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2209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

《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

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可研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xx县高寨子肖家坝、何家院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

2、项目地点:

xx县高寨子镇肖家坝村、何家院村

3、项目性质:

地质灾害避险基础设施项目

4、项目建设单位:

xx县高寨子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

5、工程概况:

xx县高寨子肖家坝、何家院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0000㎡,建筑占地4020㎡,总建筑面积8040㎡,共有房屋273间,房屋建筑均为两层、已定安置户82户,未定安置户9户,建二层建筑占地为38㎡的25户、建二层建筑占地45㎡的有66户。

其中:

肖家坝村灾民集中安置点规划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可建成198间房屋安置66户264人。

何家院村灾民集中安置点规划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可建房75间安置25户。

绿地3558㎡,项目还包括安置点内配套的道路、供排水、电力、照明、通讯等子工程。

项目投资经估算为万元,项目建设所需的道路、给排水、电力、弱电等基础设施资金万元;农民住宅建设资金万元,以上资金来源于灾后重建中央基金。

6、土地使用:

为安置因地质灾害受影响的移民,建设该移民小区,项目用地面积为20000㎡,按750元/㎡,估算土地费用1500万元。

供地方式:

划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内容

单位

指标

1

规划用地面积

20000

其中:

肖家坝村

14000

何家院村

6000

2

建筑占地

4020

其中:

肖家坝村

3040

何家院村

980

3

建筑面积

8040

其中:

肖家坝村

6080

何家院村

1960

4

建筑密度

%

34.96

容积率

2

5

绿地面积

3558

绿地率

%

17.79

6

道路与场地

9502

7

总投资

万元

8

单位功能投资

万元/人

9

安置总户数

10

安置总人口

7、项目可安置91户因地质灾害影响的移民,户均建筑占地面积为44.18㎡、户均建筑面积88.36㎡,安置的总人口为346人。

二、项目建设背景

何家院村位于xx县城以东8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510户1454人。

“5.12”地震造成全村319户农房受损,经鉴定需重建房屋的有157户,已拆除危房132户375间,避险搬迁户25户,统一安置在何家院村五组灾民集中安置点。

规划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可建房75间安置25户100人。

肖家坝村距县城以东7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605户,2305人。

“5.12”地震造成全村584户农房受损,经鉴定需重建房屋的有266户,避险搬迁户66统一安置在肖家坝村三组灾民集中安置点。

规划占地面积14000余平方米,可建成198间安置66户264人。

经有关部门鉴定认为地质灾害的受威胁区域为xx县高寨子镇肖家坝村一组、何家院村二组。

根据地质灾害评估属地质灾害危险性大,范围内的建筑物须拆除搬迁。

1、地质灾害基本概况

地质灾害的受威胁区域位于xx县高寨子镇,属中山区,地层岩性为中上元古界碧口群绢云绿泥片岩,岩层多风化破碎(在有临空面存在的情况下易发生岩质滑坡),自然坡角约25度,其次为第四系残坡积土及第四系玉带河右岸一级阶地粘性土及砾石类土,其结构松散,含孔隙水,受大气降水和玉带河补给,含水丰富,该区域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地形复杂,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仅在何家院二组及肖家坝村一组区域内发现有第四系残坡碎石粘性土边坡两条,具体情况如下:

边坡(隐患,编为HPl),位于何家院二组西侧。

主滑方向105°,滑动面产状105°⊿30°,滑床岩性为浅灰色晶屑熔结凝灰岩,滑坡前缘宽约150m,后缘宽约50m,前后缘相距约200m,厚5-10m,滑坡体为残坡积碎石土及全风化凝灰岩,方量约11万方。

,为中型规模。

滑坡中、后缘地裂缝发育,大致走向lO°,长20-30m,宽10-20cm,延深l~2m。

改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大。

边坡(隐患,编为HP2)位于肖家坝村一组南侧,长约110m,边坡高度4-6m,由第四系残坡积含碎石粘性土组成,边坡坡角约28°,边坡坡向63°,边坡走向153°。

在村民修房开挖基坑时裸露地表,在地震或强降雨时会发生浅层土质滑坡,会威胁肖家坝村一组多出村民住宅,危险程度高,危害性大。

2、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边坡(隐患,编为HPl)和边坡(隐患,编为HP2)均处于蠕动变形阶段,目前属滑坡隐患,由于滑坡中、后缘地裂缝发育,且坡土体厚度较大,在强降雨时易引发较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对下方何家院二组村民的生命财产构成极大威胁。

综合判析该两处滑坡现状稳定性差,危险性大。

3、稳定性及危害性分析

该两处滑坡处于蠕动变形阶段,目前属滑坡隐患,由于滑坡中、后缘地裂缝发育,且坡土体厚度较大,在强降雨或地震时易引发较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对下方何家院二组村民的生命财产构成极大威胁。

综合判析该滑坡现状稳定性差,危险性大,对滑坡区两侧的24户居民构成严重威胁。

此外,肖家坝村一组有一条近东西向的支流,采用涵洞过水,洪水期骤涨快退,具典型的山区河流特点,在强降雨、洪水期及地震情况下,对公路下方涵洞出口的18户构成威胁。

支流右侧14户居民房屋后发生小规模崩塌,由于房屋靠近坡脚,崩塌堆积物已堆积在屋角,开挖边坡对坡脚3户构成威胁。

目前两处滑坡稳定性差,危险性大,对本次调查的两村的村民构成较大的威胁。

4、防治方案

根据“以人为本”的地质灾害防治原则,为了彻底消除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对两村农户造成的灾害,建议防治措施如下:

该地形处在地震带边缘,危险性大,房屋结构简单,搬迁费用较少,建议采用搬迁避让防治方案。

充分考虑迁出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规划合适的地块,落实安置用地指标,建设安置安置点。

三、项目编制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及附件《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陕西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71号);

(4)国土资源部颁布的DZ/TO218~DZ/TO2202006地质灾害防治勘察、治理、检测范围;

(5)《xx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xx县人民政府2002年);

(6)xx县高寨子镇肖家坝、何家院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书。

(7)《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11)《全国统一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单价表》

四、结论与建议:

xx县高寨子肖家坝、何家院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总投资3548万元,。

预计可安置受地质灾害影响的移民91户,可安置人口为346人。

项目是地质灾害避险基础设施工程,它的建设将使肖家坝、何家院两个自然村摆脱地质灾害困境。

项目建设符合肖家坝、何家院两个自然村地质灾害避险的需要,它的建设可使移民远离地质灾害的困扰,逐步走向小康。

有利于加快当地城市化进程。

有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完善了移民小区的基础设施,为移民在优越环境下生产生活能起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

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

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移民小区安置点的建设将促进该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稳妥安置地质灾害造成的移民,减轻灾害对他们造成的影响,使之尽快摆脱困境。

有利于地质灾害移民在新环境下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与提高。

地质灾害移民小区项目的建设将促进莲都区地质灾害移民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有利于移民工作计划的落实。

使移民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以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改善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加强农村产业培育和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加快农村人口外迁步伐,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有序转移,推进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农民下山移民工程建设进程。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评述

1、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于xx县高寨子镇肖家坝村三组、何家院村五组。

xx县高寨子肖家坝、何家院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在乡镇总体规划的范围内,与规划要求基本符合。

2、自然条件概述

2.1、地形地貌

肖家坝村三组地块属大巴山中低山区坡角地带,系玉带河左岸高漫滩与大巴山中低山区坡角交汇部位。

地形除北侧为斜坡外,经回填现大部分地基基本平坦,野外钻探未发现影响拟建工程场地安全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场地及地基是稳定的,宜于本工程建设。

2.2、工程地质条件:

该项目建设场址地势较平坦,为地貌,土层具二元结构,上部2—4米粉、细沙,允许承载力80~120kpa,下部为砾沙,卵石等,厚度10—20米,承载力为200~300kpa。

地表层均含水,属三层滞水,水量不大,一般地下水埋深0.6~1.2米。

地基土分三层:

第一层杂填土,主要成分碎石、碎砖、卵块石及粘性土等,厚度大约为1.0米;第二层粉质粘土,该层系洪积成土,分布广,厚度多介于1.0-1.5米;第三层碎石灰粘土,该层系早期洪积成因土,分布广,厚度大(多介于3.0米),底部直接和基岩接触,根据经验,该碎石灰粘土层承载力标准值fk多介于250-275KPa间,是一般民用建筑地基良好的持力层。

地基土土层结构比较均匀,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可采用浅基础方案,选碎石灰粘土为基础持力层。

3、气候条件:

高寨子镇属属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9℃,无霜期247天,年降水量1009.8mm,境内水文条件较好,地表水丰富,玉带河为主要河流,属汉江河水系,水利资源丰富。

4、交通运输条件:

西汉高速公路和城黄公路沿玉带河穿境而过,但待建区域原为农田,工程前期需先建设施工便道。

5、公用设施条件:

村镇基础设施等需在建设中配套建设。

6、社会经济条件

高寨子镇位于xx县中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以东11公里,西汉高速公路和城黄公路沿玉带河穿境而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000人。

1996年撤区并乡建镇,将原罗村坝乡和高寨子乡两乡合并为高寨子镇。

全镇辖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已形成的镇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

有12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有5362户,20077人,其中,城镇人口2948人。

有耕地面积12480亩,其中:

水田9473亩,人均耕地0.71亩,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7061万元。

其中,工业总产值1000万元,占14%;农业总产值6061万元,占86%;农民人均纯收入1480元。

现有3个市级小康村,9个县级小康村,2003年高寨子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康镇称号。

高寨子镇的发展,给本项目建设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今年,高寨子镇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行政理念,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政府行政的核心价值,突出公共性和普惠性,把新增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投向公益事业,投向困难群体,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7、用地在镇总体规划范围内,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8、供水、供电、通讯条件

按照总体规划,区块周围的下列工作有待配套建设。

(1)供水:

近期需打井供临时用,远期供水可由镇自来水管网供水。

(2)供电:

近期需建临时供电线路,远期按规划要求从10kv电力网在该路段的接入点接入。

(3)通讯:

近期需建临时供电线路,远期按规划要求的通信网端口接入。

9、村镇规划与区域性规划要求:

项目建设地符合村镇总体规划要求。

10、社会环境条件:

项目属地质灾害避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11、法律支持条件:

项目建设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政府有关地质灾害避险建设的专项文件精神。

12、施工条件:

项目施工条件一般,但土石方工程量较大。

13、地震设防:

根据国家地震区划分带,属地震设防区范围内。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一、概述

工程概况及范围

地质灾害移民安置点工程在村镇范围内,按《村镇总体规划修编》规划要求建设,移民安置点所在地块为农田。

设计原则

1、与周围地块建设相协调原则。

路线纵断面设计中在满足设计标准的条件下尽量与周围用地相协调,以减少场地建设的工程量,提高工程的经济性。

2、在满足总体规划要求的条件下与区块给排水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排水管道设计以保证区块和道路排水通畅为前提。

3、保证移民村农民从事生活与生活的交通便捷、配套基础设施符合新农村建设标准。

二、房屋建筑工程

xx县高寨子肖家坝、何家院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0000㎡,建筑占地4020㎡,总建筑面积8040㎡,共有房屋273间,房屋建筑均为两层、已定安置户82户,未定安置户9户,建二层建筑占地为38㎡的25户、建二层建筑占地45㎡的有66户。

其中:

肖家坝村灾民集中安置点规划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可建成198间房屋安置66户264人。

何家院村灾民集中安置点规划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可建房75间安置25户。

绿地3558㎡,项目还包括安置点内配套的道路、供排水、电力、照明、通讯等子工程。

建筑布局尽可能利用地形的高低错落,减少土方挖填,考虑公共设施相对集中布置同时,住宅单体建筑设计体现“适用、合理、经济、美观”的原则,从提高居住生活环境质量,满足居住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总之,根据住户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节能设计,努力创造面积适度、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移民安置点内的房屋建筑按统一设计的施工图由xx县高寨子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建设。

地上建筑均为二层,由户型面积由被安置移民户的人口决定,移民安置户安置具体位置详见地质灾害避险异地搬迁安置房。

三、小区道路

肖家坝、何家院自然村地质灾害避险异地搬迁安置工程项目小区道路设计中,路线由《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其中路线交叉,均采用平面交叉方式。

道路平面设计详见平面设计图。

1、平面设计:

路线一全长216.081米,路幅宽度为6.0米;

路线二全长91.20米,路幅宽度为4.0米;

路线三全长79.87米,路幅宽度为4.0米;

路线四全长47.74米,路幅宽度为4.0米;

路线五全长62.60米,路幅宽度为6.0米;

路线六全长152.71米,路幅宽度为4.0米。

道路一:

施工起点道路坐标X:

50940.061,Y:

95816.645;施工终点道路坐标X:

50874.838,Y:

95614.610;路幅宽度为6.0米。

路线二、路线三、路线四及路线六路幅宽度均为4.0米,路线五路幅宽度为6.0米。

2、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依据规划道路标高并结合原地面高程,道路交叉口高程,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道路纵断面尽量与地面现状和地块规划结合,以减少土方工程量,保证相交道路的连接顺畅。

工程设计

路线一设置3处纵坡,最大坡度为1.70%,最小坡度为0.30%,不设置竖曲线;

路线二设置1处纵坡,坡度为0.30%,不设置竖曲线;

路线三设置1处纵坡,坡度为0.30%,不设置竖曲线;

路线四设置1处纵坡,坡度为0.30%,不设置竖曲线;

路线五设置1处纵坡,坡度为0.50%,不设置竖曲线;

路线六设置3处纵坡,最大坡度为1.25%,最小坡度为0.35%,不设置竖曲线。

3、横断面设计:

道路红线宽分2种,为4.0米、6.0米;道路横坡为自路中线向路两侧设置1.5%横坡。

4、路基设计:

道路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要有足够的强度和水稳定性。

所经路段均为农田,遇有一水渠,场地内有一水塘分布。

在场地上如遇沟、渠、水塘须将水抽干,清除淤泥,疏排30cm块石,然后用统砂石分层(每层不≥30cm)碾压密实回填至设计路基高;如遇农田则须清除耕植土30cm再回填,为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路基回填料均采用统砂石。

路基顶面以下填土及沟槽填土必须分层摊铺和压实。

路基土须达到下列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要求,即:

填土高度0~80cm压实度≥93%

填土高度>80cm压实度≥90%

挖方路段0~30cm压实度≥93%

道路边坡填方采用1:

1.5,遇地质变化较大段应根据规范要求调整放坡坡度。

四、工程管线

排水体制

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

1、雨、污水管

雨、污水管采用的D300-400的波纹管,管道均为总长约675m。

2、雨水检查井

雨、污水检查井采用1100×1250毫米砖砌矩形检查井。

3、污、雨水管连接形式

污、雨水管采用管顶平接。

污、雨水管基础采用采用135°、C15混凝土基础,砂砾石垫层为级配砂砾石。

污、雨水管开挖边坡视具体土质确定。

4、污废水排水

排水量按生活给水的90%计,则最大排水量为14.6t/d。

排水方式:

根据排放要求并结合建筑周围的地形地势,有效便捷的将废水收集后并择取短路径进行排放。

生活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汇集后统一排至东港路入口处道路上的市政污水管道内。

5、给水工程

水源取自市政给水管,由东港路入口附近的市政给水管上引一管径为DN100mm的进水管。

用水量估算

用水标准:

50L/人·d,服务总人数按300人,时变化系数为1.5,则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22.5t/d。

根据丽水城市给排水规划的要求,考虑到道路纵坡及其他管线要求。

项目进水管径以最小消防管径D100作为其管径。

6、室外消防

在小区主通道上设置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的布置应满足150米的保护半径及120米的间距要求,室外消火栓采用直接供水的低压供水方式,管道压力保证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不小于10米水柱(从地面算起)。

7、电力与弱电工程

电力与弱电工程采用架空进线。

负荷分类及容量

本工程为三级负荷。

本工程用电负荷主要为空调用电、照明用电;按负荷密度30VA/m2(建筑面积为14070m2)计算得负荷为422KVA;故选用一台400KVA的箱式变压器一台。

电源自市政的10KV电网埋地引至小区内的户外型变电器,由变压器降至380V/220V后引至各负荷点。

8、建筑物防雷、接地

根据国家规范及本工程建筑物高度与使用要求,防雷等级为三类。

建筑的防雷装置满足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及雷电波的侵入,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本工程防雷接地采用TN-S接地制式,电力变压器按接地电阻不大于1Ω的要求单独设置接地体。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采用总等电位接地,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可利用基础、承台及地基梁等中的钢筋作为接地体。

实测不满足要求时,增设人工接地极。

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第五章环境保护

一、环境保护

1、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本项目场址周围无大的污染源,环境质量好。

2、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项目建设期间对环境影响

项目建设期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噪声、粉尘的污染。

(2)项目运营期间对环境影响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对环境造成污染主要有:

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

3、环境保护的措施

(1)项目建设期间环保措施

项目建设期间,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方案中,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报经有关部门审定后执行。

①噪声影响的措施

项目建设期间的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和运输物料车辆的声音。

a、对夜间噪声影响较大的施工设施在夜间应停止施工,如要赶工期等需要施工,最晚不能超过夜间10时。

b、对于噪声影响大的搅拌设备,应放置在远离敏感点。

C、对施工机械以及运输车辆应加强维护管理,以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降低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噪声。

②粉尘影响的措施

项目建设期间会发生粉尘污染,主要产生于灰土拌和、施工材料的运输等过程。

a、砼拌和设备应尽量远离居民区,且应该设置在下风向。

b、尽量争取集中拌和施工,并设置二级除尘装置。

c、需要时对料场加以遮盖,以使尘土飞扬减少。

d、在材料运输中,应尽可能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避免沿路抛散。

e、对粉尘较多的运输材料道以及施工现场应配设洒水设施,定时作洒水处理,以减少起尘量。

并及时清扫路面,防止或减少二次扬尘。

(2)项目使用期间环保措施

a、移民小区制定相应的保障环境保护与防止环境污染的制度。

b、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高觉悟。

c、对安置点卫生实行专人管理。

 

第六章节能措施

一、建筑节能措施

工程按现行国家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要求设计。

1、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均考虑了有效的利用自然通风。

2、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量控制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面积不过大。

不同朝向、不同窗墙面积比的外窗,其传热系数符合有关规定。

3、建筑外窗采用平开窗。

4、建筑物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规定《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验方法》GB7107规定的Ⅲ级。

5、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符合有关规定。

其中外墙采用隔热性能好自重轻的新型墙体材料,辅以保温砂浆等保温隔热措施,增加屋顶及底部楼板的保温隔热的构造层数,经初步计算,各项数值基本符合有关规定。

二、电气节能设计

1、照明功率密度值均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6要求设计取值。

2、照明光源选均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2.2.3要求。

3、照明控制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4—1~6要求。

4、照明灯具应选用效率高的灯具。

5、强化供电系统设计及无功补偿值与提高无功补偿的技术措施。

第七章节水

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关系到我国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法》、《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等相关法规,要求实行更加严格的水资源政策,要求项目建设必须充分评估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和合理使用水资源。

1、节约用水原则

节水工作要实现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先进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强制节水与效益引导相结合的“三个相结合”原则。

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加强用水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符合环保要求的节约和替代措施,减少和避免使用过程中水的损失和浪费,高效、合理利用水资源。

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的方针,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创建节水型楼宇,积极采用《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推荐的节水技术。

采取分质用水,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减少取水量和废水排放量。

杜绝“跑、冒、滴、漏”。

加强节水基础管理,制订节水计划和规章制度。

优先选用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目录中的设备,工程中拒绝不能满足国家节水要求的设备与装置。

建议设置雨水收集水池,将雨水用于冲厕与绿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