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第24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第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2867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第24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第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选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第24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第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选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第24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第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选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第24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第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选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第24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第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第24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第五.docx

《精选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第24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第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第24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第五.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第24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第五.docx

精选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第24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第五

2019年精选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第24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第五十篇

第1题【单选题】

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鉴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现在失去一面好镜子啊!

”那么这位大臣是()

A、长孙无忌

B、杜如晦

C、狄仁杰

D、魏征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轻徭薄赋

B、重用人才

C、善于纳谏

D、减轻刑罚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用好臣,朝政腐败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图是根据武则天的“遗愿”,唐朝君臣在乾陵司马道东侧为武则天树立了一块石碑,但上面却没有字。

如果让你补充,应该写入下列哪些内容()

①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②注意减轻农民负担③统治时期史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④统治时期唐朝达到全盛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唐太宗非常善于纳谏,他常说: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赞誉的大臣是()

A、魏征

B、长孙无忌

C、房玄龄

D、杜如晦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

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事件是()

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唐朝时期统治强盛的三个皇帝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

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贞观之风

太宗谓侍臣曰: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海内知己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

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

唐朝在农业工具进行了哪些改进。

(至少举出两例)

请你举出唐朝对世界影响的史实。

(至少举出三件史实)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据材料一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

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

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材料二中,639~751年问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富。

”——摘自一首唐诗

请回答:

这是谁写的一首诗?

开元是哪些皇帝的年号?

这首诗中的“小邑犹藏万家室”说明了什么?

这首诗反映了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

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关系?

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

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集》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

以上两则材料与唐朝历史上两位著名皇帝相关,他们是哪两位皇帝?

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

材料二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统治者采取了和材料一中的皇帝哪些相同措施促使了盛世局面的出现?

(写出三点即可)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治。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

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二: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这一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一革新措施有关?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是?

分别有何用途?

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

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

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隋唐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持续发展。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隋朝大运河以哪里为中心?

大运河开通后有什么重要意义?

(至少两点)

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局面称为什么?

出现这一盛世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一时期唐太宗在农业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到宋朝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写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至少两点)

宋朝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纸币。

请写出这种纸币的名称以及历史地位。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