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教案全册34页精选文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1413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五年级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教案全册34页精选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青岛版五年级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教案全册34页精选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青岛版五年级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教案全册34页精选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青岛版五年级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教案全册34页精选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青岛版五年级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教案全册34页精选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五年级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教案全册34页精选文档.docx

《青岛版五年级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教案全册34页精选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五年级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教案全册34页精选文档.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五年级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教案全册34页精选文档.docx

青岛版五年级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教案全册34页精选文档

课题

1畅游海洋产业园

教学

目标

1初步了解海洋旅游业及其对当地发展的促进作用。

2、初步了解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感受海洋产业与人们生活的

密切联系。

3、初步了解海洋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创设情境,引出探究课题 

1、出示课件:

2019年红岛蛤蜊节图片新闻。

2、谈话:

老师带来一则新闻,从新闻中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仔细阅读。

3、全班交流。

4、谈话:

你们去红岛参加过蛤蜊节吗?

你们感觉那儿的气氛如何,有什么特色?

4、教师小结:

红岛通过举办蛤蜊节发展成集吃、住、游、购、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海洋旅游产业,促进了当地发展,形成了“吃红岛海鲜,住红岛渔村”的青岛特色旅游品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畅游“海洋产业园”。

二、开展活动,初识海洋旅游业

(一)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青岛旅游大放送”活动

1、教师出示青岛旅游地图。

2、小组合作交流,吧去过的青岛旅游景点职称“观光卡”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

并将交流的景点标注在青岛旅游图上

4、教师指导学生看图。

谈话:

你们从大家推荐的景点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

消费的增多带动了商业、金融服务业、住宿业、餐饮业、交通业等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的增长。

(二)小组合作,了解世界著名海洋旅游圣地

1、谈话,学生小组合作。

2、全班交流,互相补充,完善认识。

3、谈话:

教材中也给大家提供了3个典型的海洋旅游业发展模

式请大家静静地读一读,看看大家有哪些感受?

4、教师总结:

由此看来,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的促进作用很明显。

三、自主探究,纵览海洋产业

1、出示课件:

还带的图片。

谈话:

你们熟悉图片的内容吗?

小小海带能干什么?

学生交流

2、学生交流海带的作用。

3、谈话:

海洋化工业、海洋养殖业、海洋生物制药业等都属于海洋产业。

现在,你们认为海洋产业指什么?

4、出示课件:

教材第4页的图。

大家看看,海洋产业有哪些分类?

四、案例分析,聚焦绿色发展

1、谈话:

通过刚才阅读较喜爱,你们了解了哪些信息?

2、出示课件“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发与保护并重发展海洋产业的做法。

3、教师总结:

要取得海洋开发的长远利益,就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及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子孙后到的生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观。

课题

2开放的海港

教学

目标

1.了解中国、世界主要的海港及主要的海运航线。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途径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感受海港及航运对沿海经济的拉动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中国的海港图片,突出海港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海港。

二、认识海港。

我国的海岸线漫长,港口众多,让学生结合书本介绍国内的重要港口,可以补充自己的资料。

三、国外的海港

小组交流汇报学习:

你还知道国外哪些著名的海港?

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的时候以课本为依托,做到课内外知识的融合。

四、海运航线

了解世界主要海港和主要航线示意图,会查找相关的海运线,并引导学生多方查证我国的海运线有哪些。

五、发展前景

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料,汇报交流。

 

课题:

3活跃的海岸

年级:

五年级

课程:

海洋教育

教材分析:

《海洋新能源》是《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五年级上册的第三课,全课主要由‚探访海岸带、海岸带面面观、保护海岸在行动三部分内容组成。

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海洋产业发展对海岸带的影响、树立合理利用、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目的:

1.了解人类改造海岸的现状。

2.初步感知改造海岸的利与弊。

3.了解海洋产业发展对海岸带的影响,树立合理利用、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海洋产业发展对海岸带的影响,树立合理利用、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突出海岸线。

2.教师引导:

我国是个濒海大国,有32000千米的海岸线。

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被称为海岸带。

(课件上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海岸带闪动)我们一起到海岸带去看一看吧。

(播放我国海岸带图片。

3.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4.教师小结:

海岸带历来是人类聚居和从事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多方面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活跃的海岸,去研究一下吧!

二、探访海岸带

1.教师引导:

人们是怎样利用海岸带的呢?

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很多资料,请大家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自由结合小组,进行交流、整理,并选出中心发言人,一会儿在全班交流。

2.学生自由分组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

3.各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教师随即展示海产养殖、填海造陆等视频资料。

A.海产养殖研究小组

B.填海造陆研究小组

C.其他内容研究小组

4.教师引导:

对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

对海岸带的充分利用使成千上万的海产养殖户发家致富,填海造陆、兴建人工岛缓解了沿海地区人地矛盾,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为城市建设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三、海岸带面面观

1.教师引导:

人类对海岸的改造利用会不会带来不良后果呢?

教师随机播放视频《生命的天堂——红树林》。

2.学生分组讨论搜集的有关资料然后全班交流,要求学生用事实说话。

3.教师小结:

人类对海岸带的过度开发利用,影响了生态平衡,加剧了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沿海生态景观,破坏了岸滩的稳定和形态,破坏了原来的海岸动态平衡。

四、保护海岸在行动

1.教师引导:

其实,人们早就认识到了对海岸的过度开发利用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保护海岸的行动已经在进行中。

教师随机展示《青岛市关于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意见》等有关措施。

2.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保护海岸的有关事例

3.学生进行《保护海岸,从我做起》签名活动。

4.教师总结:

我们要科学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既保护资源与环境,又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海岸!

 

海岸带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模糊的,本环节从海岸线切入,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海岸带,并结合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海岸带资源丰富,激发起对海岸带的探究欲望。

 

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整理、分析资料,用真实的案例、直观的照片、生动的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感悟到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同时培养学生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本环节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资料的交流、整理和分析,了解人类对海岸的改造利用带来的不良后果。

 

本环节通过交流政府及社会关于保护海岸的措施和事例,激发学生保护海岸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国土资源的情感。

课题:

4海上森林

年级:

五年级

课程:

海洋教育

教材分析:

《海上森林》是《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五年级上册的第四课,全课主要由‚神奇的海上森林、奇特的生物群落、红森林里的聚会三部分内容组成。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红树林”,培养学生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红树林”。

 

2.培养学生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红树林”。

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红树林。

学生谈看法。

二、新课。

1、神奇的海上森林。

(1)讨论交流:

什么是红树林?

中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哪儿?

红树林有什么特殊作用?

2、奇特的生物群落。

(1)一反常态的植物。

课件出示:

故事园

学生制作红树林植物资料卡片。

(2)潮间带的精灵。

课件出示:

招潮蟹、弹涂鱼、青脚鹬

学生交流:

认识这些生物吗?

简单谈一下。

3、红树林里的聚会。

课件出示:

红树林里的聚会。

学生找一找红树林中都有哪些动物和植物?

三、拓展活动。

谈话:

在我们的地球村中,还有许多生物群落,就像一个个小家庭和谐共存,其中的成员各具特色。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生物群落继续探究。

 

可让学生简单谈谈“为什么有人把红树林成为地球的肺”?

板书

设计

海上森林

植物:

地球的肺

动物:

招潮蟹、弹涂鱼、青脚鹬

教后

反思

学生对红树林这一生物群落有了自己的认识,并愿意继续探究其他的生物群落。

课题:

5.海洋新能源

年级:

五年级

课程:

海洋教育

教材分析:

《海洋新能源》是《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五年级上册的第五课,全课主要由‚海水中蕴藏巨大能量、海洋能发电、海洋新能源好处多三部分内容组成。

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海洋新能源的种类、优势,及目前开发利用状况,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热爱海洋的情感。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知道海水中有大能量,引发学生对海水能量利用的思考,激发探究兴趣。

 

2.通过观看互联网中搜集的视频,借助教材中呈现的图文资料以及教师补充的资料,运用知识抢答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世界、我国开发利用海洋新能源的状况。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看视频、动手实验、对比分析等学习方法,知道海水有能量,认识海洋新能源及其种类,初步了解海洋新能源的优势,培养热爱海洋的情感、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实验操作,初步认识海水能发电 

1.小实验,认识水流有能量(准备盆、风车、瓶子里有水) 

(1)同学们,今天这节海洋课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师出示玩具风车。

) 

(2)谁能用这些材料让风车动起来?

你想怎么做?

(请一个学生到前面操作,用小水流冲风车。

) 

(3)从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 生:

水能让风车转起来/是水冲的/是水流的力量/水有劲儿。

)  

2.观看视频,了解海水有能量

 大海有这么大的能量,假如我们能把这些能量利用起来为我们服务,那该多好呀,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3.观察实验,认识海水能发电

出示波浪发电机模型视频,问:

请看这是波浪发电机模型,里面有什么?

 

(桨、水、不锈钢球、齿轮(动不动?

)、发电机及灯泡(亮不亮?

)。

师小结:

船桨的摆动带动水产生波浪,波浪带动了不锈钢球摆动,不锈钢球的摆动使齿轮旋转,齿轮的旋转带动发电机发出电,从而使小灯泡亮了。

 

二、资料展示,认识各种海洋新能源 

1.播放视频,认识波浪能 

2.阅读网上资料,了解海洋新能源的种类。

 

3.播放视频,认识潮汐能。

师补充:

你看的很仔细。

这里的平均潮差为10米,曾经出现过21米的潮差,相当于六七层楼高,也就是大约有我们两座教学楼那么高,这里产生的潮差是世界之最。

师小结:

科学家发现可以利用海水的涨潮落潮之间的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这就是潮汐能。

(板书潮汐能)选择潮汐能电站最好的位置是潮差大的地方。

刚才加拿大的芬迪湾非常适合利用潮汐能。

4.看图猜想,了解温差能。

 

三、研究文本,了解海洋新能源的发展状况 

 知识抢答:

 

(1)人们很早就开始利用潮汐能发电,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汐能电站是?

法国朗斯电站。

 

(2)2019年,哪个国家建成世界第一座盐差能电站?

挪威 

四、对比发现,了解海洋新能源的优点 

 五、新闻采访,了解海洋新能源的不足,培养节约能源意识

 

课题:

6海洋科考

年级:

五年级

课程:

海洋教育

教材分析:

1.情景导入:

 

教材呈现了“大洋一号”第三次远航科考顺利归航的图片,并以新闻播报形式呈现图片事件。

教师可课件出示“大洋一号”第三次远航科考顺利归航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入对科考船和海洋科考的探究。

2.“大洋一号”在远航:

 

先进装备:

以文字资料的形式介绍了“大洋一号”,呈现了水下机器人“海龙号”的图片。

教师可用课件出示“大洋一号”科考船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其装备先进,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航线掠影:

教材呈现“大洋一号”首次远洋科考航线示意图,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图,再补充出示第二、三次科考航线图,然后组织交流,完成表格,从而了解三次远洋科考的有关资料。

3.畅想蔚蓝海洋:

 

教材呈现的是同学们在蓝色海洋地图前畅想的情境,教师根据情境图组织学生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大胆畅想,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目的:

1.了解“大洋一号”海洋科考船的先进装备、远洋科考航线及任务。

 

2.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远洋科考的现状和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舰船的探究兴趣和对海洋的热爱,培养科学的态度及创新的精神。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制作小帆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

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播放“大洋一号”科考船出发启程时的录像(新闻)。

 师:

你从录像中了解到些什么?

 (出发的时间、出行任务等简单的信息) 

2.师: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大洋一号”的有关资料,现在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资料) 

3.师:

“大洋一号”4月2日就起航了,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大洋一号”的情况如何大家想不想知道?

 (教师通过让学生朗读《船长日记》来了解“大洋一号”的航行情况)

二、成立小组,制定计划。

 

1.师:

同学们围绕“大洋一号”想研究什么内容呢?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归纳、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分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分组。

) 

2.制定活动方案。

 

教师提出本阶段活动的要求:

各小组选出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并及时对活动的开展做好记录。

 确定要聘请的指导教师。

 制定好活动方案,研究过程可采用以下形式; 

通过读书、上网查阅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了解“大洋一号”的装备、航线、任务等有关知识。

 

通过到国家海洋局青岛北海分局参观访问,调查有关“大洋一号”以及深海探测等多方面的海洋科技知识。

 通过到青岛海洋大学参观,了解海洋产业的相关知识。

 通过到商场、社区调查、采访,了解身边的高新科技。

 整理、汇总收集到的资料,写出调查报告,采用生动、合适的方式准备交流。

 

3.各小组交流制定的活动方案。

 

4.拟写家长信 

我们的活动除了要有老师的帮助外,家长的支持的理解也同样重要。

咱们一起给爸爸妈妈写封信,争取他们的支持。

 

 

课题:

7蛟龙探海

年级:

五年级

课程:

海洋教育

教材分析:

随着《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课程的深入开展,要树立师生正确的海洋观,促进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密切联系现实世界,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本课中,着重激发学生探索海洋的兴趣,鼓励学生挑战深潜极限。

教学目的:

1.了解蛟龙号潜水器的主要功能; 

2.知道世界深海潜水器的发展历史; 

3.感受深海潜水器在我国海洋资源探索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深潜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海边,享受着大海带给我们的快乐。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如何探索海底的奇妙世界?

  

2. 小结 

海底是一片广阔而神秘的世界,人类的深海潜入技术在海洋的探索与研究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深海潜水器的研发水平如何、深海潜水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对海洋经济发展重要意义等,这些都成为促进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 蛟龙号大揭秘 

刚才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蛟龙号潜水器能潜到海底五千多米的地方,我有个疑问“如此深的海底,它如何保证里面试航员的安全?

”你对蛟龙号有没有疑问啊?

 

 1. 走进蛟龙号 

(1) 学生分小组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蛟龙号的相关知识。

 

(2) 学生交流自己的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3) 教师分享蛟龙号下潜5000米的模拟动画。

 

2. 蛟龙号潜水器的主要应用领域 

(1) 根据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汇总整理。

 

(2) 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海洋科技不断发展的重要性。

 三、 深潜历史追溯 

1.教师引导:

.通过对蛟龙号的探索与交流,我们认识到蛟龙号的本领很大,它将给我国的海洋科研与海洋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那么在此之前,世界上有没有与此类似的深潜器呢?

我国目前的蛟龙号深潜器在目前世界深潜器技术中占据怎样的地位呢?

2. 各小组内部进行资料交流、整理。

 

给学生发放交流记录表,小组分工记录总结交流成果。

 

3. 信息发布会。

 

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阐述观点。

教师适时提醒学生把我国的深潜器与国外其他国家的进行对比。

四、 我们的使命 

1. 潜水俱乐部 

教师引导:

潜水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项目。

但是,潜水必须经过专业教练的培训。

如果你曾做过这项运动,请你说说你的潜水感受?

 没有做过潜水运动的同学,请你了解一下潜水感受方面的资料。

 

2. 关注海洋深潜技术,完成“人类为什么要不断深潜”的课题报告。

 载人潜水器是海洋技术开发的前沿与制高点,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课题:

8寻访北冰洋

年级:

五年级

课程:

海洋教育

教材分析:

随着《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课程的深入开展,要树立师生正确的海洋观,促进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密切联系现实世界,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的:

1.了解北冰洋主要自然环境特点及北冰洋地区生物独特的生存本领。

 

2.了解北冰洋地区居民的生活特点,感受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多种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北冰洋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热爱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地球的最北端有一篇美丽而又神奇的海洋,这里有离奇梦幻的极光,有飘移不定的巨大冰块。

这里是北极熊的乐土,是因纽特人的家园。

这里就是北冰洋。

 

二、北冰洋掠影

 1.初识北冰洋。

根据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情况,师出示北冰洋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搜集更多的北冰洋景观图片,并把学生分成“北冰洋掠影”“北冰洋部落”“北冰洋居民的生活”等小组。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

 

三、探险报告 

教师引导:

你们亲自去了北冰洋进行了探险,各有各的收获,各有各的感受,那么我们就写一篇探险报告把你们的收获和感受,记录下来。

结合课外的资料,并加入自己的想象就更好了。

四、活动总结 

教师引导: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什么?

懂得了什么?

 

教师总结: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北冰洋不再是难以触及的神秘之地。

我们可以到北冰洋近距离的欣赏那满目的冰山和冰川,体验那奇异的寒冷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我们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时,要像因纽特人那样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课题:

9海上钢铁长城

年级:

五年级

课程:

海洋教育

教材分析:

随着《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课程的深入开展,要树立师生正确的海洋观,促进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密切联系现实世界,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人民海军的发展历程。

2.了解海军的五大兵种及担负的不同作战任务。

3.感受构筑海上钢铁长城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防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受我国海军的不断壮大,激发学生热爱海军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

同学们,记得敬爱的毛主席曾经说过:

“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把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建设成‘海上长城’。

”在党和国家培养下,我国的海军已经日益强大。

你们想见识一下吗?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在我们青岛奥帆中心举行的海军建军60周年阅兵式的视频吧。

师播放视频,生观赏。

2、师:

看了我们威武的中国海军,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一:

我国海军的阅兵表演真精彩啊!

预设二:

我国的海军力量发展的真快啊!

预设三:

我国的海军可真威武啊!

3、师小结:

是啊,我们祖国已经实现了毛主席的愿望,建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海上‘钢铁长城’”!

4、师板书活动课题——海上“钢铁长城”,生齐读。

二、威武的海军

1、师:

当一名威武的海军是许多人从小的理想,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海军,跟海军交朋友,更多的了解海军。

那么,你们都想知道有关海军的哪些知识呢?

2、生质疑:

预设:

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什么时间成立的?

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在什么地方成立的?

⑶、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都经历了哪些阶段?

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都有哪些兵种?

他们分别都担负着什么作战任务?

⑸、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各兵种的军服一样吗?

⑹、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

3、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相机总结并板书:

海军历史

海军兵种

海军故事

4、请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然后派代表发言。

(汇报时先说:

我小组讨论的是哪个话题,然后再回答)

三、大洋间的握手

1、师:

我国海军的威武、强大令我们中国人无比自豪!

就连外国人也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中国,了不起!

”中国海军是一支能融入世界的海上和平力量。

海上阅兵和军舰互访已经成为各国海军之间交流的重要形式。

2、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海上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外国军舰访华,双方将领握手”、“外国海军将领参观中国海军舰艇”

3、学生观看并交流自己搜集的海军外交图片,谈感受

4、师小结:

自1978年以来,先后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军舰访问过中国。

军舰互访已成为中国海军活跃的外交活动之一,被成为“大洋间的握手,大海上的拥抱”。

四、说说心里话

1、我们的故乡青岛是海军成长的摇篮,青岛海军潜艇学院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民海军官兵,青岛北海舰队威武雄壮,青岛海军历史博物馆更是记载了人民海军成长足迹,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去参观游览一下,亲身感受人民海军那一页页光辉的印迹。

2、面对着这日益强大的“和平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你们肯定有不少话想对他们说,心动不如行动,快写下来吧。

3、学生在心形卡片上写下自己想对海军说的话,教师播放音乐巡回指导。

4、学生把自己做好的心形卡片沿老师事先画好的轮廓贴成大大的心形,进行展览。

5、师:

同学们,人民海军守护着祖国的蓝色国土,使国家主权不受侵犯。

让我们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向伟大的海上“钢铁长城”致敬!

 

教师在开课伊始便播放视频,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我国海军的威武、强大,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幸福感。

 

教师扩充延伸:

你们知道吗?

在我们的家乡青岛,有这样一个地方,它记录了海军成长的足迹。

解读它,就像打开了一本厚厚的书——《中国当代海军史》。

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师出示青岛海军博物馆课件讲解)

教师通过讲解开门见山的谈话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海上阅兵的意义,紧着着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受到直接冲击,形象而生动。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海军外交的图片,更是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在充分激发了同学们对海军的崇敬之情后,再指出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家乡就是他们成长的摇篮,再次激发同学们热爱家乡青岛的情感。

把对海军叔叔心里的话写下来,使情感外在化,并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形式。

 

课题

10铸造蓝色盾牌

教学

目标

1.了解我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成就。

2.了解现代海洋军事力量及其发展趋势。

3.关注我国海防建设,培养国防意识。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介绍海军陆战队训练的情况。

教师:

猜猜课件播放的是什么军种的训练,有什么依据吗?

2.描述心中的海军。

教师:

说说你心目中的海军是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