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一年级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722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一年级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音乐一年级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音乐一年级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音乐一年级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音乐一年级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一年级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docx

《小学音乐一年级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一年级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音乐一年级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docx

小学音乐一年级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

小学音乐一年级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形式比较丰富。

有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国旗国旗真美丽》、《彝家娃娃真幸福》、《吹芦笙》;音乐知识《碰铃和响板》;音乐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通过听唱本组歌颂祖国、国旗与多民族团结题材的歌曲,教育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敬国旗。

单元目标:

 1.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并能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模仿。

 4.通过听唱一组歌颂祖国,国旗与多民族团结题材的歌曲,教育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敬国旗。

 5.逐步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6.通过游戏,模仿,歌唱,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7.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的感受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发展音乐想像力和创造能力;接触并了解国内外优秀的卡通文化,初步感受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

单元课时:

五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催人奋进的情绪,初步体会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聆听歌曲,运用合作探究、模仿等方法体会进行曲的风格特点,提高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自然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聆听歌曲,了解歌曲的曲作者聂耳以及相关故事,体会歌曲中昂扬向上的情绪特点。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国家重大庆典仪式音像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升国旗、奏国歌的环节,询问学生伴随着升国旗的庄严时刻的那首歌是什么?

听这首歌大家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进行点评。

从而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欣赏课的学习。

2.新课教授

(1)聆听歌曲

①播放《国歌》的音频资料,并将带有红色、粉红色、蓝色的图案发放给学生,并设置问题:

同学们大家仔细聆听歌曲,听听歌曲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并用你手中的颜色进行表示。

学生用红色表示,老师进行总结,国歌所传达出的情绪昂扬向上、催人奋进。

②播放《国歌》的视频,伴随着歌声欣赏升国旗时神圣庄严的场景和仪仗队英姿飒爽、青春勃发的精神面貌,更好的理解歌曲昂扬向上的情绪特点;引导学生观看解放军行进时整齐划一的步伐,随后带领学生跟随老师的口号模仿解放军叔叔行进的步伐,并谈谈带给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③带领学生做游戏,以行进的步伐感受与歌曲之间节拍的关系,以此引出进行曲风格的讲解。

(2)学唱歌曲

①老师用钢琴弹唱,带领学生用“la”进行模唱。

②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加入歌词演唱,并在演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进行演唱,如“挺胸抬头,肚子像小伞一样鼓起来等”

③在老师集合、立定的口令下展示出小小士兵的气势,伴随的钢琴伴奏,踏步歌唱。

3.巩固提高

分小组跟随音乐的节奏,表演阅兵典礼中解放军行进的场景。

老师进行点评。

4.小结作业

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拼接制作五星红旗,课堂上分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在歌唱里来感受、体验和表达对国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

2.使学生能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能用赞美的感情,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能自己创编简单动作进行歌表演。

  

3.在歌唱及表演过程中体验和表达对国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并教育学生从小懂得国旗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

重  点:

让学生懂得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感情。

难  点:

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歌曲的第四乐句八分音符和连音线"××××∣×-‖"的掌握。

教法学法:

欣赏,创设情境,学唱,创编动作

教具学具:

   1、小国旗、小红云、课件(《国歌》、《国旗国旗真美丽》)

2、《国旗国旗真美丽》歌词

教学过程:

一、常规发声练习,导入新课

1、师生问好。

2、师:

“星期一的早上同学们要集合做什么事情?

”(升国旗,唱国歌)

二、教学过程

(一)欣赏《国歌》

       1、谈一谈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不同的角色(少先队员,群众,军人……)该怎么做?

生答:

(行队礼、注目礼、军礼)

       2、全体起立,听国歌模仿其中的角色升国旗。

       3、师问:

同学们知道国旗是什么的象征?

(祖国)

“除了学校里,还有哪些场合需要升国旗?

”(天安门广场、奥运会、亚运会领奖台、国际重要活动。

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说说升国旗的时候都有什么样的心情?

(激动、骄傲、自豪、高兴。

      “现在我们就怀着这样的心情再来升一遍国旗,同时跟音乐唱国歌。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今天老师给大家还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展示小国旗。

模仿小国旗说话跟学生交流:

“一年

(2)班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国旗,我想跟大家做个好朋友。

你们愿意吗?

(愿意)我今天还有一个心愿就是跟一个上课最认真,最喜爱我的好同学回家,从此陪伴他长大。

你们谁最爱国旗?

(生群情高涨。

)好,那我可就拭目以待了。

       2、小国旗:

“同学们觉得我漂亮吗?

”(漂亮)

师:

那咱们来歌颂下他的美丽吧。

比比谁唱的最动听

       3、小国旗:

“大家看看我身上有什么呀?

那我们用歌声来描绘一下吧”

     (金星金星照大地)跟唱

       4、拿出纸剪小红云,做出亲国旗的动作。

师:

“看出来了吗?

小红云做了一件什么事?

”(飞上蓝天,亲了亲国旗。

师:

“听得真认真,看得也认真,那小红云为什么要飞上蓝天亲国旗呢?

”(生:

……)

   教师:

“小朋友们说的真棒,那谁能模仿老师把这句唱出来呢?

”(让个别学生模仿老师学唱这一乐句,直到初步会唱为止。

   教师:

“你们还能模仿老师这样唱让小国旗开心吗?

f                   p

6 5 3 6∣5-∣5  2 3∣1-‖

飞上蓝     天     亲 亲您。

    小国旗:

“好,同学们唱的真好听,我非常开心,你们完整的唱给我听,咱们就是好朋友了!

      5、完整的跟音乐唱两遍。

      6、小国旗:

“咱们玩个游戏吧!

比比看谁棒?

”(好!

      “小国旗站在哪一组前面,哪一组就唱”

      7、小国旗:

“同学们你们真棒!

我现在想看大家边唱边做动作,看看谁唱的有感情,能把对我的热爱和感情唱出来,能把动作编的棒!

我就跟谁回家!

    (三)小组学习、汇报

 小国旗:

“今天的同学们太让我感动了!

全部都表现出色,我谁都不舍得离开!

准备从此开始就跟咱们班的同学在一起,看着你们长大,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力量!

三、拓展总结:

     师:

让我们欢迎小国旗变成咱们班的一员!

用我们的歌声和舞蹈欢迎他吧!

    

四、板书设计:

 国旗国旗真美丽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初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2、学生能较准确地把握“×××”和“××××”的时值,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能用恰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难点:

让学生大胆自信地表现;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

教师带领学生进教室,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律动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

二、创编节奏,为乐曲伴奏。

师:

同学们,要是能给这段音乐配上打击乐器,效果会更好,找一找,你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用用作打击乐器?

师:

试一试,你能用什么样的节奏为这段音乐伴奏呢?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敲击各种节奏。

2、选择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引导学生寻找身边合适的音源,如凳子、文具盒等,为歌曲伴奏。

三、歌曲新授:

1、导入

师:

这么美的乐曲要是配上歌词就更美了!

大家想听吗?

2、范唱(教师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3、学唱歌曲

A让学生随琴完整学唱歌曲

B对于个别难唱的乐句采用分句模唱法教唱。

C要求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衬词“阿里里”。

4、表现

A歌表演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自行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唱。

B分组合作,表现歌曲部分学生演唱歌曲,部分学生为歌唱伴舞,同时部分学生运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课堂小结

师:

你们真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彝家娃娃!

彝族的风格文化多姿多彩,彝族的歌舞美妙动人。

第四、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演唱中体验歌曲四三拍的韵律。

3、通过音乐作品感受和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4、能有兴趣地听音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5、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喜欢演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能够乐于参与并能表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

演唱中体现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言:

“大家看看这张图片,你发现这张地图上最能引起你注意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出两个明显的线条。

教师小结:

这两条线条是我国最著名的长江和黄河。

许多音乐家都曾经在音乐作品中描写过长江、黄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首这样的歌曲。

(二)感受歌曲

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

过渡语:

“歌词里边讲的大江、大河分别叫什么名字?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说一说对歌曲的感觉。

教师总结:

这是一首用中速演唱的抒情歌,三拍子常给人一种在湖上泛舟荡漾的感觉。

学生活动:

听辨、体会歌曲情绪,学生随音乐晃动身体体会三拍子的韵律。

2、认识长江、黄河

过渡语:

“让我们通过视频感受一下长江和黄河的恢弘气势吧!

”“从这段视频中,你对长江有了哪些了解?

教师总结:

长江与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引以自豪,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江河。

学生活动:

在地图上指出长江和黄河的位置。

(三)分句学唱

1、学习歌词

过渡语:

“我们先来念读一下歌词吧!

(1)念读歌词

教师活动:

歌词谱例并带领学生分句读歌词。

(2)完整朗读

学生活动:

聆听《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伴奏,完整朗读歌词。

教学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2、学习旋律

(1)哼唱旋律

学生活动:

分小组哼唱旋律。

具体办法:

教师钢琴伴奏或播放伴奏音频,部分学生用“Lu”哼唱旋律,另一部分学生随旋律有感情朗读歌词,第二段两组交换。

(2)自主完整哼唱旋律

学生活动:

聆听《我爱家乡,我爱祖国》音频,学生轻声哼唱。

3、分句教唱。

教师活动:

分句教唱,同时注意准确示范,并及时评价和纠正学生的演唱。

教唱要求:

A、用急吸缓呼的方法来呼吸,每句的中间不要换气。

B、气息要吸进腹部,演唱时感觉腹部用力,不要喊唱。

C、演唱时注意口型,嘴里好像含着水一样,口腔里保持一定的空间,要竖着张嘴,嘴要张大张圆。

4、歌曲处理

(1)再次感受

过渡语:

“教师再次演唱歌曲,你们来听听我们之间的演唱有什么不同?

教师活动:

带有感情地范唱。

学生活动:

对比感受,并能模仿教师演唱

(2)完整演唱

学生活动:

听音乐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

(四)打击乐器伴奏

过渡语:

“歌声表达了我们对黄河,长江的赞美之情,大家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呢?

学生活动:

表演和乐器伴奏(可多次和交换演奏表现)

教学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笙的主要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六)认识打击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

3.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dangdangdangdang

响板dadadada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七)课堂小结

最后让我们用这种方式再次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