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高中研究型学习团队组建与管理机制的实践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3103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宿制高中研究型学习团队组建与管理机制的实践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寄宿制高中研究型学习团队组建与管理机制的实践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寄宿制高中研究型学习团队组建与管理机制的实践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寄宿制高中研究型学习团队组建与管理机制的实践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寄宿制高中研究型学习团队组建与管理机制的实践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寄宿制高中研究型学习团队组建与管理机制的实践与.docx

《寄宿制高中研究型学习团队组建与管理机制的实践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宿制高中研究型学习团队组建与管理机制的实践与.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寄宿制高中研究型学习团队组建与管理机制的实践与.docx

寄宿制高中研究型学习团队组建与管理机制的实践与

自主开放综合

――寄宿制高中研究型学习团队组建与管理机制的实践与研究

一、动因

1、迎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国际竞争加剧,知识经济崛起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希望学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创新人才、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在这种需求形势下,无疑对传统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挑战。

为此,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3月印发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并制定了相应的推进规划。

浙江省普通高中于2006年秋季进入新课程。

此次高中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结构的改革上:

突出课程的选择性、灵活性和多样化,为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具备进入学习化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打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打基础,为学生具备面对社会就业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基础,为学生发展个性、走向自立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点。

2、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

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经过去了28个年头,尽管许多年来人们始终没有停止过对高考制度的质疑和批评,但“高考”依然似滚滚洪流永不停息,成为迈向高等教育殿堂的必经之途。

尽管高考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毕竟还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人才选拔制度。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关高考制度的改革措施,特别在高考内容的指向上发生巨大的变革:

强调对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和学生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方案。

通过“高考”这个指挥棒,从而促进教与学向着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方向前进。

纵观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方向,无疑都在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在2003学年便开始对新课程方案的局部领域进行了大胆的践行。

特别是2005学年开始以来,我校高一、高二年级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开展了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三位一体”的有益尝试。

并以此为载体,对活动开展的组织形式――“研究型学习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实践。

3、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

通过实践,最深切的体会是“不做不知道,做了吓一跳”。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研究型学习团队”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开展活动(如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需要,而且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思考以下三个现实问题:

一是学校管理问题,即如何整合学校现有的资源条件,实施“新课程”。

二是师资培养问题,即如何尽快让我们的老师从“教师”向“导师”转变,而且实现善“导”。

三是学生发展问题,即提供给学生怎样一个能够动脑、动手、动口、合作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同时,我们在实践中也遇到一些现实问题:

从教师层面看,我校年轻教师比重大(25周岁以下占48%),有工作热情,但缺乏经验,而且往往还需忙于学科教学,从而对“研究型学习团队”的本质难以很好体现;对“研究型学习团队”的学生重教、导,而轻管理或缺乏有效管理手段。

从学生层面看,学生有浓厚的参与兴趣(尤其是高一学生),但缺乏对“研究型学习团队”的认识,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出现不肯动脑、不肯带着问题去讨论、研究。

考虑到我校现有的师资结构、学生实际和实践过程中的得失,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型学习团队”建设与管理机制的实践与研究,从而推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实现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研究方案

1、概念界定:

我校的“研究型学习团队”是指:

各年级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从兴趣出发,按爱好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段课题和指导教师,从而在指导教师管理并指导下,自愿组合成开展各项研究学习活动的学生组织。

学段课题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分层次、分类别设计多样的、在不同学段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研究内容或方向。

显然,我校的研究型学习团队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因而它是与高考制度相统一的,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研究型学习团队的本质特征是团队的存在基础和发展推动力,只有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具有外在的相似性和内在的统一性,才能够切实地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功能和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校研究型学习团队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主体性特征。

主体意识的觉醒是现代人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理念中最根本的内容。

作为由学生自发组织和自主活动的团队,主体意识理所当然成为研究型学习团队最本质和最重要的特征。

学生在团队的组织活动中又体现出独立性、创造性和开放性。

2)递延性特征。

新的课程方案将改变以往那种完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模式,还学生以学习自主权,恢复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人翁、主体性地位。

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不但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各类专业知识,更是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提高,有效地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通过开展专业学习、科技文化、体育等类型的团队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特长,自觉加入各个组织中尽情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人格,在巩固知识基础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多方面的能力。

3)社会团体性特征。

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社会工作趋于系统化、综合化和复杂化,它要求人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能力。

研究型学习团队是由许多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性格特征的学生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聚合而成的一个小社会,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增长社会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各团员参与其中自得其所,在活动中建立起浓厚的友情和互助互补的工作关系,。

因此,研究型学习团队对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知识结构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创新品质和开放精神的有效模式。

它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得到发展,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其健康的发展,潜力的发挥又成为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强大驱动器。

2、研究内容:

1)、研究型学习团队的组建

①团队规划:

由校学术委员会根据现有的可用资源和实际情况,初步规划宜开发的研究型学习团队的数量,并以一定比例切分到各备课组。

②团队申报:

各年级的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负责召集本组教师进行讨论研究,根据本学科的学科特点,本组教师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结合学校、学生实际,申报拟组建的研究型学习团队。

申报内容包括:

团队名称、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既可以单独一人,也可多人合作;多人合作既可以组内教师之间,也可跨年级、跨学科合作)、团队介绍(拟研究的内容或方向)、学习计划、活动地点、成果形式、经费预算等。

③团队选定:

由校学术委员会对各备课组申报的研究型学习团队进行初选和提出修改意见,指导教师修改后再由校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领导小组审定。

④学生组团:

学校公布各研究型学习团队,由各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其中二个社团(需注明第一、第二志愿),然后,由校学术委员会根据学生意愿进行组团。

若学生有自己的研究主题,放弃选择入团,须本人申请,校学术委员会同意,定期完成相应任务的也可获得学分。

学生在组团过程中,原则上要求报名人数达到15人及以上。

如果报名人数超过50人,则该团队分解为二个或二个以上团队;如果报名人数很少甚至没有,则该团队取消活动,选择本团队的学生以第二志愿进入相应团队。

2)研究型学习团队的运作机制

①研究型学习团队的评价:

一是学生评价:

A:

采用学分制管理,每学期1学分,三年共6个学分。

学生修完6个学分,其他条件符合,方准许毕业。

取得学分条件:

必须参加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以学期为单位,同时具备二个条件:

①参加课时数不得少于所需课时数总数的80%;②研究成果被评定为合格以上。

上述由指导教师负责,符合条件者获得1学分。

B:

表彰、奖励:

研究成果必须为合格以上,方有资格被评为三好学生;如果研究成果成绩显著,由指导教师提名(或学生申请),经校学术委员会评估,由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领导小组审定,予以表彰,授予“创新之星”荣誉称号,并奖励1-2学分。

表彰、奖励的学生不超过本社团学生总数的10%。

C:

成绩档案:

由指导教师将本团队学生的学期成绩报教务处备案。

二是指导教师评价:

A.学生问卷调查30%;B.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目标、方法、过程、反思等)40%;C.师生活动成果30%。

上述由校学术委员会负责进行。

凡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将被学校授予“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不超过指导教师总数的10%)。

(附指导教师工作手册)

三是社团评价:

每学期(学年)结束后,学校组织各研究型学习团队进行汇报、展示、交流活动,由各研究型学习团队的学生负责人互评,评比产生30%左右活动出色的研究型学习团队,最后由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领导小组审定,学校授予“创新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②研究型学习团队的实施模式:

一是从团队活动时间上,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

我校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故原则上每周活动三课时,目前我们采用每天一课时,三天三课时的做法即分散式的方法,但在有些活动开展时,我们感觉活动时间不够充分,故想考虑集中式的使用,即每周活动时间统一安排在同一个时间段或一个阶段中安排在连续几天中。

并将集中式和分散式进行有机结合。

二是从指导教师安排上,分为组合式和单一式。

我们认为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时,需考虑指导教师自身的成长和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因此我们在组建研究型学习团队的时,鼓励指导教师再自愿结对一个或一个以上助教即组合式,共同进行方案的设计和细化活动的开展。

也支持指导教师一人单独管理一个研究型学习团队即单一式。

3)研究型学习团队的管理机制

①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一是建立萧山第十一高级中学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领导小组。

由校长卢仁连担任组长,党支部书记宣国欣、副校长诸张木担任副组长。

萧山第十一高级中学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领导小组作为学校负责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的领导机构,全面领导全校各团队活动,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全校此项工程进展情况,制定调整主要政策措施,审查审核经费的使用情况,决定对此项工作中做出突出的成绩的个人和集体给予奖励。

二是建立萧山第十一高级中学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由各学科学有专攻的中青年一级教师职称以上的教师、学生会干部代表担任,任期一年;同时聘请部分知名教授、校外企事业单位代表、家长为名誉委员。

学术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的评定和审核,对团队进行指导并监督团队活动的开展情况,同时可对学校研究型学习团队管理工作中制定的重要政策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②建立完善活动体系:

一是出台《萧山第十一中学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实施条例》,对“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进行实践研究和理论探索,指导、规范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的建设和管理。

二是鼓励、支持举办以研究型学习团队为依托的各种研究活动,广泛开展各类讲座、研讨、沙龙、竞赛、报告会、成果展览等丰富多彩的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形成良好氛围。

③建立成果外化载体:

一是收录学生优秀的研究成果,每学年一期――《萧山第十一中学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成果汇编》。

二是支持、鼓励各团队举办各种竞赛、成果展示和刊物,展示广大学生的研究成果。

④建立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奖励机制。

出台《萧山第十一中学研究型学习团队奖励条例》,奖励在团队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个人、指导教师和在组织工作中积极发挥各项作用的班集体。

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学校授予“创新之星”荣誉称号,并在物质、学分、学业成绩、评优评奖等方面予以奖励;对表现出色的指导教师,学校授予“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并在物质、职称评定、评优评奖等方面给予奖励和优先,尤其对一些重大赛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指导教师,学校给予特殊的待遇。

对表现出色的研究型学习团队,学校授予“创新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给予物质奖励。

二是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充分挖掘实验室、资料室、各类场馆的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提供一切便利。

三是设立萧山第十一中学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经费,在经济上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研究型学习团队建设与管理与前四项工程是项整体的系统工程,彼此密切关联,不能分割。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1、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等。

2、步骤:

1)2006年2月课题规划;研究型学习团队规划。

2)2006年3月课题再规划;研究型学习团队开始活动。

3)2006年4月――7月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小结、资料收集。

4)2006年8月教师培训;研究型学习团队规划。

5)2006年9月――2007年6月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小结、资料收集。

6)2007年7月完成论文

四、可行性简析

1、本研究课题在我校已经实践了一个多学期,可以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2、本课题由校长、书记挂帅,以及教学业务部门主要同志参加,足以表明学校对本课题的重视。

而且课题组成员均为中学高级教师,具有教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五、预期成果

1、《萧山第十一中学研究型学习团队实施条例》(施行)、《萧山第十一中学研究型学习团队奖励条例》(施行)等条例

2、《萧山第十一中学研究型学习团队活动成果汇编》

3、本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

 

搭建学生成长平台,创造学生个性发展

指导教师工作手册

学年学期

 

团队名称

年级

指导教师

 

杭州市萧山区第十一高级中学

二00五年九月

研究型学习团队申报表

团队名称

指导教师

课时总量

活动地点

经费预算

成果形式

 

 

学校意见

团队学生名册

序号

班级

姓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团队活动计划

周次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团队活动记录日期:

年月日

研究课题

 

活动目标

活动设想

活动内容和程序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