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人格术语解释复习过程.docx
《九型人格术语解释复习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型人格术语解释复习过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型人格术语解释复习过程
什么是“九型人格”?
“九型人格”,在英文中称为Enneagram。
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说法。
它来自公元九世纪中亚和波斯地区兴起的神秘信仰——苏菲教,这种教义描述了人类所具有的九种性格,解释了不同性格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现在来研究这门古老的学问,用意有三:
★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让我们更轻松的生活;
★它让我们对自己的同事、恋人、家人和朋友有更多了解;
★它让我们去发掘不同性格所拥有的潜能,这些潜能包括了爱的能力、感受他人的能力以及先知先觉的能力。
总而言之,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你更了解你自己,帮助你处理你的人际关系,并把你个性中的潜在能力挖掘出来。
“九型人格”的教义认为,在人追求至高觉悟的过程中,人的性格将成为他们发掘自身潜力的导引者。
人性的发展是一个包括了不同阶段的完整体系,从最基本的性格特征,到一些不平常的潜能,比如爱的能力、感受他人的能力和先知先觉的能力,这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而本书中出现的“九型人格图”仅仅是这个完整模式的一部分。
我们在阅读此书时,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仅仅关注九种具体的性格类型,而忽略了导致它们存在的大背景,这是不对的。
因为完整的“九型人格”与大部分的意识模式都不同,它强调的是人的性格与人的潜能之间的关系。
这整个系统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一些普通的性格特征,一些常被我们忽略、以为是自然反应的习性,其实正是引领我们进入更高层次自我的通道。
了解我们的先天性格特征至少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首先,它能够让我们提高做人的效率,感觉更幸福;
★其次,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抛开固有性格,让深层的意识得到展现。
形成于交谈的传统
迄今为止,口头交流仍然是获得“九型人格”信息的最好方式。
让属于统一性格类型的人坐在一起,讨论它们的生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当场看到并听到一群人用清楚的语言表达相似的观点,往往会比阅读他们的谈话记录收获更多。
一群外表迥异的人在经过一个小时的交谈后,会变得非常相似。
旁观者能过从他们的身体姿态、情感表达、面部表情,还有他们散发的个人气息等细微层面发掘他们的相似性。
当交谈者的性格特征逐渐显示出来时,观察者会明显感到,每一种性格类型都有一种独特的感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一组性格类型相同的人,最初可能毫无共同性可言,因为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他们在性别、年龄、终须、职业和个人风格上的差异。
但是一个小时后,一旦你的注意力从表面特征中转移出来,这些人就会变得相似起来:
他们的背景、他们的选择、他们的的目标。
他们不喜欢的东西和他们梦想的东西变得一致起来。
“九型人格”中的每一种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但是通常,我们并不知道别人的看法。
我们只是根据自己的看法来判断他人的思想。
“九型人格”的教义所强调的就是要要走出自己的固有观念,去感受他人的思想、他帮助你对他人的处境有更多了解,从而设身处地为他人照相。
当你能够透过其他性格类型人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时,你立刻就会发现,没有哪一种性格是完美无缺的。
不仅你本身对于其他性格的人存在偏见,不同性格的人因为自身观念的不同,也会你有这这样那样的局限性。
那些与我性格相似的人,他们所讲述的故事总能让我受到启发。
每当我从他们的故事中发现我自己的生活模式时,我总是会被这种教学方法的力量所打动。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我如此相似。
我从他们对自我的风发现中获得很多启示。
这种方法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你要抛开自身,挖掘深层次的自我,去弄清楚那些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性格模式。
但是在这里,我们理解自我的目的,是从内心去学习和观察这些性格模式,最终把这些性格模式放到一边。
我们所说的“放到一边”,可不是仅仅把问题解决,把痛苦消除,而是其深入探寻一个包含了多层意识的完整体系,把注意力从自己的思想和感觉中转移出来,让潜在的知觉自然显现。
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会有各种性格者的自述,这些自述将帮助你找到自己的性格。
要记住的是,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是遇到的许多烦恼正是因为我们对他人的观点视而不见。
我们没有意识每个人搜有他们自己的生活。
举例而言,哪怕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侣,要想完全了解对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其中一个属于第9号性格(调听者),而另一个属于第8号性格(保护者),那么他们可能无法相互理解?
因为8号性格者信奉的是“不打不相识”原则,他们认为人们在正面冲突中才嫩那个表现出真实情感,而9号性格者却是“硬的不吃,吃软的”,他们对直接命令视而不见,甚至顽固回绝,但是却会因为他人温和的求援而慷慨付出。
“九型人格”是完美的吗?
“九型人格”有什么问题吗?
如果“九型人格”存在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这个系统实在太好用了。
这是一个少有的能够把自身理论与人们的日常行为和高层次性行为都联系起来的系统。
这个系统并不像其他系统那样,侧重于复杂的原理分析,而是把大量的心理学智慧汇聚在一个简洁、易懂的体系中。
,如果你找到自己的性格类型,并且知道了你关心的人都是什么性格,你立刻就能获得大量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有用信息。
在西方,我们总是喜欢对未知的世界进行占卜和预测,我们当然希望能够把所有人都放到不同的性格盒子里,因为这样就能让我们放松心情,不再害怕这个神秘的世界。
正因为如此,人们很自然地会期望运用“九型人格”来个所有人分类,以便能够知道他人的想法,预知他人的行动。
不过“九型人格”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系统。
它是动态的模式,这个模式由相互交织的线条构成,说明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是同时拥有这九种性格的潜质,但是我们最注意的还是我们自己最突出的性格特征。
这个九角星结构和它相互交织的线条,还象征着每一种性格的人都会与其他性格的人产生多边的互动关系。
这些互相交织的线条还暗示了不同性格的人所具有的另一面,比如他们在面对压力,或者身处十分安全的环境时,可能做出与日常行为不同的事情。
也就是说,九角星的每个角实际上都是由三个主要方面构成的——其中一个是主导性的,构成了这种性格类型的人的主要特征和思想观念;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两个方面,揭示了他们在安全环境或者压力环境中的行为表现。
有的时候,我们只关注到那些与我们的性格属性相一致的特征,而忽视了其他方面。
这很可怕,因为当我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定义我们性格的特征上时,我们就毫无疑问地被关进了这种性格的牢笼中。
我们失去了自由。
如果我们无法把注意力从现有的性格特质中转移开,无法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变成了自身习性的俘虏,失去了选择的自由。
好在我们并非在所有时候都受到自身性格的控制。
我们总是能够转移我们的注意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食物。
在“九型人格”的系统只能够,当我们意识超越那些固有的性格特征时,我们就可以从那些限制我们的习性中走出来,进入另一个更高层面的发展阶段。
性格分类的坏处是形成了一个可怕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一个本来不实的期望、信念或预测,由于它使人们按所想像的情境去行动,结果导致最初并非真实的预言竟然应验了。
当我们陷入性格分类的泥淖时,我们就会对所有人进行分类,把他们身上的性格特征放大,从而让这种性格更加明显。
反之别人也会根据我们的性格类型来对待我们,而我们因而更加深信他人对我们的解读。
于是,我们往往会把他人眼中的自己,当做是真正的自己,并且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塑造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九型人格”的问题正是在于这个系统太好用了。
人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发现自己的性格类型,并且能够依据这个系统来分析不同性格类型的人。
我就曾看到有人利用这个系统把自己装扮成灵通人士,因为他们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说出某个陌生人的性格特征,以及大量有关此人的性格信息。
如果我们有了一个这么好的系统,却要用一种错误的态度来对待它,我们很可能就会忘记我们了解这个系统的初衷:
我们要解读性格类型,正是为了把性格放到一边,去挖掘我们的潜能,去追求更高层面的意识。
如果我们用一种狭隘的心思来解读它,就大大削弱了这个系统的价值和作用。
要知道,性格类型仅仅使我们通往更高能力的阶梯而已。
好在这种“九型人格”的性格分类在现实世界中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这真是一个好消息!
一位老板不会为了某个具体职位而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注明“该雇佣”和“不该雇佣”哪些人。
“雇佣一个4号性格的人(悲情浪漫者)到画廊里去工作”,这种话是毫无意义的,如果这位4号性格的人对于绘画作品毫无鉴赏力,哪怕他或她具有非常浓厚的艺术气质,也无法胜任画廊的工作。
这种性格标签也不会为媒人们提供配对的秘方,告诉他们3号性格(实干者)的理想伴侣是7号(享乐主义者),或者2号(给予者)与4号(悲情浪漫者)做不了情侣,但却可以成为好朋友。
说不定在现实生活中,2号和4号之间就会产生一种违背了性格类型配方的奇异化学反应!
当然,如果仅仅因为5号性格的人(观察者)是优秀的决策者,3号性格(实干者)的人是出色的售货人员,而8号性格的人(保护者)最擅长让企业起死回生,就据此组建一支团队的话,恐怕也很难成为一支“理想的团队”。
在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复杂和多样化远远不是一长串的性格特征所能都描述清楚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研究人的性格特征呢?
如果一套准确的性格类别类型系统并不能消除我们雇佣职员或者寻找伴侣时可能遇到的风险,为什么还要费心去研究这些东西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与真正的自我建立合作关系。
我们研究自己的性格类型,就能从那些与我们性格相似的人身上获得经验,从中发现让我们自身得到发展的条件,而不再凭感觉去摸索前行。
所以说研究性格类型最重要的原因不是为了让你能够指出他人的性格特征,而是为了减少你自己的苦恼和麻烦。
眼觉性格类型的第二个原因是你可以从他人的角度来理解他人,而不是从你自己的角度。
这种对他人的理解能够让团队的工作效率更高,让浪漫的恋情更具魔力,让分裂的家庭重新复合。
虽然我们无法指派某种性格类型的人去从事特定的工作,并期望他们的表现与性格描述一模一样,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站在同事的立场上,了解他们对工作的看法。
我们也不可能把“九型人格”当做我们择偶的标尺,期待伴侣做出符合他们性格特征的表现。
甚至我们这样做也许会让他们感到疑惑和疲惫,并因此拒绝和我们的关系。
我们能做的是,留意每种性格的人对待爱情的态度理解他们的想法,从而改变我们自己的态度。
古老的历史
“九型人格”的英文enneagram,来自两个希腊词汇ennea和grammos。
Ennea代表数字9,grammos的意思是尖角。
而“九型人格”的图表正好是一个九角星,这个九角星的模式,能够揭示物质世界中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苏菲教用这种九角星模式来研究宇宙的变化过程和人的自我意识发展。
总的来说,“九型人格”包含了一套相互关联的理论,这套理论和犹太教的神秘哲学卡巴拉的思想核心“生命之树”十分相似,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
这两种理论的关系十分有趣,他们虽然内容相似,但传播方式截然不同。
“九型人格”是依靠口头传播沿袭下来的,它并没有留下有关自己历史渊源的文字记录。
我们在伊斯兰的神秘哲学中也找不到相关的说明和评论,而这个系统本身就是一种神秘的预测,人类在研究它的过程中,也在朝着更高层次的意识不断发展。
西方人对于“九型人格”的了解最初源于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GeorgeIvanovichGurdgieff),一位充满个人魅力的精神导师,他把“九型人格”这种属于苏菲教的口头传播系统吸收过来,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验。
现在有很多关于葛吉夫及其相关理论的著作都涉及了“九型人格”系统,但多数都没有提及葛吉夫是如何利用这套系统来观察人的潜质,或者这套系统到底为他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葛吉夫的弟子们继续了有关九角星图的研究,但是他们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一种不需要语言表达的肢体运动上。
这种运动被称为葛吉夫的神圣舞蹈,参加的舞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做出各种肢体动作,从中感受自己身体的韵律。
葛吉夫希望告诉自己的学生们,九角星体系是一种永恒运动的体系。
在他创办的学校里,礼堂的地板上就装饰有九角星的图案。
学生们分别咱在这个九角星上,完成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肢体动作,这些动作说明了九角星的各个尖角与内部线条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们用舞蹈来表现这些尖角和线条的关系时,他们还会报告他们感受到的内在节奏、自然停顿、身体力量的重新结合。
他们把注意力从思想上转移出来,专注于自己的肢体动作,完全投入到舞蹈所带来的身体运动中。
令人遗憾的是,在葛吉夫的时代,没有任何文字是真正关于“九型人格”的性格研究的。
那些传授葛吉夫教义的团体,也认为要获得更高的意识,必须放弃先天的性格特征,他们并没有把性格特征看做达到更高心灵境界的有用信息源。
这些团体认为,我们独特的性格在整个人的潜能挖掘中作用不大,他们更关注的是非语言的肢体运动和葛吉夫所倡导的注意力训练(包括观察自我和记住自我),认为这才是通往内心世界的正确途径。
不仅如此,苏菲教的早起传播者也认为,只有“真正能理解的人”才能成功运用苏菲教有关的性格分析系统。
葛吉夫的追随者并没有真正理解“九型人格”体系,所以他们也不重视这样的研究。
很有可能,当时那些团体并没有真正接触到九角星图中有关性格的分类或者到时的心理学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九型人格”所代表的理论。
但是从葛吉夫对于这个系统的使用方式,以及他有关九角星图与性格关系的回答来看,他显然是知道其中的奥妙的,他之所以没有公布出来,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学生们还无法接受这样的理论。
显然,葛吉夫的思想已经超越了时代。
他同时代的人还没有准备好去接受这种识别自我的方式。
尽管他的学生们进行了观察自我的训练,但是弗洛伊德有关意识的理论在当时的欧洲根本没有市场,而且这些学生们对于我们今天众所周知的心理成熟度也豪不了解。
如果告诉这些学生我们的感知被我们的心理防御所破坏,而我们对于自身的动机往往处于“休眠”状态的话,他们一定无法理解。
尽管他们训练得十分刻苦,但是他们这样做只是出于一种盲目的信任,认为他们的老师能够引领他们获得某种感知,但他们并不了解自己的心理。
成为内心的观察者
观察自我(self-obsevation)是许多探索内在世界的传统训练中都包括的基本项目。
这种联系主要是把人的注意力往内心集中,试着去感知自己的内心思想和“注意的对象”,包括身体感觉、情感、思想、技艺、计划和幻想等.
完成这种练习的方法有好几种,不过最初的体验都是从认识你自己的习惯状态和那些占据你内心的固有特征开始的。
这种练习就像是一种分身术,让自己的意识从身体中分离出来。
如果你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和谈论你自己,那你就不会被你的习性所控制。
你的思想会逐渐和你本人脱离开来,你不再是你所认为的你自己。
继续这种对自身思想和感觉的观察训练,你的那些固有特征就会逐渐远离你,不再困扰你。
当注意力被发展成一个独立的观察员时,你就能够站在一个更加客观的位置上来看待你到底是谁。
通过这种训练,身为观察者的自我会与真正的自我越来越接近。
当然,当你的注意力回到自己的思想上时,那种独立的知觉就会消失,你将失去所有的客观性,恢复到“机械状态”。
从某种程度上说,所有成功的心理疗法都借住了这种注意力的转移。
接受治疗的人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作为一个中立的观察者来描述自我。
准确的自我观察对于认识你自己的性格类型十分重要,因为你需要了解你内心的习性,才能从相似者的故事中认出你自己。
尽管葛吉夫并不相信他的学生能够掌握“九型人格”的精华,他还是做了许多努力来唤醒他们对性格的认识。
两种被经常提起的方法分别是“触犯某人的痛处”(steppingonpeople`sfavouritecorns)和“向同胞敬酒”(thetoastingofidioits)。
葛吉夫自己属于“九型人格”中的第8号性格,也就是保护着,他的做法十分符合这种性格类型。
他的第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发掘学生的性格中最敏感的地方,然后努力攻击,直到获得反击回应。
他写道:
攻击他人最敏感的地方对我的工作十分有效。
每个遇见我的人都受到这种方法的影响,无需我费力,他们就能非常高兴的主动放下父母赋予他们的面具。
感谢这种方法,让我能够不慌不忙地以一种平常心态来窥视他人的内心世界。
“敬酒”是另一种把性格类型的观念介绍给学生们的方法。
那些和葛吉夫供餐的学生们,都被训练出了一定的酒量,因为他们被要求向不同类型的人敬酒。
新的客人会被要求选择与他或她性格相似的人坐在一起,然后大家会作为同胞想他或她敬酒。
他的学生回忆说:
他选择了“idiot”这个词,但意思并非是傻瓜,而是这个词最初的本意,实际上他也有归类的意思。
在聚餐的过程中大家相互敬酒,一般的规矩是:
一杯白兰地或者伏特加分别敬三个人;如果是女性,允许用一杯酒向六个人敬酒;多的时候,一晚上可以向20多人敬酒。
你看,葛吉夫是俄国人,俄国人的酒量都很好,能喝很多伏特加酒,但是,他们喝酒的原因可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喝酒……在敬酒的过程中,他能够接触道许多人,而他必须在短时间内了解对方。
众所周知,酒精对于打开一个人的心扉有着特殊的功效,人们可以隐藏的东西会在酒精的作用下表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阿拉伯人会说;“酒精让人更像人。
”
在敬酒的过程中,葛吉夫常常指出某类客人所共有的气质特征。
有时候他会为这些特征起名字,有时候他会把这些特征表演出来。
“你是一只火鸡(比喻自高自大的人),”第一天晚上他对某人说,“一只火鸡总是希望假扮成孔雀。
”大师立刻在餐桌前活动了几下脑袋,从喉咙里发出咕咕的声音,于是大家看到了一只急于在雌性面前表现自己的骄傲的雄火鸡。
没多久,一种体积更加庞大的动物出现在我们面前。
“你为什么看着我就像一头公牛盯着另一头公牛?
”他问旁边的另一个人。
然后他的眼睛瞪了起来,摆出一副急于向对手挑战的公牛架势,让我们观察对方的表情。
尽管葛吉夫扶持了很大努力,甚至不惜采取攻击他人的方式,但是人们丢与性格类型的认识依然十分模糊。
是不是葛吉夫没有采用那些在性格研究中十分成功的心理学技巧,还是因为他和当代许多的内心世界导师一样,都对梳理个人的历史不感兴趣,忽略了个性特征呢?
心理缓冲带
妨碍人们认识性格类型的主要障碍,葛吉夫称之为“缓冲带”(buffers)。
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性格上的负面特征隐藏在了一个精心构建的内在缓冲系统中,或称之为“心理妨碍机制”(psychologicaldefensemechanism)。
这种缓冲带的存在,让我们无法看到自己性格中的真实力量。
事实上,几乎是在葛吉夫的学生们尝试观察自我练习的同一时代,弗洛伊德已经率先提出了无意识反抗机制(unconsciousdefensemechanism)的概念。
但是葛吉夫的方法提供了探索内心世界的一种更基本的途径,因为它让人们自己去观察内心的缓冲带,而不是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来寻找自己的无意识。
今天,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依赖于心理防御机制来维持我们的自我感。
与“九型人格”中1-9号性格相对应的心理防御机制分别是:
反向作用,压抑作用,认同作用,内投作用,分隔作用,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否定作用和麻醉作用。
葛吉夫的学生对于心理学知道的很少,对于上述内容也不熟悉,但是葛吉夫还是要求他们在内心中寻找自己的无疑是反抗机制。
我们都知道火车上缓冲器的作用。
他们是为了减少车厢之间的碰撞而专门设计的装置。
如果没有缓冲器的存在,车箱之间的碰撞震动极不舒服,还非常危险。
缓冲期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碰撞产生的冲击力。
在人们的内心世界中,也有这一种装置。
这种装置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人们自己设计的,尽管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
这种心理装置产生于人们自身的矛盾:
观念的矛盾,感觉的矛盾,言语的矛盾,行为的矛盾。
如果一个人能够感觉到他身上的所有矛盾,他将因为这些矛盾而疲惫不堪。
人是不可能消除这些矛盾的,但是如果他心里有了“缓冲带”,他就不会因为自己观点,情感和言语的矛盾而感到不安。
葛吉夫认为,尽管缓冲带能让生活变得简单,它同样减少了系统的摩擦力,而这种摩擦力对于人的自我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在缓冲带的帮助下,我们被带入一种催眠状态,这让我们的行为变得机械化。
因为我们被缓冲,被催眠,我们无法认识真正的自己,也不会知道我们的性格类型影响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乌斯篷斯基,一位非常多产的作家,他根据葛吉夫的理论撰写了许多有关内心世界的书,他也谈到了缓冲带能够减少自身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摩擦。
他建议自己的学生把注意力放在那些他们感到不自在的事情上,从而发现缓冲带的存在。
一个用拥有稳固缓冲带的人从来不需要想自己证明什么,因为他完全感觉不到自己内在的矛盾,而且对于他自己的现状非常满意。
但是,一旦我们在探索自我的进程中发现了自身的一些矛盾,我们就会知道我们内心是存在缓冲带的。
通过自我观察,我们能够逐渐了解到缓冲带两边究竟是什么。
所以,你一定要注意自己内心的矛盾,这些矛盾将带领你找到自己的缓冲带。
尤其要之一那些让你敏感的事情。
你会质疑道自己身上好的品质,这些东西就是缓冲带其中一边的内容,但是你还不清楚存在于缓冲带另一边的矛盾是什么。
不过没关系,你已经开始对于这些好的品质感到不自在,不过这可能就意味着你距离自己的缓冲带已经不远了。
我们并不了解自身的基本性格,这一观点在今天已经被普遍接受。
对于任何一位希望走向心理成熟的人来说,发现自己性格结构中的盲点、预防机制和矛盾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想成为葛吉夫所说的“真正的人”,这种发现就更加重要了。
对于寻找真正自我的人而言,之所以要特别地关注缓冲带,是因为这种无意识的预防机制让注意力发生转移,从而影响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
我们没有用更加积极的态度来观察和阐释性格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的性格让我们到这有色眼镜看待一切。
没有什么是清楚或客观的,因为在我们与真实世界之间,总是夹杂着我们自己的好恶和偏见。
除非我们放弃这种错误,否则我们怎么能看清人和事的本来面目呢?
除非我们能首先把自己的性格除掉,否则我们怎么能够从灵感和直觉中,而不是从我们的智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呢?
受到性格控制的直觉不过是偏见的表现,仅此而已。
已经形成的性格
“性格”(personality)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和“个性”(self)是相同的。
在精神研究中,性格也被称为“自我”(ego),也有“错误的个性”(falsepersonality)的说法,这种说法是为了区分葛吉夫所说的“本性”(essentialnature)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性格”。
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本性与我们所形成的性格是不同的,这是神圣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本体(essence)被描述为“个人自己拥有的”,使我们与生俱来的潜质,而不是我们通过自身的教育、思想和信仰所获得的。
在本体里,我们就像没有长大的孩童:
我们的思想、感情、直觉没有冲突;我们对周围环境和他人都充满了信任;我们做出正确的动作;我们毫不犹豫地区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
作为成人,我们偶尔也会出现这样的状态,产生一种与周围世界通灵的感觉。
这种情况通常可以凭直觉感知。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不知道为什么就已经了解了一切;我们的身体在大脑做出反应之前就自己做出了动作;在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在说些什么时,我们就听见自己说出了意思不到的事实。
我们与世界存在一种直觉关系,而这种关系正是建立在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质上。
这是一种非常流行,但却没有得到证实的观点。
大部分吸引人们挖掘更高潜能的教义都接受这样的观点,而且这些理论普遍认为,在人的自我发展中,性格是阻碍本体的。
这些古老的方法告诉我们如何让身体的能量和内心的注意力保持稳定,并且通过他们感受本体与环境和他人的联系。
只有本体的体验完全取代了“我自己”的意识,也就是说,当我们忘记了“我自己”的存在时,这样的体验才是完全的。
在本体的体验中,我们不会意识到“我个人的想法”或者“我个人的感觉”。
换言之,我们将抛开成年人的性格,重新回到孩童的内心世界,因为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的性格还没有形成。
“九型人格”的九角星图说明本体的存在包括了九个方面,每个方面的现实途径都有所不同。
你要寻找本体的某个方面,正是因为这个方面的缺失让你感到痛苦。
比如,如果你长期处于畏惧状态,很可能是因为你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