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302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数学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数学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数学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上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3.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4.知道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5.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解释统计结果,并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进行交流观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获取调查的两种重要方式并和他人合作的数学活动经验.

2.三种统计图的分析和制作,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教学难点:

说明普查与抽样调查的特征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现实环境下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并制作统计图,培养对数据处理的能力等统计观念.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本节课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分别是:

①回顾与思考本章的内容;②梳理内容,建立框架图;③做一做;④课时小结;⑤课外作业.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本章的内容

内容:

1.说一说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获得数据.

2.抽样调查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举例说明.

3.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意图: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进一步将统计知识做梳理,真正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效果预测:

1.我们经常通过调查、试验等方式获得数据信息.如果调查或试验项目很大,我们个人无法完成时,还可以通过查阅报纸、相关文献或上网的方式,获得数据信息。

国家统计局的网站()就是查资料的好地方。

当然你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输入你需要的关键词查找资料.

2.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就是要随机调查,就是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即总体中每个个体被选中的可能性都相等.

第二环节梳理内容,建立框架图

内容:

本章知识框图

统计的过程

实际问题→数据收集→数据的表示→数据的分析处理→解决问题作出决策

 

 

第三环节做一做

内容:

战斗一

1.下面调查中,适合采用普查的事件是()

A.对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B.对我市食品合格情况的调查

C.对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收视率的调查

D.对你所在班级的同学身高情况的调查

2.以下关于抽样调查的说法错误的是()

A.抽样调查的优点是调查的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

B.抽样调查的结果一般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精确

C.大样本一定能保证调查结果准确

D.抽样调查时被调查的对象不能太少

3.为了解某市参加中考的32000名学生的体重

情况,抽查了其中160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32000名学生是总体B.16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每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个体D.以上调查是普查

4.在计算机上,为了让使用者清楚、直观地看出磁盘“已用空间”与

“可用空间”占“整个磁盘空间”的百分比,使用的统计图是()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D.以上三个都可以

5.为了解第30届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员在各个比赛项目中获得奖牌的数量,应绘制()

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频数分布直方图

战斗二

1、在一扇形统计图中,有一扇形的圆心角为36°,则此扇形占整个圆的()

A.30%B.25%C.10%D.15%

2、大西洋占大洋总面积的25%,则在扇形统计图中,大西洋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为()

A.180°B.80°C.90°D.14°

3、某班有40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有16人,制成扇形统计图后,数学兴趣小组所在扇形的百分比和圆心角分别是

4、012年12月份,某市总工会组织该市各单位参加“迎新春长跑活动”,将报名的男运动员分成3组:

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各组人数所占比例如下面的左图所示,已知青年组有120人,则中年组与老年组人数分别是().

A.30,10B.60,20C.50,30D.60,10

5.某市有人口60万,其中各民族人数所占比例如下面中间的图所示,则该市有少数民族人口万。

6.晓晓某月有零花钱100元,其支出情况如下面右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学生的捐助款为60元B.捐助款所对应的圆心角为240°

C.捐助款是购书款的2倍D.其他消费占10%

 

战斗三

1.某班全体学生外出时乘车、步行、骑车的人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两图都不完整),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该班总人数为50B.骑车人数占总人数的20%

C.步行人数为30D.乘车人数是骑车人数的2.5倍

2.某校七年级共有500名学生,市团委准备调查他们对“低碳”知识的了解程度.

(1)在确定调查方式时,市团委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

调查七年级部分女生;

方案二:

调查七年级部分男生;

方案三:

到七年级每个班去随机调查一定数量的学生.

请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方案是.

(2)市团委采用了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方案,并用收集到的数据绘制出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将其补充完整;

(3)请你估计该校七年级约有多少名学生比较了解“低碳”知识.

 

四环节课时小结

内容:

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五环节课外作业

1.课后

复习题1---10题

复习题11---15题

2.以小组为单位,就塑料袋的调查情况,利用数据写一份倡仪书,号召全民起来保护环境,不可乱扔塑料袋.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学情分析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从小都是在农村长大,父母外出务工较多,对孩子疏于管理,多数孩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本章内容难度适中,为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成了我准备数学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为了增强教学直观性,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针对学情,我采取游戏引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调动学生们强烈求知欲。

并且,我在开始设计练习题时,以最基础的题目为主,并且注意了分层。

配以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1、利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本章基本的概念以及运算。

2、注重学生参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学法指导

  1、趣味引入,激发兴趣。

  2、合作交流。

采取积极引导、主动参与、互相交流来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成功的喜悦。

  3、及时小结。

通过错题纠正、练习反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每个知识点中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生在本章中已经学习了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能作出决策或预测,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并能制作扇形统计图,学习了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及调查采用的方法.

5、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觉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提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因而在研究两个相同的问题时,能够善于利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形象、生动地表示自己的观点.能够达到学以致用.

七上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效果分析

我所执教的是北师大新版七上第六章《统计图的选择》复习课的内容。

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及其有关概念,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重点研究了扇形统计图,最后综合运用各种统计图来解决问题。

通过回顾与思考,帮助学生梳理本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运算能力及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讲授部分,先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然后通过三个小战斗来激发学生,调动学生。

战斗一:

选择题,夯实基础;战斗二:

扇形统计图,重点突破;战斗三:

综合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最后的测试环节,重点考察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以及基础的掌握程度,从反馈来看,学生掌握很好,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并积极参与竞争。

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地位作用分析

本章的教学内容安排,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或预测;在如何收集的问题上,由于调查对象(样本选取)的差别,就构成了两种不同的调查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并通过案例分析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在探讨数据的整理和表示,进一步学习扇形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针对身边熟悉的事物的形象表示,进而引出三种统计图的选择,以此来复习三种统计图,然后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统计图进行思考,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最后,在巩固练习的基础上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进一步理解,发展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并在学生自我评价小结的的基础上结束.

本节课采用讨论——总结的教学,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3.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4.知道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5.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解释统计结果,并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进行交流观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获取调查的两种重要方式并和他人合作的数学活动经验.

2.三种统计图的分析和制作,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教学难点

说明普查与抽样调查的特征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现实环境下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并制作统计图,培养对数据处理的能力等统计观念.

七上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评测练习

1.下列调查中,①调查本班同学的视力;②调查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③为保证“神舟9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班次客车的乘客进行安检.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2015•浙江省台州市)在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的是()

A.了解我省中学生视力情况B.了解九

(1)班学生校服的尺码情况C.检测一批电灯泡的使用寿命D.调查台州《600全民新闻》栏目的收视率

3.(2014•张家界)要反映我市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宜采用(  )

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D.频数分布统计图

4.(2015•浙江省绍兴市,第19题,8分)为了解某种电动汽车的性能,对这种电动汽车进行了抽检,将一次充电后行驶的里程数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相应等级的里程依次为200千米,210千米,220千米,230千米,获得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