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认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3839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认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谈认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谈认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谈认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谈认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认知.docx

《谈认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认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认知.docx

谈认知

人是万物之灵长。

攻心为上。

知人知面不知心。

荣格:

心灵的探讨必将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学问,因为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灾荒、饥饿、贫苦和战争,而是我们的心灵自身。

雨果:

世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内心的活动。

清华校长顾秉林提出:

心理学应是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堂必修课。

心理学基本常识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活动过程:

认知过程;情意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智、仁、勇)(智力、非智力)(理性,非理性)

第一讲怎样聪明起来

——认知能力(智力)的提高

一、认知过程:

注意——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想象——记忆(从表象出发,一条进入抽象思维,一条进入形象思维)

认知的个性特征——认识过程和智力方面的一切稳定特点。

比如,在注意力方面,有的控制能力强,有的控制能力弱;在感知方面,有的观察精细,有的观察疏略;有的观察敏锐,有的观察迟钝。

在想象方面,有的想象丰富、奇特,富有创造性,有想象贫乏、一般,具有再造性;有的想象主动、波谲云诡,富有情感色彩,有的想象被动、平淡寻常,缺乏情感体验。

在思维方面,有逻辑性、形象性、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立性等品质的区别;在记忆方面,有的记忆牢固,难以遗忘;有的过目成诵,记忆敏捷;有的反复背诵,方能记住等等。

二、认知过程中主要因素简说

1、注意力:

学下棋;守门人;指挥。

有意,无意;指向性(兴趣所在),集中性(多动症),分配,转移。

注意力的控制、培养——意志品质、兴趣、认识

2、感觉知觉:

信息入口处,门户。

感觉剥夺实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赫布教授1954)——思维、情感、意志。

感觉域限:

声波20——20000;视觉380——760波长。

感觉的灵敏性(先天因素,后天培养,理解,感知对象的特性,错觉的作用——肥胖,深色;瘦挑,浅色;电影画面为什么动起来

3、记忆:

1、心理活动留下的印记。

2、储存感觉、思维、情感体验等各种材料的存储器功能。

3、材料仓库。

如果记忆可以移植?

失忆症与过目不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大多数遗忘出现在学习以后的一小时内;遗忘速度先快后慢逐渐稳定;重新学习易于第一次学习。

记忆术——理解记忆;形象记忆;首尾记忆;情景记忆;自我参照记忆;超量150%。

4、思维:

(1)抽象思维:

综合——分析——综合(概括);

概念——判断——推理

形象思维:

想象、联想

辩证思维:

联系、发展、矛盾

创新思维:

1、各种思维综合;加上非认知因素投入——灵感、直觉。

2、超常规思维。

(2)思维过程:

发现、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1)问题情境

新问题:

没经验;没知识。

⑵知识的作用

知识丰富、概括、系统,有助于问题解决。

但如果对它理解上片面,应用上教要、僵化,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会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作用。

⑶思维定势的影响

经验的正、反两面。

⑷动机强度

动机对问题解决起激励作用。

如果强烈到情绪过分紧张的程度,也会影响问题的迅速解决,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结果。

⑸非智力因素影响

人的求知欲、责任心、兴趣、思维习惯、意志力等个性特点,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有明显影响,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效率。

(3)思维品质:

逻辑性,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反思)

(4)智力和能力的区别和联系

智力:

有效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稳定心理特征的综合,包括:

以思维智力为核心的观察智力,记忆智力,想象智力,语言智力和注意智力等个基本要素。

能力:

保证人们成功进行实际活动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包括:

定向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

智力与认识有关,能力与活动有关;智力的先天因素比较多,能力的后天因素比较多。

5、语言认知的工具;交流的工具;生存的基础,精神的家园。

“语言是存在的家。

”“人是符号的动物。

小结:

观察智力是门户,记忆智力是仓库,想象智力是翅膀,注意智力是“警卫”和组织维持者,语言智力是交流工具和信息源,思维智力是核心。

6、多元智能理论

以上将智力、能力分开考察,是我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智能独立论”。

与此不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有八种智能:

语言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观察智能。

加德纳的学说为“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依据。

归纳(板书):

如何提升智力?

1、认识自我先天禀赋

2、培养注意力、感受知觉能力、记忆力、思维想象能力、语言能力(吸收信息——加工信息);

3、培养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习惯等);

4、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为成功、幸福而运用智力、提高智力。

(智力、理性与做人、做事的辩证关系)

 

资料联接:

一、认知规律

1.思维与感知不可分割的规律

前面说过,认知(认识)是由感知(观察)与思维两个阶段(环节)组成的。

既然思维与感知是同一过程的两个阶段,那么两者就必然存在着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

具体地说,感知是思维的基础,没有感知就不可能有什么思维;同时,思维是感知的加工,没有思维,感知就不可能得到提升。

再者,在感知中,必然包含有思维的成分;同样,在思维中,也必然包含有感知的成分。

由此看来,思维与感知的统一是内在的、客观的,而不是外在的、人为的。

也就是说,在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感知,这不是对认知主体提出的某种要求,而是必须遵守的一条认知活动规律。

2.思维与记忆互为基础的规律

在感知中,没有记忆的参与,它照样可以进行,只不过是感知的效果很差;可见感知不必以记忆为基础。

思维则不然,它必须以记忆为基础,离开了记忆,没有记忆贮存库为之提供信息,思维就会寸步难行;失去记忆的思维,只能是一种胡思乱想。

思维也可以是记忆的基础,没有思维的积极参与,就不会有理解的意义记忆,甚至连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也难以存在。

关于思维与记忆的这种关系,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早就作了明确的论述:

“书多阅而好忘者,只为理未精耳,理精则须记了无去处也。

”(6)又说:

“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但通贯得大原后,书亦易记。

”(7)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学朱熹对此也有类似的精辟见解,并进一步提出了“熟读精思”的学习原则与方法。

3.认知与非认知相互依存的规律

前面说过,人的心理活动可以一分为二,即认识与意向。

认识就是认知,意向就是非认知。

这两者也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具体地说,有认知,就一定有非认知;同样,有非认知,也必然有认知。

这是一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在认知活动中,总会有非认知的参加;同样,在非认知活动中,也总会有认知的参与。

按照认知活动的这一规律,在实践中,我们既要调动认知的积极性,也要让非认知主动参与,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认知与行为辩证统一的规律

前面提到,我国古代即提出了知行的二分法。

据考察,古代思想家曾从难易、先后、轻重、分合四个维度来处理知行关系,从而形成了12种观点,即知易行难、知难行易、知行并难;知先行后,知后行先,知行并进;知轻行重,知重行轻、知行并重;知行分离、知行合一、知行统一。

(8)我们认为,在这些观点中,知行统一的观点最为重要,因为它最合乎辩证法与客观实际。

所谓知行统一,就是以知指导行,用行提高知,亦即知一行一再知一再行,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这就是知行统一的辩证法。

二、智能论

什么是智力呢?

我们给智力所下的定义是:

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它包括观察智力、记忆智力、想象智力、思维智力、语言智力和注意智力六个基本因素。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点,我们还必须说明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也可以说它是人的认识活动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系列稳定心理特点的总称;但智力并非认识过程本身。

就是说,我们既不能把智力和认识割裂开来,但也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智力主要是指认识方面的某些特点而言,一般性的认识不能算是智力。

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

就是说,我们不能把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称为智力。

第三,智力不是六种基本因素机械相加的结果,而是由六种因素有机结合所构成的。

就是说,智力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独特的心理结构,而不能把它还原为:

智力=观察智力+记忆智力+想象智力+思维智力+语言智力+注意智力。

第四,只有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心理特点才能构成智力,而妨碍认识活动进行的那些心理特点则不能构成智力。

“智力”一词并非“舶来品”,在我国是早已有之。

早在两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和金文中便有了关于“智”的字。

古代智字写作“”。

《墨子》一书除有不少智字外,尚有一个“”字。

墨子经上云:

“,明也。

”这“”是古“智”字。

在我国古代的许多典籍中,都载有不少的知(与智同义)、智、知惠、智惠、智慧、才智等字词,显然,它们都与智力同义。

不仅如此,在《韩非子》中,还出现了“智力”一词。

其《八经》篇云:

“智力不用则君穷乎臣。

”王充也说过:

“夫贤者,才能未必高也而心明,智力未必多而举是。

”蜂蝶何必过墙去,春色即在此园中。

让我们在中国古代典籍的园地里采智力之蜜吧!

(1)

二、智力的结构

上面说过,智力是由观察智力、注意智力、想象智力、思维智力、语言智力与记忆智力六种基本因素构成的。

我们可以把这种看法称为“智力六因素说”。

但必须指出,智力的六因素并非各自为政,而是交互渗透、交互制约,组成一种以思维智力为核心的完整而独特的心理结构。

必须指出,我们不能用六因素中的任何一项智力来表示整体智力,智力只能用六因素整体结构来表示。

正如一部汽车,我们不能用发动机或轮胎等任何一个部件来说明汽车的性能,汽车的性能只有用整个汽车的结构来表示。

因为光是某一个部件好,别的部件不好,或者各个部件都不错,但彼此搭配得有问题,那么,一部汽车的性能还是不行的。

智力的好坏也是如此,光是思维智力的水平高,别的组成因素的水平不高,或者六个组成因素的水平都很高,但彼此未处在良好的结构之中,那么,智力的水平还是不会高的。

不仅如此,智力的结构与汽车的结构还有所不同,对于汽车,一个部件的好坏只会影响汽车的性能,尚不会影响另一些部件的性能,轮胎坏了,汽车不能行驶,但别的部件(如发动机)却依然如故,不会受什么影响。

智力则不然,一个组成因素的水平,不仅会影响到整个智力的水平,而且会影响到其他五个因素的水平。

仍以思维智力为例,如果它的水平低,则注意智力、观察智力、想象智力、语言智力和记忆智力的水平都要受到影响,整个智力的水平自然也要降低了;反之亦然,依此类推。

智力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独特结构,但它的六个基本因素在整个结构中所占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各有千秋。

这正如别的事物一样,从结构看,确实有其统一的性能;但分开来考察,各个部件却又具有各自所独有的性能。

智力六因素各自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可以概括为:

记忆智力是智力活动的仓库,又是智力活动的基础;观察智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又是智力活动的源泉;想象智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又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条件;思维智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又是智力活动的方法;语言智力是智力活动的重要信息源,又是智力活动的交流工具;注意智力是智力活动的警卫,又是智力活动的组织维持者。

三、能力的问题

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和智力一样,目前也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的定义,基本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那么,什么是能力呢?

请先让我们给能力下一个定义:

能力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实际活动的那些稳定心理特点的有机结合,它由定向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六种基本因素组成。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点,我们认为还必须说明如下几个方面:

①能力与实际活动是不可分的,它只存在于一个的特定的实际活动之中,因而只能在分析特定的实际活动的基础上才能揭示一个人的能力。

②构成能力的各种心理特点必须是稳定的,我们不能把那种在实际活动中偶尔表现出来的某种心理特点称之为能力。

③能力不是六种基本因素机械相加的结果,而是六种因素有机结合所构成的。

就是说,能力本身是一个具有完整的独特结构的个性特征,而不能把它还原为:

能力=定向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

④只有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实际活动的那些心理特点才能构成能力,而妨碍实际活动进行的那些心理特点则不能构成能力。

能力一词也不是“舶来品”,在我国也早已有之。

其中“能”字的本义是指一种像熊的野兽,《国语·晋语》:

“今梦黄能入于寝门。

”后衍义为用“能”指称杰出人物的某些特点,如《说文·熊部》:

“野兽坚中,故称贤能,而强壮称熊杰也。

”而衍义与今之能力的意思基本相同。

如《荀子·法行》引孔子的话说: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

”孟子亦提出了“良知良能”之说。

后来由于人们逐步认识到知(智)与能均有“力”(效力、力量)的表现,故称智为智力、能为能力。

又认为智与能都是才(亦作材,犹今之所谓自然素质)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又称智为才智、能为才能。

才能与能力同义。

在古代文献中,能力一词虽未多见,但才能一词却是屡见不鲜的。

(2)

二、能力的结构

上面说过,能力是由定向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六种基本因素组成的。

这六因素密切联系、交互作用,组成一个独特而完整的心理结构。

上面也说过,能力是在实际活动中形成起来的。

因此,人们有多少种实际活动的领域,就应当有多少种能力;而且,随着实践活动领域的扩大,人的能力也会增多。

例如,宇航活动未开展时,人们就不可能有什么宇航能力;宇航活动开展以来,宇航员就在此种实际活动中,培养了相应的宇航能力。

无怪乎在日常生活和心理学中,这个能力那个能力谈得很多。

我们认为,这种列举能力的方式是不胜其烦的,还不如抓住整个能力的一些共同因素来揭示能力的本质。

正是从这种想法出发,我们初步提出了如前所述能力的六种基本因素。

我们认为,任何活动领域的能力,都是由这六种基本因素构成的。

现将它们各自的基本含义简述如下:

1.定向能力

马卡连柯给这种能力作了一个很好的定义式的说明:

“这种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程度:

在最复杂的情况下,能够很迅速、很准确、很安详、很有信心地确定应该怎样做,不喊叫、不急躁、不慌张、不惊恐。

这样的能力,我们必须培养起来。

”(3)综合马卡连柯的言论,定向能力应当包含这样一些内容:

①能察觉出自己周围所发生的任何事情;②不仅能察觉到自己已看到的一切,而且还能“感觉到自己所没有看见的一切”;(4)③能确定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应有的作用;④能预见未来的发展及其进程;⑤“能很快地规定最符合集体利益的行为路线”。

(5)

2.组织能力

这是一种善于安排、支配、调节客观事物(包括实际活动)的驾驭能力。

马卡连柯就很重视这种能力,并把它作为社员(团员)担任队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当然,这种组织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练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出来的。

例如,“在每一次全体大会能上能下,在每一次队长的生产会议上,在车间里,就是在各种集会和小组里,以至于日常谈话的时候,经常能够练习这种组织者的才能”。

(6)

3.适应能力

这种能力表现在对环境的适应上。

它有两种情况:

一为静态的适应,一为动态的适应。

对动物来说,主要是前者;对人来说,主要是后者。

人们所处的情境是变动不居的,只有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人,才有可能适应各种情况,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反之,一个缺乏适应能力的人,他在正常的稳定的条件下,可以处理问题,但在非常的变动的条件下,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4.实践能力

这种能力表现在动手上。

在实际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手脑结合,相互促进,才能保证活动有效地进行。

5.交往能力

在实际活动中,无论合作还是竞争,人们都必须相互交往,彼此沟通。

这样,方能保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鹦其鸣矣,求其友声!

”善于交往是人的一种能力。

6.创造能力

在能力结构中,创造能力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地进行活动,就要求不断革新,不断创造,那种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保守思想,是不可能赋予活动以创造性的。

创造能力是上述五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没有这五种能力的优异发展与高度结合,是不可能有创造能力的。

四、智力与能力的关系

一、三种基本观点

关于智力和能力的关系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三种观点,即西方的观点、前苏联的观点和中国的观点。

兹略述如下:

1.西方的观点

西方关于智力与能力的关系,存在着两种看法:

一是包容说,即认为智力包含有多种多样的能力,各种能力是智力的组成因素。

如西方传统智力因素论和结构论,以及现代的智力三元论和多元论,就其主要倾向来说,都持此种看法。

一是等同说,即认为“智力就是……的能力”。

如说智力就是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或适应环境的能力。

这两种观点在我国心理学界影响非常广泛而深远。

2.前苏联的观点

前苏联的观点可称为从属说。

它认为能力是一个上位概念,而智力则是其下位概念;能力包含着智力,智力是能力的组成部分。

它把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这一般能力就是智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心理学界即接受了此种观点,至今它仍有一定的影响。

它还有三种变式,见表16-2。

表16-2能力包含智力的三种变式

三种变式

包含内容

第一种变式

一般能力,智力,特殊能力

第二种变式

一般能力(智力),特殊能力

第三种变式

一般能力(认识能力即智力,活动能力),特殊能力

万变不离其宗,这三种变式显然都把能力看做总的概念,而智力则是能力的一个方面的组成因素。

3.中国的观点

我国的观点既不同于西方的,又有别于前苏联的,具有自己的特色,可称之为智力与能力相对独立论,简称智能独立论。

即智力与能力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智能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二、智力与能力的区别

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是把智力和能力分开来考察的。

《荀子·正名》讲得非常明确:

“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

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

”在这里,第一句中的第二个“知”字,是指人生来所具有的能够进行认识的资质,如耳能听、口能说、眼能看、心(脑)能思等等。

但只有这种能认识的资质,还不一定会有所认识,必待天生的“知”与客观事物相交接吻合,使认识能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时,才能发展为智力。

第二句中的第二个“能”字作素质解,第四个“能”字作能力解。

素质只是人的能力赖以发展的自然前提或物质条件,还不是能力本身,只有当人的这种天生的“能”与客观情况相接触、相符合,使活动能够达到成功的目的时,才可以发展为能力。

可见两者相对独立,还有什么可争议的呢?

我们应当感谢荀子为中国所独有的智能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现将两者的区别缕述如下:

①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它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稳固心理特点的综合;能力属于实际活动的范畴,它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实际活动的稳固心理特点的综合。

两者的发展虽有联系,但并非“同步”(即完全一致):

一个智力水平很高的人,他的能力不一定很高;同样,一个能力水平很高的人,他的智力也不一定很高。

这样的例子是司空见惯、不胜枚举的。

②智力和能力在组成因素及其结构方面各不相同。

前面说过,智力由观察智力、记忆智力、想象智力、思维智力、语言智力和注意智力六种因素组成,而能力则由定向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六种因素组成,两者的组成因素完全不同。

智力的六种因素以思维智力为核心组成一定的结构,而能力的结构则是六种因素的并立,没有什么核心,两者的结构也完全不同。

③一般说来,智力与知识相联系,而能力则与技能相联系。

综合前面所述,可以看出,智力解决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与知识相联系;而能力则解决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与技能相联系。

④智力的先天因素较多,而能力的后天因素较多。

每一个人的智力从发展的情况看,与生俱来的因素可能要多一些。

但先天因素只是给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潜在可能性,它绝不是智力及其发展的现实性;要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还必须依赖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与作用。

即是说,先天因素多,并不是后天因素不要了,没有后天的努力,只有先天优异也是不行的。

王安石的《伤仲永》就说明了这一点。

尽管方仲永的先天智力比较优越,但是由于后天的条件没有跟上,长大后只是庸人一个。

而能力则是后天的因素较多,有什么样的活动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能力;随着活动领域的扩大,能力也会随之增加。

能力要在实际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与提高。

三、智力与能力的联系

智力和能力的联系,实际上已包含在两者的区别之中。

其联系是:

①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能力属于实际活动的范畴。

但是,认识活动和实际活动是统一的:

一方面,认识总是在一定的实际活动中进行的,脱离实际活动的认识并不存在;另一方面,实际活动又必须有认识参加,没有认识的实际活动也是不存在的,认识的参加有利于实际活动的进行,实际活动的开展又有利于认识的提高。

据此,我们可以说,智力和能力也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发展智力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提高能力也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②智力由观察智力等六种基本因素组成,能力由定向能力等六种基本因素组成。

但两者的各个因素并非壁垒森严、毫不相关。

实际上,智力的发展往往有赖于能力因素的参加;同样,能力的发展也往往有赖于智力因素的参加。

两者是彼此渗透、互为条件的。

虽然如此,但智力因素不能渗入能力结构之中成为它的一分子;同样,能力因素也不能渗入智力结构之中成为它的一分子。

③智力与知识相关,能力与技能相关。

但知识和技能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应用;知识有助于技能的形成,技能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据此,完全可以说,智力和能力也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与知识相联系的智力,并不排斥技能;与技能相联系的能力,也并不是与知识绝缘的。

④人的一切心理(包括智力和能力)都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

尽管智力的先天因素多,能力的后天因素多,但只有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结合起来才能使它们得到培养和发展。

可见智力与能力必须要相互结合。

在一定意义上说,智力是能力的内部基础,能力是智力的外部表现。

总之,我们主张在“区别”和“联系”的统一中来考察智力和能力;也主张在发展智力的同时注意培养能力,在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发展智力。

(1)燕国材: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台湾:

远流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206~208页。

(2)《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第214—216页。

(3)《马卡连柯全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第288页。

(4)《马卡连柯全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第211页。

(5)《马卡连柯全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第75页。

(6)《马卡连柯全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第19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