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 附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224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 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 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 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 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 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 附解析.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 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 附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 附解析.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附解析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附解析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

_______

考号:

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六三分段设置

B.五四分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2、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3、在一次业务学习中,关于青春期后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什么阶段,教师们讨论很热烈,共提出了下列四种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A.生理自我阶段

B.心理自我阶段

C.社会自我阶段

D.经验自我阶段

4、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5、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6、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

这种做法的依据是学习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刺激

7、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

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8、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主要启示是,教师对学生应该()。

A鼓励合作学习

B.给予积极期望

C.提出纪律要求

D.引导发现学习

9、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

B生产性

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

10、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

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11、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标志是()。

A.确保学生的独立地位

B.维持正常课程秩序

C.维护教师的中心地位

D.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2、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课堂管理能够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并促使学生行为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这说明课堂管理具有()。

A.维持功能

B.缓冲功能

C.发展功能

D.解释功能

13、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过程是().

A、课程评价

B、课程实施

C、课程组织

D、课程设计

14、牛顿由“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以上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原型启发

15、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6、“骑士七技”属于()。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选修课程

D、隐性课程

17、小亮在解决物理习题时,能够把各种解法逐一列出并加以尝试,最终找到一个最佳解法。

小亮的这种解题方法属于()。

A、启发式

B、推理式

C、算法式

D、归纳式

18、中学生晓涛时而温和,时而暴燥;时而欢乐,时而忧郁。

这说明晓涛的情绪具有()。

A、两极性

B、适应性

C、复台性

D、社会性

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一年级至高中

20、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学校教育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21、小丽是一名热爱班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和诚实正直的学生。

这主要反映了小丽的那种性格结构特征?

()

A.态度特征

B.情绪特征

C.理智特征

D.意志特征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学校可以为了教学而忽略其他事情。

 

2、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3、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4、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怎样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2、简述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3、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冯亮和丁明是初二的学生,最近两人都有些心事。

于是凑在一起聊天……

冯亮:

你说咱们已经快要和爸爸一样高了,可父母还老把我们当小孩看,什么都管。

丁明:

可不是吗,吃饭要管,穿衣服要管,去哪玩也要管,放学回家稍晚就唠叨个不停……真烦!

有时他们让我做什么,我偏不听他们的话。

丁明:

最近一段时间,我情绪似乎失控了。

今天的课堂演讲,我紧张得要命,生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出丑。

冯亮:

我发现了,你脸都红到脖子根儿了。

丁明:

不光这个,有时高兴起来,我就跟飞上天似的,觉得无所不能,可是难过起来,又像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冯亮:

我也一样,就比如每次跟女同学打招呼,我常莫名地心跳加速,感觉既紧张又害羞,以前不是这样。

丁明:

有时候也会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形象不好,譬如不够帅之类的。

冯亮:

还有不够优秀,能力不够强等。

我特别希望在别人眼中是一个聪明、有实力的人。

丁明:

我特理解你,这种感觉我也有,而且特想跟人倾诉,但就是不知道该跟谁说。

问题:

(1)上面两位同学的对话,反映了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哪些特点?

(2)作为老师,你会对他们提出哪些建议。

 

2、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乘车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

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正,但并无实际行动。

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你将如何运用德育的有关知识来解决这一一现实问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C

2、D

3、答案:

B

4、B

5、B

6、A

7、B

8、B

9、D

10、C

11、D

12、答案:

C发展功能

13、D

14、【答案】D

【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15、A

16、答案:

A

17、C

18、A

19、B

20、【答案】D

21、A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这既是由教学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多年来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甚至忽其他工作,应当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2、正确。

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物质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受到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使遗传素质发生一些改变。

3、错误。

理由:

十三四岁到十六七岁是个体发展的少年期。

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搞得惊惶失措。

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对这一阶段的少年如果管教过严,会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

要尊重、支持和引导少年独立的要求,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理想。

4、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一种感觉的丧失可由其他感觉来弥补。

盲人失去了视觉机能,会增强其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感受性,以发挥其补偿作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正确答案: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

3、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4、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

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

这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

针对性即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

(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

感染性是指能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相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

要使说服教育具有感染性,一要从爱护和关心中学生出发,抱着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中学生着想,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坦诚相见,而不能以惩罚等手段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二要使说服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说服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迪、获得提高;同时选用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生动有趣,使他们喜闻乐见,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是使说服真诚自然,不能言不由衷或装腔作势。

(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

所谓科学性,即阐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真理、符合实际,要对学生讲实话。

所谓艺术性,即要灵活运用说理的方法和方式。

这就要求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所举事例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或歪曲的;注意营造相宜的环境和气氛,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言词和方式。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

(1)反映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自我意识的增强

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增强,表现在有主见、注重同学和老师的评价;从关注生理的自我(关注身高、外貌)向心理的自我转变(关注自己的感受),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自我体验深刻,自认成熟,感到自己已长大成人,希望独立并产生反抗心理;在心理上出现闭锁性,很多事情难以启齿,无从倾诉;自我体验更复杂、深刻。

②情绪情感的两极性特征:

强烈、狂暴与温和、平静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并存,情绪动荡。

(2)建议如下:

①引导学生认识到适宜的情绪状态

用言语、理智控制自己情绪发生的强度。

②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给学生创造一种过渡的情境,即从不紧张到稍微有些紧张,最后再到很紧张,帮助学生积累各种情境下的情绪体验,做到“临场不乱”。

③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由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完善,对一个问题往往只从一个角度理解、解释,所以很容易遭受挫折。

2、

(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净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所以,在解决小王品德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接受其检验的。

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和开展社会交往看成德育过程的基础。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问题。

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反复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