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数学期中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046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数学期中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上数学期中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上数学期中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上数学期中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上数学期中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数学期中复习学案.docx

《八上数学期中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数学期中复习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数学期中复习学案.docx

八上数学期中复习学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归纳本章知识,加深对三角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2.能熟练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进行有关计算,体会逻辑推理的格式和作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章教学内容的反思,感受分类思想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总结反思:

一、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分类

二、三角形的内、外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

三、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四、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复习过程

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分类

1、图中共有()个三角形。

A:

5B:

6C:

7D:

8(1题图)(9题图)

2、如图,AE⊥BC,BF⊥AC,CD⊥AB,则△ABC中AC边上的高是()

A:

AEB:

CDC:

BFD:

AF

3、三角形一边上的高()。

A:

必在三角形内部B:

必在三角形的边上

C:

必在三角形外部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能将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是()。

A: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B:

三角形的中线C:

三角形的高线D:

以上都不对

6、具备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B=∠CB:

∠A=∠B=

∠CC:

∠A=90°-∠BD:

∠A-∠B=90

7、一个三角形最多有个直角,有个钝角,有个锐角。

8、△ABC的周长是12cm,边长分别为a,b,c,且a=b+1,b=c+1,则a=cm,b=cm,c=cm。

9、如图,AB∥CD,∠ABD、∠BDC的平分线交于E,试判断△BED的形状?

 

2、三角形的内、外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

练习:

1、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钝角最多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B:

一个三角形中,一定有一个外角大于其中的一个内角

C:

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60°

D:

锐角三角形,任何两个内角的和均大于90°

3、一个三角形的外角恰好等于和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

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钝角是()。

A:

120°B:

135°C:

150°D:

165°

5、△

中,

,则

6、在△ABC中,∠A=100°,∠B-∠C=40°,则∠B=,∠C=。

7、如图,∠B=50°,∠C=60°,AD为△ABC的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

8、已知:

如图,AE∥BD,∠B=28°,∠A=95°,求∠C的度数。

 

(7题图)(8题图)

三、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1、以下列线段为边不能组成等腰三角形的是()。

A:

B:

C:

D:

2、现有两根木棒,它们的长度分别为40cm和50cm,若要钉成一个三角架,则在下列四根棒中应选取()。

A:

10cm的木棒B:

40cm的木棒C:

90cm的木棒D:

100cm的木棒

3、三条线段a=5,b=3,c为整数,从a、b、c为边组成的三角形共有().

A:

3个B:

5个C:

无数多个D:

无法确定

4、在△ABC中,a=3x,b=4x,c=14,则x的取值范围是()。

A:

2

x>2C:

x<14D:

7

5、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m-1,m,m+1(m为正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

A:

m>0B:

m>-2C:

m>2D:

m<2

6、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5cm和12cm,那么它的第三边长为cm。

7、工人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变形常常像图4中所示的那样上两条斜拉的木条

这样做根据的数学道理是。

8、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5cm,且其中的两边都等于第三边的2倍,求这个三角形的最短边。

 

9、如果a,b,c为三角形的三边,且

,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10、如图,△ABC的周长为24,BC=10,AD是△ABC的中线,且被分得的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差为2,求AB和AC的长。

 

四、三角形重要线段

1.在下列画图中,分别画出了△ABC中BC边上的高AD,其中正确的是()

2.如图,AD⊥BC于D,则以AD为高的三角形有()

A.3个B.4个C.5个D.6个

3.如图,图中共有三角形()

A.10个B.11个C.12个D.13个(2题图)

4.至少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内部的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D.以上都有可能

5.以下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B.过三角形一边中点的线段一定是三角形的中线

C.三条线段一定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D.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3题图)

6.下列命题:

①首尾相连的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②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直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③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并且都交于一点;

④△ABC中,如果射线AD平分∠BAC,那么AD是△ABC的角平分线,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A.1个B.2个C.3个D.4个

7.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在()

A.三角形内B.三角形外C.可能三角形内,也可能三角形外

D.可能在三角形的一边上

8.若CD是△ABC的高,则∠CDA==°

9.若CD上△ABC的角平分线,∠ACD=45°,∠DCB=,∠ACB=。

10.若BD是△ABC的中线,AC=10cm,则CD=,S△AEC:

S△AEC=;

11.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6cm2,一直角边长为8cm,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

12.△ABC的三条高AD、BE、CF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G,则AF是的高。

综合复习:

1、如图,AB∥CD,∠A=38°,∠C=80°,则∠M的度数为。

 

2、在△ABC中,

⑴若∠A+∠B=∠C,则△ABC是三角形;

⑵若∠A-∠B>∠C,则△ABC是三角形;

⑶若∠A+∠B<∠C,则△ABC是三角形;

⑷若∠A-∠B=∠C,则△ABC是三角形。

3、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不能小于()

A.30°B.45°C.60°D.90°

4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和它相邻的内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为()

A.钝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

1、下列条件:

①∠A=∠B=∠C②∠A+∠B=∠C③∠A=∠B=30°

④∠A=

∠B=

∠C中,能用来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

3:

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7、如图,∠ACB=90°,∠A=27°,∠BEF=44°。

求:

⑴∠B的度数。

⑵∠D的度数。

 

C

8、如图:

在△ABC中,已知AD是∠CAB的平分线,∠B=44°,∠C=60°。

⑴求∠ADB和∠ADC的度数;

D

⑵若DE⊥AB于E,求∠ADE的度数。

A

B

E

9.如图,△ABD的高与△ABC的高相等,若AB=4cm,△ABC的面积S=12cm2,

求△ABD中AB边上的高。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梳理

1、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对应角______;

3、证明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思路

(1)已知两边

(2)已知一边一角

(3)已知两角

4、角平分线的性质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D=QE

5、角平分线的判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4与5的图如下)

 

二、基础过关

1、下列条件能判断△ABC和△DEF全等的是()

A)、AB=DE,AC=DF,∠B=∠E

B)、∠A=∠D,∠C=∠F,AC=EF

C)、∠A=∠F,∠B=∠E,AC=DE

D)、AC=DF,BC=DE,∠C=∠D

2、在△ABC和△DEF中,如果∠C=∠D,∠B=∠E,要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的条件是()

A)、AB=EDB)、AB=FDC)、AC=DFD)、∠A=∠F

3、在△ABC和△A’B’C’中,AB=A’B’,AC=A’C’,要证△ABC≌△A’B’C’,有以下四种思路证明

:

①BC=B’C’;②∠A=∠A’;③∠B=∠B’;④∠C=∠C’,其中正确的思路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4、判断下列命题:

①对顶角相等;②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各边对应相等;④全等三角形的各角对应相等。

其中有逆定理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三、解答题

1、如图:

A、E、F、B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C⊥CE,BD⊥DF,AE=BF,AC=BD。

求证:

△ACF≌△BDE

 

2、如图:

AB=AC,ME⊥AB,MF⊥AC,垂足分别为E、F,ME=MF。

求证:

MB=MC

 

3、如图:

BE⊥AC,CF⊥AB,BM=AC,CN=AB。

求证:

(1)AM=AN;

(2)AM⊥AN。

4、如图:

∠BAC=90°,CE⊥BE,AB=AC,∠1=∠2,求证:

BD=2EC

 

5、如图,已知∠A=∠D,AB=DE,AF=CD,BC=EF.

求证:

BC∥EF

 

6、如图,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和∠DBA,CD过点E,则AB与AC+BD相等吗?

请说明理由

 

7、如图所示,已知AE⊥AB,AF⊥AC,AE=AB,AF=AC。

求证:

(1)EC=BF;

(2)EC⊥BF

 

8、如图,已知△ABC的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求证:

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第十三章《轴对称》总复习导学案

一、基本概念

1.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这条直线就叫做.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

2.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这条直线叫做,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说明:

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也叫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经过线段点并且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等腰三角形

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另一条边叫做,两腰所夹的角叫做,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

5.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二、主要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或者说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

2.线段垂直平分钱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3.通过画出坐标系上的两点观察得出:

(1)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

(2)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简称“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底边上的、底边上的相互重合.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就是它的.

(4)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中线分别,两底角的平分线也.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0.

(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共有条对称轴.

(3)等边三角形每边上的、和该边所对内角的互相重合.

6.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三、有关判定

1.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3.三个角都相等的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是60°的是等边三角形.

四、练习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800,则它的另外两个内角是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000,则它的另外两个内角是

3.已知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的长分别为6,3,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一边长为6,则另外两边的长是

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一边长为10,则另外两边的长是

6.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其中两边之差为2,则它的三边的长分别为

7.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它的顶角度数为

8.一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cm和18cm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

9.如图,∠DEF=36°,AB=BC=CD=DE=EF,求∠A

 

10.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120°,AB的垂直平分线MN分别交BC、AB于点M、N,求证:

CM=2BM.

 

11.如图所示,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结AF.求证:

∠BAF=∠ACF.

 

13.如图,在Rt△ABC中,AB=AC,∠BAC=90°,D为BC的中点.

(1)写出点D到ΔABC三个顶点A、B、C的距离的关系(不要求证明)

(2)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AB、AC上移动,在移动中保持AN=BM,请判断△D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