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弱化虚化边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刻不容缓.docx
《半月谈弱化虚化边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刻不容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月谈弱化虚化边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刻不容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半月谈弱化虚化边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刻不容缓
半月谈:
弱化、虚化、边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不少短板,甚至出现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发展党员优亲厚友,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老弱病残严重,组织生活有名无实,甚至被黑恶势力把控,最终严重阻碍了组织力的提升。
2月4日-2月5日,《半月谈》连发多篇文章指出,农村党支部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更是引领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先锋队和主力军,面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清理整顿和“强本固基”刻不容缓。
而要做到这一点,既要把好基层党组织“入口关”,扎紧扎牢制度的篱笆,又要抓好“带头人”,在“村域”之外的更大范围内公开引智、引才,强化嵌入型村干部的“村民”意识。
半月谈评论:
基层党组织“入口关”岂容失守
最新一期《半月谈内部版》刊发的专题报道《有“形”无力的农村党支部》中披露,有的农村基层党支部发展党员优亲厚友,支部变成“自家后院”;有的支部将优秀人才拒之门外,却把文盲、地痞流氓、“村霸”发展入党;有的支部多年没有发展过党员,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严重,甚至连支部大会都开不起来,上述乱象让群众敢怒不敢言,甚至被诟病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这些乱象,无疑凸显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亟待加强,基层组织力亟待提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从主观方面看,部分地方的村支书作为支部的带头人,在政治素养上不合格,行为做派上“一言堂”,权力观上出现偏差。
要么背弃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专权、弄权、贪权;要么专门在“自己人”中发展党员以巩固自己的地位,维护宗族和小圈子私利;要么借口压力大、任务重、待遇低而干脆“撂挑子”;要么工作思维简单粗暴,“谁听话发展谁,谁的拳头大发展谁”。
从客观方面看,部分乡村凋敝、人才外流导致农村党员队伍老弱化或无人可发展,是个不争的事实。
另外,基层组织制度缺乏刚性约束,管理制度缺乏科学细化,监督制度和党员权利流于形式,导致民主程序上随意性较大,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跟不上时代发展,党务公开和组织生活成了一本“糊涂账”。
央视此前曝光的河北定州“最牛村主任”(右)
基层党组织“入口关”不能失守!
面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清理整顿和“强本固基”刻不容缓。
重中之重,是加强“县乡巡察”,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薄弱村党支部和村支书进行重点巡察,将违规发展的党员和少数村霸式的村干部坚决清除出队伍,防止“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再次,针对部分农村党员老弱化、流动性大以及人才紧缺等问题,应综合发力,探索“强村带弱村”、政策激励保障、创新流动党员组织生活机制、创建返乡人才库等措施,让基层党组织活起来、动起来、强起来。
弱化、虚化、边缘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清理整顿刻不容缓!
政治功能是党组织第一位的功能,提升组织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建设的必然要求。
针对农村党支部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处偏远的党支部面临的各种难题,应该怎么办?
乡村振兴了,选人问题才好办
河南某县委组织部长说,之所以出现基层组织力下降现象有三大原因:
其一是农村空心化。
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人都外出了,导致无人可选,无人可用。
这也是客观上造成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老化、弱化、宗族化的主要原因。
其二是村干部压力大待遇低。
特别是近几年,脱贫攻坚任务重,要求严,一些村干部有厌倦情绪,还有些人撂挑子不干。
个别村庄,别说选“双强”党员和村干部了,连班子都配不齐,而这恰恰又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
其三是干部走读现象严重。
一些村干部自己就不在村里住,只有开会或上级检查时才回到村里。
在一些偏远村庄,现在村里的工作主要靠上级选派的“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来支撑。
这些人积极性较高,能力也强,但他们大多是“飞鸽”牌的,不是“永久”牌的。
记者观点: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现在中央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十分重视,投入也很多。
许多村党员活动室建起来了,设备买来了,活动场所也有了,但缺乏有能力、有水平的“带头人”。
不少干部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想真正实施到位,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加强。
基层组织建设要想加强,人才是个大问题。
不然,思路有了,规划有了,资金有了,没有人来干,乡村依然没办法振兴。
只有乡村振兴了,大家才愿意回农村发展和生活,那样选人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关键还是抓好“带头人”
陕西省永寿县店头镇党委书记王高林:
加强农村组织力建设,关键在于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
陕西省永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从强:
近年来,永寿县注重从年富力强的村干部、热心村上事业的退休或退二线回乡居住干部、外出打工致富返乡人员、退伍军人、学校毕业未就业学生等“五类人”中发展党员,并择优选拔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成效明显。
目前,全县有26名经济能人进入村级班子,其中7人已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陕西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曹武军:
在解决好农村无人可供培养这一严峻问题的同时,对于那些个别村支书在发展党员时优亲厚友的问题一定要严肃追责。
否则,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会大大降低,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记者观点:
在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基层党组织中懂党务、精党务、善抓党务的干部严重不足。
在“村域”之外引智引才
基层干部建议:
在一些基层组织薄弱却也后继无人的农村,在培养选拔党组织带头人时,可以尝试突破本村、本乡限制,拓宽选人视野,探索公选、公开招聘等方式,在“村域”之外的更大范围内公开引智、引才。
记者观点:
记者在山东潍坊、德州、济宁等多地调研了解到,如何真正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吸引到农村、扎根在农村,是各地普遍面临的困境之一。
目前,外来精英中的嵌入型村干部普遍存在定位模糊问题,许多人存在镀金想法,有的长期“走读”,有的大学生村官被长期“借调”到县乡机关。
因此,有必要强化嵌入型村干部的“村民”意识:
一是规定第一书记驻村期间,必须全身心投入村庄帮扶工作,不得走读;
二是规定大学生村官驻村期间不得借调,要让大学生村官树立“村里人”的意识。
相关阅读:
《有“形”无力的农村党支部》半月谈《半月谈内部版》2018年第2期,记者:
陈晨庞明广王建蔡馨逸叶婧
缺合格党员,缺优秀人才,缺好带头人
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党心民心、不断落地生根,各地基层党组织坚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严把党员入口关,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发展党员优亲厚友,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老弱病残严重,组织生活有名无实,甚至被黑恶势力把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仍有不少隐患。
而根源还在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优秀人才外流,以至于农村党支部建设中缺合格党员、缺优秀人才、缺好带头人。
入党门槛低,党员素质堪忧
有一些党员文化水平非常低,入党申请书都不会写,上台去读都读不通顺,字都能认错。
有的抄网上的入党申请,甚至把名字地址都抄上去了。
“关系好”能入党。
西部某省一个村的第一书记介绍,因区划调整,2016年7月,另一个行政村被并进本村。
据他了解,在被并入的村中有一名党员,既不识字、又不讲理,喜欢惹是生非,群众基础很差,但当初因为他与村支书关系较好,就顺利入了党。
西部某省份驻村扶贫队一名队员对记者说:
很多时候,支部书记和谁关系好,就让谁先入党;如果支书跟你玩得不好,他就会说今年名额不够,让你明年再写申请。
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党组织就出现了很多素质不过关的党员。
我们帮扶的村寨有一名党员扎某(化名),今年30岁了,属于文盲,没读过书,在村子里也很懒散,不爱干活,在这个深度贫困村寨里都算是比较后进的年轻人。
党支部找他去带头参加劳动,他就直接提出:
“我不当党员了,你们拿给某某某去当。
”
“够蛮横”成优势
西部某县一名有7年党龄的农村党员邵某说,农村党员总体来说是好的,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们村有的党员就吃喝嫖赌,有的还是村里的地痞流氓。
这些人说不定在乡上说话比支书还管用,他想要入党,村支书都要给他点面子,没准还会给他弄个什么职务。
一些品质不好的人,有些村支书也愿意他们入党,因为他够蛮横,一些工作推动得起来。
比如村里修路要占谁家的田,这家如果不愿意,他没准就会动手威胁,用比较野蛮粗暴的方式去开展工作。
“拉人头”凑任务。
秦巴山区一个贫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说,由于村里大多是文化程度偏低的留守老人,没有合适的培养对象,他们村已经5年没有发展党员了。
按照镇党委要求,去年需要发展一名年轻党员,恰好该村一名在外打工的大学毕业生暂时回村休整一段时间,村干部就立刻上门做工作,很快将之发展为预备党员。
“按照正常程序,应当是本人先写入党申请书,之后再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
但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这些环节的时间只能压缩,连入党申请书的时间都是往前填的。
”这位第一书记坦承,这类情况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并非个例。
“我在调研中也了解到,在个别地方,为了完成上级要求的发展年轻党员的任务,有村干部主动上门劝说年轻人入党,甚至给予其一定承诺和好处。
”一位党建研究专家告诉记者。
“一言堂”先定调。
西北某省一位农村党员透露,前些时候,该村党支部开会讨论接收一名预备党员,村支书先定下调子,但讨论的人选还不是入党积极分子。
在无记名投票环节,有3名党员甚至没有领到表决票,“在村支书的坚持下,最终还是通过了。
”
“现在我们开会讨论发展预备党员,连人都不认识,面都见不到,就是走走形式。
”西南某省农村党员老叶说,“现在基层发展党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我觉得应该规范起来,开会时让积极分子都互相介绍一下,充分了解下情况。
”支部小圈子,战斗堡垒变味
“自家后院”,发展党员优亲厚友。
记者在北方某市城乡接合部一个村采访时了解到,该村原支书2014年因妨害公务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后被开除党籍并被判处有期徒刑。
该村多位群众向记者透露,这位村支书在任10年的时间里,几乎把党支部变成了“自家后院”,大多在亲戚朋友和“自己人”中发展党员,俨然成了“党内个体户”。
如果一些党员“不听话”,其组织关系就被强迫转出该村。
久而久之,该村党员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是此人的亲属或亲信。
该村一位曾担任过村委会副主任的人说,为使一位亲信的儿子顺利入党,这位原村支书曾在村里策划了一起小小的火情,让人专门拍下亲信之子英勇救火的场景,以此作为“良好表现”,助其顺利入党。
还有一个人在外开设赌局,因其父与原村支书关系密切而顺利入党。
“虽然原来的支书被判刑了,但当初他发展的党员都还在村里,影响还在。
有的党员就没个党员的样子,更别提什么先锋模范作用了。
我们是看在眼里、痛在心头!
”有村民无奈表示。
西南某省一位农村党员老叶告诉记者,他们村有10名入党积极分子,其中一名老师大学毕业比较优秀,但开支部会议发展的是另外一名只有初中文凭、在村子附近当保安的普通年轻人。
“他是支书家的侄子。
”老叶说,当天晚上,支书召集全村党员开会,讨论选出一名预备党员,支书明说了就要大家选这个人。
“我就觉得很不公平,选上的人普普通通,有好几个入党积极分子都比他优秀。
这几年发展党员要求很严格,但我们书记上任这四五年来不光发展了他侄子,还把他儿子也发展成了党员。
”老叶说,在他家附近村子的党支部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党支部发展党员,书记会提前说让大家选谁,投票只是走走形式。
“武大郎开店”,优秀人才拒之门外
多位受访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在一些地方,有村支书为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