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一第3讲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387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一第3讲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一第3讲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一第3讲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一第3讲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一第3讲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一第3讲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docx

《版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一第3讲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一第3讲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一第3讲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docx

版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一第3讲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

第3讲 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总述

明、清前期(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经济

发展与迟滞:

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思想文化

承古萌新:

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考点一 明清时期的政治——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一、明朝

1.中央

(1)丞相制度废除:

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2)内阁制度形成:

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3)选官制度: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4)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又设六部给事中,负责监察百官。

2.地方

(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地方上设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和司法。

二、清朝

1.清朝初年:

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限制。

2.康熙时期:

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期:

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

考向一 戚继光抗倭

[典例1] (2015·重庆高考)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

“操兵之道,不独执旗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

”可见戚继光更强调士兵的(  )

A.队形操练B.武艺训练

C.阵法演练D.习惯养成

考向二 通史观念——文化格局变化与经济重心变迁的关联

[典例2]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下表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此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综合分析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特征

(1)明清时期,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未能动摇。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为本,抑制商业发展,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运用政治手段压制工商业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

(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统治者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措施限制手工业规模,征收重税,压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封建传统理学占统治地位。

儒学的轻利思想和封建

专制强化压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陈旧;社会上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古代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经商思想,都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5)明清时期,政府大力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

从此,中国经济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巧找选择题的“题眼”

“题眼”是选择题解答的突破口,可以是特殊的知识点、限定词或特定的称谓等。

一般说来“题眼”分为:

(1)以时间限定为“题眼”:

抓住题干中明显或者隐含的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从时间范围内肯定或者排除与题干时间无关的备选项。

(2)以地点限定为“题眼”:

抓住题干中与解答题目有关的地点,由此迁移所学知识分析判断。

(3)以范围限定为“题眼”:

从全球史观看——世界范围内观察;从国家看,分清不同国家和地区;从一个国家看,分清不同的区域,作为解答判断、排除备选项的依据。

(4)以程度限定为“题眼”:

某一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生具有许多历史原因,其作用影响、意义也有多个,但其地位和程度各不相同。

审题时,要注意设问的程度,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5)以否定词为“题眼”:

历史选择题分为正向和逆向选择题,解答时应注意题目设问是“否定”还是“肯定”型选择题。

(6)以阶段特征为“题眼”:

某一历史解答具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特有特征,也是审题和分析备选项的关键,解答选择题时应注意题目反映的历史阶段及特征。

考点二 明清时期的经济——农耕经济的辉煌与滞后

一、明朝

1.农业

(1)农耕技术:

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农业著作:

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2.手工业

(1)生产方式:

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一些行业出现手工工场。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制瓷:

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为著名,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3.商业

(1)工商业市镇:

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2)商帮:

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势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

(3)外贸:

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外销;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4.经济政策

(1)明朝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朝“海禁”: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二、清朝

1.手工业

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杭和南京成为丝织业中心;制瓷业进步(瓷窑、品种、技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商业

晋商和徽商;“闭关锁国”政策。

3.外贸

海上丝绸之路;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4.经济政策

(1)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清朝禁海、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如广州“十三行”的设置。

考向一 经济发展与习俗改造的关联

[典例3] (2015·福建高考)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考向二 关注重大概念——小农经济的史料解读

[典例4] (2015·广东高考)史载:

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

起初主要在城市,后来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后来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

起初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要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交易媒介的变化:

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的货币(金银铜)为媒介。

(4)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以地缘为纽带的业缘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5)明清时期: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政府仍然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考点三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儒学思想的创新与科技文化的传承

一、明朝

1.思想方面

(1)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2)李贽自称为“异端”,力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强烈的追求个性发展的要求。

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

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主张男女平等。

2.科学技术方面

(1)《本草纲目》:

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它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2)《农政全书》:

系统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

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文学艺术方面

(1)文学:

《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

(2)戏曲:

明传奇形成四大声腔。

(3)绘画:

文人画代表作品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

二、清朝

1.思想方面

(1)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

(2)顾炎武: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注重实学,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

(3)王夫之:

政治思想,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哲学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4)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

①反传统、反教条:

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圣人”,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

他的“异端”思想和狂傲不羁的品行,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惊惧。

②批判封建专制:

黄宗羲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③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主张“经世致用”,他提倡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2.文学艺术方面

(1)小说创作的兴盛。

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经济上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适应市民阶层需要,通俗文学获得蓬勃发展。

《儒林外史》《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其代表作。

(2)绘画和书法:

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3)京剧:

形成于道光年间,发展于同光年间,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

考向一 基础史实的准确识记

[典例5] (2015·浙江高考)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考向二 儒学思想的创新与继承

[典例6] (2015·北京高考)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明清之际反封建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封建专制。

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5)并没有彻底否定儒学,个人修养与价值观追求仍是儒家的主张,仅是对传统儒学中不适合时代潮流的部分内容进行批判,并提出相应的新主张,是对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发展。

考点四 本阶段综合贯通性热考问题

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

[典例7] (2015·天津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

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

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

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既继承其中的精华又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1)继承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2)摒弃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

作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的消极作用是很明显的。

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是明显的;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观念更应抛弃,对这些落后的内容应该批判和否定。

因此,应该肯定明清进步思想家和新文化斗士对儒家的批判精神。

     影响明清时期向近代化转型的因素

[典例8] (2014·浙江高考)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

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

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的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

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

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有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

 

 

 

 

综合分析明清时期社会发展迟滞的原因

(1)经济上,明清时期,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其封闭性、保守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者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措施限制手工业规模,征收重税,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3)政策上,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

(4)思想上,封建传统理学占统治地位。

儒学的轻利思想和封建专制强化压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陈旧;社会上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根深蒂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经商思想,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双线排查

通史排查——真题对点

题组一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

2.(2014·全国大纲高考)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题组二 社会转型前夕的明清社会经济

3.(2014·江苏高考)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题组三 批判继承中发展的儒学

5.(2014·广东高考)《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6.(2013·山东高考)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模块排查——模拟题组

[政治模块题组]

1.(2015·烟台联考)(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讲了一个宦官对这种权势变化的亲身体会。

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说:

“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

昔日张先生(内阁大学士中的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

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

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

”这则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内阁首辅在朝臣中的权威逐渐下降

C.明朝的礼仪制度日益规范

D.皇帝的威权被宦官分割

2.(2015·潍坊联考)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

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  )

一、起草谕旨;

二、备充顾问;

三、议决政务;

四、审议文件和案件;

五、荐举官员。

A.“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C.“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3.(2015·南京检测)2015年时空发烧友灌水帖引发网虫热议:

假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可以穿越时空,与清代皇帝康熙坐而论政会谈什么?

谈“三权分立、把权力关进笼子”——双方会吵起来!

谈“文字狱、保护人权”——双方会打起来。

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审视,双方的这种观念差异应源于(  )

A.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

B.中央集权与联邦体制的不同

C.封建思想与民主思想的差异

D.君主制度与政党政治的不同

[经济模块题组]

4.(2015·岳阳联考)明末清初文人叶梦得在《阅世编》中记载,苏、淞地区“地产木棉,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故种植之广,与粳稻等”。

从这段史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工商税与农业税持平

C.区域间长途贩运较为发达

D.农业经济形成区域特色

5.(2015·大连期中)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网友搞笑建议穿越到明代的南京去就业,在那里不可能经历到的现象是(  )

A.到丝绸手工工场当雇佣工人

B.到徽商票号当账房伙计

C.做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包买商

D.创办珐琅彩烧制手工工场

6.(2015·汉中模拟)有学者认为: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材料中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  )

A.因闭关锁国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B.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文化模块题组]

7.(2015·惠州调研)有学者认为: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中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巨大

8.(2015·滨州二次调研)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在长期的发展中内涵不断丰富,产生了孔子、董仲舒、朱熹、黄宗羲等站在中国主流思想天空云端上的人物。

下面关于儒家思想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大一统”思想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综合非选题]

9.(2015·烟台三月诊断)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状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人们总认为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

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摘编自《中国古代真的“重农轻商”么?

材料二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

《说文》中载:

“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

”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大于“市”的分量,“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

这些传统城市都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三 中国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

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