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624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砖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砖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砖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砖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砖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砖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总结.docx

《砖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砖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总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砖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总结.docx

砖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总结

小学数学

“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总结

 

砖渠小学

花彦礼

2012年5月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总结

时间:

4月16-4月26日

专题:

   如何解决师生互动中存在的低效和无效行为

如何解决教师设问中存在的低效和无效行为

教学各

环 节

研 究 过 程 小 结

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说:

“问题提得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提问作为一种方法,指的是发现法、探究法、研究法、这类方法的共性是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给学生,问题是知识的载体,学生必须首先解决问题,而后才能获得知识,这类方法称之为问题教学法。

而提问作为师生互动的一个环节,一个要素贯穿在所有课堂教学模式中,要让提问成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掌握提问的技巧。

本课我采用了问题教学法,旨在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体验异分数的加减法,发现异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会化复杂为简单,从对教师的要求来说:

“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

”一句成语说得好:

深入浅出,教师把教科书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讲起课来就简单,也能够讲在点子上。

正所谓“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

教师一句精辟的话,常使学生抓住了知识的关键而芧塞顿开;一句幽默的批评,使学生放下包袱,惭愧不已。

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繁,达意则灵。

简洁是天才的姐妹,智慧的象征。

一个科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科学的秘密就在于把复杂的东西演变成为若于简单的东西去做。

教师把课上得简单,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一种能耐、一种功夫、一种水平、一种境界、它绝不是把教学简单化了,而是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它就像一个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过程,走钢丝较之于走马路,其精俗精巧之异显而易见。

教书匠常常就不是把课上得简单,而是上得复杂了,把学生弄得无所适从。

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就是教学生化复杂为明了,让学生把书读薄。

以复习引入,复习中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一是“怎样通分?

”,问题二是“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出示“

+

”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能直接算出结果吗?

使新知识的学习以旧知识为基础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本节课让学生回顾通分的方法及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得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转化时重点让学生体会分数单位相同,才能够相加减。

将转化分数单位的过程设计成动态的过程,让学生领会算理,而不是刻板的记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降低了教学难度,简化了学习内容。

充分体现了《课标》中的“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的理念。

记得陆游有这样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理要躬行。

”,是啊,书本上的知识要想真正理解,必须经过亲自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运用自如。

备课组成员:

刘艺杰

张淑琴

马彦和

丁凤琴

花彦礼

吴琼

 

一、复习铺垫(4分钟)

 

初设计:

1、把下面的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课件出示题目)指名说

思考:

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通分的?

2、计算:

(课件出示题目)口答

思考:

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为什么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抛砖引玉,以旧引新

再设计:

1、把下面的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课件出示题目)

思考:

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通分的?

2、计算

(将第2个问题取消、第3个问题也取消)

教学

实践

学生完成通分练习,指名口述了通分过程,紧接着追问是用什么方法进行通分的?

然后口算了第2题,指名汇报。

用时4分钟,因为时间关系,将后面的两个问题取消了,效果比较好。

反思

复习中的问题要能针对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提问,不要多问。

教师还是问的太多,用时4分钟上,比预设多了1分,节奏再快一点,安排再紧凑一点就更好了~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4分钟)

 

初设计:

1.出示:

+

教师:

同学们,能直接算出结果吗?

(不能)

刚才那些题你们算得特别快,为什么这道不行呢?

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指名回答)

通过问题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板书课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发现认知冲突,自然过渡。

 

再设计:

1.出示:

+

(生尝试做)

思考:

能直接算出结果吗?

(不能)

追问:

为什么不能?

(因为它们是异分母分数)

通过问题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板书课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实践

出示练习题后,问:

能直接算出结果吗?

紧接着追问能为什么不能?

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课题: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反思

教学中问题情境要有价值,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本课这个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情境中的问题有目的性。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的学习兴趣由即时兴趣转化为稳定兴趣,好!

但在教学中,教师的无效问题也有,比如“对不对,是不是”等无效问题,影响了教学的美感,值得教师注意。

还有就是教师讲授的太多,让学生多讲一讲,采用兵教兵,练习兵的形式会更好。

 

三、新课(15分钟)

 

初设计

1.理解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为什么分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呢?

(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相加。

教师:

只要解决了什么问题,就可以直接相加了?

(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2.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再次演示通分计算。

教师:

因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所以同学们就用通分的方法,把它们转化为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这样分数单位就相同了,同学们看大屏幕,表示和的两个图形都变成了由六分之一组成的分数,就可以直接相加减了

3、完成例1

(1)、根据情境提问题并列式

课件出示例1: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渗透不乱扔垃圾,自觉把垃圾分类处理的环保教育。

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试着解决题中所提数学问题?

(小组合作完成)

指名板演:

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二、展示学生提问

1、师:

请同学们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并学试解决所提问题。

2、展示学生提问

3、解决学生所提问题

4、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

(三)总结计算方法

1.教师:

我们已经计算出两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了,你们考虑过没有,我们计怎样算呢?

(通分)结合以上的计算,同学们能试着总结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看课本110页和111页的内容,)。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计算的必然性,从而体会学有用数学的大数学观。

感受过程永远比方法更重要;方法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在运用时便会得心就手。

再设计:

设计同上

教学

实践

提问:

为什么分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学生有困难,两人小组讨论,然后汇报;师强调:

因为分数单位不同,所以不能直接相加;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形象、直观感受到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分数单位的确不同,没法相加,紧接着追问:

“只要怎么做就可以相加了?

”学生大部分知道,指名说;然后师演示通分的全过程,强调找公分母的方法——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提问:

我们是怎样计算二分之一加三分之一的?

学生回答

 

反思

教学难点分散了,关键是学生对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不能直接相回的算理理解了。

这一步教师用了动态的课件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很清楚地看到,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

从而想到了通分,通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分数单位。

这样做要比教师枯燥的讲解好的多。

但在教学中,教师的问题太细碎,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完整性。

掩盖了数学的美感。

四、巩固练

(15分钟)

 

初设计:

1.计算。

(多媒体出示题目)

教师:

刚才我们通过研究例题,总结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按照这个计算方法同学们能把这几道题又对又快的算出来吗?

集体订正。

请学生讲一讲算法。

(提醒注意:

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结果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

2.下面的计算对吗?

教师:

小明也运用今天学的新知识计算了两道题(课件出示),但他没有检查就跑出去踢球了,他计算得正确吗?

同学们能帮他验算一下吗?

在练习本上写出验算过程。

交流验算方法和结果。

3.解决实际问题:

课本113页第4题。

先估计,再提问题。

四、拓展提升:

课本116页12题。

两个有针对性的练习,针对学生的模糊点和发散点进行练习。

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再设计:

1.下面的计算对吗?

教师:

小明也运用今天学的新知识计算了两道题(课件出示),但他没有检查就跑出去踢球了,他计算得正确吗?

同学们能帮他验算一下吗?

在练习本上写出验算过程。

交流验算方法和结果。

引导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一定要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2.计算。

(多媒出示题目)

教师:

刚才我们通过研究例题,总结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按照这个计算方法同学们能把这几道题又对又快的算出来吗?

集体订正。

请学生讲一讲算法。

(提醒注意:

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结果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

3.课本112页“做一做”的第1题。

四、拓展提升:

课本116页13题

教学

实践

课件出示第1题,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然后出示第2题,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的第1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反思

给学生留了充足的时间,但教师的教学进程有些滞后,导致后面的拓展练习时间有些紧。

在教学中,分配好讲与练的时间。

这样才能使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效用。

五、总结(2分钟)

初设计: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

老师做了一个幻灯片,希望能帮助你。

课件出示: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解题步骤:

一看:

看清题目

二通:

通分

三算:

计算

四约:

约分

五化:

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五点。

同时教给学生总结的方法,抓关键点和易错点进行总结。

再设计:

同初设计

教学

实践

按教学预设进行

反思

最后出示的幻灯片与前面小结方法时的幻灯片有些重复,两者取一。

六、作业:

 

初设计:

课本111页“做一做”。

112页的第4题

再设计:

同初设计

教学

实践

按预设进行

反思

 

作业量适中,难度适宜。

如果能将作业放在课上完成就更好了,努力做到这一点。

 

授课教师

 

反思总结

 

教学效果看,教学按预设完成,但从教学效益看,教师上课讲得太累,也就说教师付出大于收益,应让学生多讲,可采用兵教兵,兵练兵的形式开展,这样教师就可以轻松一些。

再者教师过份强调预设,势必挤占了生成的时间和空间,挤占了学生思维提升的时间和空间。

介于此,我们在今后教学中,努力做好如下几点:

首先,做好“八给”,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一、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二、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三、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四、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

五、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七、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八、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其次,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问题也是学科教学的心脏,学科教学活动之源泉。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为此,要求任课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学科教学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即设置问题情境。

必须提出的是,设置问题情境应该是创设成功的情境,所谓成功的情境就是让学生成功获得对各种问题的解决,从而使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由即时认识兴趣向稳定认识兴趣转化,从培养认识兴趣的角度来说,成功的情境是最为重要的。

本节课创设的引入新课的情境使新知与旧知有机融合,自然而然地过渡。

这就要求我们深挖教材,做好如下几点:

(1)、教学情境要基于生活。

一是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弄明白知识的价值。

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

“接知如接枝。

”他说:

“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向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才能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2)、教学情境要注重形象性。

我们所创造的情境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

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其次,应当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3)、教学情境要内含问题。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

最后,作为一教师,我们一定学会变复杂为简单,教学生学会把书读簿。

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教学目标要简要。

一定要搞明白:

“学生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教什么”这两个问题。

第二、教学内容要简约。

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老师要把学生教聪明。

第三、教学过程要简洁。

我主张板块式地推进,教学就是一块一块的,比如我今天的课第一块就是复习铺垫,第二块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知;第三块就是学习新知;第四块是巩固练习。

当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学练结合。

老师们要看有没有学练结合的结合点。

第四、教学方式要简练。

下面一句话老师们要记清楚,据说是世界教育名言:

“听到了,忘记了;看到的,记住了;做过的,理解了。

”既然听到了忘记了,咱们们就少讲,既然看到的记住了,就要多读,既然做过的理解了,就要多做。

教数学就这么简单。

第五、作业要简化。

现在的孩子实在可怜,尤其是中学生,苦不堪言。

课标上说:

“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少做题,有多少人听呀!

课外作业、复习资料一个劲地做,老师一个劲地改。

学生累,老师也累。

说到底,是应试教育害人。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为学生减负。

最后,让我用十五个字作为本次活动的结束语——“简简单单的教、真真切切的学,扎扎实实的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