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流会领导发言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0748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交流会领导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技术交流会领导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技术交流会领导发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技术交流会领导发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技术交流会领导发言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交流会领导发言稿.docx

《技术交流会领导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交流会领导发言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术交流会领导发言稿.docx

技术交流会领导发言稿

技术交流会领导发言稿

  董事长在技术交流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志们:

大家好!

  承蒙会务组的安排,能够很荣幸的有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本来这次会议有我们总工陆庆基同志参加来跟大家共同交流,因为我们企业正在搞技术工程改造所以未能参加。

要说我们日用玻璃这个行业,我还真是个门外汉,其实说交流根本谈不上也没有这个资格,主要还是来向大家学习的,所以我讲得也是相当不成熟的,如有不妥,恳请各位多包涵!

  下面结合我们企业这几年的具体情况简单的给大家作个汇报,也就是三句话,12个字:

深化改革,转型升级,节能减排。

  深化改革:

  我们的企业怎么改,改革主要是让企业充满活力,促企业破解难题,围绕经营管理目标,理顺管理关系改进工作、工艺流程。

这里我举二个例子,三个月前我们企业搞技术工程改造论证,先和德国海因滋,然后跟日本大商进行技术交流,上半年我们总经理去德国海因兹学习了一个星期,我们总工十年前就去过日本大商,那就说说行列机,他们两家企业管行列机都是一个人,模具上不打油,德国下料还没导料管,我们的企业是怎么样的?

所以深化改革我想,我们企业有好多文章可以做。

  转型升级:

  也就是初始目标向终极目标转变的一个过程,是一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的提升,从低附加值逐步,渐进的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当然这里需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比如,市场的许可、资金等等,我们也得根据自身实际条件量力而行。

  节能减排:

  根据国家发改委20XX第21号文件中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有关条款涉及日用玻璃行业的鼓励项目中25条,其中关于节能环保型玻璃窑炉(含全电熔,电助熔,全氧燃烧技术)的设计应用,我们这次在技术工程改造项目中就全部采用全电熔窑炉(由承德华富设计和承建)二台33吨,当时我们跟德国前后谈了二个月,其中有我们协会孟理事长共同参加了谈判。

因为他们给我设了好几条门坎,所以最后我们经过慎重考虑还是选择了承德华富。

我们还在20XX年改造中和上海一鼎重工共同研发国内第一台配合料粒化生产工艺设备。

并于20XX年3月份投入使用至今,配合料粒化生产线的投入使用,有效的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对于环境的污染,减少了粉尘对窑炉的影响,从而也延长窑炉使用周期,具体使用情况及数据这次上海一鼎王董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资料与大家共同分享。

最后预祝第十五届国内外玻璃技术会取得圆满成功,并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在国家级工法成果推广应用暨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国家级工法推广应用暨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经验交流会,首先我代表中国建筑业协会对前来参加会议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特别对在百忙中出席我们这次会议的住建部质量安全司范处长以及长期关心我会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广应用国家级工法和推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创工程的先进经验为内容,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行业创新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建筑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持续发展。

下面我结合本次会议主题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问题。

  第一,以推广应用国家级工法和十项新技术为重点,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理解其核心内涵是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

1989年建设部发出《关于在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试点企业试行工法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开启了工法制度试行工作。

实行这一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并通试点企业取得的初步经验后,建设部于1989年11月印发了《施工企业实行工法制度的试行管理办法》,并于1992年实行对第一批国家级工法评审工作。

与此同时,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建筑业企业取得更为长足的发展。

30多年来,广大企业运用标准化管理流程、信息化管理手段、精细化管理方式,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现代项目管理方法,实现了工程建设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XX年,全国先后有1000多项工程项目管理优秀成果发布,2476项施工新技术和新工艺提炼编制评为国家级工法或国家专利,其中,国家一级工法1018项,二级工法1288项,升级版170项,形成了企业自有知识产权,有力地促进了建筑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就位的需要,全国各施工企业对工法的开发愈发重视,许多企业在开发、编报、国家工法方面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建立了内部工法管理制度,如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建筑总公司、北京建工集团、上海建工集团、青建集团股份公司、宝冶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等不同程度都已形成了一整套工法开发、编写和应用的产、学、研体系。

同时这些企业还善于科学应用工法成果,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和工程投标工作中作为“模块”巧妙选用,不但为企业赢得了市场,而且提高了项目的管理效益。

实践证明,通过工法开发、编报,可以对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形成了宝贵的物质财富,有利于推进施工技术管理标准化和企业转型升级。

  但是也由于不少单位把工法的编制申报只限于企业升级上,致使工法的编报工作严重错位,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有的企业出钱找人编写工法,还有企业出钱找申报挂靠单位等。

为了纠正工法编报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推广应用力度,切实促进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住建部也正在考虑对国家级工法的管理办法进行修改,比如专家建议工法的申报上只能承认第一主编,工法的有效期可由6年改为8年,取消升级版等。

我们今天召开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工法推广应用经验交流会的主要目的也在于,进一步加大工法及创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

  当今世界高精技术日新月异,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迅猛发展,建设工程项目日趋大型化、复杂化和国际化,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建筑业正面临着国际高端市场的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站在世界科技革命的高度来认识开发、编报评审国家级工法的重要性,在“大项目、高技术、强业主、新要求”激烈市场竞争中科学务实的做好工法的开发及推广应用工作。

  首先是要把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作为企业领先的发展战略。

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科技管理人才,密切与科研院校合作,加强工法开发与专利申报,创新研发技术含量大、应用价值高的新产品,形成自有知识产权,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国际工程承包发展的新趋势。

  二是要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研院校参加、政府规划指导,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产、学、研、政联动的科技创新体系。

加大科技创新成果研发和推广力度,特别是要积极推广应用以“十项新技术”和国家级工法创新成果为主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方法。

依托“大、精、尖”工程项目,不断解决复杂技术难题,形成先进工艺流程,注重在建筑用材上适时加强更新换代,促进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以设立中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为契机,建立行业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对此,建筑业企业呼声很高。

去年底,我和徐会长、肖院士拜访了科技部奖励办有关领导,就中国建筑业协会设立“中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进行了工作咨询、商榷。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政府审批有关规定,今后科技部奖励办不再批复全国性各类科技奖项的设立,行业认为确有必要设立的科技奖项,可提交行业协会理事会决定,报科技部奖励办备案。

奖励办根据有关规定和行业设立的科技奖标准、评选程序、以及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做出是否具有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资格(机构)。

据此,中国建筑业协会理事会决定设立“中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并于今年正式启动。

“施工技术创新奖”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开展科学研究,施工技术创新、工艺革新、工法开发等有重大突破,填补国内空白,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等方面具有行业领先或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

是我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的最高奖项,并将作为建筑业申报国家级科学技术奖项的重要依据。

评审将本着数额限量,严格标准、公正公平、宁缺毋滥的原则。

  四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BIM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量,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已经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新动力。

对于我们这个长期依靠投资驱动的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来讲,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将更为突出、更为重要。

所以,当前大力推进和加强建筑企业管理横向到边与工程项目管理纵向到底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然选择。

  第二,以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新技术示范工程和创工程为载体,着力推进建筑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而生态文明建设首先是离不开绿色建筑。

以良好的城镇生态环境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绿色建筑承担了这样的使命,所以极有必要将集约、节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建设的各个过程。

  与传统建筑不同,绿色建筑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物使用效率,节约与循环利用能源、水和材料,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是通过合理的设计、施工、操作、维护和拆除体系建立完整的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尽量减少并最终消除建筑物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

“如果不能将先进的绿色理念贯穿到规划、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的每一个细节,不能赋予建筑以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绿色环保的综合效益,就不能称作是绿色建筑。

我国的绿色建筑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快,数量每年翻一番,高于世界水平。

截至到20XX年底,全国共评出742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7581多万平方米。

其中,仅20XX年一年就有389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建筑面积达4094万平方米。

  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盛行,“绿色建造”正日益受到普遍重视。

“绿色建筑”是针对建筑产品而言,而“绿色建造”则是针对建筑产品的制造过程而言。

因此,绿色建造可以定义为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建筑建造模式,其利用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采用绿色建筑部品和绿色建材,开展建筑的绿色施工过程,在建筑的寿命期内最终实现建筑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的综合目标。

“绿色建造”至少应当包括绿色规划设计、绿色建筑建材、绿色建筑技术、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则是绿色建造的关键环节,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

主要包含以下四层内涵:

一是尽可能采用绿色建材和设备;二是节约资源,降低消耗;三是清洁施工过程,控制环境污染;四是通过科技和管理进步的方法,对设计产品所确定的工程做法、设备和用材提出优化和完善的建议,促使施工过程安全文明,实现建筑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性。

绿色施工本身不是具体技术,而是对工程施工提出的更高要求。

围绕建设“绿色世博”的目标,上海世博园工程的建设者大力推进“绿色施工”,不但研发和采用了一系列低碳施工的技术、工艺,而且摸索出相应的施工标准、管理机制,考核体系,为建筑业绿色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XX年,我会在总结推广世博会“绿色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创建开展了“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活动,并把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列为“鲁班奖”的必要条件。

目前共有近400项工程已列入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按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和《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与验收指南》的指标要求,通过对首批及第二、三批40多项示范工程的检查验收,优良(80分以上)占%,其中综合评价90分以上的占%,节约成本约占总造价的%,这些项目总体上体现了目前绿色施工领域的一流水平,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最近,我会又在成都中建八局承建的银泰中心召开了绿色施工现场观摩会,学习推广银泰项目五个零(工期零延误、质量零缺陷、伤亡零事故、垃圾(无机固体)零外运、用水(施工)零引用),重点是推广建筑垃圾处理的经验和做法。

施工固体垃圾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55%左右。

通常项目产生的固体垃圾均采取集中外运,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银泰项目部成功研制出了“建筑固体垃圾回收处理再利用系统”,实现了固体垃圾“零外运”。

学习总结推广“世博”工程和银泰项目绿色施工的经验,我体会对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有三大启示。

  启示之一,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家知道,上世纪80年代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其要点首先是要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其次是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再就是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

  从宏观上看,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是以提高资源与环境效率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手段,以政府和市场为双轮推动力,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技术经济可行的前提下,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从微观上看,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运用到经济建设的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建筑业是物质资源消耗大户,占全国总能耗量的三分之一,分别为钢材的55%、木材的40%、水泥的70%、玻璃的76%、塑料的25%、运输量的28%、粘土砖几乎100%。

这些材料的生产需要冶炼、熔融、烧结大量的金属和非金融矿物和化工原料,因而建筑业也间接消耗了大量的矿产和土地资源。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个基本国策的大环境下,建筑业首当其冲要承担这样的使命。

就建筑业企业而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和持续发展之路,绿色施工就是最佳的有效途径。

  启示之二,建筑业推进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基于对大工业化生产二重性的反思,自从1998年循环经济概念引入国内后,在较短时间内很快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重视,国家于20XX年颁发了《循环经济促进法》。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其地位和自身的特征来看,发展绿色建筑和循环经济的任务更为艰巨,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首先是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建筑业不仅已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且也是一个基础产业、民生产业,特别是城乡建设事关人民财产和生态安全。

据最新统计数据,20XX年建筑业从业人员4500万人,建筑企业79528家,完成总产值已达万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21%。

显然建筑业实施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对推动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是建筑业对关联产业的带动作用大。

建筑产品的生产形成促进了建材、冶金、有色、化工、轻工、机械、仪表、纺织、电子、运输等5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没有一个部门不需要建筑产品,同时几乎所有的部门也都向建筑业提供不同的材料、设备、生活资料、知识或各种服务。

据统计,仅房建工程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就有76大类、2500多个规格、1800多个品种。

  特别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处理更为突显。

目前,可推算建筑垃圾总量为20多亿吨,每年新产生垃圾超过3亿吨。

新增垃圾的堆放将占亿至2亿平方米用地。

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利用率不足40%,而美、日、德、荷兰等国超过90%。

建筑垃圾的长期堆放不仅有碍市容环境,而且会产生粉尘、污染大气和水质,影响居民身体健康。

由此可见,抓好绿色施工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经验,对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有效资源节约,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可以估算,如果未来十年有50%的建筑垃圾能像中建八局银泰中心那样做到零排放,不但可以减少占地10亿,而且还将节约投资500亿元以上。

  启示之三,全面推进绿色施工必须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四个结合”。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同步发展的道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XX-2020年)》用较大的篇幅对建筑产品质量、绿色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棚户区改造等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

据专家预测,新型城镇化今后每年将拉动投资4至5万亿,房屋建筑开工20亿平方米以上,按照“十二五”规划,20%以上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能源利用率提高30%以上。

建筑业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不但承担着艰巨的建设任务,而且肩负着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的历史使命。

  首先是推进绿色施工要与发展循环经济深度结合。

从广义建筑业概念看,在横向上包括各种类型工程的建设活动行为,在纵向上包括建设活动及其产品从开始谋划到寿命期结束的全过程。

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产业链条长、跨度大,二是上下游企业阶段分界明显、关联密切,三是建筑产品寿命期完整。

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业绿色施工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结合具有广阔的技术经济空间。

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建筑业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表现为“3R原则”在“3C层面”上的多维度展开。

3C层面是指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三个层面。

小循环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中循环主要是企业之间的物质循环;大循环主要是指整个社会的产品经使用报废后,其中大部分物质形态返回原生产部门,经处理后重新成为再生原料,例如废旧钢材、玻璃、木材、塑料、轮胎、纸张等的回收再生利用。

  二是推进绿色施工要与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紧密结合。

绿色建造和施工技术的发展要求建筑设计要标准化、预制构件工厂化、施工装配机械化、土建装饰一体化、项目管理信息化。

特别是要加快建筑部件工厂化生产的进程,这是当前将“高能耗建筑”向“绿色建筑”发展的有效途径。

绿色施工只有与以上“五化”紧密结合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提高项目的最佳效益。

  三是推进绿色施工要与建筑信息化建设贯通结合。

在知识经济时代,绿色施工需要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以保持绿色施工与时俱进的态势。

近年来,各种新兴信息技术不断涌现,BIM、云计算、虚拟现实、移动技术、协同环境、大数据对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影响日益显著,特别是信息化能够大幅度提高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优化、集成效益。

只有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对工程项目工期、成本、质量、安全、节能环保等实施动态控制精度和“智慧管理”,绿色施工才能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

  四是推进绿色施工要与提升企业绿色建造能力相结合。

绿色建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建筑建造模式,包括绿色规划设计、绿色建造技术、绿色建筑材料、现场绿色施工。

这就要求施工总承包企业必须具备更加全面和综合的管理能力,不仅具有相应的建筑施工技术,还应具备一定的设计、采购和融资能力,而且还能统筹考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复杂要素,造就更多的高端管理和技术复合型人才。

  第三,全面深化建筑业改革,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建筑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上面讲到20XX年,全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已高达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在GDP总量中所占比例近7%。

可以说,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且得到了全社会的公认。

但是,建筑业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建筑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选择什么样的路径、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长期以来,从国家宏观政策面上的有关描述中比较多见的是向“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转型,近两年也有专家提出了“新型产业化”、“建筑产业化”等,一时间人们对此热议较多,即使业内的一些专业人士对于建筑业发展方向也语焉不详。

20XX年,根据郑一军会长指示,中建协项目管理委员会就建筑业这个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问题进行了课题研究。

前不久,全国建设工作会议和20XX年建筑业改革发展会议也明确提出了深化建筑业改革要把“加快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工作重点。

应该说“建筑产业现代化”命题的定位较为科学,既符合党和政府早就提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总目标,又符合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有利于建筑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强化和发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及其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先导和引领作用。

  一是从建筑业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规律看,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建筑产品表现为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房屋以及公共设施等建筑物和构筑物。

它们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进行物质生产和提供服务的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

综观人类发展历史,特别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历史,建筑业演变的进程是从原始建筑业到传统建筑业,再进展到现代建筑业,这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轨迹的必然规律。

按照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观点,人类在原始社会后期曾经有过三次社会大分工,奠定了人类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基本格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期间,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催生了原始建筑业,并且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漫长历史时期。

  传统建筑业形成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演化的过程中。

研究表明,在奴隶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筑业能够提供水利、交通、军事等相关设施的建设,以满足国家统治和社会生产的需要。

在封建社会的进化过程中,建筑业在设计、材料、估价、营造及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造就了一批能工巧匠与建筑神话。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传统建筑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建筑结构技术、建筑材料技术、建筑施工技术均取得较大突破,使得建造摩天大楼和特大型建筑成为可能。

  在旧中国,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民族工业的有所发展,我国建筑业虽然有能力承包一些高层及规模较大的建筑(如上海的17层中国银行大楼工程)。

但总体上,建筑业还很薄弱,尤其是规模经营不成体系,管理方式极为落后。

我国建筑业真正有较大和长足的发展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5年。

  总之,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是由低级形态走向高级形态发展演变的过程,这就说明从原始建筑业到传统建筑业再到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是站在全球化的高度看,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应对新技术革命和第三次产业革命挑战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新科技革命推动下,世界产业和经济格局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突出表现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许多重要科技领域都已经取得或正酝酿着重大突破,科技创新、传播、应用的规模和速度不断提高,与新兴产业发展的融合更加紧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相互促进和一体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一系列重大科技与管理成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