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589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语文试题.docx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语文试题.docx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

八年级语文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的项目写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3.用黑色钢笔或中性笔作答。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

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_____(成竹在胸、点石成金)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笔触如刀刻,因而更胜“力透纸背”。

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更遑论韵味、趣味.

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

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竞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____________(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相得益彰、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

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坯(pēi)料粗糙呆板题款

B.酣(hàn)畅最负盛名韵味

C.釉(yóu)竟相追逐精湛

D.遑(huáng)论凝练浑厚浸透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竹在胸惟妙惟肖相得益彰

B.成竹在胸栩栩如生异曲同工

C,点石成金栩栩如生异曲同工

D.点石成金惟妙惟肖相得益彰

3.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

②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

③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

④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

4.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嘎一一”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B.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

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

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C.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和《钱塘湖春行》的"行”都是指诗的一种体裁一一歌行体。

B.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属于祈使句,一般来说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语气,比如: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用来表示喜怒哀乐等强烈情感的句子属于感叹句,比如: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C.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掉后剩下的部分。

找出句子主干,就能看出它的基本句型,并且可以看出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句子成分之间的搭配是否得当,句子主干表达的意思和原句一样准确。

D.《寂静的春天》一书的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它描述了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

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反战意识。

二、(14分)

6.古诗文填空(8分)

(1)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2)中原乱,______________,几时收?

(朱敦儒《相见欢》)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子·愚公移山》)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万里风鹏正举。

(李清照《渔家傲》)

(5)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战争惨烈场面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6分)

我打算捉一只狼蛛。

于是我在洞口舞动一根小穗,模仿蜜蜂的嗡嗡声。

我想狼蛛听到这声音会以为是猎物自投罗网,马上会冲出来。

可是我的计划失败了.那狼蛛倒的确往上爬了一些,想试探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但它立刻嗅出这不是猎物而是一个陷阱,于是一动不动地停在半途,坚决不肯出来,只是充满戒心地望着洞外。

看来要捉到这只狡猾的狼蛛,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活的蜜蜂作诱饵。

于是我找了一只瓶子,瓶子的口和洞口一样大。

我把一只土蜂装在瓶子里,然后把瓶口罩在洞口上。

这强大的土蜂起先只是嗡嗡直叫,歇斯底里地撞击着这玻璃囚室,拼命想冲出这可恶的地方。

当它发现有一个洞口和自己的洞口很像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地飞进去了。

它实在是愚蠢得很,走了那么一条自取灭亡的路。

当它飞下去的时候,那狼蛛也正在匆匆忙忙往上赶,于是它们在洞的拐弯处相撞了。

不久我就听到了里面传来一阵死亡时的惨叫——那只可怜的土蜂!

这以后便是一段很长的沉默。

我把瓶子移开,用一把钳子到洞里去探索。

我把那土蜂拖出来,它已经死了,正像刚才我所想象的那样。

一幕悲剧早已在洞里发生了。

这狼蛛突然被夺走了从天而降的猎物,愣了一下,实在舍不得放弃这肥美的猎物,急急地跟上来,于是猎物和打猎的都出洞了,我赶紧趁机用石子把洞口塞住。

这狼蛛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呆了,一下子变得很胆怯,在那里犹豫着,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根本没有勇气逃走。

不到一秒钟功夫,我便毫不费力地用一根草把拨进个纸袋里。

我就用这样的办法诱它出洞,然后捉拿归案。

不久我的实验室里就有了一群狼蛛。

(1)以上选段出自法国作家法布尔的《_____________》。

(1分)

(2)阅读原著,下列哪一项不是作者为了测试狼蛛毒素选取的“试验品”()(2分)

A.蚱蜢B.鼹鼠C.木匠蜂D.麻雀

(3)周作人说:

“他以人性观照虫性,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3分)

三、(6分)

8.综合性学习(6分)

根据下面这则新闻内容,按要求答题。

澳门特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带动下,11月入境旅客同比大増15.3%,达326.6万人次。

其中,取道陆路入境旅客增幅显著,经海路入境旅客则大幅减少。

11月入境澳门旅客数环比也上升了3.6%,其中留宿旅客158.9万人次,不过夜旅客167.7万人次,同比分别增加5.1%和26.9%。

旅客平均逗留1.2日,与去年同月持平。

11月内地旅客有228.3万人次入境澳门,同比上升15.3%,其中个人游旅客增加19.1%至105.5万人次。

按入境方式统计,因港珠澳大桥通车,使得取道陆路入境的旅客同比大增47.9%,达231.5万人次,当中包括43.7万人次经港珠澳大桥入境。

另一方面,经海路入境的旅客则大幅减少33.7%至67.8万人次,经外港客运码头和氹(dang)仔客运码头入境的.旅客分别下跌了31.9%和36.3%。

今年前11个月,入境澳门旅客累计达3223.4万人次,同比增加9.1%.其中内地旅客达2281.2万人次,上升13.3%.

(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分)

(2)请指出画线句子的语病,并提出修改意见。

(2分)

(3)港珠澳大桥通车,大大缩短了粤港澳三地的通勤时间,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可用毛泽东同志的哪句诗词来印证?

(2分)

第二部分阅读(40分)

四、(18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9——10题。

(5分)

登新平楼

李白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注】本诗为李白年轻时离开长安登新平楼回望京城所作。

9.本诗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试加以赏析。

(2分)

10.尾联中“愁”字含义丰富,试结合全诗分析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3分)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①,芒针为钩,荆筱②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

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詹何曰:

“曾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③,乘风振之,连双鸽于云际,用心专,动手均也。

臣因其事,仿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

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

鱼见臣之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

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制重也。

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

”楚王曰:

“善!

(选自《列子•詹何钓鱼》,有删改)

【注】①纶:

钓线。

②筱:

细小的竹子。

③缴(zhuò):

拴在箭上的生丝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3分)

(1)纶不绝绝:

(2)五年始尽其道始:

(3)唯鱼之念念: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2分)

A.蒲且子之弋也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B.盈车之鱼介胄之士不拜(《史记•周亚夫军细柳》)

C.闻而异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

D.召问其故其如土石何(《列子•愚公移山》)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鱼见臣之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3分)

(2)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

(2分)

1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哪些学习方面的启示?

请简要概括。

(3分)

五、(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小题。

(12分)

故乡的元宵

汪曾祺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一一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

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有几年,有送麒麟的。

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

每一段开头都是“格炸炸”:

格炸炸,格炸炸,

麒麟送子到你家……

我对这“格炸炸”印象很深。

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状声词?

状的什么声呢?

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

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格炸炸”。

“格炸炸”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

街上掷骰子“赶老羊”的赌钱的摊子上没有人。

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

摆赌摊的坐在小板凳上抱着膝盖发呆。

年快过完了,准备过年输的钱也输得差不多了,明天还有事,大家都没有赌兴。

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

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

青蛇、白蛇、老渔翁。

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

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一一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

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

一天快过去了。

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

元宵元宵嘛。

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

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

“正日子”是十五。

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

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

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

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

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马灯。

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

“乡下人不识走马灯,一一又来了。

”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I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圏。

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

乾隆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

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

要不,叫它什么灯呢?

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孩子有自己的灯。

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

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

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

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

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蔑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

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

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

看围屏。

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

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

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

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

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

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街上有人放花。

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支,起火升到天上,嗤一一灭了。

天上有一盏红灯笼。

竹蔑为骨,外糊红纸,一个长方的筒,里面点了蜡烛,放到天上,灯笼是很好放的,连脑线都不用,在一个角上系上线,就能飞上去。

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

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

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

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

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

年,就这样过去了。

15.作者写元宵灯节一共罗列了哪几类灯?

(2分)

16.作者为什么单独成段,较为详细地介绍看围屏的习俗?

(3分)

17.请结合下列句子,具体分析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

(4分)

(1)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

要不,叫它什么灯呢?

(2)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支,起火升到天上,嗤一一灭了。

18.简析文章结尾“年”,就这样过去了“蕴含的思想感情。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小题。

(10分)

丝路“糖史”

①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浆”直接饮用。

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

“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

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

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

③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

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④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客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

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⑤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本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

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

“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⑥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

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

《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

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

⑦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

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

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ini)”,意为“中国的”。

“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

19.文章主体部分以______________为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_____________。

(2分)

20.第④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

(2分)

21.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3分)

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22.请简要分析第⑧段画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3分)

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

第三部分写作(50分)

六、(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

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喜欢董卿在《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中说的这段话,有了遇见,也就有了后来那些美好与温暖。

在我们记忆深处,又有哪些遇见让生命充满了不同的色彩?

请根据读后的感悟和联想,以“遇见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客观性试题有错别字不得分;主观性试题除特别要求外,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10分,毎小题2分)

1.D(A项:

坯(pī):

B项:

酣(hān);C项:

竞相.)

2.B(成竹在胸:

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点石成金:

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使它变得很出色。

栩栩如生: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惟妙惟肖:

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相得益彩: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异曲同工:

比喻话的说法

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3.C(以分号判断,确定第一句为④,第二句为①,再根据后句“笔触如刀刻”,判断第四句为②)

4.A(B项:

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

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C项:

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项:

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5.B(A项:

《钱塘湖春行》的“行”指“散步”:

C项:

句子的主干不等于原来的句子,意思没有原句那样明确:

D项:

“反战意识”应为“环境意识”)

二、(14分)

6.(8分)

(1)清荣峻茂

(2)费缨散

(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每句I分,错字、别字、添字、漏字不得分)

7.(6分)

(1)(1分)《昆虫记》

(2)(2分)A

(3)(3分)昆虫世界里有我们的影子,大自然中有社会的痕迹。

(1分)比如狼蛛很聪明(狡猾)一一嗅出不是猎物而是陷阱时,便坚决不肯出来:

勇敢(凶狠)一一战胜强大的土蜂;胆怯一一当洞口被石子塞住时.不知该怎么办,也没有勇气逃走。

(2分。

对狼蛛形象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三、(6分)

8.(6分)

(1)(2分)澳门1月入境旅客大增(或港珠澳大桥通车效应明显)(只答港珠澳大桥顺利通车得1分)

(2)(2分)主语(成分)残缺;去掉“使得”或“因”。

(3)(2分)一桥飞驾南北,天堑变通途。

第二部分阅读(40分)

四、(18分)

(一)(5分)

9.(2分)天空辽阔,夕阳在远方螺旋;寒波微澜,河水在静静流淌(景物描写1分)远近结合,将天边的落日和近处的寒波有机结合起来:

动静结合,写出了寒波流动,落日苍茫的暮秋景象。

(1分)

10.(3分)面对凄泠的暮秋景象的伤感:

去国怀归,报国无门的失意愤懑之情:

天地苍茫、人生渺小的无奈之情。

(每点1分)

(二)(13分)

11.(3分)

(1)断;

(2)才:

(3)想

12.(2分)B(B项:

助词,的;A项:

表停顿/表判断:

C项:

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D项:

代词,其中,这样/助词,表反问语气)

13.(5分)

(1)鱼看见我的钓饵,好像落入水里的尘埃或聚集的泡沫一样,吞食它不会怀疑。

(3分)

(2)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握了,还能有什么对付不了的吗?

(2分)

14.(3分)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解决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做事要专心;做事贵在

坚持。

(任意三点即可)

五、(22分)

(一)(12分)

15.(2分)各屋里的灯,街上的走马灯,孩子们玩的灯,放到天上的红灯笼。

(答1种不得分,答2-3各得1分)

16.(3分)①这一习俗为外地所没有,是作者家乡特有的。

②围屏上画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组成连环画形式,富有吸引力。

③看围屏是家乡过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

(每点1分)

17.(4分)

(1)口语化的语言(或运用反问)(1分),体现了作者的幽默感,富有生活的情趣(1分)。

(2)“嗤”是拟声词(或作者运用“起”“升”“灭”一连串动词)(1分),形象而富有画面感,描绘出放高升时短暂的过程、状态(1分)。

(其他符合语言特点的分析均可)

18.(3分)①对元宵节的留恋:

②对故乡习俗的怀念;③对美好岁月流逝的感慨。

(每点1分)

(二)(10分)

19.(2分)时间(1分);中国蔗糖因丝绸之路而不断发展的历程。

(1分)

20.(2分)生动形象说明了糖霜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特点(1分);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文化韵味(1分)。

21.(3分)不能去掉(1分。

)因为“主要”表明中国在国际蔗糖市场上以输出为主,输入为辅;去掉后则变成只输出,不输入(1分)。

这与实际情况不符,表达不准确。

这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1分).(只答“不能去掉”不得分)

22.(3分)结构上,呼应开头,总结全文(1分)。

内容上,总结出了中国古人在蔗糖制作历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