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高一历史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0572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高一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高一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高一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高一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高一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高一历史教案模板.docx

《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高一历史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高一历史教案模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高一历史教案模板.docx

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高一历史教案模板

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_高一历史教案_模板

第九课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需要掌握的知识:

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党,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打击,希特勒与纳粹党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二、二六兵变,季米特洛夫,共产国际“七大”,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西班牙内战。

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和发展的分析和认识,培养学生通过史料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而演变的政治危机,是其国内矛盾激化的产物。

英法美的绥靖政策是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两国反法西斯失败的主要原因。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讲授新课

一、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在三个法西斯国家中,意大利早在一战后就出现了经济衰退和政治混乱的严重局面。

利用这样的条件,墨索里尼在1922年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墨索里尼加紧了世界范围的武力扩张。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

20年代下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道威斯计划后大量流入德国的英、美资本。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英、美抽走大量资本,这无异于釜底抽薪,使德国成为首批牺牲者而很快卷入危机。

另外,由于德国是战败国,既丧失了全部殖民地,又不能以关税壁垒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因此,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对德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人们对现实和《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煽动民族复仇的情绪,骗取了社会各阶层日益广泛的支持,势力大增。

在此基础上,希特勒又乘机向对他夺取政权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垄断资产阶级靠拢。

1931年下半年,他跑遍整个德国,同企业界的重要人物会谈,争取他们的支持,使处于危机震荡中的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把支持希特勒看作是既可以扼制来自共产党左派的威胁、稳住动荡不安的国内政局,又可以对外夺取更大的生存空间、扩大原料来源和产品市场的一种不错的选择。

从此开始了纳粹法西斯同垄断资产阶级的直接联盟。

据估计,1930~1932年,纳粹从垄断资本家那里获得的资助达7000~9000万马克。

对于政权武装力量的支柱——国防军,希特勒也极尽争取拉拢之能事,最终换取了他们的支持。

“纳粹党是一个反动政党,为什么能成为德国国会第一大党?

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方方面面的原因。

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个人因素。

(2)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从此,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军事、对外关系诸方面进行了解,自行归纳和整理。

最后教师通过演示文稿列表显示。

3.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紧缺,再加上原有的经济基础薄弱,这次经济危机对它的打击就更显严重。

1931年经济危机发展到最严重的地步,这一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29年下降1/3,主要工业部门的开工率只达50%,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早一年进入危急关头。

危机期间,日本工业生产下降,农产品价格惨跌,阶级矛盾尖锐。

为了摆脱危机,扭转国内生产的萎缩局面,日本政府加强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大军事支出和军事订货,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的利润。

同时,无论是经营电力、化学、飞机等行业的新财阀,还是生产钢铁、煤炭和造船的老财阀,都更加依靠国家政权和军事部门的支持,大力发展与军事有关的新工业新产品,使得原本军国主义传统浓厚的日本社会更加军国主义化。

在这种形势下,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以军部为核心力量。

(解释注①)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决策者和推动者,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扩张。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对纳粹党能够在德国夺取政权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比较找出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方式与德国有什么不同呢?

(2)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931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1936年3月,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标志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4.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在扩张过程中,三国相互勾结,相互承认掠夺的成果,于1937年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对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从此法西斯国家依仗联盟,更加有恃无恐地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1.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斗争

1935年7月至8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在会上(运用电脑展示季米特洛夫头像)作了《法西斯的进攻和共产国际在争取工人阶级的统一、反对法西斯斗争中的任务》的报告。

大会根据季米特洛夫的报告作了决议。

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方针.

2.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意大利打击十分沉重。

为夺取原料和销售市场,意大利竭力想建立一个环绕地中海的殖民帝国。

(教师向学生展示地中海周围欧、非两洲20世纪30年代的形势图,请学生根据当时形势分析意大利的侵略意向)

意大利很想把触角伸向巴尔干和多瑞河流域,这就与英、法、德帝国主义利益相冲突。

意大利是一个贫弱之国,无力与英、法、德相抗衡,它在欧洲的侵略意图只好忍痛作罢。

于是就把侵略的主要方向转指非洲。

再请同学们看看,在非洲大陆地中海沿岸,意大利可以在何处落脚?

学生根据30年代非洲形势图进行分析并作答)

师:

30年代的非洲唯有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它位于非洲东北部,控制着从地中海经红海到印度洋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并且拥有煤、铁、铜、硫磺、黄金等丰富的自然资源。

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既可使其东非殖民地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联成一片,又能胁英国在地中海的交通命脉和在非洲的殖民地。

作为国联成员的埃塞俄比亚当受到侵略时,本应得到国联的援助和保护,但是操纵国联的英法却出于自私的目的,对意大利的侵略行径采取姑息纵容的纵容政策。

1936年5月5日,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沦陷,皇帝海尔·塞拉西流亡英国。

5月9日意大利宣布把埃塞俄比亚并入意大利。

3.西班牙内战

1931年酉班牙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但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法西斯组织活动日益猖狂。

1936年1月,西班牙人民阵线成立。

它把工农群众、绝大多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一切自由民主力量联合起来了。

1936年2月16日举行大选,人民阵线取得了巨大胜利。

左翼共和党人组织政府。

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和促进民主的措施,深受广大人民的拥护,但却遭到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猖狂反扑。

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驻摩洛哥殖民军队的将领佛朗哥(出示佛朗哥像)等人发动反对共和国的叛乱,叛乱迅速蔓延到西班牙本土各地驻军。

但是忠于共和政府的部队和广大工农群众以及小资产阶级奋起保卫共和国。

7月19日,共和国军控制了首都马德里,取得了重大胜利。

德意为什么要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呢?

为了能够造成一个对英法包围的战略形势,又能控制直陀海峡,切断英、法与其海外殖民地的联系,还可以获得西班牙的工业资源,德意也有把西班牙作为军事实力的检验场的考虑。

另外,德国企图把英法的注意力吸引到西班牙,从而可以放手扩充军备等等。

总之,武装干涉西班牙对德意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英法对已经烧到自己家门口的法西斯战火采取“不干涉”政策。

但德、意却不执行“不干涉”协定,源源不断地支援叛乱军队。

美国以“中立法”为名,扮演了同英法同样的角色。

国际无产阶级和全世界革命人民、进步人士对西班牙共和国大力支持,苏联向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提供了巨大援助。

(提供有关苏联援助的材料,由学生自己阅读)来自54个国家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共4万多人组成国际纵队,同西班牙人民一起直接参加保卫共和国的战斗。

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都是正义战争,都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际正义力量的支持,但他们的斗争为什么会失败呢?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的失败原因:

由于埃塞俄比亚生产力水平过于低下意、埃两国经济实力、军备优劣过于悬殊,才导致埃塞俄比亚失败。

英法的纵容政策起了非常坏的作用。

西班牙斗争的失败原因:

首先是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和英、法、美执行“不干涉”以及“中立”政策的结果;其次也是共和国内部的叛变和分裂的恶果。

【巩固小结】

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是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英法美等国对法西斯的纵容造成了世界局部地区反法西斯斗争的失利,也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板书设计

  第9课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

  一、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

  

(2)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3.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

  

(2)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4.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1.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斗争

  2.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3.西班牙内战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会;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

  2.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全过程。

②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3.①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②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在很多方面都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反动统治的根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封建经济制度,反封建的同时,太平天国又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

它成为当时亚洲反对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对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学会综合考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归纳、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重点分析

  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

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前期斗争的理解。

  ②《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重点分析这一目,可使学生对整个太平天国的斗争形成正确认识。

重点突破方案

  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利用自制教学课件或者教材提供的地图,由学生整理太平天国进军路线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②《天朝田亩制度》:

利用教材21页材料概括《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目的,分析其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的进步性、空想性和落后性。

难点分析

  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

因为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

浓厚的宗教色彩的理论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

然而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医学专用群众的作用。

  ②《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在以往学生认知基础上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

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突破方案

  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

必须讲清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

洪秀全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还不可能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当时的农民群众处于分散状态,普遍没有文化,又受到封建迷信的严重影响,要使他们凝聚起来并形成威猛的群众运动,秘密的宗教团体是较易取得成效的。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会理论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

拜上帝教的一神论也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

对革命对象“阎罗妖”、对革命理想“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等描述,农民容易明白,这样,这些用宗教语言宣传的理论,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

然而,宗教不可能把苦难深重的人民群众引向光明与幸福。

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医学专用群众的作用。

  ②《天朝田亩制度》:

参见“重点突破方案”。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关于“拜上帝会的理论和实践”,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

①洪秀全为什么能受西方宗教影响?

②洪秀全吸收了基督教的哪些思想?

③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有什么特点?

④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有什么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教师在出示材料的基础上,首先要求学生概括材料的内容,然后教师精练出“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两个方面。

再提问学生:

①《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有什么特点?

②有什么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重点:

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②《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

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②《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手段: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提问: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师补充材料: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

“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

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上述材料的含义,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851~1853年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并加以归纳,来分析评议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过程,指导学生参阅《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培养他们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三、《天朝田亩制度》

  参见“重点突破方案”和“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需就以下三个问题提问:

①定都天京之时,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以及北伐、西征、东征的战略目标。

②北伐的失败原因与北伐的战略作用。

③西征与东征取得重大胜利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相关问题的分析和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过程的叙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教师对于相关材料的补充,相关概念的解释和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851~1853年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洪秀全的宗教理论

  3.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发动农民开展斗争

  4.金田起义与永安建制

  5.北上进军与定都天京

  三、《天朝田亩制度》

  1.《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思想与主要内容

  2.分析评议《天朝田亩制度》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形势与决策

  2.太平军的北伐及其失败

  3.太平军的西征和东征的胜利

一、李春营建赵州桥:

   1.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2.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

   3.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2.《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三、天文学家僧一行:

   1.僧一行是唐代着名的天文学家

   2.测量子午线。

   四、孙思邈和《千金方》:

   医药学发展的表现:

   1.医学校

   2.《唐本草》

   3.孙思邈的《千金方》。

   五、唐代的教育:

   ①隋唐科举制度

   ②唐朝学校制度完备

   ③有整套学校体制

   ④专业教育开始确立

   ⑤私人办学增多。

   第二节宗教、哲学和史学

   一、宗教的兴盛:

   1.宗教兴盛的原因

   2.宗教兴盛的概况。

   二、唯物主义思想家柳宗元和刘禹锡:

   1.柳宗元的哲学着作《天说》

   2.刘禹锡的《天论》

   三、史学的繁荣:

   1.唐太宗专设国家史馆和官修史书

   2.刘知几的《史通》和杜佑的《通典》。

   第三节唐诗、散文和传奇

   一、唐诗:

   1.唐诗

   2.唐朝最着名的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二、散文家韩愈和柳宗元:

   1.韩愈的散文特点

   2.柳宗元的散文特点。

   3.唐代传奇。

   第四节艺术和体育

   一、画家和书法家:

   1.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

   2.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

   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1.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地位

   2.其高窟壁画的内容。

  

(一)知识结构

复习目标:

掌握各阶级探索抗争的主要事实、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能够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抗争活动之间的联系,认识到各阶级的抗争探索是向前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总结各阶级探索抗争的经验教训。

一、近代前期:

1840年~洋务运动:

基本史实: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特征:

尚未产生新的阶级,主要由农民、地主阶级进行,向西方学习,但停留在”器物”阶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19年:

基本史实:

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特征:

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学习西方制度,企图通过变法、革命等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二、近代后期:

1919~1927年:

基本史实:

中国共产党成立、工人运动高潮、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特征: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学习俄国  革命,坚持城市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失败;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大革命。

1927~1937年:

基本史实:

三次武装起义、八七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五次反围剿、长征、遵义会议、八一宣言、西安事变。

特征:

国共十年对峙。

中国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随着中日矛盾上升,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联蒋抗日

1937~1945年:

基本史实:

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人民战争路线、《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七大、根据地建设、抗战胜利。

特征:

全民族抗战。

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战胜利。

1945~1949年:

基本史实:

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粉碎国民党进攻、战略反攻、决战、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新政协会议。

特征: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新中国建国后

1949~1956年:

基本史实:

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一五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特征:

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1956~1978年:

基本史实:

《论十大关系》、中国共产党八大、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反右倾斗争、”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文革”、外交成就。

特征: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978年至今:

基本史实:

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特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二)重点讲解

近代前期应注意问题:

1.正确理解近代统治集团内部、资产阶级内部、洋务派同早期维新派的分歧和一致性

①统治阶级内部

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分歧在于对待学习西方态度不同。

顽固派因循守旧,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反对一切外洋事物和改革;洋务派则主张中体西用,洋为中用的方式求取富强。

一致性表现在:

都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结果都因未能抵御外敌侵略而宣告失败。

②资产阶级内部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成长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倾向上出现分歧,形成两个派别,即维新派和革命派。

分歧:

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现君主立宪;革命派则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

一致性更强,表现在:

a都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几乎同时登上政治舞台;b都要求挽救民族危机,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C革命实践上相辅相成。

革命派民主思想的传播动员了人民,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与维新派有历史渊源的立宪派乘机活跃起来;反过来,立宪派放弃对清政府的幻想后,从行动上配合并支持了辛亥革命在全国范围的成功

③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的分歧和一致性

早期维新派支持”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投入洋务运动,并主张维护君主制,这是同洋务派一致之处。

不同的是,洋务派只注重军事、外交和机器制造技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教事业,而早期维新派则注意建立新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以发展资本主义。

2.规律和认识

①鸦片战争后20年,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化开始形成的时期,这一阶段及其后一段时期,不管是农民经济还是地主阶级的抗争与探索均以失败告终,究其根本原因,这两大阶级都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仍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

他们不可能冲破封建主义束缚和局限,更提不出顺应时代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和改造社会的方案。

②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逐步登上历史政治舞台,并成为近代前期民主革命的主角。

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由此向纵深发展,从学习西方”器物”递进到学习西方的制度。

民族资产阶级克服了农民和地主阶级落后的局限,积极推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但其自身具有软弱妥协的局限,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抱有一定程度的幻想,革命纲领缺乏彻底性,无法调动广大人民。

这些决定其政治目标不可能实现。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胜任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但其革命性值得肯定,它是民主革命可以团结的力量。

近代后期应注意问题:

1.国共两党关系:

A.从20世纪20-40年代,两党关系呈现了由合作到分裂,再次合作到再次分裂的特征。

B.制约这些变化的因素有:

两党的性质;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环境和各种政治势力的态度。

C.从两党性质看是其矛盾斗争的必然性;从关系变化过程看,合作局面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倡导推动的结果;分裂局面主要是国民党对内独裁,中外反动势力结合的结果;从影响看,合则两利,分则俱伤。

2.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败得失的规律和认识:

A.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根本原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