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重点古诗情境填空.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9281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重点古诗情境填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重点古诗情境填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重点古诗情境填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重点古诗情境填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重点古诗情境填空.doc

《小学重点古诗情境填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重点古诗情境填空.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重点古诗情境填空.doc

小学重点古诗情境填空

1、春天是什么?

是白居易记忆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绿波;是杜甫笔下似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悄无声息;是唤醒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夏天是什么?

是毛主席眼里“(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的七色彩虹;是令杨万里惊叹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风光。

2、若是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应该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若是好朋友分离,依依惜别,我们可以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3、一般用(形影不离)成语来形容朋友之间关系亲密.

4、每当月亮升起,你的心中会有一种美好的对幸福、团圆的一种向往,就会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当“比”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

6、来到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

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角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水花。

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人们常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来赞美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8、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邮件,可以引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9、要写好作文,不光要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10、面对人生中的成功和失败,我们应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11、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我们可以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赞美他们。

11、《白雪歌送武判断归京》中用春花来喻冬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2、《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来形容。

14、苏轼名词《明月几时有》中富有哲理的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5、生活中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这正如孔子《论语》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示儿》一诗中,写作者心事的诗句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7、读了《匆匆》,我想借用“(《长歌行》中的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句名言警句来提醒自己莫让时间“匆匆而逝”。

18、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9、教育节约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教育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1、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22、《过故人庄》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3、走到桂林,这里的景色好美呀。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4、我们的小草,在那纤细弱小的身躯里,竟然蕴藏着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

难怪古代诗人写下的咏草诗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载之后,读来仍然使人激动不已。

25、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2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

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27、古语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

2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

当我们欣赏着美如画卷的西湖景色时,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我们来到枫叶似火的香山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回荡在我心间。

2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诵读这流传千古的名句,谁不为背井离乡绵绵无尽的思乡之情所感动?

3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浪子不希望飞回生我养我的故乡?

31、(“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读着这凄婉的诗句,谁不理解浪迹天涯的游子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3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节来临,读着这千古名句,那些身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们,谁不想念自己的祖国和亲人啊?

3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读着这伤感的诗句,哪个游子不会涌起乡愁?

34、描写旅途中忧愁满腹难以入眠的诗有《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5、《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

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写(人),其中“梅”具有(傲骨铮铮)特点,“竹”具有(高洁挺秀)特点。

你还知道类似的诗吗?

请写一首(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

36、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7、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日绝句》。

诗句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3、表达了诗人对骨肉相残、同根相煎的悲愤之情的诗句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在《七步诗》写到: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4、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句表达了(之死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天下安定)。

你还能写出其他的爱国诗吗?

诗名诗《从军行》,诗句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5、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李杜)。

其中,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闻官收河南河北》,抒发了(故乡被收复时的狂喜心情)。

我们还学过杜甫写景的诗《望岳》和《绝句》。

96、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作品,如李白的《赠汪伦》写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杜甫的《江南缝李龟年》写到(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高适的《送别》写到(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

97、我们还学过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王之涣的《凉州词》。

98、“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除了《古朗月行》,我们还学过选自“汉乐府”中的《长歌行》其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含有很深的哲理,劝导人们(要从小努力奋斗)。

99、我们曾学过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描绘了一幅(无边草原里牛羊成群)的草原图画。

100、“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有不同的(词牌),你知道的词牌名有(蝶恋花,西江月,声声慢)。

请默写毛泽东的一首词:

词名《沁园春。

雪》,词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01、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说明了这个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