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常用名词.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2562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常用名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财政学常用名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财政学常用名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财政学常用名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财政学常用名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常用名词.docx

《财政学常用名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常用名词.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常用名词.docx

财政学常用名词

名词解释

第一章

市场失灵:

所谓市场失灵,就是说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

它主要包括两重涵义:

一是单靠市场机制不能达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目的;二是对那些以社会目标为主的活动市场无能为力。

外部效应;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供给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因

相应的物品市场不能充分提供,会造成供给不足和效率损失。

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供给者的成本小于收益,不完全承担自己受益的代价,因而会导致相应的物品供给过度,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损害他人利益。

政府失灵;政府干预失效的主要表现:

一是政府干预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二是虽然达到了干预的目标,但成本太高;三是虽实现了干预目标,同时又产生了未预料到的副作用。

信息不充分:

私人市场的所提供的信息往往不足,特别是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信息越来越分散、复杂,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充分掌握必要信息,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非理性决策,影响到竞争的充分性,因此也会影响到市场机制的效率,这就需要政府来提供信息。

第二章

公共产品;混和产品;私人产品;公共生产;搭便车

公共产品:

公众共同受益,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

混和产品:

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某些性质的产品。

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具有非竞争性和排斥性的产品;具有外部效益的产品。

有些产品兼有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

就内部效益而言,它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但就外部效益而言,它又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

私人产品:

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的产品。

公共生产:

由政府出资兴办、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或单位

搭便车:

消费者不会自愿消费公共产品,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受益。

等待别人提供,自己顺便免费享用

第三章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区分标准:

能否直接得到商品和劳务补偿

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互利、有偿的等价交换关系

转移性支出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居民、企业和其他受益者时所形成的财政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无偿的、单方面的

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政治因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扩张导致市场关系复杂化,从而要求更完备的法律环境和执法程序,进而导致财政支出增加。

经济因素——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而产生交通拥挤等外部性问题;

需求因素——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政府用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等的支出也要增加。

经济增长阶段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增长论

认为经济发展初期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中期阶段,主要用于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发展的成熟期主要用于教育、保健和福利的支出

非均衡增长理论;鲍莫尔——非均衡增长理论

将国民经济部门分为劳动生产率高的进步部门和劳动生产率低的非进步部门。

随着进步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工资水平也提高,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工资水平的提高。

政府部门属于劳动力生产率低的非进步部门,工资水平提高意味着政府支出的扩大。

第四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指用于非生产性的消耗性支出,主要用于国防、行政管理、司法、外交等支出,其使用并不产生实际的资产。

1、就生产性质而言,属于非生产性的消耗支出。

2、就其本质而言,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因此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

3、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

行政管理费;行政管理费:

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

其内容决定于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结构及其职能。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从行政管理支出的内部结构来看,整个行政管理支出包括两大类,即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国防费;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费和防空经费等。

其特点是随国际形势变化,波动较大。

国防支出是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方面的费用,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费等。

国防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的支出。

政府采购制度:

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应制定有关政府采购的政策、方法、程序、管理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总称为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是指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和程度,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必履行其职能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活动。

第五章

现收现付制:

社会缴费直接用于支付当前的退休者,节余资金为“社保基金”,由政府统一投资。

基金积累制:

一是智利模式(“缴费确定型),个人缴费形成个人账户,未来的养老金给付水平几乎完全取决于缴费余额和投资收益(减去管理费用)。

二是“中央公积金制”,个人缴费形成养老基金,由国家运作管理。

养老金的最终给付与以往的缴费积累有一定的联系。

名义帐户制:

从融资的方式来看等同于现收现付制,从养老金给付的条件和规则来看,个人账户中的“名义”资产在退休时成为记发标准的根本原则。

税收豁免:

指在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

纳税扣除:

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

税收抵免:

允许纳税人从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

优惠税率:

对合乎规定的企业课以较一般为低的税率。

延期纳税:

延缓一定时期后再缴纳税收。

盈亏相抵:

允许企业以某一年度的亏损,抵消以后年度的盈余,以减少其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款。

加速折旧:

准予企业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提高折旧率的办法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一种优惠政策

退税:

是指国家按规定对纳税人已纳税款的退还,优惠退税是税收支出的一种形式,即国家为鼓励纳税人从事或扩大某种经济活动而给予的税款退还。

所得税抵免:

指居住国政府允许抵扣该居民企业在国外已纳的税额,以避免国际重复征税。

投资抵免:

鼓励投资以刺激经济复苏的短期税收措施。

税收抵免与税收扣除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计算出应纳税额后,从中减去一定数额,后者则是从应税收入中减去一定金额。

第六章

预算内收入:

指在一个预算年度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筹措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

【是国家的主导财力,反映整个国家的政策、各级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

预算外收入:

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基金性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是国家财政的补充财力,反映各职能部门事业活动的特点。

它是国家预算资金的必要补充,具有分散性、自主性、专用性的特点。

【政府性基金收入:

三峡工程建设基金收入、铁路建设基金收入、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收入、邮电附电加费收入、港口建设费收入、等。

预算外资金:

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入;乡镇企业统筹等。

经常性收入:

税收、收费

非经常性收入:

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第七章

纳税人:

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

课税对象:

征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亦称课税对象或课税客体。

税率: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

税负:

税收中性:

税负转嫁与归属:

税收超额负担:

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

起征点:

起征点是对征税对象规定的开始征税的数量界限。

免征额:

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不予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全部数额均要征税,而不是仅就超过部分征税。

第八章

第九章

税收制度:

从税收结构分析,税收制度是指一国各种税收及其要素的构成体系。

从法的角度分析,税收制度是一国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统称。

商品税:

商品课税是对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对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除外)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个人所得税是对我国公民、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外的一切所得和非我国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综合所得税:

称一般所得税,将来源于各种渠道的所得加总,减去法定减免和扣除项目的数额进行课税。

分类所得税:

是对同一纳税人不同类别的所得,按不同税率分别征收,如对工资薪金等劳动所得课以较轻的税,对营业利润、利息、股息、租金等资本所得课以较重的税。

增值税:

增值税是对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法定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

是对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收入征收的一种税。

消费税:

消费税是对我国境内从事生产、进口和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资源税:

为调节因资源生成和开发条件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就其销售数量征收的一种资源税。

财产税:

财产税类是指以各种财产为征税对象的税收体系。

财产税类的课税对象是财产的收益或财产所有人的收入,主要包括房产税、财产税、遗产和赠与税等税种。

第十章

国债:

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范畴:

特殊的财政范畴偿还性、自愿性。

特殊的债务范畴:

本质差别在于发行的依据或担保物不同。

国债依存度;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国债偿债率;指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

国债负担率;指到计算期为止,国家历年发行国债尚未偿还的累计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

无记名(实物)国债:

是一种实物债券,以实物券的形式记录债权,面值不等,不记名,不挂失,可上市流通。

由于不记名、不挂失,其持有的安全性不如凭证式和记账式国库券,但购买手续简便。

同时,由于可上市转让,流通性较强。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发行的国债和从1981年起发行的国债主要是无记名式国库券。

记帐式国债:

利用帐户通过电脑系统完成国债发行、兑付,称为“无纸式”国债,可以上市流通,可以记名、挂失、安全性好,成本低,成为各国发行国债的主要形式。

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已为证券投资者建立电脑证券账户,因此,可以利用证券交易所的系统来发行债券。

凭证式国债:

是一种国家储蓄债,可记名、挂失,以“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不能上市流通。

具有类似储蓄、又优于储蓄的特点,通常被称为“储蓄式国债。

我国从1994年开始发行凭证式国债。

第十一章

1、国家预算:

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就实际内容而言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预算的编制,即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二是预算的执行,即财政收支的筹措和使用过程;三是预算的决算,即对国家预算的总结。

2、增量预算:

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

3、零基预算:

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状况.

4、部门预算:

每个部门一本预算,不管是预算内、预算外或其他收支都包含在一本预算中,预算内容完整地涵盖所有财政活动。

5、政府采购:

招标性采购:

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招标

非招标性采购:

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

6、国家预算的年度

7、国家预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8、预算管理体制:

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析的关系。

预算管理体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

主要内容:

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9、财政联邦主义

10、转移支付制

第十二章

结构性赤字:

是指发生在已给定充分就业水平(如失业率不超过4%-5%)条件下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

是由政府财政政策的变量决定的,是一种外生变量,它体现了财政政策变量对经济的影响。

 周期性赤字:

是指一国中因性波动而产生的部分。

例如,随着放缓,下降及支出上升,财政赤字会趋于恶化。

经周期性调整后的财政赤字剔除了经济周期性波动对的影响。

货币融资:

是货币供应量增加。

是向央行发行债务或向国外发行国债。

债务融资:

针对国内企业和居民发行国债。

没有增加货币供应量,流动性增加了。

财政政策的排挤效应

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如何理论市场失灵、外部效应、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混和公共物品等概念

●如何理解财政概念、财政特征、财政本质、财政职能

如何理解财政概念?

财政概念:

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分配,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一种公共经济活动。

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含义:

1.财政是一种分配活动,属于分配范畴。

2.财政活动的主体是政府(或国家)。

财政活动的主题或目的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4.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国民收入,即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

如何理解财政本质?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有两层含义:

一是国家与个人,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即财政收入占GDP的多少;二是国家机构体系内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方式

2、财政是一种集中性的、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3、财政具有强制性和无直接偿还性的特征

4、阶级性(利益集团性)

5、收入和支出的对等性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

1.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精神,重新认识财政概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主要运用集中统一的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财政则是统收统支。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财政是在市场配置的基础上,弥补和克服市场缺陷,而不能喧宾夺主。

2.澄清对公共财政认识的若干误区。

一是不能将公共财政理解为“吃饭财政”,不能笼统地提出财政退出一切生产领域。

二是不可一般地提出财政退出国有企业。

三是防止因强调财政公共性而忽视财政的阶级性或利益冲突。

3.构建公共财政模式的基本要求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解决过去财政的“缺位”与“越位”问题。

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财政改革,规范财税制度和财政运行,提高财政效率。

财政的职能是什么?

一、收入分配职能二、资源配置职能三、经济调控职能四、监督管理职能

公平的含义:

经济公平,即要素投入和要素所得要对等;

社会公平,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市场经济追求是经济公平。

2、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是财政本质的集中反映,也是财政存在的直接动因,包括集中组织收入和公平收入分配两个方面。

–集中组织收入:

指财政为实现国家职能,参与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而形成收入的功能。

–公平收入分配:

指财政通过收入再分配来调节收入差距。

•手段包括:

税收调节;规范工资制度(货币化、透明化);转移支出;干预垄断行业等。

•内容包括:

国有企业的收入水平;非国有企业的收入水平;地区的收入水平;个人的收入水平。

二、资源配置职能

•必要性:

市场机制并不是万能的,垄断、信息不对称和公共物品。

•主要手段:

一是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比重;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三是合理安排国家投资,保证重点建设;四是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社会投资。

•主要表现:

一是实现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的资源有效配置;二是实现资源在产业部门的最优配置;三是实现优化的财政支出结构。

三、经济调控职能

•调控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持续增长

•调控手段

•改变政府支出

•经济疲软时:

增加政府支出,减税

•经济过热时:

减少政府支出,增税

•通过制度设计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改变转移支付

•如实行低保,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保护等;调节税率等。

四、监督管理职能

•公共财政的监督管理职能

–主要是维护市场秩序,防止人为因素和反垄断。

•国有资本财政的监督管理职能

–监督国有资本的运营

–内容:

定期核算;统一会计制度搞好国企股份制改造;参予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监督国有产权转让与交易;管理国企股票、债券的发行,等等。

第二章财政支出

●如何理解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混和产品;

●公共产品的提供:

市场提供的效率损失、公共产品提供的效率标准、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

●财政支出效益与微观经济主体利益的区别、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

分类

物品特点

供应方式

实例

纯私人产品

单独消费

(独享)

没有外在性

供给易于排他

市场提供

向消费者收费

食品、服装、汽车等

混合产品

单独消费

(非独享)

具有外在性

供给易于排除

政府提供

政府资助市场提供

政府拨款或直接收费

公园、影剧院、医院等

纯公共产品

共同消费

(共享)

具有外在性

供给不易排除

政府提供

政府拨款

国防、灯塔等

一、市场提供的效率损失

1.搭便车问题(freeriderproblem):

2.个人购买公共物品是非效率的。

公共产品的成本往往大大超过个人从公共产品中得到的好处,这使得个人不愿购买公共产品。

二、公共产品提供量的效率标准

政府要提供公共产品的合理数量应是多少才符合资源配置的效率?

资源有效配置的一般标准:

当一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量达到社会的边际效用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时,这一产品的配置就是有效率的。

三、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公共生产:

军队、行政司法系统

政府提供补贴:

教育、卫生、保健等

政府与私营机构签订合约:

如BOT

●财政支出效益及其意义

◆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合比例性和政府运用资源的有效性。

只有当资源集中在政府手中能发挥更大效益时,对社会才是在益的.

●财政支出效益与微观经济主体效益的区别

◆两者计算标准不同

◆微观经济主体只需分析发生在自身范围内的直接的和有形的所费与所得;

◆政府则不仅要分析直接的和有形的所费与所得,还需分析长期的、间接的和无形的所费与所得。

◆两者的选优标准不同

◆微观经济主体的目标一般是追求利润;

◆政府追求的则是整个社会的最大效益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经典理论的解释(瓦格纳法则、政府扩张法则等)

财政支出理论上的分类

按照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按照财政支出的目的分类:

预防性支出与创造性支出

按照财政支出的可控性分类:

可控性支出与不可控性支出

按财政支出的受益范围:

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

按照国家职能分类:

西方国家通常将财政支出分为国防支出、管理支出、经济支出和社会支出等四类;我国学者通常将财政支出分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科教文卫支出、公共工程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等。

第四章购买性支出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及其购成、财政投资性支出的性质、特点及其购成、我国行政管理费变化分析、国防费的性质及确定因素、财政投融资体、政府采购制度

第五章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的构成、社会保障的内容及构成、社会保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效率、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构成

 第六章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分类、原则;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影响因素

●结合实际谈财政收入结构、规模变动

第七章税收原理

●税收概念、特征;

●税收术语:

纳税人、代缴义务人、课税对象、课税标准、税率、起征点与免征额、课税基础;

●税收分类、税收原则、税收中性、拉弗曲线

●税收负担、税负转嫁的条件、影响因素

第八章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概念、意义;税制模式;现代税收体系的构成;

●商品税特点与功能、所得税特点与功能

●增值税概念、优点、类型、计征方法;消费税概念、课税对象、纳税环节;营业税的课税范围、计征方法;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课税对象、资源税概念、特点、作用、范围;财产税的作用

第九章国债

●国债的含义、功能和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国债的评价指标

●国债种类、发行方式、偿还方式、三种发行价格;

●隐性债务与显性债务;直接与或有债务

●国债利率的决定、国债市场分类及其关系

国债的功能:

筹措军费。

平衡国家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

发行国债。

向央行透支。

增加税收。

筹集建设资金。

偿还到期国债。

简述国债的主要发行方式及偿还方式

一、承受发行法:

又称直接推销方式,是一种由财政部门直接与认购者举行一对一谈判出售国债的发行方式。

其特点有四:

①发行机构只限于财政部门;

②认购者主要限于机构投资者;

③发行条件通过直接谈判确定;

这种方式的突出优点在于可充分挖掘各方面的社会资金,财政部门在发行上有较大灵活性;

其缺点是只能在有限范围内采用。

二、公卖法,又称“出售法”,是指政府在证券市场以公开出售的方式发行公债的方法。

1、直接发行方式,即由财政部门直接向特定的投资者定向募集,例如对银行、保险公司、定向发行的财政债券、专项国债。

2、代销方式,即由财政部委托代销者向社会出售国债券。

3、承购包销方式,即由拥有一定规模和较高资信的机构组成国债承购包销团,按一定条件直接向财政部承购包销国债,再通过各自的销售网点向社会转售。

4、招标拍卖方式,即按通常的拍卖程度,通过投标人直接投标竞价来确定国债发行价格和收益率。

公卖法的优点是能在金融市场上筹集大量游资,也可以为国家调节货币流通量提供操作工具,缺点是公债发行受资金的影响过大,收入不够稳定。

公募招标法:

发行者先不规定公债发行价格,由投标者直接竞价,然后发行者根据投标所产生的结果来发行公债。

由于招标是公开进行的,属于公募性质,所以称为公募招标法。

连续经销方式:

根据市场情况常年销售。

其特点有四:

①经销期限不定;②发行条件不定;③主要通过金融机构以及证券经纪人经销;④主要适用于不可转让债卷,尤其是储蓄债券。

强制摊派方式是一种政府利用政治权力推销国债的方式。

国债偿还的方式

分期逐步偿还法。

即对一种国债规定几个还本期,直到国债到期时,本金全部偿清。

抽签轮次偿还法。

即通过定期按国债号码抽签对号以确定偿还一定比例国债,直到偿还期结束,全部国债皆中签偿清时为止。

到期一次偿还法。

即实行在国债到期日按票面额一次全部偿清。

市场购销偿还法。

即从证券市场上买回国债,以至期满时,该种国债已全部被政府所持有。

以新替旧偿还法。

即通过发行新国债来兑换到期的旧国债。

简述直接显性债务、直接隐性债务、或有显性债务与或有隐性债务的主要内容。

(1)直接显性债务。

这是由国家法律或合同明确规定的,不依赖任何具体事件发生,必须由政府偿还的债务。

如财政赤字、政府举借的内外债等。

养老金收支缺口

(2)直接隐性债务。

这是产生于政府中长期公共政策,并没有以法律、合同明确规定的政府债务。

如公共投资项目的中长期维护费、未来养老金收支缺口等。

国债项目配套资金。

政府担保的国内金融机构贷款。

国有粮食流通企业亏损挂账。

(3)或有显性债务。

这是以法律、合同形式确定的,在某一特定事件发生情况下,需要由政府偿还的债务。

如间接担保的外债、政策性银行的不良资产,政府为私人部门融资提供担保而产生的政府债务等。

(4)或有隐性债务。

特定的情况下政府承担的非法定的责任或义务,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但在市场失灵、迫于公众压力下,政府不得不偿还的债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