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防汛抗旱防风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319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防汛抗旱防风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防汛抗旱防风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防汛抗旱防风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省防汛抗旱防风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省防汛抗旱防风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防汛抗旱防风应急预案.docx

《广东省防汛抗旱防风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防汛抗旱防风应急预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防汛抗旱防风应急预案.docx

广东省防汛抗旱防风应急预案

广东省防汛抗旱防风应急预案

广东省防汛抗旱防风应急预案2009-02-051.总则1.1编制目的完善防汛防旱防风(以下简称“三防”)减灾体系,促进三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提高全省各级人民政府抢险救灾工作能力,有效防御水旱风灾害,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办长[2007])32号)、《印发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粤府[2006]16号)等规范性文件,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广东省范围内突发性水旱风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突发性水旱风灾害包括:

江河洪水、渍涝灾害、山洪灾害(指由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热带风暴、台风暴潮灾害、干旱灾害、供水危机以及由洪水、风暴潮、地震、恐怖活动等引发的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水闸倒塌、供水水质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灾害。

1.4工作原则

1.4.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三防工作的首要任务,防汛与抗旱并举,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不断提高三防工作现代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旱风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1.4.2以防为主,防抗结合。

把防洪安全、城乡供水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作为三防工作的主要目标,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完善工作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将三防应急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提高对三防工作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和紧急处置能力。

1.4.3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三防应急管理体制。

各级人民政府对处置本行政区域内水旱风灾害实施统一指挥和协调,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为三防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三防工作负总责。

1.4.4广泛动员,协同应对。

按照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的工作要求,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形成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同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

1.4.5合理规划,科学统筹。

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和利用水资源;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省人民政府设立省三防总指挥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分级设立三防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三防工作。

有关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立三防指挥部门,负责本单位的三防工作。

2.1省三防总指挥部省三防总指挥部(以下简称省防总)由省人民政府分管三防工作的副省长任总指挥,省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省委宣传部和省水利厅、发展改革委、经贸委、财政厅以及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等单位负责同志任副总指挥;省教育厅、公安厅、民政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交通厅、信息产业厅、农业厅、卫生厅、环保局、海洋与渔业局、气象局、通信管理局、水文局、海事局,民航中南管理局,省粤电集团,广东电网公司,省物资集团,广州铁路集团,中石油华南销售分公司,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

省防总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领导、组织全省的三防工作,负责拟订全省三防政策及相关制度;制订大江大河洪水防御方案、调度方案,并监督实施;指导、推动、督促全省有防汛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和实施防御水旱风灾害预案;督促指导水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清除阻碍行洪的障碍物;负责三防抢险救灾经费、物资的筹措计划、储备、调配和管理;检查指导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管理使用和补偿工作;组织、指导防汛抗旱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全省三防指挥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等。

省防总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三防办),挂靠省水利厅,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

负责接收和办理向省防总报送的紧急重要事项;

承办省防总的相关会议,督促落实省防总有关决定事项;指导全省三防应急体系、应急信息平台建设;指导各地三防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承担省防总的日常工作。

2.2各级人民政府三防指挥部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三防指挥部,在上级三防指挥部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地区的三防工作。

三防指挥部由本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驻地解放军、军分区(警备区、人民武装部)以及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其办事机构挂靠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3.预防预警机制3.1预防预警信息3.1.1气象水文信息省气象局及属下的各级气象局和气象台站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实时气象信息的监测和报告。

省气象局负责全省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对重大气象灾害作出评估,并将结果及时报送省防总及相关部门。

各地气象部门负责本地区实时气象信息的监测和报告。

实测24小时降雨达到150毫米时,每12小时发布所在区域未来24小时或12小时降雨预报;实测24小时降雨达到200毫米时,每6小时发布所在区域未来12小时的降雨预报;实测24小时降雨达到250毫米以上时,每3小时发布所在区域未来6小时的降雨预报。

预测结果应及时向同级党委、政府和三防指挥部报告。

省水文局及属下的水文分局和水文站负责江河流域的实时水情雨情信息的监测和报告。

实测降雨量1小时超过30毫米、3小时超过50毫米和24小时超过100毫米时,须立即将资料报送同级或属地三防指挥部。

江河汛情按下列要求报送:

(1)西江、北江、东江、韩江干流:

预测的洪水标准水情的报告和预报发布时限小于5年一遇每12小时或24小时报告一次水情,每24小时发布一次洪水预报5~10年一遇每12小时报告一次水情,每24小时发布一次洪水预报10~20年一遇每8小时报告一次水情,每24小时发布一次洪水预报或视洪水变化情况加密洪水预报的频次20~50年一遇每4小时报告一次水情情况,每12小时发布一次洪水预报或视洪水变化情况加密洪水预报的频次50年一遇以上每2小时报告一次水情情况,每12小时发布一次洪水预报或视洪水变化情况加密洪水预报的频次

(2)西江(广东境内)、北江、东江、韩江支流及其他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

预测的洪水标准水情的报告和预报发布时限小于5年一遇每12小时报告一次水情和洪水预报5~10年一遇每12小时或6小时(流域较小或情况变化较快时)报告一次水情,每12小时发布一次洪水预报10~20年一遇每6小时或3小时(流域较小或情况变化较快时)报告一次水情,每12小时发布一次洪水预报或视洪水变化情况加密洪水预报的频次20~50年一遇每3小时或2小时(流域较小或情况变化较快时)报告一次水情,每12小时发布一次洪水预报或视洪水变化情况加密洪水预报的频次50年一遇以上每3小时或1小时(流域较小或情况变化较快时)报告一次水情,每12小时发布一次洪水预报或视洪水变化情况加密洪水预报的频次(3)流域面积小于2000平方公里的重要河流:

预测的洪水标准水情的报告和预报发布时限小于5年一遇每12小时报告一次水情5~10年一遇每12小时或6小时(流域较小或情况变化较快时)报告一次水情

10~20年一遇每6小时或3小时(流域较小或情况变化较快时)报告一次水情20~50年一遇每3小时或2小时(流域较小或情况变化较快时)报告一次水情50年一遇以上每3小时或1小时(流域较小或情况变化较快时)报告一次水情3.1.2工程信息堤防信息

(1)主要江河出现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时,各级堤防工程管理单位应加强工程监测,并将防护面积达万亩以上的堤防及其涵闸、泵站等工程设施的运行情况报上级工程管理部门和同级三防指挥部。

发生洪水地区的市三防指挥部应在每天20时前向省防总报告工程防守和出险情况;大江大河干流重要堤防、涵闸等出现重大险情的,应在险情发生后1小时内报告省防总。

(2)防护面积达万亩以上堤防或涵闸、泵站等穿堤建筑物出现重大险情,堤防工程管理单位应迅速组织抢险,及时通知可能受影响区域相关管理部门,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三防指挥部报告出险部位、险情种类、除险情况、抢护方案及处理险情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通信联络方式等。

水库工程信息

(1)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时,水库管理单位应加强对大坝、溢洪道、输水管等关键部位的监测,按照有管辖权的三防指挥部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进行调度,并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三防指挥部报告工程运行状况。

大、中型水库、小

(一)型水库发生重大险情应在1小时内报告省防总。

(2)水库出现较大险情时,水库管理单位应按水库防洪预案及时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迅速处置险情,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三防指挥部报告出险部位、险情种类、险情情况、抢护方案以及处理险情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通信联络方式等。

当水库遭遇超标准洪水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

溃坝时,应及时向水库溃坝洪水风险图确定的淹没范围发出预警,为后续工作的开展以及群众安全转移争取时间。

3.1.3洪涝灾情信息洪涝灾情信息主要包括:

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受灾人口以及群众生命财产、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电设施等方面的损失。

洪涝灾害发生后,有关部门应及时向同级三防指挥部报告洪涝受灾情况;各级三防指挥部要尽快按照有关规定和《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要求,收集动态灾情,全面掌握受灾情况,并及时向同级政府和上级三防指挥部报告;对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灾情应立即上报,对于重大灾情,各地级以上市三防指挥部应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将初步情况报告省防总,并续报灾情核实、处置等情况,为抗灾救灾提供准确依据。

3.1.4旱情信息旱情信息主要包括:

干旱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受旱范围、影响人口以及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各级三防指挥部应及时掌握水雨情变化、当地蓄水情况、农田土壤墒情和城乡供水情况,加强旱情监测,并按规定及时上报受旱情况。

3.2预警报警行动3.2.1预防预警准备工作组织准备。

构建山洪易发重点区域监测网络,落实防汛责任人、抢险队伍和预警措施,加强防汛专业机动抢险队和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

工程准备。

按时完成水毁工程修复和水源工程建设任务,对存在病险的堤防、水库、涵闸、泵站等各类水利工程设施实行应急除险加固;对跨汛期施工的水利工程包括病险工程,要落实安全度汛方案。

预案准备。

修订完善各类河道、水库和城市防洪预案、台风暴潮防御预案以及蓄滞洪区安全转移预案、山区防御山洪灾害预案、抗旱预案、防御热带气旋预案等。

研究制订洪水预报方案、防洪工程调度规程、堤防决口和水库垮坝应急方案以及防御超标准洪水的应急方案。

针对江河堤防险工险段,还要制订工程抢险方案。

物资准备。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按不低于国家防汛物资储备标准储备必需的防汛抗旱及抢险物资、设备等。

在防汛重点部位应储备一定数量的机动抢险物资和设备,以备急需。

通信准备。

充分利用公用通信网络,确保防汛通信专网、蓄滞洪区的预警反馈系统完好和畅通。

健全水文、气象测报网,确保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和指挥调度指令的及时传递。

防汛抗旱检查。

按分级负责和上级抽查的原则和方式,在汛前、汛后或预报旱情时,开展以组织、工程、预案、物资、通信为主要内容的防汛抗旱检查,及时发现薄弱环节,限时整改。

3.2.2江河洪水预警各级三防指挥部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确定洪水预警区域、级别和洪水信息发布范围,按照权限向社会发布。

水文部门应跟踪分析江河洪水的发展趋势,及时滚动预报最新水情,为抢险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3.2.3干旱灾害预警各级气象、水文、农业部门负责干旱灾害的预报监测工作。

依据江河来水量、水库的可用水量、连续无透雨日数、受旱面积等主要指标,同时考虑降雨量距平率、土壤相对湿度等参考指标的影响,经综合分析论证后判定。

省水文局负责于每月的3、13、23日向省防总上报《工程蓄水情况统计表》、各主要取水口的取水量及水质状况;每月5日前报送主要站点的地下水水位、主要断面的水质状况,并以旬月简报形式分析干旱形势。

遇特殊情况应根据上级要求及时报送相关干旱资料。

省气象局负责全省降雨情况预测、监测工作。

每日上午向省三防办报告过去24小时全省各主要雨量站降雨量和未来24小时降雨预测情况,每周向省三防办报告未来10天的降雨量预测。

各县级以上市区、城镇因供水水库蓄水量减少、江河来水减少、咸潮、污染以及因突发性事件使城市供水水源遭到破坏等原因可能出现城市干旱时,供水部门应及时向同级政府及三防指挥部报告。

对出现的旱情,省防总应及时召集水利、气象、水文、供水等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会商,分析研究旱情的发展趋势,确定干旱的等级,研究防旱抗旱措施。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