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430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ocx

《教学设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ocx

教学设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

课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形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理解矛盾是一切现存事物自已运动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形而上学对矛盾的抹煞和否定。

教学重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

方法

手段

形式

启发式

阅读材料、观看动画、分组讨论、独立思考、成果展示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活动

复习旧课

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2、这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关系?

思考:

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导入新课

诗歌朗读——《母亲》

问题:

上面那段材料中那些红色的词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

(教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

讲授新课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是什么?

(学生写后教师归纳)同学们知不知道矛盾这个词出自什么典故?

观看FLASH动画《自相矛盾》。

看完后提问:

思考:

这个故事中的矛盾跟我们哲学中所说的矛盾是不是一样的?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矛盾的含义。

学生活动

矛盾的含义: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教师)那么这个故事中的矛盾跟哲学上所说的矛盾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讲解)注意:

A、不能把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及其运动过程。

从外延说,哲学矛盾无处不在,逻辑矛盾可以避免。

思考:

矛盾仅仅是指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B、矛盾既包括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又包括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

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教师过渡)从矛盾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矛盾具有什么样的基本属性?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指导学生阅读思考:

1、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

2、矛盾斗争性的含义和属性什么?

3、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1)矛盾的同一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②矛盾的同一性的表现:

A、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展示图片:

《他敢剪吗?

活动探究:

材料一:

老子曰: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结论: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材料二:

1999年11月5日,中美两个社会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国家签署同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

(结论)中美达成协议说明中美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请列举:

现实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磁铁的南极与北极、纪律与自由、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战争与和平等。

(结论)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相互贯通。

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活动探究:

议一议: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请思考、讨论:

(1)天下事、人之为学有没有难易的分别?

(2)难和易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有。

为之(条件)则难变易,不为(条件)则易变难;学之(条件)则难变易,不学(条件)则易变难。

展示经典案例《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结论)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强调)注意:

矛盾双方的转化必须有条件,不能任意转化。

所以同一性是相对的。

课堂练习:

材料一:

酿酒窖泥奇臭,酿出的名酒特香;香鲸的粪便恶臭,燃烧后却香味浓郁。

材料二:

红海中有一种红鲷鱼,二十条聚在一起,一雄多雌,雄鱼死后,就有一个雌鱼变为雄性。

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什么哲理?

材料中矛盾双方是谁?

他们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朝什么方向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

①含义: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提问:

哲学所讲的“斗争性”=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哲学所讲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就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表现

展示图例:

1、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的同化和异化是什么关系?

2、资本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什么关系?

3、学校教学中的教与学是什么关系?

(教师归纳)1、相互排斥2、相互斗争3、相互区别

课堂练习:

请根据矛盾的的“对立性”含义填空

喜——(悲)吸引——(排斥)

攻——(守)遗传——(变异)

强——(弱)民主——(法制)

深——(浅)战争——(和平)

(教师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矛盾就是对立统一,那么矛盾的这两个基本要素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区别:

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系: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教师提问)思考:

常见的矛盾有:

大小、强弱、冷热、好坏、优劣、高矮、悲喜、难易、成功和失败、磁铁的南北极、同化和异化、教与学……假如没有其中的一个,另一个还存在吗?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教师提问)思考:

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③总之,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结论: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两点论、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课堂活动:

学以致用

活动说明:

把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大组,分别为走进学习组、走进生活组、走进诗词组、走进成语组。

每个大组由若干个四人小组组成。

每个四人小组根据本大组的目标要求讲述在学习、生活、诗词、成语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阐述这些矛盾如何体现同一性和斗争性,并根据课本知识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活动过程:

1、走进学习组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完成后教师展示)要正确处理学习中——学习与休闲的矛盾、

主科与副科的矛盾、勤奋与懒惰的矛盾、进步和退步的矛盾、……

2、走进生活组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完成后教师展示)要正确处理生活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道德与利益的矛盾、积极与消极的矛盾(人生态度)、……

3、走进诗词组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完成后教师展示)1、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走进成语组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完成后教师展示)1、居安思危、2、失败为成功之母、3、物极必反、4、吃一堑长一智、5、满招损,谦受益、……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辨析题:

“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讲纪律就没有自由”。

 

2007年12月24日

 

学生回答

 

学生齐声朗读

学生回答

 

学生到黑板写

 

学生阅读课本后

回答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阅读材料后

回答

 

学生举例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学生练习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