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3679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docx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docx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根据中共中央、江苏省委和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通知精神,在中科院南京分院党组具体指导和统一部署下,我所党委高度重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于2008年11月28日召开全所党员大会,传达学习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进行思想动员,正式启动我所学习实践活动。

所党委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和工作步骤。

所党委委员和所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参加中心组专题学习讨论、专题讲座,全所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和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路甬祥院长等中科院领导和南京分院领导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讲话精神,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思考,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

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调研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全所在职职工、离退休职工以及流动人员对研究所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征求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分析,归纳为4大类30条。

在此基础上,所领导班子围绕古生物所未来发展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园区建设、创新文化、知识传播等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

领导班子成员结合专题调研情况,深刻分析检查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着力破解发展难题,确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具体措施等。

在专题调研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形成我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一、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形成的共识

通过认真学习、广泛调研和深入讨论,我所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对我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宝贵经验,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思考和创新性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遵循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学习,切实转变观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学习实践活动既要重视基本理论的强化,也要丰富实践活动的内涵,做到灵活掌握形式,学习、实践两促进、两不误。

要实现古生物所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人尽其才。

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研究所科技目标的关键,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地层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来逐步加以调整解决,加快队伍建设。

要达到古生物所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基础研究与国家需求相结合。

中国科学院新提出了包含“在国家战略需求下寻找科学问题”的新时期办院方针,古生物所虽然是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研究所,但建所以来就一直以满足国家需求为己任,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尤其在我国发展急需的油气、煤炭等矿产资源勘探等方面不遗余力,已经并应该继续做出重要贡献。

当前,古生物所要更加注重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关切油气等国家战略资源的勘探开发工作,积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大大深化了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为我们科学驾驭和运用经济规律,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与发展相关联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研究所工作的全局,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努力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促进研究所各项事业的发展,开拓创新,为实现古生物所的科学发展,为我国地层古生物学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近年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取得的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古生物所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按照“务实、求真、严谨、创新”的所风,严格要求广大干部群众,围绕创新发展的主题,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加强集成,在学科发展、国际交流、科学传播、人才培养以及园区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3-2004、2005-2006年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主要体现在:

(一)学科建设快速发展

我所科研人员完成的学术论著,尤其是在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大幅度提高,我所学者在《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等国际顶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许多篇在学术界影响广泛的研究成果。

以澄江动物群、国际地层层型剖面及点位(GSSP)(“金钉子”)、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等为代表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

我所获得的各种科研项目及经费较之以往大幅增加,如以戎嘉余院士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我国古生物学领域的第一个国家“973”项目《重大地史时期生物的起源、辐射、灭绝和复苏》,沈树忠研究员正在担任另一“973”项目《地史时期海陆生物多样性的演变》的首席科学家,而以陈旭院士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中石化重大前瞻项目《中国海相地层》的研究进展获得了中石化评审组的高度评价。

我所还拥有目前我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国际影响不断提高

我所科研人员不仅注重参与国际合作,而且还在相关国际学术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

目前,我所有40多人在国际地层委员会等各种国际学术组织担任主席、副主席和委员等60多个重要职务。

除此之外,我所还积极承办了许多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特别是2006年在我国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

这些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和扩大了我所的国际影响,使我所“世界三大古生物学研究中心”的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

(三)人才队伍建设上新台阶

按照中国科学院的要求,我所结合实际,不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努力提高各类人员的生活待遇,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稳定现有人才,分层次、分类型吸引和培养各类青年人才,目前拥有一支活跃在国际学术领域的老中青结合的科研队伍。

近年来,研究生、博士后在册人数较以往大为增加,科研队伍突出的年轻业务骨干不断脱颖而出,如“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伙伴计划等团队。

在当前全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领域14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简称“杰青”)获得者中,有一半(7名)来自我所。

(四)知识传播能力不断增强

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是一个集展览、收藏、研究和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总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其中展览区面积近4100平方米,已经成为江苏省和南京市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云南澄江研究站及其展览馆是我所在澄江动物群及早期生物演化研究方面重要的平台和窗口,我所近年创刊的科普杂志《生物进化》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肯定,而我所的科普网站——化石网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排名第一的科普网站,并于2008年在“世界信息峰会大奖”中国区选拔赛上获胜,成为唯一代表中国参加这一盛会的网站。

三、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对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综合各方面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我所当前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科建设方面

1、关于研究所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顶层设计还不够充分、深入,理论上的自主创新、学科之间的交叉还需进一步加强。

主要原因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理解还不够透彻,把握精神实质还不够全面,对我所未来发展进行前瞻性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们对于研究所和学科发展的规律还未能准确把握,在学科建设和研究所发展上,如何根据我所实际特点,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避免短视行为,提高我所整体实力,促进我所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2、我所传统优势领域存在着弱化的趋势,某些重要门类研究出现了萎缩甚至空缺的现象。

面向国家能源需求服务的科研力量还不稳定、不同时代研究队伍力量发展不平衡等。

这是由于科研力量布局的整合调整,加上近些年来一些年老科技人员的相继退休,毕业研究生由于编制的制约不能及时补充到位,以及地层古生物学科的积累属性使得一些年轻的学者研究工作尚处于积累的前期阶段,导致过去的一些传统优势领域被弱化。

我所门类古生物学研究近年来的确有所减弱,客观原因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开始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中科院不断进行调整,我所人员编制和经费拨付数量及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工作中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的理解不够全面、辨证。

主观上的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之后重视了追踪国际发展前沿,但疏于自主创新,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解把握不够。

3、总体科研经费虽有较快增长但仍然不能满足研究所的发展需要,此外科研经费配置领域间也不平衡,如中、新生代地层古生物研究力量偏弱。

因为我所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国家研究所,一方面经费来源相对单一,长期经费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社会的福利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研究所承担着本应国家及社会负担的许多费用(如医疗费等),研究所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使得一些应该进行的工作无法及时实施,影响了研究所事业的全面发展。

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评估系统对资源分配也有所影响。

4、科研人员发表中文论文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我所主办学术刊物质量有下降的危险。

这主要是受有关研究成果评估指标体系导向的影响,造成科研人员不愿写中文论文、不愿投国内中文刊物,这也有国家科技管理评价体系方面的原因。

在研究人员职称晋升、项目争取等方面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在一段时期内都是看SCI论文数量,如不能根本(而不仅仅是口头或书面上)调整这样的评价体系,当前的这种状态就难以彻底改变。

(二)人才培养方面

1、具备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才能并具有战略洞察力、杰出组织管理和决策协调能力的帅才比较缺乏。

我所历来十分重视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也有配套的人才政策,目前已解决了部分人才的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

但长期以来由于经费不足,使得一些人才政策和措施无法及时落实。

2、某些重要古生物门类或方向的研究力量比较薄弱甚至空缺,青年后备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由于地层古生物学专业人才相对其他学科偏少,培养周期相对较长,造成了人才不足等现象。

另一方面,目前的科研队伍年龄结构及环境给35岁以下人才的快速成长增加了现实难度,无论在对外争取资源的机会和完成实施项目的经验方面,还是在生活条件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方面,他们均相对处于弱势地位。

3、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服务还需进一步加强。

对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平时过分依赖具体管理部门,且实际工作中更多侧重于专业业务方面,人性化关怀重视不够,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方面有待加强。

此外,由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以及中国地质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先后取消了古生物学专业的招生,学生来源和结构的变化给我所研究生的招生质量带来了压力。

为此,自2003年起至现在,我所与南京大学每年合作招生,但培养人才仍需要时间,2007年为首届毕业生,故人才数量的缺失现象一时不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4、技术支撑队伍建设与科研需求相差较大。

我所原有一支很强的技术支撑队伍。

一方面,由于相继退休,人员补充不够及时;另一方面,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由于改革中的全成本核算,支撑人员的负担较重,造成一部分人员流入其他岗位,造成支撑队伍人员老化短缺。

在岗的人员在原有的设备条件下,实验分析任务工作压力很大,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技术改进和创新,

(三)支撑系统建设方面

1、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正常运转困难,运行经费严重不足,展出内容亟待更新并与国际接轨。

由于中科院与江苏省只对博物馆的建造进行拨款,对日常运行经费迄今未给予支持,故而博物馆运行经费严重不足,也缺乏资金更换展品。

2、在研和特殊化石标本收藏条件和图书馆藏条件急需改善。

主要原因还是我所没有“造血”功能,基建经费严重不足。

3、实验技术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科研工作。

实验技术条件的改善需要资金,我所自筹资金的能力非常有限。

(四)自身建设方面

人力资源配置还不尽合理,个别部门工作效率不高,能力有待提升,机关作风建设仍需加强和改进。

这是由于我所少数干部的能力水平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还存在差距。

另外,还存在工作中习惯于抓具体工作,抓具体活动,而不善于开展调查研究,不善于从实践中总结,再用理论指导和推动工作的现象。

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针对制约我所发展的问题和不足,我们认为必须以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更加务实地推进改革发展创新各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思想观念的新解放,体制机制的新变革,创新能力的新跃升,开创我所改革、发展、创新的新局面。

(一)坚持创新,全面发展古生物所的科研事业

我们要重视战略前瞻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科和研究所发展的规律,实现“四个一流”和“九个转变”的目标。

目前,我所已经成立了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将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发展战略研讨会,探讨我所发展目标、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支撑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以完善和规划我所发展的总体布局,促进我所全面、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基础研究发展的根本是创新,尤其是原始性创新。

基础研究只有一个衡量指标,那就是国际标准。

在创新研究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原始性创新研究的特点,为科研人员营造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保护科研兴趣,克服学术研究中的浮躁风气,使他们静心于钻研之中。

另外,要特别注意团队协作,没有创新集群,就很难获得多学科交叉、多学科综合的集群性大成果。

在事业发展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还要坚持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坚持阶段突破与持续发展相统一,抓住每个阶段的机遇,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局面。

在研究方向选择上,要紧扣国家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以不断做出重大创新贡献为目标,根据地层古生物学的世界发展现状,实时进行学科布局或调整,及时部署学科新的生长点。

在研究方向的确定上,根据学科的特点,按照科学规律办事。

考虑到我所地层古生物学是积累性比较强的基础性学科,我们对一些研究周期长或短期显示度不明显的“冷”方向也要统筹兼顾,避免短视行为。

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考虑是否有利于研究所的整体研究实力的提高,有利于研究所的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增强,实现研究所的全面发展。

具体整改措施:

1、合理调整学科门类布局,统筹兼顾以推动全所各学科均衡发展。

只有重视战略前瞻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科和研究所发展的规律,实现中国科学院“四个一流”和“九个转变”的目标。

2008年,我所成立了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发展战略研讨会,探讨我所发展目标、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支撑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以完善和规划我所发展的总体布局,促进我所全面、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

针对学科建设上的薄弱环节,将在项目组织、机构设置、资源配置等方面特别加以考虑。

例如我所已经分别组织了中生代和新生代的中科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项目已经获批启动),以加强我所在这些研究方向上的力量,推动学科和人才队伍健康成长。

2、古生物所的发展要贯彻执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方针。

古生物所的发展要执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方针,就应在工作评定制度和奖励制度上也充分体现这一思想,从政策层面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展针对性研究,与国家能源部门加强交流合作,解决能源部门在国内外资源勘探过程中遇到的切实问题。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的意识需要所领导的重视与领导,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来培养。

随着国家能源勘探开发的进一步加强,相应的各门类化石鉴定工作日趋增加,这需要科研人员投入相应的时间和精力,为维持研究所的可持续发展,鼓励科研人员承担这些任务,应对在职科技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员承担化石鉴定任务提供政策性支持,将其纳入职称评定和考核指标,完成的鉴定报告和专题报告应列入研究成果目录。

我所正在积极筹建面向国家能源需求的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以整合现有力量,稳定队伍,并与国家能源部门加强交流合作,解决能源部门在国内外资源勘探过程中遇到的切实问题等。

此项工作已经启动。

3、鼓励科研人员发表中文论著,提升我所中文学术期刊的质量。

我所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和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树立为国家发展、为人民福祉贡献力量的思想。

为了鼓励科研人员在国内刊物发表中文论文,以提高这些学术刊物的办刊质量,我所近期已经完善了原有的科研业绩考核指标和科技奖励条例,提高了中文论文的奖励力度。

(二)以人为本,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简言之,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发展的根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一方面,任何科技发展都要为人服务,离开人的自身发展,就不是科学的发展。

另一方面,任何脱离多数人的发展,都不能称之为科学发展。

对于我们研究所来说,科技事业的成功与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

人才队伍建设是研究所科技目标实施的关键,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地层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来逐步加以调整解决,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具体整改措施:

1、要统筹兼顾,从长远角度规划我所的人才梯队建设。

完善制度和政策保障,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分配、流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

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稳定现有核心骨干人才、吸引急需人才、通过研究生和博士后培养未来人才。

2、对人才实施科学分类管理,着重关心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抓好35岁以下人才的培养。

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培养青年科技尖子人才与青年学科带头人,为有潜质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环境,重点培养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

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锻炼,有计划地安排青年学者参加国内外高层学术讨论交流活动,去年我所正式启动了“优秀青年工作者”评选工作。

重点关注“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等年龄在35岁以下的优秀留学人员,主动邀请他们经常回国访问或定期工作,与其保持经常性联系,促使其学成后来所工作。

3、建立健全选拔人才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坚持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面向国内外招聘研究员、副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以及特殊岗位的技术人员,为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

择优招聘部分应届博士毕业生和博士后出站人员留所工作。

4、加强同国内外地层古生物学界的交流合作,吸引优秀青年来所工作。

有效利用国际平台、全球科技资源,积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关注我所培养的目前在外单位或海外学习工作的学生和毕业生群体,关注他们的成长,有目的地加强联络,吸引其中的优秀分子回所工作。

5、加强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

重点抓好优秀生源的吸引和导师队伍的建设,促进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

注重招生工作与学科布局和发展相适应,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等生。

继续与相关院校合作,联合培养地层古生物学领域的专业人才。

(三)克服困难,加强支撑系统建设

1、将古生物博物馆建设成为科学传播的重要基地

我所博物馆的定位是充分发挥我所的学科优势,探索新的运行模式,利用博物馆在社会和公众中的影响力,使博物馆在科普展览、学术研究和宣传进化论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我国科学传播和提高民众文化素质作贡献。

因此,我们责无旁贷地要把我所古生物博物馆建设成为科学传播的重要基地。

面对博物馆目前的运转困难,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整改:

(1)改革运行模式。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行执行馆长负责制,优化人员结构,绩效与创收挂钩,鼓励多创收多得益,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2)鼓励开拓市场。

一是要加强与大中小学校和教育系统以及旅游部门的联系和合作,特别是要利用旅游部门在市场运作方面的优势,建立稳定的市场运作模式,逐步做强做大。

二是充分利用南京分院天、地、生学科和科普场馆的优势,协调有关方面开发和打造“天文、土壤和古生物”旅游一条线的品牌。

三是走出去、请进来,与国内外重要古生物博物馆进行互展,特别是利用澄江动物群等我国特有的化石资源宝库的优势进行交流和巡展。

四是重视纪念品开发,逐步形成自己的古生物产品文化。

五是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场馆资源,吸引企业和媒体,开展具有一定文化品味的商业活动。

六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与企业或个人联合办馆,尝试博物馆整体承包。

(3)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充分利用和争取各类媒体进行宣传;二是加强古生物博物馆网站建设,重视网站互动板块,吸引公众积极参与;三是搞好博物馆宣传材料,不断扩大影响。

(4)加强科普互动活动。

一是定期举办科普讲座,采纳多种形式吸引不同层次人群参与;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杂志联合开展具有一定奖励性质的古生物科普活动;三是定期开展涉及古生物博物馆展览内容的问卷活动;四是举办古生物夏令营或冬令营活动。

2、建设面向世界的古生物标本收藏中心

为了有效地改善我所古生物标本收藏条件,我所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整改:

(1)建设在研标本综合楼。

根据我所园区规划,将建设1700多平方米的在研标本综合楼。

建成后的在研标本综合楼将解决我所科研人员野外采集的化石标本长期无处集中存放的问题。

此项工作已经启动,经费已经到位。

(2)建设特殊标本收藏库。

建设恒温恒湿标本库,配备恒温、除湿等温湿调控设备,添置微体化石薄片标本保存的标本盒和特殊的保存柜,以彻底解决易潮解、开裂、破损的标本和孢粉、沟鞭藻、疑源类等微体化石薄片标本的保存问题。

3、建设现代化的古生物资料收藏中心

为了改善我所图书资料保存条件,我所将争取得到中科院园区基本建设经费的支持,积极推进图书馆改造和扩建项目,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整改:

(1)对现有图书馆的改造,主要包括图书馆基本装修、供电系统、温度和湿度调控系统、更换图书存放的移动式密集柜、消防及安全防范系统等。

(2)新建图书馆藏书书库,以解决图书馆藏书空间不足以及严重超负荷、造成多处局部沉降的局面。

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我所图书馆建设成为世界重要的古生物资料收藏中心。

4、建设国内一流的古生物学、地层学实验技术处理和相关人才培养中心

我所原有一支很强的技术支撑队伍,由于相继退休和转岗,队伍不断缩减,技术队伍和装备水平有待提高。

为了改革这一局面,我们目前正在进行以及将要进行以下具体整改措施:

1、近期调整了原有的技术支撑格局,将人员、设备、资源等进行了整合,结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改造,建立了由研究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管理的实验技术中心。

2、结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统筹安排,建成大化石常规分析处理、微体化石处理、光学成像、显微成像、地球化学和分子古生物等实验室,不但将我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古生物学、地层学实验技术中心,而且成为一流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基地。

3、我们将采取每年择优招聘应届硕士毕业生的方式充实支撑队伍,并且对于某些重要的特殊技术岗位实行对外公开招聘,促进支撑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

五、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研讨解决方案,坚持边学习、边整改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所领导班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特色。

对制约古生物所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