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人教K 科学思维常识课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1653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K 科学思维常识课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K 科学思维常识课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K 科学思维常识课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K 科学思维常识课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K 科学思维常识课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K 科学思维常识课本.docx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K 科学思维常识课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思想政治人教K 科学思维常识课本.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K 科学思维常识课本.docx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K科学思维常识课本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4人教K科学思维常识课本

 目录

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1

1探究思维奥秘2

2学会科学思维7

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12

1思维需要逻辑73

2准确把握概念78

3恰当运用简单判断24

4学会运用复合判断30

5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上)36

6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下)43

7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49

8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54

专题三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58

l思维应该辩证59

2学会分析综合64

3领会思维具体69

4推动认识发展74

专题四结合实践善于创新79

1思维力求创新80

2运用发散思维84

3驾驭聚合思维89

4善用逆向思维94

5把握直觉、想象和灵感99

6鸟瞰思维研究105

(人教K)专题一

(人教K)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人,论力气比不上野牛大象,.论奔跑比不上羚羊斑马,论攀登比不上敏捷的猿猴......然而,通过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看似生灵中弱者的人却成了万物之灵!

什么是思维?

如何思维才科学?

为什么大家同学多年,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本、同样勤奋努力,学习效果却不同?

如果把大脑比做计算机的"硬件",科学思维方法就是"软件"。

提升计算机的功能,不能不改进它的软件程序;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要学习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方法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人类从无数次实践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学习它,有助于我们汲取前人思维方法之精华,少走弯路,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1(人教K)1探宄思维奥秘

(人教K)测试我们的思维

古希腊克里特岛上有个智者说过一句著名的话:

所有克里特岛人都说谎。

●辨一辨:

这位智者究竟说了一句真话还是假话?

●想一想:

你怎样解答这个问题才能完全消除其中的矛盾?

爱因斯坦(1879一1955)曾出过一道推理能力测试题:

有位想招聘助手的土耳其商人,将前来应聘的A、B两人带进办公室,向他们展示了两顶红色、三顶黑色的帽子。

然后,他关掉灯,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要求A和B各摸一顶帽子戴上,他自己也戴了一顶,并将其余两顶藏了起来。

开灯后,商人要A、B尽快说出各自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

A、B看到商人戴的是红色帽子。

过了一会儿,A喊道:

"我戴的是黑帽子。

"商人询问了A的推理后,决定录用A。

●想一想:

A是如何推理的?

●议一议:

在相同的条件下,A为什么比B聪明?

某市常常发生交通阻塞问题。

市中心的商业区虽然设有供顾客使用的停车场,却常常被驾车上班的人占用,买东西的顾客反而没有地方停车了。

●考虑到那些驾车上班的人也可能在商业区购物,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才合适?

请你设计几种解决方案。

这是一幅经典的观察力测试图:

●说一说:

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

为什么同样一幅图案,会被读解出多种含义?

●试一试,你能否将读解到的不同含义的画面同时呈现出来。

2思维,就像阳光、空气和食物一样,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

只要我们在"想"、在"考虑",就能切身地体悟到什么是思维;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说与做之中,常常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思维风格。

思维风格不同,在思维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会表现出很多差异。

但不论哪一种思维风格,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

(人教K)概览思维的特征

两个分别以30万公里/秒和5万公里/秒的速度运动的物体在速度上的差别,人们凭感官是不能直接感知的,然而科学工作者却能够理解,以5万公里/秒的速度飞向某一遥远星球的星际飞船,它的速度比光速慢了多少。

●科学工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理解光速的?

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可见,思维具有间接性。

思维的这种间接性,同思维的能动性相联系,使思维具有提炼加工感性材料的功用,因而能够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克服感性认识的局限,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

当然,这种间接性也可能因为感性材料的虚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的失误,导致认识失真。

(人教K)相关链接

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思维对应于物质,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相对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同义。

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这里所说的思维是狭义的,专指认识过程中的高级阶段,是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

要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就要在实践中接触和变革事物,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然后对其进行科学的加工制作,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我们平时看到的树,总具有高或矮、直或曲、粗或细、阔叶或针叶、乔木或灌木、落叶或常青等个性特征。

"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质茎杆植物。

●这反映出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各种各样的属性中,合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思维具有概括性。

3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脑的机能。

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同时又对认识对象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对象。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任伺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毛泽东

(人教K)了解思维的形态

材料一:

邓小平曾指出,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

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希望自己发展起来,而战争对他们毫无好处。

第三世界的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从政治角度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都是有利的。

等到中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

材料二:

有人在《和平是一棵树》的诗中写道:

和平是白天鹅的翅膀,是翅膀掠过宁静的湖水,是水底映出的云影;和平是开向四方的门,是门里圆桌上斟满的红酒,是酒上照耀的灯......

材料三:

这是毕加索(188l一1973)的一幅名画《和平鸽与少女》。

●比较上述三个材料,谈一谈它们在思维表达形态上的差异。

4人们的实践目的不同、认识对象不同,会导致思维形态的差异。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并通过语词固定下来,就形成了概念。

人们把以概念为基本单元进行的思维,称为抽象思维。

如果思维抽象、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各有其独特的功用,同时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人教K)相关链接

依据思维主体是个人还是群体,可以将思维分为个体思维和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又称为社会思维或集体思维,它是集合众人的认识能力、思维智慧共同认识同一事物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活动,靠集体力量联合攻关,克服了个体思维的局限性,在深刻认识复杂事物中有巨大作用,因而受到普遍重视、得到广泛运用。

王云与张芳讨论选修哪门课程。

当议论到《科学思维常识》这门课程时,王云问:

"学习科学思维方法有用吗?

"张芳说:

"当然有用啦,科学思维方法是知识创新的工具嘛。

"

张芳的这两句话,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推理:

知识创新的工具是有用的(这句话不言而喻,所以被省略了),

科学思维方法是知识创新的工具,

所以,科学思维方法是有用的。

把这个推理分解开来,就是三个判断:

知识创新的工具是有用的,科学思维方法是知识创新的工具,科学思维方法是有用的。

再分解下去,可以看出,每一个判断都由"是"联结着两个概念。

比如,在"知识创新的工具是有用的"这个判断中,就含有"知识创新的工具"和"有用的"两个概念。

●想一想:

其他两个判断分别是由哪两个概念构成的?

●结合此例,剖析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

在抽象思维中,对某一事物或某类事物及事物的性质、关系等,人们是运用概念来反映的。

单个的概念往往不足以全面地反映事物、恰当地表达人们的思想。

概念只有结合起来构成判断,才能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从而形成确定的思想。

判断主要表达"是什么",如果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仅仅依靠判断就不够了。

人们要从若干已知的事物情况认识未知的事物情况,或者说明事物情况出现的原因,就必须运用推理。

5(人教K)专家点评

抽象思维反映认识对象,是通过一系列环节和阶段实现的。

认识的对象被概括反映为概念,概念组合成判断,判断经过逻辑联系形成推理,推理再构成推理系列,从而构成复杂的思想。

这是认识上升过程中的思维构成形式。

反过来,一个比较复杂的思想,可以被分解成若干系列的推理,各个系列的推理可以分解为一个个推理,每一个推理又可以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判断,最后,判断还可以分解为一组概念。

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真实的内容来自我们对基本事实的切实把握。

把握正确的思维形式,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逻辑知识,并结合实践进行思维训练。

如果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勇于并善于创新,就可以顺利地进行科学思维。

如伺思维比思维什么更为重要。

--歌德6

(人教K)2学会科学思维

(人教K)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从科学思维的角度,你是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的?

人人都有思维,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正确的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的思维。

这里所说的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

科学思维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

(人教K)相关链接

亚里士多德(前1564一前322)曾经断言:

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重物落得快,轻物落得慢。

伽利略(1564-1642)对此提出质疑:

如果把轻重不同的两7个物体捆绑在一起,两个物体之和,比原来重的物体更重,其下落速度应该比原来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更快;由于轻的物体下落速度慢,这两个绑在一起的物体的下落速度,应该比那个重的物体的下落速度更慢。

既是更快又是更慢,不可能都成立,所以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错误的。

1862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1819-1868)利用旋转镜测得空气中的光速为2.98×105千米/秒,与现代科学的测量值2.9979246×l05千米/秒十分接近。

2005年5月22日上午11时08分,我国珠穆朗玛峰登顶测量队登顶测量成功,测得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度为8844.43米。

依据这一测量结果,1975年公布的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

●科学中有许多普适常数,如圆周率、万有引力常数、热功当量等,都是对事物的某种数量关系的精确揭示。

请你谈谈精确性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确性。

科学思维不仅重视对认识对象进行定性分析,即"是不是"、"有没有"的性质分析,还特别重视对认识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即分析"是多少"、"有多少"。

今天的科学家可以用复杂的数学工具来描述认识对象。

过去很少使用数学工具的社会科学,现在也大量使用数学分析的手段来提高认识的精确程度。

(人教K)相关链接

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几个与观测有关的预言,如光线在经过巨大星体时,在引力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弯曲。

1919年5月29日,借助出现日全食的机会,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1882一1944)等人率领两支考察队,分别在非洲西部几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和南美巴西的索布腊尔进行观测,测得两地星光经过太阳时的平均偏转值为1.79″,与爱因斯坦预言的1.75″相差无几。

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

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8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然后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提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由于科学思维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因而它的结果具有超前性。

(人教K)相关链接

1759年3月13日,一颗明亮的彗星拖着扫帚般的尾巴出现在星空中。

这颗彗星的出现,引起了人们无限的感慨。

因为早在几十年以前,英国天文学家哈雷(1656-1742)就曾预言:

这颗彗星将会在此时出现!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

这门学问不仅对古代的西方人,而且对现代世界各国的人们的思维都始终有用。

●你所学习的哪些知识是古今中外都通用的?

这是为什么?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性。

科学思维的结果(如科学定律、科学原理等),是对认识对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只要是在某一科学定律或科学原理适用的范围内,只要它起作用的条件得到满足,都可以显现其效果。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甲:

你没有丢掉的东西就是你有的东西,是吗?

乙:

是的。

甲:

你没有丢掉角,所以,你身上长着角。

●这段对话中有错误吗?

谁犯了错误?

●对类似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它?

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自觉地遵守形式逻辑的要求,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科学思维一定是符合形式逻辑要求的思维,违背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就不是科学思维。

通过学习逻辑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担当起维护真理的职责。

9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

认识世界,不仅要认识事物的某个部分、某个方面、某个阶段,还要认识发展变化着的事物整体。

我们应该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全面地、动态地把握客观事物。

(人教K)相关链接

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

最后的胜利为什么是中国的?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

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场决死的战争。

这是对中日战争矛盾总体的分析。

具体而言,"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所以,这场战争会经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方针。

经过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中国的。

实践证明,毛泽东正确地运用辩证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科学的。

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思维方法,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创新中的思维活动离不开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学会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思维方法,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人教K)相关链接

1960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1930一)在早稻田里发现一蔸鹤立鸡群的稻子。

这蔸稻有10余穗,每穗有壮谷160多粒。

第二年,他把这些种子适时地播种到实验田里,结果变异现象严重,原有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袁隆平困惑不解。

后来,他想到孟德尔(1822一1884)和摩尔根(1866一1945)的遗传理论,认识到那蔸特殊的稻子是天然杂交稻。

受此启发,袁隆平决心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艰难的攻关,获得了成功。

一位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把一群毛虫放在一个盘子的边缘,让它们首尾相连,沿着盘子边缘排成一圈。

毛虫沿着盘子边缘爬行,一个紧跟着一个,既不敢掉队,又不敢独自走新路,就这样走了七天七夜,最后因饥饿而死。

其实,那盘子的中央,就是毛虫爱吃的食物。

●你知道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哪些定势吗?

●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有定势?

你怎么看那些定势?

10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正确地看待思维定势的两重性。

"定势"原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由于重复以往认识活动而形成的倾向性心理状态。

在认识活动中,人们容易形成一种自己惯用的思考方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思维定势。

遇到与过去同样或类似的问题,利用思维定势可以快速解决。

这是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

但思维定势也有负面作用,如果死守老经验,思维僵化,就不利于解决新问题。

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表现很多。

例如:

解答问题只相信唯一的"标准"答案;看待问题"非黑即白",思维简单化;把先后相继的现象都看成因果关系,思维方式单一;等等。

通过学习科学思维,我们可以自觉地利用思维定势的优势,克服其负面影响,提高思维的效率。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

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

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毛泽东

总之,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有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聪颖智慧的人,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人。

(人教K)专题活动建议

●常有这样的现象:

有些同学对某位老师有好感.不仅对其一言一行感兴趣。

而且对其昕授的课程也充满兴趣。

那位老师将会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反之,对某位老师没有好感,不仅对其关爱体会不到,甚至对其所授课程也反感。

以此现象为例,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处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选取科学研究或生活中的正、反面事例,举办一次"科学思维不可少"的演讲会.畅谈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11(人教K)专题二

(人教K)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在一篇网络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有1000万元,我就能买一座房子。

我有1000万元吗?

没有。

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

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

我有翅膀吗?

没有。

所以,我也没有办法飞起来。

"在生活和工作中,与此类似的许多议论,乍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仔细想来却又疑窦丛生。

问题出在哪儿?

怎样才能把这样的问题说清楚、道明白?

这就少不了形式逻辑的帮助。

学习形式逻辑,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有助于我们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有效;会使我们的思路更为清晰,论证更具说服力。

学习形式逻辑,正确地运用形式逻辑,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水平,提高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12(人教K)1思维需要逻辑

(人教K)不可自相矛盾

◇说张三有罪是对的,说张三无罪也是对的。

◇李四是乘车来的,又不是乘车来的。

●上述判断是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为什么?

●人的认识与思维规律有何关系?

人们认识事物,表达思想,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

这样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涉及形式逻辑。

运用形式逻辑,必须遵守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哪个权威规定的,而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

人们通过无数次的社会实践,既认识了客观的事物,也总结出正确反映客观实际的思维自身的规律。

逻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逻辑既包括形式逻辑,又包括辩证逻辑。

狭义的逻辑专指形式逻辑,即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形式逻辑只是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结构方面,而不研究它们所反映的客观实际的具体内容。

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入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入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列宁科学的思维必须是遵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

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总称为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称它们为"基本规律",是因为人们在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时必须遵守的各种具体规则,都依据于它们并受它们制约。

13一位青年满怀信心地对大发明家爱迪生(1847-1931)说:

"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爱迪生听后问他:

"你想用什么器皿来装这种万能溶液呢?

"那位青年无言以对。

●想一想:

那位青年为什么会无言以对?

科学的思维是无矛盾性的思维。

要避免思维出现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守不矛盾律的要求。

不矛盾律,有时又称为矛盾律。

通常用公式"并非(A并且非A)"来表示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依据不矛盾律可以制定如下思维规范: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人教K)相关链接

"这个犯罪行为是故意的。

"

"这个犯罪行为不是故意的。

"

上述这样两个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论断,属于矛盾关系的论断。

如果同时断定它们都成立,就犯有"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二重性即对立统一是客观存在的,而白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一个事物的内部,也总有相互矛盾的方面。

但是,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客观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稳定的,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从同一方面看,一个事物不可能既是这个,又不是这个;或者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对事物所固有的矛盾二重性的判断,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从不同方面对事物所作出的判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判断。

(人教K)专家点评

"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

"为了忘却的纪念。

"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这些语句或揭示事物自身的矛盾,或从不同方面、在不同条件下谈论同一对象,它们不违背不矛盾律,.q./L体现了~4J'-I认识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14(人教K)不能骑墙居中

老师:

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学生:

我作业做得很认真。

老师:

这么说,你的作业已经做完了?

学生:

我并没有说我的作业做完了!

老师:

那就是说,你的作业还没有做完?

学生:

我并没有说我的作业没有做完!

●这位学生的回答是否符合逻辑要求?

为什么?

科学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

这种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这就要遵守排中律的要求。

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基本内容。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依据排中律可以制定如下思维规范: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不能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

一切都无分别,是菲真假相混,落入如此境地的入便绝不能说出使人明白的道理。

--亚里士多德

(人教K)相关链接

三个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打碎了窗户的玻璃,老师问他们:

是谁打碎的?

甲说:

"不是我。

"

乙说:

"不是我。

"

丙说:

"是甲打碎的。

"

假设这里只有一个孩子说了真话,窗户的玻璃是谁打碎的?

依据排中律,我们可以这样推断:

甲和丙的话是矛盾关系的论断,它们不可能都不成立。

由于"只有一个孩子说了真话",乙的话一定是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