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稿关于小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有效性的研实施方案正稿.docx
《正稿关于小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有效性的研实施方案正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稿关于小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有效性的研实施方案正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稿关于小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有效性的研实施方案正稿
关于小学课堂教学作文即时评价有效性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叶圣陶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阅读与写作的脱节。
小学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
一听到作文,学生似乎“谈虎色变”,一筹莫展,不知从何写起。
即使绞尽脑汁,写出来是文章也是空洞无物、枯燥乏味。
我觉得,现在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
小学生中存在的这种写作状况,大多数都是因为我们的评价模式或评价标准不明造成的。
2、揭示问题
在写作中学生捉襟见肘,冥思苦想不知从哪里下笔,有的学生为了凑字数干脆是胡编乱造,从早上一直写到第二天,没有详略,没有重点,不能吸引读者。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出现要求过高或过急,训练没有阶段性、针对性,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到位,偏离每个学段所要训练的内容。
作文题目或范围脱离学生的生活,导致学生无话可说,不知从何起笔。
阅读与作文教学存在脱节,学生积累的语言匮乏,教师在指导写作过程中,切入点与文本相背离。
教师作文的批改也是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特别是批语,篇篇皆是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书写工整等等,这样的批语对学生没有指导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表扬为主,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
作文批语既要树立学生的信心,也要给学生提出努力的方向,针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二次或者三次修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但凡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作文教学除了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外,还要进行大量阅读,多丰富自己的语言能力。
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阅读与作文链接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上下足功夫,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课题的界定
“小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有效性的研究”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从每个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关注他们各自的发展进程,运用各种灵活有效的评价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启他们积极的学习心智,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引发向上的学习动力,建立足够的学习自信,进而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阅读与写作的有效链接中,着重探讨小学阶段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习作发展水平,探求多元化评价体系。
突出强调作文评价能力的训练,提出三种习作评价模式:
一是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模式,二是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三是以学生以个体为主的自主评改模式。
在突破以往作文评改“少、慢、差、费”的无效劳动基础上,突出学生主体参与评价的培养,以小组合作探究式的互动评价模式为重点训练主线,最后达到以学生自主评价作文的最高目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变“教师评价”为“学生自主评价”。
使学生在多层多边交往中,培养创新能力,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通过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和完善,改变我校语文教学读写脱节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2、育人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淡化原有的评价就是区别“好”与“坏”的功能,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
3、工作目标
(一)有效解决学生作文没有素材的老大难问题,在培养其敏感的作文意识的基础上,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寻找阅读习作教学的结合点,探索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途径,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创出自己的特色。
三、课题思路框架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2月~2009年3月)
①在教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建课题实验小组。
②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③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了解国内外关于作文评价模式的运用情况,形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假设。
④对课题全面论证。
(2)课题实践阶段(2015年2月~2015年12月)
①编制调查表,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习作批改的态度以及学生习作质量基本情况,对中高年级学生习作批改情况及效果进行摸底调查。
②各课题小组结合本学段习作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特点和习作发展水平拟定小课题开展实验研究。
(3)探索提高阶段(2015年3月~2015年12月)
①通过实验,了解几种习作批改方式在小学习作评改中的实施情况,积累原始数据和调查资料,边调查、边实施、边修改,逐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②实施课题实验方案,积累阶段性研究成果,形成习作多元化评价具体操作模式。
(4)结题评估阶段(2015年12月)
①汇总各阶段研究报告,收集各小专题研究的原始材料。
②系统处理分析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得的材料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践检验,得出结论,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③申请结题,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运用实验研究成果。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研究的内容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立足作文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主要确定两个研究内容。
(1)研究小学生阅读与作文评价有效链接性的策略;
(2)研究小学生阅读与作文评价有效性的基本流程;
2、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法:
对本年段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
入实际,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通过考查、问卷等形式,准确了解小学语文读写能力的发展状况,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以便进行研究。
(2)文献资料法:
查找已有的与语文课堂评价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
(3)行动研究法:
以自己的教学为研究主体,根据研究中出现的新经验、新观点、新问题,及时进行理论分析与升华,用以指导研究,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粗存精,取得预期成果。
(4)成绩测试法
研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因而要对研究对象的学习成绩进行测试,以最直观的方式显示研究成效。
3、前期准备
理论先行
1、注重课堂评价的语言运用,顺应学生个性心理体验
课堂评价语言是一团火,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温暖学生的情怀,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应有的魅力。
2、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
3、评价语言要机智有趣
充满机智有趣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气。
4、注重评价标准的个性化,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课堂评价的标准上,应强化“自我参照”,就是以学生人体原有水平为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过程”这三方面入手,综合地去评价学生。
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学生的表现不求完美,只要有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
这样具有个体性特征的灵活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发挥其创造潜能。
5、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部分。
此时,教师就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作好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评价语言,如指导学生如何多角度地去看待问题,如何利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等。
6、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应经常用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
例如,学生积极思考时摸一摸他的头,学生有独特见解时传递给他一个欣赏的眼神等,当学生声情并茂地回答完问题时,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另外,根据学生具象思维突出的特点,还可以巧用有形鼓励,用象征物对学生作鼓励性评价,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
科学分组
子曰: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具有科学性、序列性的教学活动。
为了有效提高孩子们修改作文,批改作文,学写作文的能力,我们教研组商讨要发挥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创建有效的学习小组。
我们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划分小组:
一是各组之间综合能力水平相当,让各个小组在评改作文时,减少差距。
二是把各个不同写作层次的学生分布于每个小组内,在组内成员间根据对每次习作的评价进行互评星级,人人发言,人人参与。
为了避免优秀的同学一言堂,后进生不敢发言,我们开始先由优等生帮扶,然后慢慢让其学着评介别人的习作,并进行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
然后组员之间互相修改,为了督促后进生,我们给每个小组的同学设立一名进步星级奖,每个月根据进步的程度,通过发喜报以资鼓励。
三、在每次评介作文时,我们为鼓励人人参与,每组通过抽签的形式出两位同学进行发言。
这样有效的激励了同学各抒己见,踊跃发言的积极性。
改变了后进生事不关己,随波逐流的消极情绪。
四、小组长进行不定期的轮换制,对于进步的后进生,让他们也有机会尝试当小组长的机会,给予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有人人勇当小组长的信心。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一起实验的老师们做了如下工作:
首先,在组建小组之前召开了动员会议,把组建的好处(合作—共建—人人发展)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应注意的事项、达到的要求等向学生说明白,让学生先从思想上认可,心理上适应,最短时间内消除学生与常规对比的矛盾。
其次,在操作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要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要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将有在写作方面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监督。
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优等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
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可。
具体办法是:
1.确定小组人数
小组人数以4至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2.组员编号
所谓组员编号,就是给各小组的成员编上1号、2号、3号、4号等的序号,用学生在组中的序号来区分其在组内的学业水平。
以6人一组为例,在组内成绩好的都编为1号和2号,成绩中等的编为3号和4号,成绩差的编为5号和6号。
每个小组的对应号都在同一水平上。
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我就向全班声明:
请每一组的某号代表本组发言,请大家同心协力帮助他,为他的发言做准备。
例如评介某篇作文时,我可以本次习作的难易程度来叫每一组的某一号,根据这位同学对某位同学习作修改的准确性给小组加分或减分。
此时,组内的其他成员都为他加油助威,被叫的同学惟恐为小组抹黑而全力以赴,班内气氛相当热烈。
在小集体的支持及压力下,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对于每一句话的斟酌,每一个词语恰切运用都勇于动脑思考。
这样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
而公平竞赛又能够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写作兴趣。
3.变革座位排列方式
安排座位时学习比较优秀的同学坐在中间,学习相对比较差或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同学坐在两边,最大限度的发挥优等生的辐射作用。
位置编排的目的本着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课堂中学生的座位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参与的程度,把课桌排成有利于师生、生生的讨论合作与交流的形式,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中,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合作群体。
考虑到空间的限制,小组数量不可过多,6个左右为宜,并且撤掉讲桌,在形式上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这种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和谐、“无威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相互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
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么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尤为重要。
我将班上的43位同学分成了6个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一个小组成员作了分工:
选择组内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有号召力的同学做组长(一般情况下,每小组的一号、二号为正、副组长),负责组内的任务分配和协调工作。
选一名写作水平高的当小组长,负责具体的修改指导;其他的成员采取轮流交换自己的习作方式,进行指导修改,有什么异议可以询问小组长,小组长解决不了由教师帮忙,遇到共性的写作问题,面向全体进行指导。
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在全班作出汇报。
这样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时,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我们班是一个月),我会轮流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汇报员的下次去担任组长,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每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几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6、研究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从阅读中指导学生的习作,效果非常的明显。
用有效的评价语引导学生,能够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思考,逐步走向深刻。
即时评价的最高标准是艺术性,具体来说又可以表现为:
有效性、多样性、情趣性。
从有效性的角度来说,好的即时评价不应是笼统的肯定或者否定,课堂上通过自评、老师评价、小组评价、同桌评价等多向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
就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的现状调查来看,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老师比新教师更懂得如何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进行评价,注重在习作评价中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本课题在开展的过程中,针对“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现状,尤其是写作教学收效低的教学实际状况,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班级中一些学生写作难、写作能力低的成因,了解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实践中,课题组成员把在问卷中反映的问题,在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以语文教材为主要载体,开发并整合利用课内外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阅读与写作的需要,在常规教学中以不同的主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开展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进行即时评价,使阅读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实现以阅读指导写作,以即时评价为载体,在鼓励和有效评价中,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7、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有许多问题是我们感到困惑:
我们校的每个班的人数不一,一般都在四十多人左右,在进行评价时虽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费时较长,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在自我评价时模糊不清,模棱两可,中高年级虽然有了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但在作文评价中往往偏离写作内容,不知如何去评,还需教师在评价中对于评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规范,有一定的指向性。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违背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终极目标:
1、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评价,忽视了学生技能、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2、过于注重评价的单向传递,忽视了评价的多向互动
3、过于注重教师语言评价的随意性,忽视了语言评价的延缓性功能
另外,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也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厚度。
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要力争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巩固内化,主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加强互动学习,课题组成员根据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并找出突破口。
2、在实践中不断反思,采取“重两头、抓中间”的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方案的构想。
3、由校内走向校外,学习一些优秀专家和教师的优秀方法,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阅读与写作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够针对自己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修改,消除学生写作的恐惧心理。
附录和参考资料
1、《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几点做法》张美济南教育学院学报03年第5期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3.6
3.张国祥 卢兰馨《多元智能开发与评价的实验研究》
4、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
5、姚春杰,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龙文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问卷、量表、照片、数据表格
征文右下方注明报告的落笔时间
一是评价学生个人。
主要从三方面考虑:
1.家庭作业:
组长在检查家庭作业时,将作业划分等级,根据等级情况给小组成员加分,A等的加5分,B等的加3分,C等的加1分。
2.课堂表现:
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由教师掌控。
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每天,教师根据各小组的表现适当的给小组加分或减分。
为了方便操作,课堂表现评价表一式两份,一份画在黑板一侧,便于教师课堂使用;另一份打印表由班长保存。
二是评价学习小组。
主要从两方面考虑:
1.学业成绩:
主要根据单元测试的情况来定。
每次单元测试结束后,小组平均分居前五位的可以得到一颗星星,期末时根据星星的数量评选出五个先进小组。
未达标的小组要在组长的主持下进行反思,找出原因,查漏补缺,及时纠正。
未达标的个人要主动找老师分析试卷,这比老师找他要好得多。
每每这个时候,凡是为小组扯后腿的同学都非常难过,无须老师动口,他们都会好好学的。
而认真负责的组长和其他组员为了小组利益也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2.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如哪一组最团结协作,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等。
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学习用具等,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这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合作小组形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培养计划,对小组成员的合作技巧进行培养与指导,更需要所有小组成员在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基础上,通过每个小组成员长期、主动的努力而形成。
孔子曰: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又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的研究
但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困惑。
1、有些文章找不到较为合适的链接点。
2、课堂练笔的时间在课堂上难以保证,很多时候把练笔放在了课下。
3、作文批阅量太大,有时不能及时批阅,影响写作质量。
以上是在近几个月语文教学过程的思考,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即时评价”
第一,强化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的练笔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这就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地去钻研课文。
第二,有效解决了学生作文没有素材的老大难问题,在培养其敏感的作文意识的基础上,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作文的一大难点就在于无事可讲,无话可说,而这种小练笔以课文内容为素材,为学生习作提供了现成的“下锅米”。
而且,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的基础上,保证了教学主题的统一性和教学过程的流畅性,理解运用可谓是相得益彰。
教学评价:
是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价值观念,对教学行为和效果达成目标的评定和价值判断。
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评价艺术。
它发生在学习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
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课程本身不可或缺的构件。
即时评价:
就是教师运用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过程。
即时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纽带,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淡化原有的评价就是区别“好”与“坏”的功能,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原则
1、注重课堂评价的语言运用,顺应学生个性心理体验
课堂评价语言是一团火,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温暖学生的情怀,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应有的魅力。
2、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
3、评价语言要机智有趣
充满机智有趣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气。
4、注重评价标准的个性化,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课堂评价的标准上,应强化“自我参照”,就是以学生人体原有水平为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过程”这三方面入手,综合地去评价学生。
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学生的表现不求完美,只要有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
这样具有个体性特征的灵活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发挥其创造潜能。
5、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部分。
此时,教师就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作好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评价语言,如指导学生如何多角度地去看待问题,如何利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等。
6、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应经常用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
例如,学生积极思考时摸一摸他的头,学生有独特见解时传递给他一个欣赏的眼神等,当学生声情并茂地回答完问题时,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另外,根据学生具象思维突出的特点,还可以巧用有形鼓励,用象征物对学生作鼓励性评价,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的措施
1.加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