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古代汉语第一二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1430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南大学《古代汉语第一二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南大学《古代汉语第一二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南大学《古代汉语第一二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南大学《古代汉语第一二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南大学《古代汉语第一二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南大学《古代汉语第一二三》.docx

《江南大学《古代汉语第一二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南大学《古代汉语第一二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南大学《古代汉语第一二三》.docx

江南大学《古代汉语第一二三》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

《古代汉语》第一、二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

1、汉字是属于( 表意 )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联系。

2、小篆是(秦朝)推行的规范化字体。

秦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加强统治,实行(书同文)的政策,在李斯的主持下,以战国时期秦国文字为基础,并参照(车同轨),进行简化、规范,制订了一套标准字体来统一六国文字。

3、“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句读》》和《说文例释》。

4、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许慎)编著的(  《说文解字》   ),宋代徐铉等校定。

全文分为(14)篇。

加目录和自叙共(15)篇,共(30)卷,分为(540)部首,共收(9353)单字;重文字(1163)个。

5、词义引申的方式据“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可分为:

(.直接引申)、(间接引申)。

二、单向选择题

1.下列各组字,全部都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眉高舂B.息牧臭

C.星莫从D.亦祝折

2.下列各组字,全部属于义符居于一角的一组是()

A.佞赢徒B.胜修颖

C.弑旗疆D.随赖衷

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假借字的一句是()

A.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B.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C.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D.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4.下列各组字,属于造字方法不同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

A.污——污B.秋——秌C.达——达D.岳——岳

5.“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中的“亲戚”词义发展成今义,词义变化属于()

A.词义范围缩小

B.词义范围扩大

C.词义感情色彩由褒义变为贬义

D.词义感情色彩由贬义变为褒义

6.下列各组词中,全部属于双声联绵词的一组是()

A.饥馑伶俐仓促B.玄黄憔悴从容

C.狐狸参差忐忑D.流连踌躇仿佛

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复合词的一句是()

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B.王曰:

“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D.且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

A.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B.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C.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D.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A.子谓子贡曰:

“女与回也孰愈?

”(胜过)

B.不知戒,后必有恨。

(怨恨)

C.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

(悬赏征求)

D.宣子骤,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杀害)

1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同义连用的是()

A.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B.昔秦国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

C.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D.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二、选择题答案

(1b;2b;3c;4d;5a;6d;7d;8b;9b;10c)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商代的甲骨文是从我国已知最早成熟的文字体系。

2、符号判定为文字至少应具备这三个条件:

是否具有系统性;是否与语言对应,是否能记录语言;字形结构是否稳定。

3、汉字是仓颉创制而成。

4、文字的基本要素是字形、字音、字义。

5、汉字古文字阶段指的是秦及秦以前的文字。

6、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也就是词的原始意义。

7、“月”:

本义是“月亮”。

人们根据月亮运行的明晦圆缺这种周期现象,由此直接引申出“月份”表示时间的义项。

这是间接引申。

8、由本义直接派生出,引申义与本义发生直接的关系,就是直接引申。

9、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是本义发展为各种引申义的基本方式,也是词义发展的一般趋势。

10、词义的引申方主要有三种式有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间接引申又叫引申的引申。

三、判断题:

答案

(1对;2对;3错;4对;5对;6对;7错;8对;9对;10对)

 

四、名词解释

1、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

2、甲骨文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记录占卜问事信息的文字。

又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又因商代甲骨文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西北郊的小屯村,是原商代后期的国都,古人常称为“殷墟”,故又叫“殷墟文字”。

3、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4、会意字:

许慎:

“比类合宜,以见(xian)指撝。

”即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5、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通常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数词)等实词按一定的语言习惯的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

6、复音词:

复音词即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

包括复音的单纯词,以及复合式和附加式的复合词。

五、简答题

1、汉字形体经历哪些演变过程?

汉字形体演变经历如下阶段:

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今草、狂草)——行书(行楷、行草)

从甲骨文到今天使用的简体楷书,数千年间,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体态都发生过多次变化,尤其是体态方面的变化更为突出,形成了多种字体。

《说文解字·叙》说: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在各种的字体中,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是有代表性的正式通用的字体。

  

2、单音词的概念及其特点是什么?

单音词即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

单音词的特点:

多义性。

一个单音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

灵活性。

古汉语单音词用法灵活与单音词的义项多、引申复杂及古人的表述习惯、语境等密切相关。

单音词在具体使用时常常得根据语境灵活的翻译成现代意。

能产性。

单音词义项多,每一个义项都可能与其他相关的单音词组成复音词,其构词能力很强。

3、简述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词义变化的大小看

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这类词多为汉语的基本词汇,数量不多。

古今词义基本没有变化,现代汉语还在继续使用。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有些词,从形式上看,古今相同;从意义上看,古今毫无关系或差异很大。

古今词义微殊。

同:

古今词义有联系的一面;异,古今词义有区别的一面。

二)词义变化的结果看

1.词义扩大

开了连锁店,最大的好处是让别人记住你。

“漂亮女生”一律采用湖蓝底色的装修风格,简洁、时尚、醒目。

“品牌效应”是商家梦寐以求的制胜法宝。

2.词义缩小

5、就业机会和问题分析3.词义转移,有的色彩变化,有的程度深浅不同。

1、现代文化对大学生饰品消费的影响

4、汉语“单音词”如何发展成“复音词”?

(1)在原单音词上加词头或词尾。

如:

石——石头,燕——燕子。

10元以下□1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2)以原单音词为一个语素,再加一个相关语素构成复音词。

或利用两个单音的同义词作语素,构成复音词。

如:

道、路——道路,艰——艰难。

图1-5购物是对消费环境的要求分布(3)原单音词换成词形全异的复音词。

如:

师——军队,伐——攻打。

 

(一)上海的经济环境对饰品消费的影响5、词的本义及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成功秘诀:

好市口+个性经营词的本义,即词本来的意义。

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探求词的本义:

8、你是如何得志DIY手工艺制品的?

(1)分析字形,以形索义。

字是记录词的,词的外在表现就是字形。

汉字是表意文字,据义构形是最主要的造字方法。

尤其是早期的古文字形体为探求词的本义提供了有力条件。

分析字形以传统的“六书”理论为主: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其中前四类为造字法,后两类为用字法。

4、“体验化”消费

(2)查阅古书注解,利用古代文献资料及字典辞书。

查阅古书注解和字典辞书是推断本义简便可行的办法。

有些词从形体上或字典辞书中都难以准确去把握它的本义时,可以从古书中的普遍用法去归纳其本义。

 

5、就业机会和问题分析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

《古代汉语》第三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1、《左传·昭公三年》:

“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

”“参”的用法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三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汉语中,副词数量很多,应用广泛。

按照副词得意义和用法,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等七类。

4、按照所涉范围的大小,范围副词可分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

5、否定副词“莫”有两种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态副词按其所表语气和情态,约可分为六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答案

1、数词活用为动词2、使动用法和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活用为一般动词

3、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敬谦和称代

4、总括范围、限定范围、共涉范围

5、一般性否定和禁止性否定;肯定确认语气、估计测度语气、反问诘难语气、转折语气、暂时让步语气、故意特指情态

 

二、单项选择题

1、《韩非子·难一》: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相”的用法是()

(A)名词用作意动(B)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C)名词用作使动(D)动词用作使动

2、在下列四句话中,中加点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A)《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威王欲将孙膑。

(B)《孟子·尽心下》:

“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C)《史记·项羽本纪》:

“范增数目项王。

(D)《史记·项羽本纪》:

“纵江东父老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

3、在下列四组程度副词中,全都表示最高程度的一组是()

(A)殊孔雅(B)良、尽、加

(C)颇愈、滋(D)极、益、弥

4、在下列四组范围副词中,全都表示总括范围的一组是()

(A)悉、皆、专(B)尽、偕、特

(C)俱、具、但(D)举、毕、咸

5、在下列四组时间副词中,全都表示过去时态的一组是()

(A)既、方、寻(B)向、旋、会

(C)会、已、行(D)曾、尝、业

6、在下列四组情态副词中,全都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的一组是()

(A)信、必、盖(B)良、乃、实

(C)宁、诚、果(D)固、即、殆

7、在下列四组敬谦副词中,既可以表示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动作行为,也可以表示听话人发出的动作行为的一组是:

()

(A)请、敬、谨(B)幸、惠、辱、蒙

(C)敢、窃、伏、伏惟(D)忝、猥

二、选择题答案

(1)C;

(2)B;(3)A;(4)D;(5)D;(6)B;(7)D

 

三、判断题

1、副词和代词在古汉语中一般归入虚词。

()

2、实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常规性的语法现象,后者是临时改变功能。

3、古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现代汉语划分词类,则不但考虑

其“语法功能”,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

()

4、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结构上相同,并无特殊的语法标志。

()

5、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

6、用于谦称的名词,如“妾”、“仆”、“臣”等,可代第一人称。

()

7、“之”经常用作远指代词。

()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两句中“焉”的用法相同。

()

9、辅助性代词“者”和“所”都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

10、“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和“诺,恣君之所使之”两句中的三个“所”字用法相同,都表示动作的对像。

()

三、判断题答案

(1)√

(2)×(3)×(4)√(5)×(6)×(7)×(8)√(9)×(10)×

四、名词解释:

1、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不实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实行这个动作。

如:

“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

”句中的“起”,是指华元使子反起。

“起”,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2、意动用法: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属于主观看法。

结构上是形容词、名词后面带上宾语。

动词本身无此种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我”,意思是“以我为美”,这是妻子的主观看法,邹忌本身没有变化,“美”就属于意动用法。

 

3、宾语前置:

指在古汉语中,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前置。

这主要是指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宾语用代词复指时前置。

4、辅助性的代词:

古汉语中,“者”和“所”这两个字都有一定的称代作用,因此从马建忠开始,许多语法学家都把它们归在代词中。

它们虽然都有指代作用,但是却不能独立用作句子成份,必须放在别的词语的后面或前面,构成“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作为句中的一个成份,因此把它们叫做辅助性的代词。

 

5、虚词:

古汉语中虽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但有时不能独立回答问题、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的词,以及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主要表示语法意义的词。

虚词包括:

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五、简答题

1.人称代词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两类。

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余(予)”、“朕”等。

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尔”、“若”、“而”、“乃”等,其中“女(汝)”、“尔”、“若”可以用作主语、谓语和宾语,“而”、“乃”一般用作定语,偶尔用作主语,但绝对不能用作宾语。

疑问代词大致可以分为指人、指事和指处所三类。

常用于指人的疑问代词有“谁”、“孰”;指事的疑问代词主要有“何”、“胡”、“曷”、“奚”(一般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指处所的疑问代词主要是“安”、“恶”、“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

古代汉语常用的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之、其、彼、夫”等,一般分为近指、远指和旁指三类。

“是、此、斯、兹、之”是近指代词;(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这、这个、这些”等。

)“彼、夫”是远指代词;“他、它”是旁指代词。

2.“或”是肯定性无定代词,一般指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人”、“有的人”或“某人”,只用作主语;“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什么东西(事情)”。

“莫”字所否定的可以有范围,也可以没有范围或不指出范围。

“或”和“莫”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肯定性”与“否定性”的不同。

3.“者”和“所”是两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

它们都称代一定的人或事物,但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其他词或词组的前面或后面,构成“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

一般说来,“所”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使之成为名词性结构,表示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者;“者”字放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后,构成名词结构,表示动作的发出者、主动者,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4.古代汉语语气词按照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可以分为三类:

①句首语气词;②句中语气词;③句尾语气词。

5.举例说明辅助性代词“者”的主要用法。

“者”的本义是“别事词也”,即用以区别人、物、事、时的虚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辅助性代词”。

“者”的主要用法有以下三种:

1放在动词、形容词和各种词组之后,组成名词性词组“者”字结构,称代动作行

为或性质状态的主体,译作“……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例如:

《论语·子罕》: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李斯《谏逐客书》: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从。

《国语·越语上》:

“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2放在数词和时间词之后,表示一定范围或种类,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翻译。

例如:

《论衡·订鬼》:

“二者用精至矣!

”(“二者”,指伯乐相马、庖丁解牛。

《论语·泰伯》: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昔者,以前。

3放在主语或宾语的名词后面,起复指这个名词的作用,一般不必翻译。

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

“亚父者,范增也。

晁错《论贵粟疏》:

“车骑者,天下之武备也。

 

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

《古代汉语》第三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1、北宋初年,陈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诏令据《切韵》对《切韵》进行了修订。

修订本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

这是第一部(官修)性质的韵书。

正文共收(26194)字,分韵(206部),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序,其中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

2、研究上古韵母的材料主要是(《诗经》)、(《楚辞》)等先秦韵文的用韵,《说文解字》中的(形声字)以及古书中的异文、注音、声训等。

3、韵的构成条件是:

(韵腹)、(韵尾)、(声调)。

4、词按字数的可以分为:

58字以下的词为(小令)、59-90字的词为(中调)、91字以上的词为(长调)。

5、领字又名(虚字)、(衬字)、(领句)、领调、(领格字)。

“领字”用于句子之首,起到领其下文、转折连接、贯通语气的作用,其含义关涉所领各句。

6、韵头:

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又称(介音)或(介母)。

7、根据韵母最后一个音素的特点,音韵学家将韵母分为:

(阴声韵)、(阳声韵)及(入声韵)三类。

8、“张”字的读音“zhāng”的韵母是(uang)、韵头是(u)、韵腹是(a)、韵尾是(ng)。

9、古代音韵学家根据韵头(中古只有i、u两个韵头)的不同,把韵母分为(开口呼)和(合口呼)。

10、古汉语里的四声指的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17.“庄”字的读音“zhuāng”的韵母是Uang、韵头是____u_____、韵腹是____a_____、韵尾是____ng_____。

(2分

 

二、选择题:

1.《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注疏》(《毛诗正义》)为西汉()传,东汉()笺,唐()等正义。

A.马瑞辰;B.孔颖达;C.陈奂;D.郑玄;E.朱熹;F.毛亨

2.《庄子集解》的作者是清人(),《韩非子集释》的作者是今人()。

A.梁启雄;B.王先谦;C.陈奇猷;D.王先慎;E.成玄英;F.郭庆藩

3.《四书集注》中《孟子集注》的作者是宋人()。

A.赵岐;B.孙奭;C.邢昺;D.朱熹;E.焦循;F.杨伯峻

4.中古音指魏晋至唐宋时期的语音,它以隋()的《切韵》音系为代表;近代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元代()的《中原音韵》是反映这一时期语音系统的代表作。

A.陈彭年;B.周德清;C.丁度;D.刘渊;E.陆法言F.王文郁

5.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中提出“古无舌上音”的是(),提出“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的是()。

A.黄侃;B.江永;C.章炳麟(太炎);D.钱大昕;E.王力;F.曾运乾

6.“声训”时常用的古书注解术语有()和()。

A.读破;B.之谓;C.谓之;D.之言;E.之为言;F.如字。

7.“谓”和“谓之”都是古书注解术语,使用“谓之”时,被释词总是在它的(),使用“谓”时,被释词总是在它的()。

A.前面;B.后面

二、选择题答案

  1.F、D、B;2.B、C;3.D;4.E、B;5.D、F;6.D、E;7.B、A。

三、判断题

1、“读曰”和“读如”都可以用来注音。

“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而“读如”虽然也可以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但其主要的作用还是注音。

()

2、古人的句读,就是我们现在的标点。

两者是一回事。

()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

()

4、“晋国,天下莫强焉。

”这句话使用了代称的修辞方法。

()

5、“乘坚驱良逐狡兔。

”这句话用的是代称的修辞方法。

()

6、破读字就是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

7、郭璞是汉代训诂学家,著有《尔雅注》。

()

8、“疏”不仅解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加以注释,也叫做“正义”。

()

9、古代训诂中把虚词叫做“辞”,或者“词”。

()

10、“之言、之为言”是释义性训诂术语。

()

三、判断题答案

1、√2、×3、√4、√5、√6、√7、×8、√9.√10.×

 

四、名词解释

1、旁转

指古音中阴声和阴声、阳声和阳声、入声和入声之间的相互转变,核心是:

韵母的主要元音改变而韵尾不变的音变现象。

2、三十六字母

3、反切

反切,即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被注音的字叫做“被切字”。

两个字中,前者称反切上字(取声母),后者称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4、声训

又叫“音训”。

训诂学中的一种训释方法——因声求义,即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去解释另一个字的意义。

5、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

无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韵母。

如[ai],[a],[ia]

阳声韵:

以鼻音结尾的韵母[-m]、[-n]、[-ng],如:

普通话中的[an][aŋ]及粤方言中的[am]等。

入声韵:

以清塞音结尾的韵母([-k],[-t],[-p]),如:

粤方言中的[ap],[at],[ak]等。

 

五、简答题

1、韵摄是什么?

默写《广韵》16摄。

宋元等韵图把《广韵》韵部中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的再归并,称为“摄”。

将《广韵》206韵归并为16摄:

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流、深、咸、曾。

2、简述音韵学的功用。

音韵学是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汉字学、训诂学、语法学关系密切,而且与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广泛的联系,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如:

(1)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2)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

(3)音韵学是训诂学的工具

(4)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

3、简述汉语语音演变的分期。

(1)上古音:

先秦两汉的语音系统,主要指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200年间流传下来的《诗经》、《楚辞》等古典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语音面貌。

(2)中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