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图说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0816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道路施工图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市政道路施工图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市政道路施工图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市政道路施工图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市政道路施工图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道路施工图说明.docx

《市政道路施工图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施工图说明.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道路施工图说明.docx

市政道路施工图说明

仙游县鲤南片区华侨支路、华侨路后段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一、设计依据

1、仙游县鲤南片区华侨支路、华侨路后段市政工程设计合同。

2、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仙游县鲤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2006年10月)。

3、莆田市工程地质勘察院编制的《仙游县鲤南工业园区华侨路、华侨支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2008年07月)。

4、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编制的《仙游县鲤南工业园区华侨路施工图设计文件》(2006年04月)。

5、《仙游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6、业主提供的其它相关材料。

二、工程概况

1、区域地理位置

华侨支路及华侨路后段工程位于仙游县鲤南开发区园区内。

华侨支路道路起点位于华侨支路与华侨路交叉处,向西延伸,经县农机学校南侧,路线终点位于与规划园区西路交叉处,路线全长232.547米。

华侨路本次修建道路起点位于华侨路测设桩号K0+280处,向北延伸,在K0+299.919与华侨支路交叉,经县公路局海亭公路站西侧,经县农机学校东侧,路线终点位于与仙郊线交叉处,路线全长153.563米。

随着鲤南片区的开发建设,迫切需要对本项目进行建设。

华侨支路道路红线宽度10米,设计行车速度为20公里/小时;

华侨路道路红线宽度15米,设计行车速度为20公里/小时。

2、测设简况

合同签订后,我院组织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勘察,对道路现状以及沿线的地形、地貌和水系进行调查,获得较为详实的基础资料;并组织勘测人员进入工地,广泛收集资料,拟定设计工作大纲。

此次施工图设计文件根据相关技术规范、规划设计文件及建设单位的意见、建议进行编制。

经过全院上下一致努力,完成了本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工作。

三、设计内容

1、本工程施工图设计的内容:

(1)道路工程

(2)交通工程

(3)管线工程

(4)预算工程

四、设计工作基本思路与方法

1.兼顾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需要。

2.对沿线工程地质、水文等进行调查,结合道路的功能、等级和使用要求,进行工程设计。

3.充分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成果。

五、新技术采用及设备的运用情况

本项目时间紧,设计周期短,为了确保设计质量,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不断利用新技术进行优化,对道路路面结构、路基、涵洞排水系统、交通口的交通组织等重要工程进行多次论证比选后确定。

设计中采用工程软件,提高了设计进度,并对工程进行优化设计。

第二章工程建设条件

一、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地貌

本工程地处仙游县鲤南镇境内,道路沿线地貌单元均为残积台地地貌单元。

2、水文气象

本工程地处仙游县鲤南镇境内,其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约达2000mm,年平均气温为18~21℃。

3.工程地质

本项目道路位于仙游县鲤南镇境内,根据莆田市工程地质勘察院编制的《仙游县鲤南工业园区华侨路、华侨支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2008年07月)。

道路沿线分布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素填土层、②残积砂质粘性土层、③全风化花岗岩、④强风化花岗岩。

4、地震基本烈度及对大型工程构筑物区域地震分析评价。

根据国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及闽建设[2002]37号文件中附件《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有关规定判定,仙游县鲤南镇抗震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场地类别为II类,相应特征周期为0.40S。

二、沿线建筑材料

场址周围砂、土、石料含量丰富,满足工程需要。

 

第三章设计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2.《城市道路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D20-2006

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D40-2002

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8.《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

1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范》GB50289-98

1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

1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设计规范》GB50220-95

17.《道路交通标志及标线》GB5768-2009

1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

19.《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BG50318-2000

2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1.《市政工程设计文件组成及深度规定》

 

第四章总体设计

一、设计原则及控制因素分析

1、正确应用技术标准,力求道路功能齐全,景观协调,线型流畅。

在遵照规划红线的基础上合理的调整和布设线位,做到既优化线位,减少拆迁,尽可能土方平衡,又符合规划,与城市远期规划协调。

2、拟建道路连接既有道路,设计中考虑与既有道路的平顺衔接。

3、在结构处理上加强科学研究,积极采用先进的勘察设计手段,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

二、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

城市II级支路

2、计算行车速度:

20公里/小时

3、道路构造物设计荷载:

城-B级

4、路面结构:

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设计以BZZ-100为标准轴载

5、道路横坡:

1.5%

6、地震荷载:

地震加峰值加速度0.05g(6度设防)

7、路线交叉:

平面交叉

8、平面坐标系:

1954年北京坐标系

9、高程系统:

1985年国家高程系统

 

三、主要技术指标

1、华侨支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值及实际采用值对照一览表:

表4-1技术标准规范值与采用值对照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规范值

采用值

1

路线总长

公里

0.232

2

道路等级

城市Ⅱ级支路

3

计算行车速度

Km/h

20

20

4

车道数

2(双向)

5

不设超高平曲线最小半径

m

70

--

6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20

--

7

最大纵坡

%

8

2.124

8

凸型竖曲线

一般最小半径

m

150

--

极限最小半径

m

100

9

凹型竖曲线

一般最小半径

m

150

--

极限最小半径

m

100

10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20

--

11

桥涵设计车辆荷载

城-B级

城-B级

12

地震动参数(基本烈度)

g(度)

0.05(VI)

0.05(VI)

13

路面类型

高级路面

水泥混凝土

14

路拱正常横坡

%

1~2

1.5

 

2、华侨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值及实际采用值对照一览表:

表4-2技术标准规范值与采用值对照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规范值

采用值

1

路线总长

公里

0.153

2

道路等级

城市Ⅱ级支路

3

计算行车速度

Km/h

20

20

4

车道数

2(双向)

5

不设超高平曲线最小半径

m

70

830

6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20

--

7

最大纵坡

%

8

0.442

8

凸型竖曲线

一般最小半径

m

150

--

极限最小半径

m

100

9

凹型竖曲线

一般最小半径

m

150

20000

极限最小半径

m

100

10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20

45.944

11

桥涵设计车辆荷载

城-B级

城-B级

12

地震动参数(基本烈度)

g(度)

0.05(VI)

0.05(VI)

13

路面类型

高级路面

水泥混凝土

14

路拱正常横坡

%

1~2

1.5

四、平面设计

1、路线走向

道路平面线形是根据道路规划设计起止点、道路走向而进行设计。

华侨支路沿线呈东西走向,华侨路沿线呈南北走向。

2、平面线形设计

拟建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主要考虑规划红线的位置,与既有工程的衔接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五、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依据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仙游县鲤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道路竖向规划图》。

纵断面设计除上述主要控制点外,同时兼顾土方平衡。

在满足规范规定的坡度、坡长、竖曲线半径及长度,平曲线及竖曲线组合等因素基础上,还考虑了主线线型流畅,有条件处避免过大起伏。

尽量减少土方开挖量,并保持较高的道路纵断面设计线形标准。

在较开阔平坦地势处,为便于路面排水,最小纵坡按0.3%控制;道路纵坡小于0.3%时,设置锯齿边沟加快路面排水。

六、横断面设计

(1)华侨支路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10.0m,根据鲤南片区的规划,综合分析本道路等级、功能并与建设单位共同探讨论证,确定道路的标准横断面布置如下:

1米(人行道)+4米(车行道)+4米(车行道)+1米(人行道)=10米

(2)华侨路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15.0m,根据鲤南片区的规划,综合分析本道路等级、功能并与建设单位共同探讨论证,确定道路的标准横断面布置如下:

3米(人行道)+4.5米(车行道)+4.5米(车行道)+3米(人行道)=15米

七、填挖方计算及土方平衡

施工图设计按纵断面和横断面作出土方戴帽,得出各个断面填挖方面积各区段的填挖土方量。

本项目总填方181m3,总挖方31968m3,挖方大于填方,弃方应结合鲤南东片区建设进行调配调配土方,以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土方利用率。

第五章道路工程

一、路面结构设计

1、设计标准和设计交通量

根据交通量预测,路面初始年每车道标准轴载为198次/日,交通量年增长率为6.0%,使用年限20年一个车道累计当量轴次为966725次。

(1)机动车道路面

路面结构

结构层

材料

厚度

面层

水泥混凝土路面

22cm

基层

5%水泥稳定碎石

15cm

垫层

填隙碎石

20m

总厚度

57cm

(2)路面结构材料的设计参数和要求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弯拉强度为4.5Mpa,水泥应采用强度高,收缩性小、耐磨性强,标号大于R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混凝土粗骨料选用强度不低于Ⅱ级,颗粒应接近立方体的碎石,混凝土用砂应选用质地坚硬、耐久、并有良好级配,含泥量少的中粗砂。

半刚性基层采用R32.5~R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长于6小时,半刚性基层混合料,要求7天饱水抗压强度不低于3.5Mpa。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

结构形式

设计弯拉强度(MPa)

回弹模量(MPa)

(弯拉)

水泥混凝土

4.5

29000

5%水泥稳定碎石

1300

级配碎石

190

 

土基回弹模量参数

自然区划

土组

干湿状态

土基回弹模量(MPa)

Ⅳ4

粘性土

干燥

30

(3)人行道及其沿线设施

人行道采用混凝土网格砖,其缘石采用刨光花岗岩,其中华侨路沿着人行道设置路灯和绿化树,路灯间距25米,绿化树间距5米;华侨支路沿着人行道设置路灯。

人行道结构层:

面层:

彩色混凝土砖5厘米,水泥砂浆3厘米;

基层:

5%水泥稳定碎石厚10厘米;

底基层:

碎石垫层厚15厘米。

(4)砼面板特殊部位的处理

本段道路水泥砼路面一般每隔100~200米设一条胀缝,当水泥砼路面与构造物(涵洞)相接,或交叉口处均应设置胀缝,施工时务必注意,以保证工程质量。

二、路基设计

1、路基设计原则及依据

路基设计严格遵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并参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的有关规定办理,在设计前对沿线工程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在充分收集现场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路基填料,路基压实度设计要求,并根据填挖、水文、地质等情况对路基防护工程进行综合设计。

2、路基设计

本路段设计路基高度满足规划防洪排涝要求,路基填料为砂性土。

沿线路床内旱地路段应清除表面耕植土30厘米并换填砂性土,路基填筑前应排水、晾晒,并进行填前压实。

路基应分层填筑,每层厚度不大30厘米,应注意控制填料的最佳含水量。

路基压实度(重型)要求:

填方路段,路槽底面0~0.8米,压实度≥93%,路槽底面0.8米以下压实度为90%,零填及路堑路床,路槽底0~0.3米,压实度≥93%。

3、路基填料最小强度(CBR)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CBR)是表征路基土、粒料、稳定土强度的一种指标,即标准试件在贯入量为2.5mm时所施加的试验荷载与标准碎石材料在相同贯入量时所施加的荷载之比值,以百分比表示。

填方路基,路面底面以下0~0.3米,填料最小强度6%;路面底面以下0.3~0.8米,填料最小强度4%;路面底以下0.8~1.5米,填料最小强度3%;路面底面1.5米以下,填料最小强度2%。

零填及挖方路基,路面底面以下0~0.3米,填料最小强度6%;路面底面以下0.3~0.8米,填料最小强度4%。

4、路基防护工程设计

一般填方路段(池塘除外),边坡坡度1:

1.5,不进行边坡防护;一般挖方路段,边坡坡度1:

1,H≤4m时采用三维网喷播植草砖,4m

结合周边地块开发情况,路基边坡是否需防护,由建设单位定。

5、特殊路基设计

(1)耕植土路段路基

耕植土路段、路基应清除耕植土50厘米后,回填砂性土,填前夯实地基。

路基填土前,必须清除树根,杂草先压实再填筑。

当路基穿过水稻田地段时,应抽干集水,清除淤泥和腐植土。

路基清表后,填前压实要求压实度大于85%,含水量大的路段应开沟排水晾干,必要时可翻挖晾干。

(2)半填半挖路基的设计

在半填半挖路段由于结合部的土质,密实度不同,加上水文条件,可能还有地下水的影响,如处理不当使路基沉陷不均,路面变形开裂,甚至还会造成路基失稳,总结己有经验,对半挖半填路段的设计,提出如下的原则:

1)在填方和挖方结合部的纵向必须设置过渡段,过渡段设在挖方内,过渡段长度不小于10米,深0.3~0.8米,在结合部的挖方段挖成过渡段尺寸的路槽,然后与填方段一起分层填筑,分层碾压,达到要求的密度。

2)在填方和挖方结合部的横向必须加强结合部之间的整体性,主要措施是:

在填方的边坡上挖成台阶宽1米高0.3米,阶面呈4%向外横坡,以加强挖填面之间连接;在挖填方高度的交界处要设置横向盲沟,在路基的坡脚要填筑一层透水性材料,以利路基内的水排出;在挖方路基设计标高之下要开挖高0.3~0.8米的路槽,该路槽与填方一起分层填筑,分层碾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3)挖方路基设计

挖方路基处于干燥状态时,开挖至零填、路堑路槽部分,并尽快施工路面结构。

挖方路基施工遇到地下水时,应及时采取排导措施,将水引入路基排水系统,不得随意堵塞泉眼。

路床土含水量高或为含水层时,还应采取设置渗沟、换填、改良土质、土工织物等处理措施,路床填料除符合路基填料规定,还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

挖方路基处于中湿状态或潮湿状态时,开挖至路堑路床部分,并尽快进行路床施工,下路床铺设50cm砂砾垫层,以确保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上路床30cm内采用6%石灰土处理,进行路床地基加固,提高路基压实度。

三、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体现全社会对视力残疾人的关爱。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规定,县级以上城市的主干道,商业街必须设置盲道。

盲道设计包括:

提示盲道板设计,行进盲道板设计,正常路段盲道设置,盲道的起点与终点设置,盲道交叉口转弯处设置。

本段道路沿线均设置盲道及坡道口,满足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本段道路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7—90)第1.0.3条规定的要求。

第六章施工注意事项

道路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标准应遵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以及建设部和交通部颁布的有关规范、规程、规定。

一、路基施工

1、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质土、淤泥,不得含草、树根等杂质。

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

2、填方土料应在每5000m3以及在土质变化时取样,用标准试验方法进行颗粒分析、液限和塑限有机质含量击实试验时,用重型击实法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3、用于路基填方的各种主要填料,在填方开工前先选择25m长作为试验段进行现场压实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4、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层填筑,不得混填、用不同土填筑的层数应尽量减少。

优质土应填在上层,透水性较小的土不应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层包复。

5、路基填土必须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压实,其分层厚度应与机具压实功能适应,一般每层松土填土厚度不应超过30cm(压实后厚度约为20cm),若采用薄铺轻碾法,每层松土填土厚度15~20cm。

路堤每层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以利最后削坡。

压实前应仔细整平,作出路拱。

6、填土应先填低洼地段,后填一般地段,先填路中,再填路边,保持有一定的路拱和纵坡,以利路基排水,原地面若为斜坡或老路面拓宽,先将边坡挖成阶梯形,然后分层填筑压实,每级台阶宽度一般为1.0m,台阶底面稍向内侧倾斜。

7、若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每段与邻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内填筑,则先施工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台阶宽应不小于1m。

8、原地面标高以下的人行道地下管线及其它构筑造物应先期作完。

9、碾压前若土基潮湿,含水量过大时,应采取疏于处理措施,若土过于干燥,则应均匀洒水,使其保持适当的含水量再进行碾压。

路基碾压机具的选用与碾压遍数应根据土质情况及铺筑段试验,以达到最佳密实度为准。

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后中,先高后低以及轨迹要重叠等原则,碾压轮应超过两施工段的接缝。

碾压时应顺道路中心线方向进行,弯道及路口园角处应边开边错,碾压速度应均匀,轮迹重叠宽度二轮压路机为30cm,三轮压路机为后轮宽度的一半。

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机夯认真循序夯实,夯击面在纵横方向均匀相互重叠一半,以防漏夯。

(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水泥

水泥应采用32.5或42.5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应在3h以上,终凝时间6h以上,水泥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及《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规定,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性能指标进行检验。

2、碎石压碎值

碎石压碎值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11-1水泥稳定碎石石料压碎值要求

道路等级

基层

支路

≤30%

3、水泥稳定碎石颗粒组成

水泥稳定碎石颗粒组成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11-2水泥稳定碎石颗粒组成范围

序号

筛孔尺寸(mm)

基层

1

37.5

2

31.5

100

3

26.5

90~100

4

19

72~89

5

9.5

47~67

6

4.75

29~49

7

2.36

17~35

8

0.6

8~22

9

0.075

0~7

注:

集料中0.5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4、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7d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下表规定及设计要求。

表11-3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7d抗压强度要求(MPa)

道路等级

基层

支路

3~5

基层完成后应加强养护,控制行车,不使出现车槽。

如有损坏应浇筑混凝土板前用相同的材料修补压实,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二、路面施工

水泥混凝土面层:

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参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等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1、一般规定

水泥混凝土面层是一种选用水泥、粗细集料和水按一定的比例均匀拌制而成的混合料,经摊铺、振实、整平、硬化后而成的一种路面面层。

适用于各种交通的道路,水泥混凝土亦可简称为“混凝土”。

2、材料要求

(1)、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应顺直不得有裂缝、断伤、刻痕、表面油污、油漆锈蚀物。

(2)、粗集料:

不得混有石灰、煤渣、草根等其他杂物,碎石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

细集料:

砂应质地坚硬、洁净,符合规定级配。

填缝料:

采用PG道路封缝胶。

填缝板:

采用维板、泡沫橡胶板或泡沫树脂板。

各种原材料的检验应符合有关规定。

(3)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应用不低于425号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碎石强度等级不低于3级,最大粒径不大于4厘米,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并应符合规范的级配的要求;应使用洁净、坚硬、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粗、中砂;拌和用水应清洁,宜用饮用水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4)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水灰比与强度关系曲线进行计算和试配确定。

并应按抗压强度作配合比设计,以抗折强度作强度实验,水灰比不应大于0.5。

3、施工要求

(1)、面层下的基层、土路基施工,都必须按有关施工操作规程进行,做到均匀、密实、稳定、平整,影响路基强度稳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必须采取拦截或排出路基以外的措施。

(2)、不同品种的水泥必须分别存放、分别搅拌、分别使用。

(3)、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试配,施工现场应按试验决定的配方进行配料拌制,不得任意更改。

(4)、浇捣抹平后的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做到平坦、微粗、密实、无抹痕、不落石子、无砂眼和气泡,整块路面应一次成型,不得在面层进行补浆或洒干水泥。

(5)、路面纵缝、横缝(胀缝、缩缝)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施工缝根据施工实际情况设置,其位置宜设在缩缝处。

(6)、混凝土路面板允许拆模时间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强度增长速度而定。

(7)、锯缝时必须掌握锯缝时间,一般时间应自水泥砼成型后开始计算,在混凝土强度达到8~12MPa时进行,也可在工地用试锯法来确定合适的锯缝时间。

(8)混凝土路面板采用切割机割缝,伸缩缝必须垂直,全部贯通,传力杆必须与缝面垂直。

(9)混凝土板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开放交通,遇到特殊情况需要提前开通时,混凝土板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其车辆荷载不得大于设计荷载。

(10)、人行道面层与其他构造物应顺接,不得有积水现象。

三、其他注意事项

1、其余各专业施工图说明详见各专业图纸。

2、凡本说明款未述及者,请按有关规范和规定及图纸交底会议纪要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