池:

将太阳电池组件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当光照不足或晚上、或者负载需求大于太阳电池组件所发的电量时,将储存的电能释放以满足负载的能量需求,它是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储能部件。

目前太阳能光伏系统常用的是铅酸蓄电池,对于较高要求的系统,通常采用深放电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深放电吸液式铅酸蓄电池等。

●控制器:

它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条件加以规定和控制,并按照负载的电源需求控制太阳电池组件和蓄电池对负载的电能输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

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控制器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有将传统的控制部分、逆变器以及监测系统集成的趋势,如AES公司的SPP和SMD系列的控制器就集成了上述三种功能。

●逆变器:

在太阳能光伏供电系统中,如果含有交流负载,那么就要使用逆变器设备,将太阳电池组件产生的直流电或者蓄电池释放的直流电转化为负载需要的交流电。

三、独立光伏系统的设计

光伏系统的设计包括两个方面:

容量设计和硬件设计。

光伏系统容量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计算出系统在全年内能够可靠工作所需的太阳电池组件和蓄电池的数量。

同时要注意协调系统工作的最大可靠性和系统成本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满足系统工作的最大可靠性基础上尽量地减少系统成本。

光伏系统硬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包括太阳电池组件的选型,支架设计,逆变器的选择,电缆的选择,控制测量系统的设计,防雷设计和配电系统设计等。

在进行系统设计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

光伏系统软件设计的内容包括负载用电量的估算,太阳电池组件数量和蓄电池容量的计算以及太阳电池组件安装最佳倾角的计算。

因为太阳电池组件数量和蓄电池容量是光伏系统软件设计的关键部分,所以本节将着重讲述计算与选择太阳电池太阳电池组件和蓄电池的方法。

1.设计的基本原理

太阳电池组件设计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要满足平均天气条件下负载的每日用电需求;因为天气条件有低于和高于平均值的情况,所以要保证太阳电池组件和蓄电池在天气条件有别于平均值的情况下协调工作;蓄电池在数天的恶劣气候条件下,其荷电状态(SOC)将会降低很多。

在太阳电池组件大小的设计中不要考虑尽可能快地给蓄电池充满电。

如果这样,就会导致一个很大的太阳电池组件,使得系统成本过高;而在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太阳电池组件的发电量会远远大于负载的使用量,从而造成太阳电池组件不必要的浪费;蓄电池的主要作用是在太阳辐射低于平均值的情况下给负载供电;在随后太阳辐射高于平均值的天气情况下,太阳电池组件就会给蓄电池充电。

设计太阳电池组件要满足光照最差季节的需要。

在进行太阳电池组件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设计的太阳电池组件输出要等于全年负载需求的平均值。

在那种情况下,太阳电池组件将提供负载所需的所有能量。

但这也意味着每年都有将近一半的时间蓄电池处于亏电状态。

蓄电池长时间内处于亏电状态将使得蓄电池的极板硫酸盐化。

而在独立光伏系统中没有备用电源在天气较差的情况下给蓄电池进行再充电,这样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费用也将大幅度增加。

太阳电池组件设计中较好的办法是使太阳电池组件能满足光照最恶劣季节里的负载需要,也就是要保证在光照情况最差的情况下蓄电池也能够被完全地充满电。

这样蓄电池全年都能达到全满状态,可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费用。

如果在全年光照最差的季节,光照度大大低于平均值,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按照最差情况考虑设计太阳电池组件大小,那么所设计的太阳电池组件在一年中的其它时候就会远远超过实际所需,而且成本高昂。

这时就可以考虑使用带有备用电源的混合系统。

但是对于很小的系统,安装混合系统的成本会很高;而在偏远地区,使用备用电源的操作和维护费用也相当高,所以设计独立光伏系统的关键就是选择成本效益最好的方案。

2.蓄电池设计方法

蓄电池的设计思想是保证在太阳光照连续低于平均值的情况下负载仍可以正常工作。

我们可以设想蓄电池是充满电的,在光照度低于平均值的情况下,太阳电池组件产生的电能不能完全填满由于负载从蓄电池中消耗能量而产生的空缺,这样在第一天

结束的时候,蓄电池就会处于未充满状态。

如果第二天光照度仍然低于平均值,蓄电池就仍然要放电以供给负载的需要,蓄电池的荷电状态继续下降。

也许接下来的第三天第四天会有同样的情况发生。

但是为了避免蓄电池的损坏,这样的放电过程只能够允许持续一定的时间,直到蓄电池的荷电状态到达指定的危险值。

为了量化评估这种太阳光照连续低于平均值的情况,在进行蓄电池设计时,我们需要引入一个不可缺少的参数:

自给天数,即系统在没有任何外来能源的情况下负载仍能正常工作的天数。

这个参数让系统设计者能够选择所需使用的蓄电池容量大小。

一般来讲,自给天数的确定与两个因素有关:

负载对电源的要求程度;光伏系统安装地点的气象条件即最大连续阴雨天数。

通常可以将光伏系统安装地点的最大连续阴雨天数作为系统设计中使用的自给天数,但还要综合考虑负载对电源的要求。

对于负载对电源要求不是很严格的光伏应用,我们在设计中通常取自给天数为3~5天。

对于负载要求很严格的光伏应用系统,我们在设计中通常取自给天数为7~14天。

所谓负载要求不严格的系统通常是指用户可以稍微调节一下负载需求从而适应恶劣天气带来的不便,而严格系统指的是用电负载比较重要,例如常用于通信,导航或者重要的健康设施如医院、诊所等。

此外还要考虑光伏系统的安装地点,如果在很偏远的地区,必须设计较大的蓄电池容量,因为维护人员要到达现场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光伏系统中使用的蓄电池有镍氢、镍镉电池和铅酸蓄电池,但是在较大的系统中考虑到技术成熟性和成本等因素,通常使用铅酸蓄电池。

在下面内容中涉及到的蓄电池没有特别说明指的都是铅酸蓄电池。

蓄电池的设计包括蓄电池容量的设计计算和蓄电池组的串并联设计。

首先,给出计算蓄电池容量的基本方法。

(1)基本公式

I.第一步,将每天负载需要的用电量乘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自给天数就可以得到初步的蓄电池容量。

II.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蓄电池容量除以蓄电池的允许最大放电深度。

因为不能让蓄电池在自给天数中完全放电,所以需要除以最大放电深度,得到所需要的蓄电池容量。

最大放电深度的选择需要参考光伏系统中选择使用的蓄电池的性能参数,可以从蓄电池供应商得到详细的有关该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的资料。

通常情况下,如果使用的是深循环型蓄电池,推荐使用80%放电深度(DOD);如果使用的是浅循环蓄电池,推荐选用使用50%DOD。

设计蓄电池容量的基本公式见下:

自给天数X日平均负载

蓄电池容量=---------------------

最大放电深度

下面我们介绍确定蓄电池串并联的方法。

每个蓄电池都有它的标称电压。

为了达到负载工作的标称电压,我们将蓄电池串联起来给负载供电,需要串联的蓄电池的个数等于负载的标称电压除以蓄电池的标称电压。

负载标称电压

串联蓄电池数=--------------

蓄电池标称电压

为了说明上述基本公式的应用,我们用一个小型的交流光伏应用系统作为范例。

假设该光伏系统交流负载的耗电量为10KWh/天,如果在该光伏系统中,我们选择使用的逆变器的效率为90%,输入电压为24V,那么可得所需的直流负载需求为462.96Ah/天。

(10000Wh÷0.9÷24V=462.96Ah)。

我们假设这是一个负载对电源要求并不是很严格的系统,使用者可以比较灵活的根据天气情况调整用电。

我们选择5天的自给天数,并使用深循环电池,放电深度为80%。

那么:

蓄电池容量=5天×462.96Ah/0.8=2893.51Ah。

如果选用2V/400Ah的单体蓄电池,那么需要串连的电池数:

串联蓄电池数=24V/2V=12(个)

需要并联的蓄电池数:

并联蓄电池数=2893.51/400=7.23

我们取整数为8。

所以该系统需要使用2V/400Ah的蓄电池个数为:

12串联×8并联=96(个)。

下面是一个纯直流系统的例子:

乡村小屋的光伏供电系统。

该小屋只是在周末使用,可以使用低成本的浅循环蓄电池以降低系统成本。

该乡村小屋的负载为90Ah/天,系统电压为24V。

我们选择自给天数为2天,蓄电池允许的最大放电深度为50%,那么:

蓄电池容量=2天×90Ah/0.5=360Ah。

如果选用12V/100Ah的蓄电池,那么需要该蓄电池2串联×4并联=8个。

(2)完整的蓄电池容量设计计算

考虑到以上所有的计算修正因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蓄电池容量的最终计算公式。

蓄电池容量(@指定放电率)=

下面对每个参数进行总结分析:

●最大允许放电深度:

一般而言,浅循环蓄电池的最大允许放电深度为50%,而深循环蓄电池的最大允许放电深度为80%。

如果在严寒地区,就要考虑到低温防冻问题对此进行必要的修正。

设计时可以适当地减小这个值扩大蓄电池的容量,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例如,如果使用深循环蓄电池,进行设计时,将使用的蓄电池容量最大可用百分比定为60%而不是80%,这样既可以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减少蓄电池系统的维护费用,同时又对系统初始成本不会有太大的冲击。

根据实际情况可对此进行灵活地处理。

●温度修正系数:

当温度降低的时候,蓄电池的容量将会减少。

温度修正系数的作用就是保证安装的蓄电池容量要大于按照25℃标准情况算出来的容量值,从而使得设计的蓄电池容量能够满足实际负载的用电需求。

●指定放电率:

指定放电率是考虑到慢的放电率将会从蓄电池得到更多的容量。

使用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可以选择适于设计系统的在指定放电率下的合适蓄电池容量。

如果在没有详细的有关容量-放电速率的资料的情况下,可以粗略的估计认为,在慢放电率(C/100到C/300)的情况下,蓄电池的容量要比标准状态多30%。

下面举例说明上述公式的应用。

建立一套光伏供电系统给一个地处偏远的通讯基站供电,该系统的负载有两个:

负载一,工作电流为1安培,每天工作24小时。

负载二,工作电流为5安培每天工作12小时。

该系统所处的地点的24小时平均最低温度为-20℃,系统的自给时间为5天。

使用深循环工业用蓄电池(最大DOD为80%)。

因为该光伏系统所在地区的24小时平均最低温度为-20℃,所以必须修正蓄电池的最大允许放电深度。

由最大放电深度-蓄电池温度的关系图我们可以确定最大允许放电深度为50%。

所以,

加权平均负载工作时间=

=6.67hrs

平均放电率=

=66.7小时率

根据上页中的典型温度-放电率-容量变化曲线,与平均放电率计算数值最为接近的放电率为50小时率,-20℃时在该放电率下所对应的温度修正系数为0.7(也可以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性能表进行查询)。

如果计算出来的放电率在两个数据之间,那么选择较快的放电率(短时间)比较保守可靠。

因此蓄电池容量为:

蓄电池容量=

=1428.57Ah@50小时放电率

根据供应商提供的蓄电池参数表,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蓄电池进行串并联,构成所需的蓄电池组。

(3)蓄电池组并联设计

当计算出了所需的蓄电池的容量后,下一步就是要决定选择多少个单体蓄电池加以并联得到所需的蓄电池容量。

这样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如果计算出来的蓄电池容量为500Ah,那么我们可以选择一个500Ah的单体蓄电池,也可以选择两个250Ah的蓄电池并联,还可以选择5个100Ah的蓄电池并联。

从理论上讲,这些选择都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要尽量减少并联数目。

也就是说最好是选择大容量的蓄电池以减少所需的并联数目。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尽量减少蓄电池之间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影响,因为一些并联的蓄电池在充放电的时候可能会与之并联的蓄电池不平衡。

并联的组数越多,发生蓄电池不平衡的可能性就越大。

一般来讲,建议并联的数目不要超过4组。

目前,很多光伏系统采用的是两组并联模式。

这样,如果有一组蓄电池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就可以将该组蓄电池断开进行维修,而使用另外一组正常的蓄电池,虽然电流有所下降,但系统还能保持在标称电压正常工作。

总之,蓄电池组的并联设计需要考虑不同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需要作出不同的选择。

3.光伏组件方阵设计

(1)基本公式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讲述了光伏供电系统中蓄电池的设计方法。

下面我们将讲述如何设计太阳电池组件的大小。

太阳电池组件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满足年平均日负载的用电需求。

计算太阳电池组件的基本方法是用负载平均每天所需要的能量(安时

数)除以一块太阳电池组件在一天中可以产生的能量(安时数),这样就可以算出系统需要并联的太阳电池组件数,使用这些组件并联就可以产生系统负载所需要的电流。

将系统的标称电压除以太阳电池组件的标称电压,就可以得到太阳电池组件需要串联的太阳电池组件数,使用这些太阳电池组件串联就可以产生系统负载所需要的电压。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并联的组件数量=

(4.6)

串联组件数量=

(4.7)

(2)光伏组件方阵设计的修正

太阳电池组件的输出,会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而降低,根据上述基本公式计算出的太阳电池组件,在实际情况下通常不能满足光伏系统的用电需求,为了得到更加正确的结果,有必要对上述基本公式进行修正。

I.将太阳电池组件输出降低10%

在实际情况工作下,太阳电池组件的输出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而降低。

泥土,灰尘的覆盖和组件性能的慢慢衰变都会降低太阳电池组件的输出。

通常的做法就是在计算的时候减少太阳电池组件的输出10%来解决上述的不可预知和不可量化的因素。

我们可以将这看成是光伏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工程上的安全系数。

又因为光伏供电系统的运行还依赖于天气状况,所以有必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和技术估计,因此设计上留有一定的余量将使得系统可以年复一年地长期正常使用。

II.将负载增加10%以应付蓄电池的库仑效率

在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铅酸蓄电池会电解水,产生气体逸出,这也就是说着太阳电池组件产生的电流中将有一部分不能转化储存起来而是耗散掉。

所以可以认为必须有一小部分电流用来补偿损失,我们用蓄电池的库仑效率来评估这种电流损失。

不同的蓄电池其库仑效率不同,通常可以认为有5~10%的损失,所以保守设计中有必要将太阳电池组件的功率增加10%以抵消蓄电池的耗散损失。

(3)完整的太阳电池组件设计计算

考虑到上述因素,必须修正简单的太阳电池组件设计公式,将每天的负载除以蓄电池的库仑效率,这样就增加了每天的负载,实际上给出了太阳电池组件需要负担的真

正负载;将衰减因子乘以太阳电池组件的日输出,这样就考虑了环境因素和组件自身衰减造成的太阳电池组件日输出的减少,给出了一个在实际情况下太阳电池组件输出的保守估计值。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可以得到下面的计算公式。

并联的组件数量=

串联组件数量=

利用上述公式进行太阳电池组件的设计计算时,还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I.考虑季节变化对光伏系统输出的影响,逐月进行设计计算

对于全年负载不变的情况,太阳电池组件的设计计算是基于辐照最低的月份。

如果负载的工作情况是变化的,即每个月份的负载对电力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那么在设计时采取的最好方法就是按照不同的季节或者每个月份分别来进行计算,计算出的最大太阳电池组件数目就为所求。

通常在夏季、春季和秋季,太阳电池组件的电能输出相对较多,而冬季相对较少,但是负载的需求也可能在夏季比较的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是用年平均或者某一个月份进行设计计算是不准确的,因为为了满足每个月份负载需求而需要的太阳电池组件数是不同的,那么就必须按照每个月所需要的负载算出该月所必须的太阳电池组件。

其中的最大值就是一年中所需要的太阳电池组件数目。

例如,可能你计算出你在冬季需要的太阳电池组件数是10块,但是在夏季可能只需要5块,但是为了保证系统全年的正常运行,就不得不安装较大数量的太阳电池组件即10块组件来满足全年的负载的需要。

II.根据太阳电池组件电池片的串联数量选择合适的太阳电池组件

太阳电池组件的日输出与太阳电池组件中电池片的串联数量有关。

太阳电池在光照下的电压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从而导致太阳电池组件的电压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根据这一物理现象,太阳电池组件生产商根据太阳电池组件工作的不同气候条件,设计了不用的组件:

36片串联组件与33片串联组件。

36片太阳电池组件主要适用于高温环境应用,36片太阳电池组件的串联设计使得太阳电池组件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可以在Imp附近工作。

通常,使用的蓄电池系统电压为12V,36片串联就意味着在标准条件(25℃)下太阳电池组件的Vmp为17V,大大高于充电所需的12V电压。

当这些太阳电池组件在高温下工作时,由于高温太阳电

池组件的损失电压约为2V,这样Vmp为15V,即使在最热的气候条件下也足够可以给各种类型的蓄电池充电。

采用36片串联的太阳电池组件最好是应用在炎热地区,也可以使用在安装了峰值功率跟踪设备的系统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太阳电池组件的潜力。

33片串联的太阳电池组件适宜于在温和气候环境下使用33片串联就意味着在标准条件(25℃)下太阳电池组件的Vmp为16V,稍高于充电所需的12V电压。

当这些太阳电池组件在40-45℃下工作时,由于高温导致太阳电池组件损失电压约为1V,这样Vmp为15V,也足够可以给各种类型的蓄电池充电。

但如果在非常热的气候条件下工作,太阳电池组件电压就会降低更多。

如果到50℃或者更高,电压会降低到14V或者以下,就会发生电流输出降低。

这样对太阳电池组件没有害处,但是产生的电流就不够理想,所以33片串联的太阳电池组件最好用在温和气候条件下。

III.使用峰值小时数的方法估算太阳电池组件的输出

因为太阳电池组件的输出是在标准状态下标定的,但在实际使用中,日照条件以及太阳电池组件的环境条件是不可能与标准状态完全相同,因此有必要找出一种可以利用太阳电池组件额定输出和气象数据来估算实际情况下太阳电池组件输出的方法,我们可以使用峰值小时数的方法估算太阳电池组件的日输出。

该方法是将实际的倾斜面上的太阳辐射转换成等同的利用标准太阳辐射1000W/m2照射的小时数。

将该小时数乘以太阳电池组件的峰值输出就可以估算出太阳电池组件每天输出的安时数。

太阳电池组件的输出为峰值小时数×峰值功率。

例如:

如果一个月的平均辐射为5.0kWh/m2,可以将其写成5.0hours×1000W/m2,而1000W/m2正好也就是用来标定太阳电池组件功率的标准辐射量,那么平均辐射为5.0kWh/m2就基本等同于太阳电池组件在标准辐射下照射5.0小时。

这当然不是实际情况,但是可以用来简化计算。

因为1000W/m2是生产商用来标定太阳电池组件功率的辐射量,所以在该辐射情况下的组件输出数值可以很容易从生产商处得到。

为了计算太阳电池组件每天产生的安时数,可以使用峰值小时×太阳电池组件的Imp。

例如,假设在某个地区倾角为30度的斜面上按月平均每天的辐射量为5.0kWh/m2,可以将其写成5.0hours×1000W/m2。

对于一个典型的75W太阳电池组件,Imp为4.4Amps,就可得出每天发电的安时数为5.0×4.4Amps=22.0Ah/天。

使用峰值小时方法存在一些缺点,因为在峰值小时方法中做了一些简化,导致估

算结果和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偏差。

首先,太阳电池组件输出的温度效应在该方法中被忽略。

在计算中对太阳电池组件的Imp要进行补偿。

因为在工作的时候,蓄电池两端的电压通常是稍微低于Vmp,这样太阳电池组件输出电流就会稍微高于Imp,使用Imp作为太阳电池组件的输出就会比较保守。

这样,温度效应对于由较少的电池片串联的太阳电池组件输出的影响就比对由较多的电池片串联的太阳电池组件的输出影响要大。

所以峰值小时方法对于36片串联的太阳电池组件比较准确,对于33片串联的太阳电池组件则较差,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

对于所有的太阳电池组件,在寒冷气候的预计会更加准确。

其次,在峰值小时方法中,利用了气象数据中测量的总的太阳辐射,将其转换为峰值小时。

实际上,在每天的清晨和黄昏,有一段时间因为辐射很低,太阳电池组件产生的电压太小而无法供给负载使用或者给蓄电池充电,这就将会导致估算偏大。

通常,这一点造成的误差不是很大,但对于由较少电池片串联的太阳电池组件的影响比较大。

所以对36片串联的太阳电池组件每天输出的估算就比较准确,而对于33片串联的太阳电池组件的估算则较差。

再次,在利用峰值小时方法进行太阳电池组件输出估算时默认了一个假设,即假设太阳电池组件的输出和光照完全成线性关系,并假设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