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3505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

《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

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是指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包括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P2

2、兴奋性:

是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P3

3、阈值:

即阈强度,指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P3

4、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P5

5、反馈:

指由受控部分发出的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P6

二、填空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P3

2、反应的基本形式有兴奋和抑制。

P3

3、|

4、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它与兴奋性呈反变关系。

P3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P5

三、A型题

1、维持人体某种功能的稳态主要依赖于(E)P7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E、负反馈

2、破坏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后,下列何种现象消失(D)P5

A、反应B、兴奋C、抑制D、反射E、兴奋性

3、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C)P7

A、减压反射B、血糖浓度调节C、排尿反射D、体温调节

E、正常呼吸频率维持

.

四、B型题

(1~4题备选答案)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

1、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A)P5

2、迷走神经在减压反射中属于(D)P49

3、窦神经在减压反射中属于(B)P49

4、躯体运动神经属于(D)

五、X型题

1、神经调节的特点有(A、C、D)P6

A、定位准B、作用持久C、迅速D、作用短暂E、作用广泛

2、下列哪些属于条件反射的特点(B、E)P5

A、生来就有B、数量无限C、比较固定D、种族共有

E、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

3、下列生理过程哪些属于负反馈(A、D、E)P6

A、血糖浓度B、分娩C、凝血过程D、体温调节E、血压相对恒定

六、简答题

1、何谓内环境和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P4

答:

内环境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房水和脑脊液等。

稳态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如果内环境的稳态不能维持,疾病就会随之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2、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P5-6

答:

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具有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等特点。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但对维持某些组织细胞功能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作用。

3、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各有何生理意义P6-7

答:

负反馈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

其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

如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

其意义在于促使某些生理活动一旦发动,就迅速加强,直到其生理过程完成为止。

如排尿、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过程。

第二章…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

是指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P12

2、阈电位:

指够引起细胞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

P14

3、等长收缩:

指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而张力增加。

P16

4、等张收缩:

指肌肉收缩时,张力不变而长度缩短。

P16

二、填空题

1、细胞膜内外Na+和K+的不均匀分布需要靠主动(离子泵)转运来维持,就其化学本质来说它是一种膜蛋白,当细胞内Na+浓度增高或细胞外K+浓度增高时被激活。

P11

2、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K+平衡电位。

P13

3、动作电位的上升支相当于Na+的平衡电位,而下降支则是K+的平衡电位。

P14

4、!

5、只有当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作用于细胞时,使膜电位降低到阈电位水平,才能触发动作电位。

P14

6、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是不衰减性、“全或无”现象和双向传导。

P15

7、肌肉收缩的前负荷指的是肌肉在收缩前所遇到的负荷,后负荷指的是肌肉收缩过程中所遇到的负荷。

P16

三、A型题

1、O2和CO2在细胞膜上的扩散方式是(A)P9

A、单纯扩散B、通道转运C、载体转运D、主动转运E、入胞和出胞

2、阈电位时,膜对其通透性突然增大的离子是(A)P14

A、Na+B、K+C、Ca2+D、Cl-E、Na+和Ca2+

3、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共同特征是产生(C)P13

A、收缩反应B、分泌C、动作电位D、离子运动E、静息电位

$

4、前负荷与肌肉收缩张力的关系是(A)P16或P36

A、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愈大,肌肉收缩张力愈大

B、前负荷增大,肌肉收缩张力不变

C、前负荷减小,肌肉收缩张力增大

D、前负荷增大,肌肉的初长度不变

E、前负荷减小,肌肉收缩张力不变

5、参与细胞易化扩散的蛋白质是(E)P10

A、受体蛋白B、通道蛋白C、泵蛋白D、载体蛋白E、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四、B型题

(1~3题备选答案)P12

A、,

B、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E、复极化

1、细胞膜内电位由-70mV变为-50mV时称(B)

2、细胞膜内电位由-70mV变为-80mV时称(C)

3、细胞安静时膜两侧电位呈内负外正的状态称(A)

(4~6题备选答案)P10-11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E、出胞

1、白细胞吞噬异物或细菌的过程是(D)

2、消化腺分泌消化酶的过程是(E)

3、细胞内的K+向膜外扩散属于(B)

五、X型题

1、K+跨细胞膜的转运方式有(B、C)P10-11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E、出胞

2、易化扩散的特点包括(A、C、D)P10

A、特异性B、逆浓度差进行C、饱和性D、竞争性抑制E、消耗能量

3、与神经纤维兴奋具有相同意义的是(B、C、D)P13-14

A、静息电位B、动作电位C、神经冲动D、锋电位E、局部电位

4、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B、C)P13-15

A、动作电位包括上升支和下降支

B、上升支是Na+内流的结果,下降支是K+外流的结果

C、动作电位具有可扩布性

D、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六、简答题

1、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有哪些P9-11

答: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载体、通道)、主动转运(泵)、出胞、入胞(吞噬、吞饮)等。

2、对比说出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

P12-14

答: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前提是:

细胞内外某些离子的分布和和浓度不平衡;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①静息电位是指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细胞处于静息状态,表现为极化,主要是由K+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即K+平衡电位。

②动作电位是在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的、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

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锋电位,包括一个上升支和一个下降支。

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Na+大量快速内流所形成的Na+电-化学平衡电位,而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是K+快速外流所形成的K+电-化学平衡电位。

第四章}

第五章血液

一、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

指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P19

2、血浆渗透压:

指血浆中的溶质颗粒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P21

3、等渗溶液:

指与血浆渗透压相近或相等的溶液。

P21

4、溶血:

指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红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较高,水分吸入红细胞内,引起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血红蛋白逸出。

P21

5、血液凝固:

即凝血,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P25

6、血清:

指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P26

7、血型:

指血细胞(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P29

二、填空题

1、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

P19

2、血浆蛋白可以分为清(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

P20

3、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O2和CO2、并能缓冲血液酸碱度的变化。

P22

4、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有铁和蛋白质。

P23

5、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激素主要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雄激素。

P23

6、凝血过程大体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阶段是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第二阶段是凝血酶的形成;第三阶段是纤维蛋白的形成。

P26-27

7、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参与生理性止血与凝血。

P25

8、ABO血型可被分为A、B、AB和O四型。

P30

三、A型题

1、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C)P21

!

A、NaClB、葡萄糖C、清蛋白D、球蛋白E、血红蛋白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原因是(A)P23

A、缺乏Fe2+B、缺乏叶酸C、内因子缺乏D、骨髓破坏E、严重肾疾病

3、某患者未受明显创伤皮肤却经常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可能是(D)P25

A、红细胞减少B、中性粒细胞减少C、淋巴细胞减少

D、血小板减少E、凝血因子缺乏

4、某患者甲状腺术后伤口不断渗血,考虑可能是(C)P27

A、缺乏Fe2+B、缺乏因子ⅧC、缺乏因子ⅢD、纤溶活跃

E、抗纤溶活跃

5、异型输血一般一次不超过(C)P30

A、100mlB、200mlC、300mlD、500mlE、1000ml

四、B型题

(1~5题备选答案)

A、A凝聚原B、B凝聚原C、D抗原D、A凝聚原和B凝聚原

E、无A凝聚原和B凝聚原

1、A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聚原是(A)

2、B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聚原是(B)

3、AB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聚原是(D)

4、O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聚原是(E)

5、Rh阳性血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聚原是(C)

五、X型题

1、血浆无机盐的生理作用包括(ACDE)

A、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B、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C、维持酸碱平衡

D、产生生物电E、参与血液凝固

2、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组成包括(ABC)

A、血小板因子Ⅲ(PF3)B、Ca2+C、凝血因子Ⅲ

D、凝血因子ⅩaE、凝血因子Ⅴ

六、简答题

1、血浆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各有哪些生理功能P21、22、24、25

答:

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清蛋白——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球蛋白——参与免疫反应;纤维蛋白原——参与血液凝固。

~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运输O2和CO2、并能缓冲血液酸碱度的变化。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尤其是入侵的化脓性细菌;嗜碱性粒细胞——与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共同参与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限制过敏反应;参与蠕虫免疫;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单核细胞——吞噬各种病原微生物,吞噬衰老及死亡的细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功能。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与凝血。

2、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分别由哪些物质形成各有何生理作用P21

答:

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中的NaCl、葡萄糖、尿素等晶体物质形成,其生理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血浆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形成,其生理作用是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维持正常血浆容量。

3、红细胞正常生成需要哪些条件P23

答:

前提条件——红骨髓造血功能正常;

生成原料——铁和蛋白质,维生素B6、B2、C、E以及钴、锌、铜等;

成熟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

另外在生成过程中,受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雄激素的调节。

4、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P26-27

答: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经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半固体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激活的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因子Ⅹ的激活和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因子Ⅹ的激活包括两条途径: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始于Ⅻ因子的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始于因子Ⅲ与血液的接触。

具体为:

1).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1)内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intrinsicpathway)是指参与凝血的凝血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管内皮受损后,血浆中的因子Ⅻ(接触因子)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如血管内皮下的胶原组织接触后,导致Ⅻ因子的激活而启动。

因子Ⅻ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而激活为Ⅻa后,一方面可使因子Ⅺ激活为Ⅺa,另一方面还可激活前激肽释放酶为激肽释放酶,后者以正反馈方式进一步促进Ⅻa的形成。

高分子激肽原作为辅因子可促进因子Ⅻ和因子Ⅺ及前激肽释放酶的激活。

从因子Ⅻ结合于异物表面至Ⅸa形成的过程又称表面激活。

Ⅺa形成后在Ca2+的参与下使Ⅸ激活形成Ⅸa。

Ⅸa形成后再与因子Ⅷ、PF3和Ca2+结合成复合物,即可激活Ⅹ因子,使之成为Ⅹa。

Ⅸa与因子Ⅷ、PF3、Ca2+结合所形成复合物是血液凝固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调速步骤,在有因子Ⅷ存在的条件下,Ⅸa激活因子Ⅹ为Ⅹa的速度可提高20万倍。

(2)外源性凝血途径

由来自血液之外的因子Ⅲ(组织凝血激酶又称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凝血过程,称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pathway)。

当血管损伤时,因子Ⅲ得以与血液接触,并作为Ⅶa的受体与Ⅶa结合形成复合物,在Ca2+的存在的条件下,迅速激活因子Ⅹ,成为Ⅹa。

Ⅹa形成后又可正反馈激活因子Ⅶ,生成更多的Ⅹa。

2).凝血酶形成

经过内源性或外源性途径生成的Ⅹa,在PF3提供的磷脂膜上与因子Ⅴ、PF3、Ca2+结合,形成Ⅹa-PF3-Ⅴ-Ca2+复合物即凝血酶原酶复合物,激活因子Ⅱ(凝血酶原)为Ⅱa(凝血酶)。

3).纤维蛋白形成

凝血酶形成后可催化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

同时,凝血酶可激活因子ⅩⅢ为ⅩⅢa。

ⅩⅢa在Ca2+的作用下,使纤维蛋白单体形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血纤维),并网罗血细胞形成凝胶状的血凝块。

5、ABO血型系统是如何分型的P30

答:

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A凝集原和B凝集原的有无和种类分为四型。

凡红细胞膜上只含A凝集原者为A型;只含B凝集原者为B型;含有A和B两种凝集原者为AB型;无A、B凝集原者为O型。

P30

6、Rh血型系统是如何分型的有何特点P31

答:

Rh血型系统有C、c、D、E、e五种抗原,其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故通常将含有D抗原的红细胞称为Rh阳性,不含有D抗原的称Rh阴性。

该血型系统的特点是:

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但Rh阴性者经D抗原刺激后可产生D抗体,以IgG为主。

;

第六章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指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用的时间。

P34

2、窦性心率:

指以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

P39

3、搏出量:

即每搏排出量,指每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P36

4、血压:

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P42

5、收缩压:

指在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所达到的最高值。

P42

6、中心静脉压:

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P44

~

二、填空题

1、心室的心动周期可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

心房和心室都处于舒张状态称为全心舒张期。

P34

2、从第一心音到第二心音的时间为心脏的收缩期。

从第二心音到下一个心动周期第一心音的时间为心脏的舒张期。

P37

3、心肌细胞可分为普通心肌细胞(即工作细胞)和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即自律细胞)两类。

构成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是工作细胞,构成特殊传导系统的是自律细胞。

P37

4、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平台期是由于Ca2+内流和K+外流形成的。

P37-38

5、心电图P波反映的是左、右心房的去极化过程;QRS波群反映的是左、右心室的去极化过程;T波反映的是左、右心室的复极化过程;P-R间期代表的是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传到心室的时间;Q-T间期代表的是心室从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结束所需要的时间;S-T段处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平台(2期)期。

P41

6、外周阻力是指血流在口径较小的小动脉和微动脉(阻力血管)所遇到的阻力。

P42

7、正常成人动脉血压收缩压为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脉压为30~40mmHg。

P43

8、中心静脉压是监测心室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参考指标。

P45

三、A型题

{

1、心脏射血发生在(B)P35

A、心房收缩期B、心室收缩期C、心室充盈期D、等容舒张期

E、全心舒张期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表现在(C)P38

A、0期B、1期C、2期D、3期E、4期

3、自律细胞和工作细胞的生物电活动的区别是(E)

A、0期去极化速度B、0期去极化幅度C、3期复极的离子转运

D、复极化时间的长短E、4期自动去极化

4、在一个心动周期中,收缩期与舒张期的关系是(D)

A、房缩期长于室缩期B、整个心动周期中,收缩期长于舒张期

'

C、收缩期与舒张期相等D、整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长于收缩期

E、心室舒张期长于心房舒张期

5、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主要指标是(B)

A、心率B、心排出量C、中心静脉压D、动脉血压E、静脉回流量

6、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是(D)

A、保持血管充盈B、保持足够的静脉回流量C、防止血管硬化

D、保证器官的血液供应E、减轻心肌的前负荷

7、中心静脉压高低主要取决于(E)

A、平均动脉压B、血管容量C、外周阻力D、呼吸运动

E、静脉回流血量和心脏射血能力

8、静脉回流速度主要取决于(C)

A、心肌的前负荷B、心肌的后负荷C、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

D、外周动脉压与静脉压之差E、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9、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

A、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B、可反映心脏的射血能力

C、可反映静脉回流速度D、是临床上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指标

E、其正常值为4~12mmHg

10、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加强时(B)P50

A、静脉回心血量减少B、肾排钠量减少C、循环血量减少

D、动脉血压降低E、抑制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

11、微循环的分闸门是指(C)P45

A、微动脉B、后微动脉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D、真毛细血管网

E、微静脉

12、哪一项不属于淋巴循环的功能(D)

A、淋巴液回流B、回收蛋白质C、吸收脂肪重要途径

D、具有组织灌流作用E、清除组织中的细菌具有防御功能

四、B型题

(1~4题备选答案)

A、窦房结B、房室交界区C、房室束D、普肯耶纤维E、心房肌

1、无自律性的部位是(E)

:

2、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A)

3、房室延搁发生的部位是(B)

4、自律性最低的是(D)

(5~8题备选答案)

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放,主动脉瓣关闭

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关闭,主动脉瓣关闭

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放,主动脉瓣开放

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关闭,主动脉瓣开放

E、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放,主动脉瓣关闭

6、等容收缩期(B)

7、|

8、射血期(D)

9、等容舒张期(B)

10、充盈期(A)

五、X型题

1、具有4期自动去极化功能的结构是(B、C、D)

A、心房肌B、窦房结C、房室交界区D、普肯耶纤维E、心室肌

2、影响血液静脉回流的因素包括(A、B、C、D、E)

A、心肌收缩力B、呼吸运动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D、重力和体位

E、中心静脉压

3、心肌自律细胞(A、B、C)

A、具有自律性B、具有兴奋性C、具有传导性D、具有收缩性

E、主要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普肯耶纤维

4、关于心排出量的叙述,错误的有(A、C、D)

A、左心室大于右心室B、等于排出量乘以心率C、不受动脉血压的影响

D、不随代谢需要而增加E、与静脉回心血量保持动态平衡

5、参与心室肌产生动作电位的离子有(A、B、C)

A、K+B、Ca2+C、Na+D、Mg2+E、Cl-

6、影响组织液生成的主要因素是(A、B、D、E)

A、毛细血管血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C、血浆晶体渗透压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组织液静水压

六、简答题

1、比较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P36-37

答:

第一心音:

主要由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及心室射出的血液冲击动脉壁引起的振动面产生,特点是音调低,持续时间长,在心尖搏动处听得最清楚。

第二心音:

主要由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迅速关闭及血液冲击主动脉和肺动脉根部引起振动所产生,特点是音调高,持续时间短,在主、肺动脉瓣听诊区听得最清楚。

2、简述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及意义。

P46

答:

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主要有三条:

迂回通路:

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

直捷通路:

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

动——静脉短路:

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微循环血流通路的意义:

迂回通路又称为营养通路,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直捷通路可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返回静脉,以保证静脉回心血量;动——静脉短路主要参与体温调节,多分布于手指、足趾、耳廓等处的皮肤中。

~

3、简述减压反射的调节过程。

P49

答:

动脉血压升高动脉血管壁扩张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受牵拉而产生神经冲动沿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上传延髓的心血管中枢(使心迷走中枢的紧张性增强,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的紧张性减弱)经迷走神经传至心脏的冲动增多,经交感神经传至心脏的冲动减少,经交感缩血管神经传至血管的冲动减少

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减少;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动脉血压下降。

反之,当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所受刺激减弱,传入冲动减少,减压反射减弱,可使动脉血压回升。

4、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本身收缩能力和心率。

前三项主要影响搏出量的改变。

  ①心肌的前负荷,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越多,心室舒张末期容量越大,心室肌初长增加,收缩力增加,故使每搏输出量增加。

但若前负荷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时,每搏输出量反而减少。

  ②心肌的后负荷,即动脉血压。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射血阻力增大,每搏输出量暂时减少,导致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加大,心室收缩力量增强,每搏输出量又可增加。

形成搏出量先少后多的现象。

  ③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决定心肌收缩力量和速度的心肌本身功能状态。

它受神经、体液以及一些药物的调节。

在同在的前负荷条件下,心肌收缩能力越强,每搏输出量越多。

  ④心率。

心输出量等于搏出量乘以心率,故在一定范围内(不超过160次/分),心率增快,则输出量增多。

反之,减少。

P36

4、~

5、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P44

答:

①搏出量:

主要影响收缩压,脉压升高;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