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293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0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假说—演绎法包括“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假设、得出结论”六个环节。

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建立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解释有性生殖生物所有相关性状的遗传现象

D.为了检验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

1的性状分离比,A正确;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生物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B错误;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有性生殖生物的细胞质遗传现象和基因的连锁现象,C错误;为了检验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方法及过程,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范围,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与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袋子中的小球每次被抓取并记录后要放回原袋子摇匀再进行下一次抓取

B.若将乙中小球换成A和a,甲不变,则甲乙袋模拟的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若将乙中小球换成A和a,甲不变,则该实验可模拟配子形成过程中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D.将甲袋内的小球数量(D∶d=l∶l)增加到乙袋内的小球数量(D∶d=l∶l)的10倍,则甲、乙袋子分别模拟的是雌性和雄性的生殖器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

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

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

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

隐性=3:

1。

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袋子中的小球每次被抓取并记录后要放回原袋子摇匀再进行下一次抓取,A正确;若将乙中小球换成A和a,甲不变,则涉及两对相对性状,所以甲乙袋模拟的是非等位基因,同时也模拟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即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正确;若将乙中小球换成A和a,甲不变,则涉及两对等位基因,所以该实验可模拟配子形成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正确;每个桶中不同颜色(D、d)的小球数量一定要相等,但甲内小球总数量和乙桶内小球总数量不一定相等,雄配子多于雌配子,所以将甲袋内的小球数量(D:

d=l:

l)增加到乙袋内的小球数量(D:

d=l:

l)的10倍,则甲、乙袋子分别模拟的是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模拟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注意实验过程中相关操作的细节,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3.某甲虫的有角和无角受等位基因T-t控制,而牛的有角和无角受等位基因F-f控制,详细见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物种

基因型

表现型

有角

无角

某甲虫

雄性

TT、Tt

tt

雌性

——

TT、Tt、tt

雄性

FF、Ff

ff

雌性

FF

Ff、ff

 

A.基因型均为Tt的雄甲虫和雌甲虫交配,子代中有角与无角的比值为3:

5

B.如子代中有角均为雄性、无角均为雌性,则两只亲本甲虫的基因型为TT×TT

C.两只有角牛交配,子代中出现的无角牛应为雌性,有角牛可能为雄性或雌性

D.无角雄牛与有角雌牛交配,子代中无角个体均为雌性,有角个体均为雄性

【答案】B

【解析】

基因型均为Tt的雄甲虫和雌甲虫交配,后代TT:

Tt:

tt=1:

2:

1,由于雄性全部表现为无角,雌性有角:

无角=3:

1,所以子代中有角与无角的比值为3:

5,A正确;如甲虫子代中有角均为雄性、无角均为雌性,则两只亲本甲虫的基因型为TT×TT或者TT×Tt,B错误;两只有角牛交配,雌牛为FF,雄牛为FF或Ff,子代中出现的无角牛应为雄性,有角牛可能为雄性或雌性,C正确;无角雄牛(ff)与有角雌牛(FF)交配,子代中无角个体均为雌性,有角个体均为雄性,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辨析表格中甲虫、牛的雌性和雄性对应的基因型,根据亲子代之间的表现型、基因型分析答题。

4.现有甲、乙两种玉米植株(高秆对矮秆为显性,基因用A和a表示,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基因用B和b表示,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让甲与乙杂交得到子一代,再自交得到子二代,表现型和比例为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不抗病=9∶15∶15∶25,则甲与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

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

已知小麦中高秆对矮秆为显性(基因用A和a表示),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基因用B和b表示),子二代高秆抗病:

高秆不抗病:

矮秆抗病:

矮秆不抗病=9:

15:

15:

25,采用逐对分析法,高秆:

矮秆≈3:

5,不抗病:

抗病≈5:

3.

【详解】子二代中,高杆:

矮秆=3:

5,即高杆(A_)占3/8=1/2×3/4,由此可推知子一代中一半是Aa,一半是aa;同理不抗病:

抗病≈5:

3,则抗病(B_)占3/8=1/2×3/4,则子一代中一半是Bb,一半是bb。

甲和乙杂交后代中,Aa占1/2,aa占1/2,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甲和乙杂交后代中,Bb占1/2,bb占1/2,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

故甲和乙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和aaBb。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5.下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

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

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一个细胞内只含有2个染色体组

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0个或1个Y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CD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由2减少至1,说明姐妹染色单体消失,发生着丝点分裂,若图2表示有丝分裂,CD段每个细胞核DNA含量由4N减少至2N,说明形成了子细胞核,A、B错误;综上分析,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图1的DE段一个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2的DE段一个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BC段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说明存在染色单体,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因此BC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0个或1个Y染色体,D正确。

6.精原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增加自身数量,又能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下列有关某动物精原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增大了精子遗传组成的多样性

B.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利于保持子代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C.有丝分裂后期精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不同

【答案】D

【解析】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可以增加精子染色体组成多样性,A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具有多种可能性,增加了配子的遗传组成的多样性,经受精作用,有利于保持子代遗传信息的多样性,B正确;有丝分裂整个过程都存在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正确;有丝分裂中期DNA已经加倍,而染色体复制后并没有发生着丝点的分裂,故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致,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和DNA都减半,但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会暂时增倍,其数目和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样多,故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核DNA数目不同,D错误。

考点: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综合考查

点睛: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变化曲线

7.研究发现,某种鱼类存在复杂的性别决定机制,该种鱼的性别是由3条性染色体W、X、Y决定的,染色体组成为WY、WX、XX的个体表现为雌性,染色体组成为XY、YY的个体表现为雄性。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要获得大量的雄性个体可选择XX和YY进行交配

B.若要获得大量的雌性个体可选择WX和XX进行交配

C.两个个体交配后代雌性和雄性个体数量不一定相等

D.不存在WW个体的原因是不存在性染色体为W的精子

【答案】B

【解析】

XX和YY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代染色体组成全为XY,都表现雄性,A正确;若选择WX和XX进行交配,则子代染色体组成为WX和XX,且比例为1:

1,即子代雌雄比为1:

1,并不能获得大量雌性个体,B错误;XX和YY进行交配得到全是雄性后代,WX和XX进行交配得到的后代一半雄性一半雌性,C正确;只有染色体组成为XY、YY的个体表现为雄性,不能产生含W的精子,D正确。

考点:

生物体的性别决定机制

点睛:

分析“染色体组成为WY、WX、XX的个体表现为雌性,染色体组成为XY、YY的个体表现为雄性”是解此题关键,同时要熟练掌握配子的产生过程和受精作用。

8.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绳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

圆眼残翅:

棒眼长翅:

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

B.子代圆眼残翅雌果绳中杂合子占2/3

C.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答。

由题意知,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出现棒眼、残翅,因此圆眼对棒眼是显性性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子代雄果蝇中,圆眼长翅:

圆眼残翅:

棒眼长翅:

棒眼残翅=3:

1:

3:

1=(1圆眼:

1棒眼)(3长翅:

1残翅),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雌果蝇没有棒眼,说明圆眼和棒眼属于伴性遗传,亲本基因型可以用AaXBXb、AaXBY表示。

【详解】由分析可知,圆眼对棒眼是显性性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A正确;由于亲代基因型是AaXBXb、AaXBY,子代圆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XBXb,各占1/2,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因此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1/2,B错误;由题意知,子代中雄果蝇既有圆眼果蝇,也有棒眼果蝇,雌果蝇只有圆眼果蝇,说明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由题意知,子代雌果蝇中,圆眼长翅:

圆眼残翅=5:

2,不是3:

1,说明雌果蝇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D正确。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判断伴性遗传的方法,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

9.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斯实验证明了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C.艾弗里实验证明了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5S标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陡。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详解】格里菲斯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A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B正确;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C错误;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只有少量带有32P 标记,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录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0.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500种

B.若质粒含有2000个碱基,则该分子同时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某DNA分子内胞嘧啶占25%,则每条单链上的胞嘧啶占25%~50%

D.某DNA分子上有胸腺嘧啶312个,占总碱基比例为26%,则该DNA分子上有鸟嘌呤288个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1、DNA分子的多样性:

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

2、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

A、某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250种,A错误;

B、质粒是环状DNA分子,其中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

C、某DNA分子内胞嘧啶占25%,则每条单链上的胞嘧啶占0%~50%,C错误;

D、某DNA分子上有胸腺嘧啶312个,占总碱基比例为26%,则该DNA分子上碱基总数为312÷26%=12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有鸟嘌呤1200×(50%﹣26%)=288个,D正确.

故选:

D.

考点: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11.某遗传病是一种编码细胞膜上的某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该突变基因相应的mRNA的长度不变,但合成的肽链缩短使通道蛋白结构异常。

下列有关该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B.翻译的肽链缩短说明编码的基因一定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C.该病可能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而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D.突变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分析题文:

“其mRNA的长度不变,但合成的肽链缩短”说明翻译的肽链缩短是由于编码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详解】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其mRNA的长度不变,但合成的肽链缩短”可知,翻译的肽链缩短说明编码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其mRNA的长度不变,但合成的肽链缩短”可知,该病可能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而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C正确;突变不会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改变,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识记遗传信息转和翻译的过程,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2.为得到能稳定遗传的优良玉米品种aaBB(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某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②③④表示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方法①的最大优点是在短时间内定向获得所需优良变异类型

C.过程⑤⑦常用秋水仙素处理,作用时期为分裂后期

D.经过程⑥得到的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

【答案】D

【解析】

②③④是典型的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方法①是诱变育种,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属于不定向变异,B错误;过程⑤⑦常用秋水仙素处理,作用时期为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形成或,C错误;经过程⑥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确定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育种名称以及遵循的育种原理。

13.基因型为Aa的一雌一雄果蝇杂交后得F1,选取F1中显性个体分别进行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交配以及自由交配,两种交配所得F2中A的基因频率和Aa的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为

A.A的基因频率相同,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B.A的基因频率相同,Aa的基因型频率不同

C.A的基因频率不同,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D.A的基因频率不同,Aa的基因型频率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杂交后得到F1,F1的基因型有3种,分别为AA、Aa和aa;比例为1:

2:

1。

F1中的显性个体,即AA和Aa中,AA占1/3,Aa占2/3,因此A的频率为2/3,a的频率为1/3,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如果自交,则F2中AA=1/3×1+2/3×1/4=1/2,Aa=2/3×1/2=1/3,aa=2/3×1/4=1/6,A的基因频率为1/2+1/3×1/2=2/3;如果自由交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由于F1中AA占1/3,Aa占2/3,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2/3,则子二代中AA=2/3×2/3=4/9,Aa=1/3×2/3×2=4/9,aa=1/3×1/3=1/9,A的基因频率为:

4/9+4/9×1/2=2/3。

因此,自交和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A的基因频率相同,都为2/3,Aa的基因型频率不同,分别为1/3与4/9。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14.研究显示,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

如图是对某区域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替换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属于显性突变

B.若三个地区家蝇种群均来自同一种群,则这三个地区的家蝇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进化

C.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说明种群在该地区的进化没有受到选择压力

D.基因频率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直接选择表现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干可知,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某一亮氨酸被另一氨基酸替换,根本原因可能是碱基对发生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根据柱状图可知突变性状有纯合子和杂合子,说明是显性性状,则该基因突变属于显性突变,A正确;结合柱状图中各种个体的比例可知,甲乙丙三个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分别是11%、20%、8.5%,说明三个地区的家蝇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进化,B正确;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说明种群在该地区的进化受到选择压力较小,C错误;基因频率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直接选择表现型,D正确。

1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A.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B.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方面来切入。

【详解】不能让人类对保护区有较多的干扰,A错误;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并采取人工繁育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B正确;迁地保护就是对那些在原产地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不仅是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C错误;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

其中保护的生物本来就生活在保护区内,而不是接纳各种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6.有一种肾小球炎症常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体检会发现患者体内存在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水浴加热后呈现出紫色

B.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C.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患者血浆蛋白经尿液流失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可出现组织水肿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