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2854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含答案.docx

《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含答案.docx

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含答案

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十

一、单选题

1、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教养方式下形成的。

A.放纵型B.专制型

C.民主型D.自由型

3、幼儿期的言语学习主要是()。

A.阅读训练B.书面言语的学习

C.口语的学习D.识字学习

4、儿童语言形成的可能性是指()。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

C.语言环境D.遗传因素

5、说幼儿想象具有再造性,是从()的角度来说的。

A.想象发生B.想象过程

C.想象目的D.想象内容

6、幼儿思考问题总是借助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来进行。

他们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

这体现了幼儿思维的()特征。

A.直观行动性B.自我中心性

C.具体性D.形象性

7、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最初的生活自理的年龄阶段是()。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

8、3-4岁的幼儿认为,球会滚下去,是因为“它不愿意待在椅子上”。

这反映儿童的判断()。

A.以直接判断为主B.判断内容不够深入

C.判断根据不够客观D.判断论据不够明确

9、儿童心理发展中,提供最初的自然物质基础并制约生长发育过程的因素是()。

A.遗传B.生理成熟

C.教育D.主观因素

10、儿童能以命题形式思维,则其认知发展已达到()。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二、简答题

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包括哪些内容?

2、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

4、简述幼儿同伴交往的意义。

5、学前儿童常用的记忆策略有哪些?

三、材料分析题

1、大一班开展了识字比赛,教师为此创设了班级墙面环境,如下图:

请根据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对材料中为识字比赛创设的墙面环境进行评析。

2、分析知下两个场景的环境创设

场景一:

某幼儿园的运动场上摆放着攀爬网、独木桥、高跷、跳袋、推车等运动器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好器具后开始玩了起来。

通过观察发现攀爬网、独木桥被冷落,较少幼儿喜欢玩。

过了一会,一个叫圆圆的幼儿对好朋友哲哲说:

“我们一起去玩攀爬网好吗?

”哲哲皱着眉头说:

“不要,我害怕。

”圆圆又指着稍矮一些的独木桥说:

“那我们一起去玩那过的独木桥吧,这个矮一点,你该不怕了吧!

”哲哲还是一脸为难的样子说:

“我不想去,还是你自己去吧。

”说着就去玩小推车了。

就这样圆圆只能独自一人去玩了····一连许多日子,虽然老师在不断地鼓励幼儿,但是运动时段里像圆圆那样去攀爬网运动的小朋友较其他地方的要少许多。

场景二:

在提供的运动器械的基础上,幼儿教师们增加了一些小道具:

如瓢虫帽子、软布小花、软塑积木、用纸板箱制作的猫咪、钓竿及幼儿绘画的小鱼等,创设出给小猫喂鱼(设置了独木桥)、瓢虫种花(设置了攀爬网)、造高楼等游戏情景。

经过观察发现,这三项活动参与的幼儿人数不相上下。

有意地观察了圆圆和哲哲,起先是圆圆邀请哲哲:

“我们去抓鱼给小猫吃好吗?

”哲哲欣然应允,两人打扮成捕鱼人,提着鱼篓,手拉手跑了过去。

这次哲哲勇敢地蹲在窄窄的独木桥上,努力地抓起了一条大鱼,当他把鱼喂进小猫的嘴里时,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接着他主动对圆圆说:

“我们去当小瓢虫好吗?

”他们一同来到了瓢虫种花的地方,戴上瓢虫帽,把自己装扮成小瓢虫,背上负重的小包,勇敢地向“小山”(攀爬网)跑去……

两个场景中的环境设计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一种设计,说明理由。

3、明明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第一学期刚开始不久,他的新鲜感就少了,不像刚入学时那样兴奋。

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小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小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玩,不能画画,还要写作业,中午不能午睡,上课都在犯困。

明明觉得还是幼儿园好,……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4、大班幼儿在玩积木时,出现了自发探究行为,其探究过程与结果如下图所示。

(1)图中的幼儿在搭建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获得哪些学习经验?

(3)该游戏中的材料有什么特点?

这些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活动有什么影响?

5、操场上新安装了一个投篮架(如图1),幼儿经常在这里玩投篮游戏。

一天,几个幼儿带着笔刷和小水桶来到了这里(如图2)。

他们先快乐地粉刷投篮架,之后开始往篮筐里灌水,有的从上面灌,有的在下面接,再灌、再接……相互配合,反反复复,忙得不亦乐乎。

教师是否应支持这些幼儿的行为?

请说明理由。

四、论述题

1、试述学前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

2、试述儿童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以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五、活动设计题

1、请围绕“有用的工具”为大班幼儿设计主题活动,应包含三个子活动。

要求:

(1)写出主题活动的总目标。

(2)写出一个子活动的具体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名称、目标、准备以及主要的活动环节。

(3)写出另外两个子活动的名称、目标。

2、大班幼儿活波好动,喜欢尝试新鲜刺激的事物。

在平时的户外活动中,幼儿总爱做一些跳上跳下的动作。

幼儿园的草地上布置了一些木桩,这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经常在木桩上走来走去,而有些年龄较小、运动能力较差的幼儿则不敢到木桩上玩,也有些孩子在木桩上玩时没有安全意识,一会儿跨跳,一会儿蹦上蹦下,十分危险。

请根据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大班健康领域的活动方案,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10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专家解析】C。

解析:

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专家解析】B。

解析:

在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下,儿童的自主性受到抑制,安全感得不到保护,也不喜欢与他人接触。

3、【专家解析】C。

解析:

入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口语的发展。

因此,幼儿期言语的学习主要是口语的学习。

4、【专家解析】D。

解析:

遗传因素为儿童语言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后期的环境因素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5、【专家解析】D。

解析:

是否有再造性是对内容来说的。

根据想象的内容,可以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6、【专家解析】C。

解析:

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很具体的。

幼儿思考问题总是借助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来进行。

他们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

7、【专家解析】B。

解析:

3岁以后,孩子逐渐学会最初的生活自理。

因此,3岁以后的孩子可以进人幼儿园参加集体生活。

8、【专家解析】C。

解析:

从判断根据看,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本身的客观逻辑为依据进行判断和推理,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进行。

这种判断没有一般性原则,不符合客观规律。

9、【专家解析】A。

解析: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

第一,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初自然物质前提;第二,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10、【专家解析】D。

解析: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已能理解组成命题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命题进行思维。

二、简答题

1、【专家解析】

(1)亲子关系的发展。

(2)同伴关系的发展。

(3)性别角色的发展。

(4)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5)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2、【专家解析】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游戏,3岁后有以下表现:

(1)3岁左右,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

(2)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3)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同性别的儿童交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

3、【专家解析】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

为了玩具或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行为更多是破坏玩具、物品或直接争夺。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有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4、【专家解析】

(1)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2)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3)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5、【专家解析】

(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年龄较小的幼儿就会在识记过程中反复背诵以避免遗忘,有时会边识记边自言自语地说出记忆材料的名称或内容。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幼儿中期以后,能够在记忆过程中自动对记忆材料加以整理,包括归类、联想等。

(3)间接的意义识记。

年龄较大的幼儿,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精心思考,找出材料组成的规律,以帮助记忆。

三、材料分析题

1、【专家解析】该材料中为识字比赛创设的墙面环境体现了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值得肯定和提倡。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

过去有的幼儿班级,虽然也重视环境创设,但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美观,为的是布置环境,或者只是盲目地提供材料,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很少。

而在该材料当中,充分体现了环境创设与识字教育目标相一致。

(2)发展适宜性原则。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

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兴趣、能力、学习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该材料中的环境创设应适应幼儿的这种差异,如小火车上有简单和复杂的字。

另外,运用了幼儿喜欢的卡通小火车形象,符合幼儿的兴趣,有较强的吸引力。

(3)经济性原则。

给幼儿提供物质条件时,应以物质条件对幼儿发展的功能大小和经济实用性为依据。

材料中的墙面环境节钱、省料、实用,根据教育目标需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

不足:

没有体现幼儿参与性原则,教师应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去,让幼儿更好地融入课程,以便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幼儿不是环境创设的消极旁观者和享用者,而是环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和互动者。

2、【专家解析】

(1)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场景一是器械运动场景,而场景二通过情境性设计把器械运动场景变成了情境运动场景,场景二更适合幼儿的发展和需要。

(2)同样是攀爬网、独木桥等运动器具,教师只是在第二个场景中添加了一些道具,将运动的环境创设成具有情景性的环境。

情景化的运动环境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在一个个角色的支撑下置身于某一具体的情景中,他们会更乐意去参与运动,忽略或克服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这样使幼儿获得更多的运动机会,增加幼儿与器械的互动,从而使幼儿的各种运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情景化的环境把幼儿的活动与他们的运动能力水平及兴趣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3)场景二更进一步证明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赞成场景二的设计。

3、【专家解析】幼小衔接是指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通过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好一系列的工作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教育阶段到小学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过程。

学前儿童人学前准备主要包括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目的是使儿童进人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

(1)幼儿园全面的人学准备工作:

①增强体质;②培养独立性;③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④培养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⑤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2)幼儿园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

①人学情感的激发。

如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调整幼儿园的作息制度,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行为习惯;进行毕业离园教育等。

②学习能力的提高。

如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

③安全意识的培养。

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如游戏安全、饮食安全等。

4、【专家解析】

(1)图中幼儿在搭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①搭建过程中,两头的积木难以达到平衡。

②搭建过程中积木频繁倒塌。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获得以下经验:

①获得有关物体平衡条件的学习经验。

在积木游戏中,垂直堆高是幼儿早期就获得的基本的积木搭建方法。

但是随着幼儿积木游戏技能的发展,幼儿开始追求积木堆高的高度、形式以及稳定性。

于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自然地进入到探究物体平衡规则的过程中。

②有关形状认知的学习经验。

积木本身就是一种低结构的材料,加之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所以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操作空间。

幼儿在搭积木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某一种形状的积木不够用。

他们通常的解决方法就是用其他形状的积木代替,于是在代替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形状组合的新问题。

③有关几何体特征的学习经验。

各种形状的积木就是各种形状的几何体。

幼儿操作积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感知几何体特征的过程。

幼儿在解决积木的匹配问题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比较各种不同几何体的异同,从而选择最能表现建筑物特点或最符合现实比例要求的积木。

(3)该案例中幼儿使用的材料属于低结构材料,具有操作性、可变性、多功能等特点。

该类材料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5、【专家解析】教师应该支持这些幼儿的行为。

理由:

(1)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除了吃饭、睡觉等生活活动外,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游戏。

即便是生活、劳动、学习等活动,幼儿也常常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或是将生活、学习、劳动过程变成游戏过程。

因此,教师不应剥夺幼儿游戏的权利,当幼儿沉浸在游戏当中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幼儿更好地游戏。

(2)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游戏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师应鼓励、支持幼儿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满足其发展的需要,适应生长。

(3)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对幼儿来说,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它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

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与人、事、物的相互作用,建构起对自己、他人以及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获得自身认识、情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如在粉刷投篮架以及玩水的过程中,幼儿的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因此,教师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四、论述题

1、【专家解析】学前期是儿童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幼儿期儿童心理活动的完整性、独特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同时作为个性组成部分的两大方面都已有了明显的表现。

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幼儿期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已经齐全,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主观世界。

(2)儿童间的个别差异日益明显,心理独特性形成并渐趋稳定。

(3)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开始形成。

自我意识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个性的发展水平。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在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并且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

2、【专家解析】儿童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1)幼儿的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幼儿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

①气质对智力的影响。

气质不能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但可以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

②气质对性格的影响。

一方面,在性格的表现上带有各自的气质特点;另一方面,某种气质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

(2)幼儿的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

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通过父母亲教养方式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

父母和教师平时要注意孩子的气质特点,同时,还要避免幼儿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育方式的影响。

因为儿童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成人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了解学前儿童的气质特征,但不要轻易对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下结论。

教师或父母可以对学前儿童在游戏、学习、劳动等活动中的情感表现、行为态度等进行反复细致的观察。

但教师或父母不应轻率地对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做出判定。

不能轻易下结论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①在实际生活中纯粹属于某种气质类型的人是极少的;②某一种行为特点可能为几种气质类型所共有;③学前儿童虽然表现出气质的个别差异,但他们的气质还在发展之中,尚未稳定,还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教师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观察,比较综合各种行为特点,再谨慎地确定学前儿童的气质是接近或属于某种类型,以免引起教育上的失误。

(2)针对学前儿童气质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

教师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时,要针对学前儿童的气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对于容易兴奋的儿童,要教会他们自制,午睡先醒时要安静地躺着,不喊叫、不吵闹别人,养成安静、遵守纪律的习惯;对于容易抑制、行动畏怯的儿童,要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对于活泼、难于安定的儿童,要着重培养专心工作、耐心做事的习惯;对于反应迟缓、沉默寡言的儿童,要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引导他们多与同伴交往,教给他们各种活动技能和工作方法。

气质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教育的目的不是设法改变学前儿童原有的气质,而是克服气质的缺点,发展它的优点,使学前儿童在原有气质的基础上建立优良的个性特征。

五、活动设计题

1、【专家解析】活动名称:

有用的工具(大班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活动总目标:

1.能通过各种感官和途径认识、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感受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能够主动动手操作工具,知道常见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体验自己动手操作工具、制作简单物品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4.知道使用工具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一:

有用的工具(大班科学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如仃书机、勺子、镊子产生兴趣,愿意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2.主动尝试用工具解决具体问题,并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操作结果。

3.感知日常生活中常见工具的特征,知道这些工具的用途。

活动准备:

散装的画纸、订书机、镊子和勺子若干,大米、棉花球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教师创设小熊搬家的问题情境,请幼儿想办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帮助小熊收拾东西,以此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有用的工具,以激发幼儿参与本次探究活动的兴趣。

师;“小熊的家里太乱了,东西散落一地,请大家帮帮它选择合适的工具把东西分一分、收一收吧!

2.基本部分

(1)感知工具特征,讨论解决方法。

①教师出示装有画纸、大米和棉花球的盒子,请幼儿观察。

师:

“小熊的家里有很多散乱的画纸,米拉和棉花球也混在了一起,你们看一看该怎么办呢?

②教师出示仃书机、镊子、勺子,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帮助小熊收拾家里。

(2)动手操作,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用途。

①分发材料,幼儿尝试动手操作。

教师给幼儿分发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先尝试把散装的画纸、混合的小米粒和棉花球整理好,教师巡回指导。

②总结操作结果,教师演示并具体讲解工具的用途。

教师小结:

订书机可以把散落的画纸装订在一起;镊子可以夹比较软的物品,能够把棉花球夹住;勺子可以用来盛一些比较细小的物品,比如,小米粒。

(3)工具大舞台,拓展对工具的认识。

教师创设“工具大舞台”的活动环节,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对生活中其他工具的了解,拓展幼儿对工具的认识,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活动结束

教师对本次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的具体探索表现进行总结,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探究,发现更多有用的工具。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与父母一起寻找家里的工具,探究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

活动二:

家用电器大调查(大班科学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乐于探究。

2.了解各种家用电器的特点和用途。

3.知道使用电器的注意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三:

好玩的棣皮泥(大班美术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手工活动,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乐趣。

2.掌握大卡车的外形特征,并根据步骤图尝试用橡皮泥制作大卡车。

3.掌握橡皮泥中各种模具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根据卡车的特征组合使用工具和模具。

2、【专家解析】活动名称:

快乐跳木桩(大班健康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大胆地进行跳跃,萌发自我保护意识,体验参与木桩游戏的快乐。

2.认识到“跳”可以锻炼腿部的肌肉和身体平衡能力。

3.能够双脚并拢在高度不同的木桩上跳上跳下。

活动准备:

大小、高矮不同的木桩,音乐《健身操》,三个接力棒,一个口哨。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调动幼儿兴趣

师: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木桩林,木桩林最近要举行一场比赛,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木桩就是为活动准备的,这个活动可有趣了,让我们也一起参与活动吧!

在参与活动之前呢,我们先来做一下热身运动,请小朋友们站在木桩前,我们跟随音乐做操。

2.快乐跳木桩

(1)自由跳木桩,引导幼儿认识到“跳”可以发展腿部的肌肉。

师:

“现在我们先来自由跳木桩,就是从地面跳到木桩上,然后再从木桩跳回到地面上。

幼儿自由练习在木桩上跳上跳下,教师巡视,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鼓励不敢跳的幼儿大胆地跳,告诉幼儿跳可以发展腿部的肌肉,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2)双脚跳木桩,引导幼儿认识到“跳”可以发展身体平衡能力。

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

跳上木桩:

双脚并拢用力往木桩上跳,要同时落在木桩上,注意要落在木桩的中间位置,膝盖可以稍弯曲保持平衡,跳的过程中可伸展双臂,这样身体可保持平稳。

跳下木桩:

双脚并拢同时起跳,前脚掌首先着地,然后整个脚面轻轻落地,膝盖微曲保持身体平稳。

②幼儿练习双脚跳木桩。

请幼儿按要求练习跳木桩,鼓励胆小的幼儿可在低一点的木桩上跳,熟练了再在高一点的木桩上跳。

(3)木桩接力赛。

师:

“我们已经学会了双脚跳木桩,现在我们可以来比赛了,今天我们进行跳木桩接力赛。

①教师讲解比赛玩法和规则。

首先将幼儿分成三组,幼儿各自站在木桩前,教师以吹口哨开始,第一个幼儿跳上木桩再跳下(一定是双脚跳木桩),将手里的接力棒传送给第二个小朋友,依次跳传,先完成的小组获胜。

②幼儿开始比赛(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结束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

活动延伸:

在放松活动时,教师可引导幼儿思考这些木桩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观察木桩上的年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