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2443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96 大小:9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方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中医方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中医方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中医方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中医方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方济.docx

《中医方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方济.docx(1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方济.docx

中医方济

中医方济

1.解表剂

1.辛温解表

▪麻黄汤

▪葛根汤

▪葛根加半夏汤

▪麻黄加术汤

▪桂枝甘草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新加汤

▪栝楼桂枝汤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华盖散

▪三拗汤

▪大青龙汤

▪桂枝汤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九味羌活汤

▪大羌活汤

▪止嗽散

▪金沸草散

▪香苏散

▪加味香苏散

▪香苏葱豉汤

▪通宣理肺丸

▪正柴胡饮

▪小青龙汤

▪小青龙加石膏汤

▪射干麻黄汤

▪柴胡桂枝汤

▪紫正散

2.辛凉解表

▪银翘散

▪银翘汤

▪桑菊饮

▪麻杏甘石汤

▪柴葛解肌汤

▪升麻葛根汤

▪竹叶柳蒡汤

▪宣毒发表汤

▪葱豉桔梗汤

3.扶正解表

▪败毒散

▪仓廪散

▪荆防败毒散

▪参苏饮

▪麻黄细辛附子汤

▪再造散

▪麻黄附子甘草汤

▪加减葳蕤汤

▪千金葳蕤汤

▪加减葳蕤汤

▪葱白七味饮

▪小续命汤

▪续命汤

1.泻下剂

1.寒下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复方大承气汤

▪阑尾清化汤

▪阑尾清解汤

▪大陷胸丸

▪大陷胸汤

▪大黄牡丹汤

▪清肠饮

▪阑尾化瘀汤

▪厚朴三物汤

▪厚朴大黄汤

2.温下

▪大黄附子汤

▪三物备急丸

▪三物白散

▪温脾汤

3.润下

▪五仁丸

▪麻子仁丸

▪赭遂攻结汤

▪济川煎

▪五仁润肠丸

4.逐水

▪控涎丹

▪十枣汤

▪舟车丸

▪疏凿饮子

▪己椒苈黄丸

▪越婢汤

▪樟柳散

▪珍珀活命丹

▪越婢加半夏汤

▪泽漆汤

▪一物瓜蒂汤

5.攻补兼施

▪新加黄龙汤

▪增液承气汤

▪黄龙汤

▪承气养营汤

2.和解剂

1.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柴胡枳桔汤

▪厚朴七物汤

▪大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达原饮

▪清脾饮

▪柴胡达原饮

2.调和肝脾

▪四逆散

▪柴胡疏肝散

▪枳实芍药散

▪芍药甘草汤

▪增损逍遥散

▪黑逍遥散

▪加味逍遥散

▪逍遥散

▪当归芍药散

▪痛泻要方

▪开郁种玉汤

▪白芍甘草汤

▪七白散

3.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黄连汤

▪附子泻心汤

3.清热剂

1.清气分热

▪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加苍术汤

▪竹叶石膏汤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豉汤

▪栀子生姜豉汤

▪栀子厚朴汤

2.清营凉血

▪清营汤

▪清宫汤

▪犀角地黄汤

▪化斑汤

▪神犀丹

▪清经散

▪清血养阴汤

▪防己地黄汤

▪脏头丸

3.清热解毒

▪照水丹

▪黄连解毒汤

▪珍宝散

▪针头丸

▪泻心汤

▪甘草汤

▪栀子金花汤

▪增明丸

▪清瘟败毒饮

▪增液解毒汤

▪皂角散

▪凉膈散

▪普济消毒饮

▪仙方活命饮

▪五味消毒饮

▪四妙勇安汤

▪五福化毒丸

▪温清饮

▪猪肤汤

▪驻车丸

▪六神丸

▪冰硼散

▪内消瘰疬丸

▪牛黄上清丸

▪清咽丸

▪上清丸

▪四黄膏

▪赤小豆当归散

▪紫雪散

▪自然铜散

4.清脏腑热

▪导赤散

▪增味导赤散

▪皂刺大黄汤

▪清心莲子饮

▪清心莲子饮

▪泽泻汤

▪泻青丸

▪当归龙荟丸

▪左金丸

▪香连丸

▪戊己丸

▪桔梗汤

▪芍药汤

▪黄芩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玉女煎

▪白头翁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

▪清胃散

▪泻黄散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防风通圣散

▪苇茎汤

▪泻白散

▪柴胡桂枝干姜汤

▪五积散

▪石膏汤

▪栀子大黄汤

5.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清骨散

▪秦艽鳖甲散

▪当归六黄汤

▪百合地黄汤

▪百合知母汤

▪百合洗方

▪滑石代赭汤

4.祛暑剂

1.清络饮

2.香薷散

3.六一散

4.益元散

5.碧玉散

6.鸡苏散

7.桂苓甘露散

8.清暑益气汤

o温里剂

9.温中祛寒

▪理中丸

▪增损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

▪桂附理中丸

▪桂枝人参汤

▪黄芪建中汤

▪吴茱萸汤

▪当归建中汤

▪大建中汤

▪小建中汤

▪理中化痰丸

▪当归生姜羊肉汤

10.回阳救逆

▪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

▪四逆加人参汤

▪回阳救急汤

▪白通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

▪参附汤

▪黑锡丹

▪干姜附子汤

▪茯苓四逆汤

▪乌头赤石脂丸

11.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楂橘丸

▪阳和汤

▪中和汤

▪小金丹

▪芍药甘草附子汤

▪乌头汤

▪附子粳米汤

▪赤丸

▪大乌头煎

▪乌头桂枝汤

1.补益剂

1.补气

▪四君子汤

▪掌胃膏

▪增损肾沥汤

▪三才汤

▪枣参丸

▪乌鸡白凤丸

▪枣肉豆蔻丸

▪六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

▪泽兰膏

▪异功散

▪补中益气汤

▪参苓白术散

▪保元汤

▪七味白术散

▪升阳益胃汤

▪举元煎

▪生脉散

▪升陷汤

▪人参胡桃汤

▪完带汤

▪人参蛤蚧散

▪玉屏风散

▪清带汤

▪易黄汤

▪人参健脾丸

▪苍附六君汤

▪柴术六君汤

▪理冲汤

▪补肾固冲丸

▪足精丸

▪交泰丸

2.补血

▪四物汤

▪养精种玉汤

▪桃红四物汤

▪贞元饮

▪增损当归丸

▪圣愈汤

▪泽兰汤

▪胶艾汤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

▪当归饮子

▪胎元饮

▪清肝止淋汤

▪上下相资汤

▪大营煎

▪调经种玉汤

3.气血双补

▪人参养荣汤

▪足卫和荣汤

▪增损乐令汤

▪增损泽兰丸

▪增损四物汤

▪八珍汤

▪枣仁汤

▪增损柴胡汤

▪赞化血余丹

▪十全大补汤

▪炙甘草汤

▪加减复脉汤

▪泰山磐石散

▪八珍益母丸

▪固本止崩汤

▪毓麟珠

▪大补元煎

▪玉灵膏

▪通乳丹

▪救坤丹

4.补阴

▪六味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

▪都气丸

▪麦味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

▪明目地黄丸

▪补肾固齿丸

▪左归丸

▪左归饮

▪一贯煎

▪大补阴丸

▪虎潜丸

▪二至丸

▪桑麻丸

▪月华丸

▪补肺阿胶汤

▪石斛夜光丸

▪蛤蚧定喘丸

▪保阴煎

▪引火汤

▪黄连阿胶汤

5.补阳

▪肾气丸

▪二仙汤

▪济生肾气丸

▪增益八味丸

▪增益八味丸

▪十补丸

▪右归饮

▪右归丸

▪温胞饮

▪秃鸡散

▪补天大造丸

▪青蛾丸

6.阴阳双补

▪地黄饮子

▪龟鹿二仙胶

▪七宝美髯丹

▪抗骨增生丸

▪赞育丹

▪翟平薯蓣丸

1.固涩剂

1.固表止汗

▪牡蛎散

▪玉屏风散

2.敛肺止咳

▪九仙散

3.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

▪燥肠丸

▪赤石脂禹余粮汤

▪桃花汤

▪四神丸

4.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

▪锁阳固精丸

▪水陆二仙丹

▪缩泉丸

▪桑螵蛸散

▪五子衍宗丸

▪封髓丹

▪寿胎丸

5.固崩止带

▪固冲汤

▪固经丸

▪震灵丹

▪易黄汤

▪完带汤

1.安神剂

1.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

▪磁朱丸

▪生铁落饮

▪珍珠母丸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牛黄抱龙丸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风引汤

2.滋养安神

▪天王补心丹

▪柏子养心丸

▪枕中丹

▪酸枣仁汤

▪定志丸

▪甘麦大枣汤

▪安神补心丸

1.开窍剂

1.凉开

▪安宫牛黄丸

▪牛黄清心丸

▪紫雪丹

▪十香返生丸

▪小儿回春丹

▪行军散

▪至宝丹

▪人丹

▪麝香保心丸

2.温开

▪苏合香丸

▪紫金锭

▪玉枢丹

▪冠心苏合丸

1.理气剂

1.行气

▪越鞠丸

▪瓜蒌薤白半夏汤

▪瓜蒌薤白白酒汤

▪增味四物汤

▪金铃子散

▪珍宝饮

▪延胡索汤

▪良附丸

▪半夏厚朴汤

▪厚朴温中汤

▪天台乌药散

▪暖肝煎

▪橘核丸

▪四磨汤

▪定喘汤

▪导气汤

▪三层茴香丸

▪五磨饮子

▪香砂养胃丸

▪茴香橘核丸

▪越鞠保和丸

▪木香顺气丸

▪香棱丸

▪乌药汤

▪橘皮丸

▪枣肉平胃散

2.降气

▪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

▪小半夏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

▪大半夏汤

▪干姜人参半夏丸

▪旋覆代赭汤

▪橘皮竹茹汤

▪丁香柿蒂汤

▪新制橘皮竹茹汤

▪厚朴麻黄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茯苓杏仁甘草汤

▪橘枳姜汤

▪桂枝生姜枳实汤

▪大桂汤

1.理血剂

1.活血祛瘀

▪桃核承气汤

▪增损启膈散

▪下瘀血汤

▪大黄蛰虫丸

▪杖疮珍珠散

▪蟅虫散

▪泽兰散

▪大成汤

▪血府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

▪展筋丹

▪膈下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七厘散

▪复原活血汤

▪温经汤

▪艾附暖宫丸

▪生化汤

▪失笑散

▪活络效灵丹

▪手拈散

▪丹参饮

▪鳖甲煎丸

▪桂枝茯苓丸

▪阿魏化痞膏

▪速效救心丸

▪活血止痛散

▪麝香追风膏

▪跌打丸

▪坎离砂

▪正骨紫金丹

▪生血补髓汤

▪黎洞丸

▪定痛和血汤

▪双柏散

▪银花蕺菜饮

▪清热调血汤

▪四味汤

▪舒筋活血汤

▪抵当汤

▪自生饮

2.止血

▪四生丸

▪十灰散

▪咳血方

▪小蓟饮子

▪障脐汤

▪珍珠八宝丹

▪槐角丸

▪黄土汤

▪胶艾汤

▪槐花散

▪地榆槐角丸

▪脏连丸

▪三七止血汤

▪养阴止血汤

▪清经止血汤

▪清胃止血汤

▪棕灰散

1.治风剂

1.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

▪苍耳子散

▪菊花茶调散

▪大秦艽汤

▪小活络丹

▪大活络丹

▪牵正散

▪止痉散

▪消风散

▪五虎追风散

▪醉仙汤

▪玉真散

▪木瓜丸

▪明目上清丸

▪拨云退翳丸

▪消风汤

2.平熄内风

▪羚角钩藤汤

▪钩藤饮

▪蚱蝉散

▪蚱蝉汤

▪镇肝熄风汤

▪建瓴汤

▪天麻钩藤饮

▪大定风珠

▪三甲复脉汤

▪阿胶鸡子黄汤

▪小定风珠

▪地黄饮子

1.治燥剂

1.轻宣外燥

▪杏苏散

▪桑杏汤

▪清燥救肺汤

▪翘荷汤

▪沙参麦冬汤

2.滋阴润燥

▪增液汤

▪泽肤膏

▪增液承气汤

▪增液润燥汤

▪麦门冬汤

▪增液麻仁汤

▪五汁饮

▪玉液汤

▪益胃汤

▪养阴清肺汤

▪琼玉膏

▪百合固金汤

▪补肺阿胶汤

▪铁笛丸

▪两地汤

▪百合鸡子汤

▪栝楼牡蛎散

1.祛湿剂

1.燥湿和胃

▪平胃散

▪不换金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

▪柴平汤

▪六和汤

▪香砂胃苓汤

▪厚姜半甘参汤

▪燥湿丹

▪燥阴散

2.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栀子柏皮汤

▪茵陈四逆汤

▪斩梦丹

▪八正散

▪五淋散

▪三仁汤

▪藿朴夏苓汤

▪黄芩滑石汤

▪甘露消毒丹

▪连朴饮

▪当归拈痛汤

▪宣痹汤

▪二妙散

▪三妙丸

▪四妙丸

▪蚕矢汤

▪白带汤

▪止带方

▪除湿胃苓汤

▪三黄洗剂

3.利水渗湿

▪五苓散

▪四苓散

▪胃苓汤

▪泽漆丸

▪茵陈五苓散

▪泽泻散

▪猪苓汤

▪防己黄芪汤

▪防己茯苓汤

▪五皮散

▪五皮饮

▪茯苓甘草汤

▪百合滑石散

4.温化寒湿

▪苓桂术甘汤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败酱散

▪真武汤

▪实脾散

▪萆薢分清饮

5.祛风胜湿

▪羌活胜湿汤

▪珍宝三生丹

▪增补省风汤

▪蠲痹汤

▪独活寄生汤

▪八风续命汤

▪三痹汤

▪鸡鸣散

▪桂枝芍药知母汤

▪铁骨丹

▪桂枝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

▪紫葳汤

▪足踏丸

1.祛痰剂

1.燥湿化痰

▪二陈汤

▪导痰汤

▪涤痰汤

▪金水六君煎

▪温胆汤

▪赭决九味汤

▪枣子绿矾丸

▪十味温胆汤

▪茯苓丸

▪苍附导痰丸

▪启宫丸

▪皂角化痰丸

▪散聚汤

▪三棱煎

▪芎归二陈汤

▪苦酒汤

2.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

▪清金降火汤

▪小陷胸汤

▪柴胡陷胸汤

▪滚痰丸

▪清肺汤

▪浙贝蛋

▪七珍丹

▪消瘰丸

3.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

4.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

▪冷哮丸

▪三子养亲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定痫丸

▪皂荚丸

▪半夏散

1.消食剂

1.消食化滞

▪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

▪鳖甲煎丸

▪木香槟榔丸

▪开胸顺气丸

▪大山楂丸

2.健脾消食

▪健脾丸

▪枳术丸

▪资生丸

▪曲蘗枳术丸

▪橘半枳术丸

▪香砂枳术丸

▪枳实消痞丸

▪胵黄散

▪葛花解酒汤

▪十六味地黄丸

▪健脾养胃丸

1.驱虫剂

1.乌梅丸

2.理中安蛔汤

3.连梅安蛔汤

4.肥儿丸

5.布袋丸

6.化虫丸

7.伐木丸

o涌吐剂

8.瓜蒂散

9.三圣散

10.救急稀涎散

11.盐汤探吐方

o痈疡剂

12.仙方活命饮

13.牛蒡解肌汤

14.海藻玉壶汤

15.蟾酥丸

16.连翘败毒散

17.五味消毒饮

18.银花解毒汤

19.四妙勇安汤

20.犀黄丸

21.醒消丸

22.神效托里散

23.五神汤

24.托里透脓汤

25.阳和汤

26.透脓散

27.小金丹

28.中和汤

29.清肠饮

30.薏苡附子败酱散

31.大黄牡丹汤

32.苇茎汤

33.薏苡仁汤

34.内补黄耆汤

35.如意金黄散

36.拔毒生肌散

37.四生散

38.牡丹散

39.生肌玉红膏

40.保心丹

41.内消连翘丸

42.紫阳丹

43.长肉生肌散

44.藻药散

45.皂刺散

46.皂角苦参丸

47.燥湿丹

48.泽及汤

49.樟脑丹

50.针头散

正文

1.解表剂

1.辛温解表

▪麻黄汤

麻黄汤

【来源】

《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分类】

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

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炙甘草3克。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用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

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注意】

2.1、一般冬季使用;

3.2、青壮年多用;

4.3、北方多用;

5.4、有咽痛者不能使用麻黄汤。

咽痛则表明有热,热证复用热药,则必然加重病情,故如此

▪葛根汤

葛根汤

【来源】

《伤寒论》

【处方】

葛根12克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芍药6克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

发汗解毒,升津舒筋。

治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

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

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葛根,减至8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

【方解】

方中葛根升津液,濡筋脉为君;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为臣;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加半夏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葛根12克麻黄9克(去节)甘草6克(炙)芍药6克桂枝6克(去皮)生姜6克(切)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

【用法】

上八味,以水1升,先煮葛根、麻黄,减至800毫升,去白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覆取微似汗。

【功用】

发汗解表,舒筋止呕。

【主治】

外感风寒,头痛,项背强直拘急,无汗,口不渴,呕逆,苔白,脉浮者。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组成】

麻黄汤原方加白术12g。

【来源】

《金匮要略》卷上。

【功用】

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主治】

风寒湿痹,身体烦疼,无汗等。

(即风寒表实证挾湿)

【注意】

本方中的白术可以用苍术代替。

东汉时期,苍术和白术是不分的。

▪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桂枝12克,炙甘草6g

【功效】

补心气,温心阳

【主治】

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

  

【药方用法】  

水煎分三次温服(成人常用剂量:

10剂) 

【方解】

汗出过多,内伤心阳,心中阳气受损则心下悸动,喜得按捺,故叉手冒心。

方中用桂枝入心,辛温助阳,甘草甘温益气,再助心中阳气复生。

二药合用,辛甘化阳,阳复而阴济,使心得以安宁。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甘草9克(炙)生姜9克(切)大枣3枚(擘)附子6克(炮)  

【用法】

上六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100毫升,温服。

调养如桂枝汤法。

  

【功能主治】

调和营卫,固表扶阳。

用于太阳病发汗太过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少而不畅,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用于治疗表虚漏汗,顽固性盗汗,窦性心动过缓,小儿虚脱,乙型肝炎等。

▪桂枝新加汤

桂枝新加汤

【组成】

桂枝(去皮)9g 芍药12g 甘草(炙)6g 生姜(切)12g 大枣(擘)十二枚 人参9g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功能主治】

解肌祛风,通营补津液而调和营卫。

用于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

脉沉迟,或痹,或四肢拘挛、心下痞塞者。

 

【歌诀】 

新加汤增芍姜量,更添人参使胃强。

汗出身痛表里虚,扶正袪邪效能彰。

  

【按】

本方证辨证要点为桂枝汤证身痛明显,胃气虚、脉沉迟者。

本方证常见于急性商病后期,或各种慢性病中,当有表证和胃气虚症状时,可进一步细审是否有本方证。

表证未解而有里虚之候,治疗必须扶里之虚,才解外之邪。

假如另有厥逆、下利等证,本方则不能再用,应按先救其里后救其表的定法治之。

▪栝楼桂枝汤

栝楼桂枝汤

【组成】

栝楼根6克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

【功能主治】

解肌发表,生津舒筋。

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身体强,几几然,脉沉迟而有力者。

【用法】

上六味,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取微汗。

汗不出,服顷啜热粥发之。

【方论】

本方即《伤寒论》桂枝汤加栝楼根而成,所治之证,为痉病中之柔痉。

是外有表邪,经络受阻,经脉拘急不舒,复因表虚汗出,津液不得濡润而成。

方中用桂枝汤外解风寒,加入栝楼根甘寒润燥而通津液,并且善通经络。

配合成方,可收解表生津并重之效,表证解,津液通,经脉濡,而痉亦自愈。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汤

【组成】

《伤寒论》。

【组成】

桂枝3两(去皮),甘草2两(炙),生姜3两(切),大枣12枚(擘)。

【功效】

发汗解肌祛风,去阴通阳。

【主治】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温服1升。

【各家论述】

6.①《尚论篇》:

用桂枝之辛甘,以亟散太阳之邪;其去芍药之意,酸收二字不足尽之,以误下故不敢用,恐其复领阳邪下入腹中也。

7.②《伤寒贯珠集》:

邪气仍在阳分,故桂、甘、姜、枣甘辛温药,从阳引而去之;去芍药者,恐酸寒气味,足以留胸中之邪,且夺桂枝之性也。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生姜9克(切)附子5克(炮)

【用法】

上五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调养如桂枝汤法。

【功能主治】

解肌祛风,温补阳气而生津液。

用于太阳病,误用下法后,脉促胸满,微恶寒者。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桂枝5克(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3克大枣4枚(擘)杏仁(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24枚  

【用法】

上七味,以水500毫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1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70毫升,半日许服尽。

调养如桂枝汤法。

  

【功能主治】

小发其汗,以解表邪。

小小汗之以和营卫。

太阳病,得之8-9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1日2-3度发,面色反有热色,身痒者。

痘疮热气如灼,表郁难以见点,或见点稠密,风疹交出,或痘不起胀,喘咳咽痛者。

【各家论述】

8.①《内台方议》:

桂枝汤治表虚,麻黄汤治表实,二者均曰解表,霄壤之异也。

今此2方合而用之者,乃解其表不虚不实者也。

桂枝汤中加麻黄、杏仁,以取小汗也。

9.②《伤寒贯珠集》:

既不得汗出,则非桂枝所能解,而邪气又微,亦非麻黄所可发,故合2方为1方,变大制为小制。

桂枝所以为汗液之地,麻黄所以为发散之用,且不使药过病,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