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重点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093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重点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重点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重点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重点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重点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重点完整版.docx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重点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重点完整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重点完整版.docx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重点完整版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重点(完整版)

急性胰腺炎指因胰酶异常激活对胰腺自身及周围器官产生消化作用而引起的、以胰腺局部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甚至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急腹症。

2014年,经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反复讨论、修改,发布了《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1]。

该指南的发布对推动急性胰腺炎诊疗规范化,提高病人救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7年来,急性胰腺炎在诊治理念、方式、策略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体现学科进展,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进行了修订,以期为我国急性胰腺炎临床诊疗实践提供证据,并促进其与国际接轨。

本指南在参考以往指南及专家共识的基础上,采用以循证为依据、问题为导向的表述方式,经专家充分讨论,形成29条推荐意见,包含诊断、治疗及随访三部分。

本指南使用GRADE证据分级评价系统评估临床证据质量(高、中、低),并采用推荐强度(强烈推荐和一般性推荐)表示指南制定专家对推荐意见的认可程度。

1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1.1流行病学与病因学目前,我国尚缺乏完整的急性胰腺炎流行病学资料。

在世界范围内,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需住院治疗的消化系统急症,其发病率存在一定地区差异,为(4.9~73.4)/10万。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需高度重视[2]。

急性胰腺炎病因众多,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的病人年龄、性别分布及疾病严重程度各不相同。

在我国,胆石症仍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其次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及过度饮酒。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及酒精性急性胰腺炎更常发生于年轻男性病人,老年病人以胆源性居多[3]。

其他较少见原因包括药物、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高钙血症、感染、遗传、自身免疫疾病和创伤等[2]。

对病因的早期控制有助于缓解病情,改善预后,并预防急性胰腺炎复发。

1.2临床表现急性胰腺炎的典型症状为急性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常向背部放射,伴有腹胀、恶心、呕吐,且呕吐后疼痛不缓解,部分病人可出现心动过速、低血压、少尿等休克表现,严重脱水和老年病人可出现精神状态改变。

临床体征轻者仅表现为腹部轻压痛,重者可出现腹膜刺激征,偶见腰肋部皮下淤斑征(Grey-Turner征)和脐周皮下淤斑征(Cullen征)。

急性胰腺炎可并发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障碍,以呼吸功能、肾功能损害常见。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升高,脂肪酶升高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特异度优于淀粉酶。

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升高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

腹部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急性胰腺炎早期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胰腺水肿、胰周渗出、胰腺和(或)胰周组织坏死等。

1.3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3项:

(1)上腹部持续性疼痛。

(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浓度至少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

(3)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符合急性胰腺炎影像学改变。

上述3项标准中符合2项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2]。

推荐1:

临床上符合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3项特征中的2项可做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证据等级:

高;推荐强度:

强)

1.4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检查典型的CT表现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依据,但发病初始的影像学特征不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除非确诊需要,CT检查应在发病72h后进行。

CT增强扫描可准确反映是否存在胰腺坏死及其范围。

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有助于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MRI可用于碘造影剂过敏、肾功能不全、年轻或怀孕病人,其检查胰腺水肿的敏感度优于CT,亦可用于判断局部是否存在并发症,但对诊断积聚液体中气泡的敏感度较低[4]。

对可疑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病人,应在入院时或发病48h内行超声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胆道系统结石。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或内镜超声(endoscopicultrasound,EUS)检查有助于发现隐匿性胆道系统结石[5]。

推荐2:

除非确诊需要,否则急性胰腺炎发病初期不推荐进行增强CT检查。

(证据等级:

中;推荐强度:

强)

推荐3:

对于可疑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病人,入院时或发病初期应常规进行超声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胆道系统结石。

(证据等级:

中;推荐强度:

强)

1.5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分级临床常用的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分级包括修订版Atlanta分级(revisedAtlantaclassification,RAC)及基于决定因素的分级(determinant-basedclassification,DBC)。

RAC分级:

(1)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acutepancreatitis,MAP),占急性胰腺炎的80%~85%,不伴有器官功能障碍及局部或全身并发症,通常在1~2周内恢复,病死率极低。

(2)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severeacutepancreatitis,MSAP),伴有一过性(≤48h)的器官功能障碍和(或)局部并发症,早期病死率低,如坏死组织合并感染,则病死率增高。

(3)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占急性胰腺炎的5%~10%,伴有持续(>48h)的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高。

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基于改良Marshall评分系统,任何器官评分≥2分可定义存在器官功能障碍。

DBC分级基于器官功能障碍和感染2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类。

(1)轻型急性胰腺炎:

无胰腺(胰周)坏死及器官功能障碍。

(2)中型急性胰腺炎:

无菌性胰腺(胰周)坏死和(或)一过性(≤48h)器官功能障碍。

(3)重型急性胰腺炎:

感染性胰腺(胰周)坏死或持续性(>48h)器官功能障碍。

(4)危重型急性胰腺炎(criticalacutepancreatitis,CAP):

持续性器官功能障碍伴感染性胰腺(胰周)坏死。

DBC分级中,器官功能障碍依据SOFA评分系统进行诊断。

目前研究结果表明,RAC分级和DBC分级在预测急性胰腺炎病人的病死率、重症监护室(ICU)入住率及ICU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

DBC分级需明确是否存在胰腺和(或)胰周感染,不适用于病程早期应用。

CAP病人伴有持续器官功能障碍和胰腺(胰周)坏死感染,虽不常见,但病死率高,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6-7]。

本指南中的SAP指RAC分级下的SAP。

推荐4:

RAC分级和DBC分级均可用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分级,两者在预测病死率、ICU入住率及ICU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证据等级:

中;推荐强度:

强)

推荐5:

CAP病人伴有持续器官功能障碍和胰腺(胰周)坏死感染,病死率高,须予以高度重视。

(证据等级:

中;推荐强度:

强)

1.6SAP的预测早期识别可能进展为重症的病例,并采取更积极的监护及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

实验室检查中的血细胞比容、血清尿素氮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准确性不佳。

临床上曾提出多种评分系统[如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Ranson评分、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评分等]来预测SAP发生,但均存在不足,不能满足临床需求[2]。

在此情况下,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评估是否存在器官功能障碍至关重要。

对存在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人,应进入ICU治疗。

推荐6:

目前尚无准确的SAP预测系统,应严密监护病人的器官功能,警惕SAP的发生。

(证据等级:

中;推荐强度:

强)

1.7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分期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可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相互重叠,分别对应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两个死亡高峰。

早期指发病至发病后2周,其特点为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及器官功能障碍。

虽然急性胰腺炎早期阶段可出现局部并发症,但此时的局部并发症不是疾病严重程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后期指发病2周后,其特点为有可能持续存在的SIRS、器官功能障碍和局部并发症。

在病程的后期,持续存在的SIRS和器官功能障碍是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

此外,局部并发症特别是感染性并发症亦会影响病人预后。

推荐7:

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可分为早期(发病2周及以内)和后期(发病2周后),分别对应病程中的两个死亡高峰,两个阶段的病情可能有重叠。

(证据等级:

中;推荐强度:

一般)

1.8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急性胰腺炎可引起全身或局部并发症。

全身并发症主要有SIRS、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腹腔高压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ACS)。

局部并发症主要与胰腺和胰周液体积聚、组织坏死有关,包括早期(发病4周及以内)的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急性坏死物积聚(acutenecroticcollection,ANC),以及后期(发病4周后)的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pseudocyst,PP)、包裹性坏死(walled-offnecrosis,WON)[8](表4)。

以上局部并发症又分为无菌性和感染性两种类型。

其他并发症还包括消化道出血、腹腔出血、胆道梗阻、肠梗阻、肠瘘等。

2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急性胰腺炎特别是伴多种并发症的SAP的治疗,是涉及外科、消化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介入科、营养科、康复科等多个学科的复杂问题,应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

2.1早期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主要包括液体治疗、镇痛与营养支持,以及针对病因和早期并发症的治疗。

2.1.1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液体治疗早期液体治疗可改善组织灌注,需在诊断急性胰腺炎后即刻进行。

对于SAP,可采用目标导向的治疗模式,应反复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以指导液体滴注[9]。

乳酸林格液、生理盐水等晶体液可作为液体治疗的首选[10]。

开始时,推荐以5~10mL/(kg·h)的速度进行液体治疗,过程中应警惕液体负荷过重导致的组织水肿及器官功能障碍[11]。

目前,液体治疗成功的指标尚未统一,可参考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复苏目标,包括尿量>0.5mL/(kg·h)、平均动脉压>65mmHg(1mmHg=0.133kPa)、中心静脉压8~12mmHg、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

另外,动脉血乳酸、血清尿素氮水平及血细胞比容的下降亦提示复苏有效[10]。

对持续存在低血压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可在液体复苏过程中或之后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提升血压。

推荐8:

确诊急性胰腺炎的病人应使用晶体液,以5~10mL/(kg·h)的速度即刻进行液体治疗。

(证据等级:

中;推荐强度:

强)

2.1.2急诊ERCP治疗指征与时机胆道系统结石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

多年来,急诊ERCP治疗是否有助于缓解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存在争议。

目前,不推荐对预测为轻症的急性胰腺炎病人行急诊ERCP治疗[12]。

APEC研究结果证实,急诊ERCP亦无助于缓解预测为SAP病人的病情[13]。

目前认为,急诊ERCP仅适用于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管炎病人,且应在病人入院24h内完成。

对于存在持续性胆管梗阻的病人亦可考虑ERCP治疗,手术时机可放宽至入院后72h内[14]。

推荐9:

急诊ERCP无助于缓解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病情,仅适用于急性胰腺炎合并胆管炎及持续胆道梗阻的病人。

(证据等级:

高;推荐强度:

强)

2.1.3急性胰腺炎病人的镇痛治疗疼痛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缓解疼痛是临床重要的治疗目标。

明显疼痛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应在入院24h内接受镇痛治疗。

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等均曾用于急性胰腺炎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