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1358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docx

《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docx

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

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

(城南新区部分)

摘要

1规划范围、标准和任务

1.1规划范围

本规划在遵循《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报告》基础上,将具体的水系规划范围确定为北至南环河、南至解南公路、东至绍甘线、西至山阴路,规划区面积为28.7km2。

现状规划区河湖水面积为2.794km2,(不包括南环河水面积),水面率为9.733%。

1.2规划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及《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报告》,绍兴市区越城组团的河道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城南新区是越城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洪标准也为100年一遇。

1.3规划依据

1.《水法》、《防洪法》、《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防洪标准》、《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规程规范;

2.《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报告》及《调整意见》;

3.《绍兴市城区防洪规划报告》(1999.3);

4.《绍兴县平原河道治理规划报告》(2002.4);

5.《萧绍平原治涝规划报告》;

6.《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报告》(2002.9);

7.《绍兴市越城组团分区规划方案》;

8.《绍兴市城南新区规划》(2003.8);

9.《绍兴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2003.10);

1.4规划原则

1.按照《水法》、《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及《城市规划法》等法规的有关规定,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2.本次规划与《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报告》、《绍兴市城市防洪规划》及有关规划内容相衔接;

3.建设高标准的防洪排涝体系,形成南北畅通、东西沟通、纵横连接、排灌自如的骨干河网体系;

4.遵循平原河网现有水系基本格局,保持水乡风貌,充分发挥水生态环境综合功能;

5.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根据城市发展建设需要,按照占补平衡原则,对原农村水域河网进行改造整治,符合大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1.5规划水平年

本规划水平年与《绍兴市城南新区规划》水平年相一致,分近期2004-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1.6规划治理目标和任务

为了提高规划区内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改进河道水系面貌,恢复和强化河道功能,改善与保护城市水环境,实现河道

“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以及协调好河道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1.根据防洪排涝标准,研究提出规划区主要河道防洪排涝工程的总体布局及规模;

2.根据保护与改善规划区河道水环境要求,提出水域布局及水质要求;

3.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前提下,研究并提出城建、交通等工程涉河建筑的规划建设原则;

4.对规划区内所有河道进行堤线整治规划,明确管理保护范围;

5.提出河道治理实施意见和管理意见。

2防洪方案规划

2.1治理原则

城南新区作为绍兴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洪排涝方案必须遵循《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报告》中所确定的原则:

即建设高标准的防洪排涝体系,形成南北畅通、东西沟通、纵横连接、排灌自如的骨干河网体系;

遵循平原河网现有水系基本格局,保持水乡风貌,充分发挥水生态环境综合功能;同时又要结合城南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城南新区的具体的水系特点、地理情况、开发建设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引”、“拓”、“疏”、“抬”相结合的综合防洪排涝体系。

引:

城南新区三面环山,北面为环城南河,区内洪水主要为山区的雨水,当发生暴雨时,雨水通过山体分水线自动汇集,汇流至山谷的排洪沟后穿过绍甘线、解南公路注入区内平原河网。

在现状条件下,沿线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十数条排洪沟,这些排洪沟多数为天然形成,少数虽由人工开挖而成,但未经系统规划设计,排洪标准低下,远远达不到要求,雨水沿现有公路漫流。

因此根据《绍兴市城南新区规划》的要求,沿绍甘线、解南公路设置防洪渠,使山区雨水汇流至防洪渠,再充分利用现有的排洪沟,加以系统的规划设计,进行合理的布局。

排洪沟采用桥梁、箱涵的形式穿过绍甘线、解南公路使雨水排入河网。

拓:

城南新区洪水主要来自南部山区,区内防洪工程的重点是将山区的洪水通过南北向的主行洪河道及时地向北部排出,因此南北向行洪顺畅是防洪工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城南新区现状南北向的主行洪河道有四条,分别为南池江、坡塘江、纸柴江及山头井河。

这几条河的存在对城南新区的防洪排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总的来说,几条主行洪河道都存在着以下问题:

①河道曲折不顺,宽窄不一;②河道上游断面缩小严重,只剩下几米,且淤积严重,部分地段已被阻塞;③沿河分布桥梁众多,但多数为人行桥,结构简单,跨度较小,行洪断面狭窄;④河道内普遍都在人工养殖珍珠,人为设障严重,不利于行洪;因此,对以上主行洪河道,根据设计洪峰流量和洪水位的要求,采用以拓为主,以疏为辅,同时加以清障的措施,增加河道行洪断面,确保洪水顺利下泄。

疏:

据现场实地调查,新区内河道普遍存在淤积现象。

特别是东西向的连通河道,由于长期水流缓慢,得不到洪水冲刷,淤积十分严重,许多河道的水深不足

两米,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减少了河道的调蓄水量,使得河道水位抬高。

因此对东西向河道的疏浚也是防洪工程的措施之一。

抬:

城南新区的地面高程一般在4.5~8.0米之间,靠近南部山脚处地面突然抬高,在10米以上。

随着新区的开发建设,对地面高程低于设计洪水位的区块,采取填高地面高程,并对河道砌石护岸的措施。

砌石护岸建设成本较低,填高地面高程可采取边建设边填高,谁开发谁填高的方式。

填高新区地面高程后,有利于区块雨水外排、减少积水之苦。

2.2防洪方案规划

城南新区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坡塘江相对较高,其与南环河交界处为5.59米,与大明路交界处为5.67米,与玉山路交界处为5.70米,与印山路交界处为5.80m,其余河道最高水位见表4-4。

总的来看,绍兴平原各频率洪水位相差较小,尤其是大洪水时的水位相差更小;山区洪水来势较快,洪峰形成时间较短。

因此,经综合分析考虑,城南新区河道安全超高取小值为0.2米;排洪渠安全超高取大值为0.5米。

根据以上安全超高,结合城南新区各河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确定新区范围内各区块开发建设地面高程。

以新区规划范围内路网为参照。

城南新区南部为山脚,北部为平原,因此除了山区的洪水外,还有平原区域的雨水外排问题。

由于平原区域自然坡降小,暴雨瞬时雨水难以排出,一方面在河道整治规划中尽可能保留区块原有水面,另一方面在城区规划中,应适当降低公园、绿地等地面高程,以滞纳洪水,建议上述地块的高程控制在5.50~5.70m。

规划区内各河道控制点洪水位表(规划后)

河道名称

上游控制断面

洪水位(P=1%)

谢墅江

印山路交界处

5.75m

南池江

印山路交界处

5.73m

坡塘江

印山路交界处

5.80m

躲柱江

印山路交界处

5.73m

纸柴江

印山路交界处

5.78m

山头井河

印山路交界处

5.78m

新区地面最小控制高程表

单位:

m

道路名

越南路

大明路

玉山路

印山路

解南公路

绍甘线

5.80

5.87

5.90

6.00

7.00

中兴南路

5.80

5.87

5.90

6.00

7.00

解放南路

5.80

5.87

5.90

6.00

7.00

大学路

5.80

5.87

5.90

6.00

山阴路

5.80

5.87

5.90

6.00

3河道治理保护整治规划

3.1工程等级

城南新区属于绍兴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绍兴城市属3等防护对象,相应的主要建筑物级别属3级,次要建筑物级别属4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

3.2河道治理工程总体布置

城南新区河道整治工程总体布置首先应遵循绍兴平原河道治理总格局,满足平原行洪排涝要求,其次结合新区实际情况,在现有河道的基础上制定区域排水河道网络。

城南新区河道总体布置以两个方面为依据、按三个原则为控制、分四大河道类别进行规划设计,确定

“六纵一横一连”为城南新区规划范围内河道整治总体布置方案。

城南新区内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它们都承担着新区的行洪、排涝、调蓄任务,三者密不可分。

为便于在纵横交错的河网中理清主次、确定不同的拓浚规模和治理重点,按河道承担任务的主次,根据《浙江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技术要求》的规定,按河道建设的要求,结合城南新区河道布局的特点,新区洪水形成不同、新区河网水面率及新区开发建设程度的不同,把规划区域内所有河道及水面分为四类。

1、骨干河道(主干河道):

主干河道以承担城南新区行洪排涝任务为主。

根据城南新区防洪规划和河道治理总格局,结合规划范围内水系现状,确定区域“六纵一横一连”构成城南新区的主干河道,控制河道宽度不小于30米。

2、重要河道(支干河道):

主要承担连通主干河道,辅助行洪、调节主干河道流量的作用,同时起着区域涝水外排及调蓄水面的作用。

规划河道宽度以不小于20米控制。

3、一般河道(支流河道)及水面:

主要起着汇集区块雨水及调蓄水量的作用。

河道宽度一般以不小于15米控制,局部河段不小于10米。

4、山区排洪渠:

主要起着汇集山区雨水,并将洪水引入主行洪河道的作用。

排洪渠的宽度根据其引洪流量控制。

3.3河道堤岸线布置原则及河道断面设计

根据河道实际情况,河道设计断面拟定四种方案。

方案一:

对未开发区或条件许可的河道采用低坎+护坡的复式断面型式,即底部基础采用抗冲刷的直立式浆砌块石挡墙,挡墙顶高程一般为4.30m,挡墙以上部分采用斜坡式护岸,坡度为1:

4,坡面绿化;

方案二:

对已开发区块骨干河道及支流,采用占地面积小的重力式挡墙,堤顶高程根据地面要求确定,面层采用20cm厚条石贴面;

方案三:

对于湖泊等宽阔水域,主要河道护岸设计断面以低坎+自然坡为主,坎顶高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局部可略低于常水位。

方案四:

对于山区的排洪渠,护岸设计断面以低挡墙+卵石护坡为主,堤顶高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4主干河道治理规划

为了确保城南新区(规划范围内)南北向洪水排泄畅通以及东西向主干河道的贯通,根据城南新区防洪规划治理原则及河道堤岸线布置原则,结合规划范围内水系现状,确定区域“六纵一横一连”构成城南新区的主干河道。

其中“六纵”是指南池江主流(谢墅江)、南池江分支(南池江)、坡塘江主流(坡塘江)、坡塘江分支(躲柱江)、纸柴江及山头井河;“一横”由中远期南环河、劳家葑河及主干1#构成;“一连”为连接坡塘江与南池江的主干2#。

城南新区规划范围内“六纵一横一连”主干河道原长26.159Km,原水面2375.4亩,规划后河长25.471Km,水面2543.5亩,增加水面168.1亩。

经过规划治理后,主干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大大加强。

主干河道的治理规划布置见城南新区主干河道规划布置图,河道参数见下表。

城南新区主干河道现状及规划参数表(规划范围内)

序号

河道名称

现状

规划后

长度(m)

宽度(m)

水面积(亩)

长度(m)

宽度(m)

水面积(亩)

1

谢墅江

2826

6.6~64

149.3

2826

30~64

166

2

南池江

3385

6.0~108

280.6

3237

30~108

300.9

3

坡塘江

5812

7.6~113

305.0

5812

30~113

385.5

4

躲柱江

2861

5.6~101.0

242.7

2517

30~101

225.5

5

纸柴江

2255

16.5~150.0

849.6

2255

30~150

848.2

6

山头井河

2750

6.9~62.0

156

2752

30~62

155.2

7

中远期南环河

3135

9.3~76.0

250.8

2937

30~76

289.8

8

劳家葑河

1322

18.8~35.7

72.4

1322

30~36

85.1

9

主干1#

508

13.8~49.3

25.2

508

30~49

27.4

10

主干2#

1305

8.5~32.1

43.8

1305

30~32.1

59.9

合计:

26159

2375.4

25471

2543.5

3.5规划区支干与支流河道治理规划

城南新区的防洪排涝总格局为“六纵一横一连”的主干河道体系,但区内支干和支流河道众多,它们也对城南新区的防洪排涝起着一定的作用。

根据城南新区防洪规划治理原则及河道堤岸线布置原则,支干河道主要承担连通主干河道,辅助行洪、调节主干河道流量的作用,同时起着区域涝水外排及调蓄水面的作用;支流河道主要起着汇集区块雨水及调蓄水量的作用。

规划确定支干河道整治原则为在保持原河道走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顺直、拓宽及清淤,使其连通主干河道,宽度一般以不小于20米控制,河底高程为1.0~1.5米;支流河道整治原则为区内河网分布尽可能均匀;有沟通条件的断头河尽量沟通,使水流通畅;在满足区块雨水收集需要的前提下,考虑小区地块建设及道路桥梁布置的要求,对局部水面河网进行改造整治,确保工程整治前后河网水面积及河道蓄水量基本保持平衡。

支流河道宽度根据不同的需要,一般以不小于15米控制,局部河段不小于10米,河底高程为1.0~1.5米。

3.5.1支干河道治理规划

在确定了城南新区规划范围内“六纵一横一连”主干河道防洪排涝总格局的基础上,根据支干河道的功能定位,将整个规划区按“从东至西、从南到北”的原则划分为7个区块,下面按区块对支干河道的治理分述如下:

通过对各个区块的支干河道进行规划整治后,整个规划区内共有支干河道23条,现状河道总长22.629Km,现有水面1060.8亩,规划后河道总长22.934Km,总水面1062.7亩,增加水面1.9亩。

规划后支干河道的布置见城南新区支干和支流河道规划布置图。

支干河道参数见下表。

支干河道参数表

区块

名称

序号

河道名称

现状

规划后

长度(m)

宽度(m)

水面积(亩)

长度(m)

宽度(m)

水面积(亩)

区块Ⅰ

1

姚婆溇

1059

4.9~30.6

23

861

20~30.6

27.3

2

李家溇

855

6.3~27.4

22.3

855

20~27.4

27.6

3

九里溇

902

7.5~35.5

48.7

893

20~35.5

46.4

区块Ⅱ

4

王婆溇

930

3.5~24

15.2

930

20~24

28.3

5

支干1

1363

4~68

82.2

1363

20~68

76.6

6

支干2

878

10~10

13.1

878

20~20

26.7

区块Ⅲ

7

唐家池

1312

5.2~41.6

61.5

1312

20~41.6

57.1

8

支干3

1310

4.3~37.2

64.6

1310

20~37.2

68.2

区块Ⅳ

9

支干4

1200

10.6~33

56.8

1476

20~33

65.4

区块Ⅴ

10

支干5

1041

14~38

67

1041

20~38

51.8

11

支干6

863

19.2~46

68.6

863

20~46

56.6

12

虞江

667

16.7~51.5

37.9

667

20~51.5

35.4

13

西大江

708

7.1~46

40.9

708

20~46

39.9

14

支干7

1428

12~43.2

71.9

1428

15~43.2

57.6

区块Ⅵ

15

黄婆溇

784

5.4~35.7

40.2

784

20~36

42.8

16

横江

854

7~47

40.4

854

20~47

39.7

17

支干8

770

10.1~37

44

770

20~37

36.1

18

下窑江

583

6.8~35

21

583

20~31

21.8

19

新溇里

490

9.3~60

26.9

726

20~49

36.5

区块Ⅶ

20

金家溇

800

3~44

42.3

800

20~44

46

21

管家溇

1233

8~36

56.2

1233

20~36

57

22

支干9

1442

4.2~42.5

97.6

1442

20-43

82.9

23

支干10

1157

4.8~20.4

18.5

1157

20-20.4

35

合计

22629

1060.8

22934

1062.7

3.5.2支流河道治理规划

根据支流河道的功能定位及整治原则,对整个规划区范围内的支流河道进行整治,确定规划范围内共有支流河道16条,河道总长17.697Km,原水面704.6亩,规划后河道总长18.378Km,总水面669.7亩,减小水面34.9亩。

规划后支流河道的布置见城南新区支干和支流河道规划布置图。

支流河道参数见下表。

城南新区(规划范围内)支流河道参数表

序号

河道名称

现状

规划后

长度(m)

宽度(m)

水面积(亩)

长度(m)

宽度(m)

水面积(亩)

1

支流1

2015

2.6~19

17

2516

10

38.6

2

支流2

771

1.5~24

9.9

771

15~24

19.9

3

支流3

765

14.8~32.7

52

765

15~32.7

36.2

4

支流4

1550

10~35

57.8

1550

15~35

50

5

支流5

2802

2~40

90.1

2802

10~40

95.8

6

支流6

1255

3.9~40

47.4

1255

15~40

44.4

7

支流7

2445

3.7~71

156.8

2757

10~71

153.2

8

支流8

538

8~48.6

35.6

538

15~48.6

24.9

9

支流9

800

11~27

29

840

15~30

28.3

10

外婆溇

740

12~32

25.8

740

15~35.5

26.7

11

支流10

267

5.5~37.5

18.7

267

15~37.5

10.8

12

许家溇

1061

9.8~32

57

911

15~32

39.9

13

里木栅

560

4.8~23

9.3

560

15~23

13.2

14

栏栅溇

490

15.8~27.7

29

490

15~27.7

27.8

15

支流11

1200

8.7~25

52.2

1200

15~25

44.6

16

支流12

438

7.4~25

17

416

15~23

15.4

合计:

17697

704.6

18378

669.7

3.6规划区排洪渠治理规划

城南新区三面环山,北部为平原,山区洪水通过排洪渠汇流至南北向主行洪河道。

根据现状调查,规划范围内共有大小排洪渠14条,它们对山区洪水的顺利排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为排洪渠规模普遍偏小,断面不规则,防洪标准低,且分布零乱。

随着新区的开发建设,特别是规划中的绍甘线、解南公路、印山路等即将实施,过去能漫流的地块逐渐被新建小区所替代,因此对以上排洪渠重新进行系统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现状规划区范围内共有排洪渠14条,总长6701米,计水面积49.0亩。

根据《绍兴市城南新区规划》的要求,城南新区东、南部以防止山洪为主,规划沿印山路、解南公路、绍甘线外侧设置截水渠,山体雨水沿截水渠汇流,规划截水渠渠宽1.2米,总长12260米。

截水渠雨水通过桥梁或箱涵形式穿过路基与各排洪渠相连。

按各条排洪渠所承担的集水面积的大小、位置,洪峰流量的大小,同时考虑城建、道路交通等因素,选择9条比较重要的排洪渠进行重新系统规划,其余的按现状保留。

9条排洪渠的宽度根据其百年一遇洪峰流量计算确定,规划后的9条排洪渠参数见下表,布置见城南新区河道集雨面积分布图。

规划后9条排洪渠参数表

渠道

名称

坡降

水深

长度

最小

宽度

水面积

%

1

山头井河支渠

0.4

2.5

650

8

7.3

2

纸柴江支渠

0.1

2

370

15.5

15.4

3

躲柱江支渠

0.1

2.5

170

11

5.4

4

坡塘江支渠1

0.1

2.5

950

10

13.9

5

坡塘江支渠2

0.3

2.5

975

7

10.8

6

谢墅江支渠1

0.2

2

300

4

1.8

7

谢墅江支渠2

0.2

2.5

1064

10

16.1

8

谢墅江支渠3

0.4

2

172

5

1.3

9

谢墅江支渠4

0.4

2

455

4

2.4

合计

5106

74.4

通过以上对整个规划区内的所有河道及水面的治理后,城南新区(规划范围内)现有水面为4189.8亩,水面率为9.733%,规划后总水面为4356.2亩,水面率为10.119%。

其中新开挖水面688.0亩,回填水面521.6亩,新增水面166.4亩。

各类河道参数见下表。

规划范围内各类河道参数表

河道类别

现状

规划后

数量

长度(米)

水面积(亩)

数量

长度(米)

水面积(亩)

主干河道

10

26159

2375.4

10

25471

2543.5

支干河道

23

22629

1060.8

23

22934

1062.7

支流河道

16

17697

704.6

16

18378

669.7

排洪渠

14

6701

49.0

14

6368

80.3

总计

63

73186

4189.8

63

73151

4356.2

3.7涉河建筑物布置原则

3.7.1桥梁

根据《绍兴市城南新区规划》的要求,新区范围内涉河桥梁的布置原则为:

1、主干河道、支干河道上的桥梁,要求尽量与河道垂直布置,跨距尽可能大,且净跨不小于河宽;梁底标高要求高于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以确保行洪断面。

2、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应根据不同航运等级,合理确定桥梁的净空高度。

根据市航管处《关于城南新区基础设施项目通航问题》的审查意见,Ⅶ级航道梁底标高不小于7.63米,净跨不小于14米;Ⅷ级航道梁底标高不小于7.63米,净跨不小于12米;Ⅸ级航道梁底标高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