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0154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95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地理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地理试题试题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地理试题学校:

_姓名:

_班级:

_考号:

_一、单选题下图为某山地脊线图,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M1与M2的海拔均为500米。

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M1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1,M2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2,两者的关系是()AP1P2BP1=P2CP1P2,所以A正确。

2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M1与M2的海拔均为500米,图示为山脊线,地与地的高差范围是(100,252),结合选项可知可能是200米,所以C正确。

3B【详解】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地上地下都有分布;生物圈位于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所以生物圈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甲圈层为大气圈,其底层是对流层,其热量来自近地面,随高度增加,距热源越远,气温会降低;乙圈层为地壳,不是岩石圈(地壳+软流层之上的地幔部分)。

正确。

故选B。

4C5A【分析】试题分析:

4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同样是3,在处海拔不足3000米,处海拔为3500米,表明同样海拔处气温比处高,可以判断为郊区,为城区。

故选C。

5处海拔最低,表明气温垂直递减率最大,气温下降最快,气流最不稳定。

故选A。

考点:

主要考查了城市热岛和气温垂直递减率。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城市热岛和气温垂直递减率的相关知识。

6D7A【分析】6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

D项,据图可知,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少量大气辐射,因其温度较低所以属于长波辐射。

故D项正确。

A项,表示太阳辐射,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对其进行削弱,其中太阳辐射的一小部分被大气吸收。

故A项错误。

B项,表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才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故B项错误。

C项,表示大气逆辐射,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因此白天地面辐射比夜晚多,而大气逆辐射来自地面辐射,所以白天大气逆辐射比夜晚强,故C项错误。

故选D。

7本题考查南昌的气候特征、人类活动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大气受热过程各环节的相关知识。

A项,7-8月,正值南昌市伏旱天气,气温高、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的蒸腾。

故A项正确。

B项、C项,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有较强的保温功能,但却弃而不用,说明覆盖黑色尼龙网不是为了要达到保温、防低温冻害的目的。

故B项、C项均错误。

D项,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覆盖黑色尼龙网并不会增强。

故D项错误。

故选A。

8C【详解】高空大气运动方向与等压线平行,高压中心附近大气运动方向为顺时针,低压中心附近逆时针,由此确定为低压中心,为高压中心,为高压脊线,为低压槽线。

只考虑热力原因,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则近地面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近地面为低压,气温较高;近地面对应处出现低压槽线,形成冷锋天气;近地面对应点吹偏北风,故C项正确。

9B10C【分析】9本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

项,城市建筑规模扩大,降低了风速,增加与郊区热量交换的难度。

故错误。

项,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会影响城市温度,进而影响城市热岛效应。

故正确。

项,城市大气污染物及悬浮颗粒物增加,会增加城市温度,影响城市热岛效应。

故正确。

项,城市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增加城市温度,影响城市热岛效应。

故正确。

B对,ACD错。

故选B。

10C项,由图示可知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高原区,强度超过1。

C项正确。

A项,由图示可知,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高原区,不是温带,故A项错误。

B项,我国高原地区城市分布较少,故虽占比最高,但产生热岛效应的城市并非最多。

故B项错误。

D项,温带及高原地区1月份天气较冷,郊区温度低,城市因集中采暖而温度高,故城市热岛效应较强。

故D项错误。

故选C。

11B12D【分析】11读图可知,此时台风位于菲律宾东部,根据图中经纬度可大致判断出此地距海南的距离约为1500千米。

台风移动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由图中位置移动到海南岛东海岸大约需要三天,约在18日移动到海南岛东海岸。

B对,ACD错。

故选B。

12台风中心气压低,当台风中心位于海南岛以东200千米的洋面时,风从海南岛吹向台风中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西北风(或偏北风)。

D对,ABC错。

故选D。

13D14A【分析】13读图可知,地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且7月份受副高控制,说明位于北半球的10N20N之间。

地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7月份受副高控制,说明位于北半球3040N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位于回归线附近。

地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1月份受副高控制,说明位于南半球3040S之间的大陆西岸,所以纬度最南的是,D对。

A、B、C错。

1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都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大致相同,A对;、气候类型相同,都是地中海气候,但季节相反,气候特征正好相反,所以B、C、D错。

15B16C【分析】15根据影子朝向可以推算出,该时间段,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所以在夏季。

月初时正午影子朝北,说明太阳直射点在20N以南,月底时正午影子朝南,说明太阳直射点在20N以北,所以最可能是6月份。

故选B。

166月份,海口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增大,再减少,A错;昼长先变最长后变短;日出时间先提前后推迟;B错C对;月底时正午影子朝南,说明太阳直射点仍在20N以北,向北刚过20N或夏至后向南移但未到20N纬线,所以只有一次直射,D错。

故选C。

17B18C【分析】17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根据图示可知,丁指向甲通过蒸腾作用,则可判断丁为生物圈,甲是大气圈;乙指向丙通过下渗作用,则可判断乙为水圈,丙为岩石圈。

B对,ACD错。

故选B。

18读图并依据图中关系可以判断,甲是大气圈,乙是水圈,丙是岩石圈,丁是生物圈。

大气圈与岩石圈通过降水联系起来,岩石圈与水圈通过径流联系起来,大气圈与水圈通过蒸发联系起来,因此水循环环节、依次为降水、径流、蒸发。

C对,ABD错。

故选C。

19D20C【分析】19根据材料可知,该行星被称为超级地球,说明具有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可能存在液态水,D对。

超级地球位于太阳系外,距地球仅22光年,位于银河系,A错。

根据材料,不能判断其是距绕转恒星最近的行星,B错。

行星大小约为地球的3倍,质量约为地球的8倍,则其平均密度约是地球的2.6倍,C错。

故选D。

20读图可知,该行星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均为自东向西。

C项,此日后直射点应是北移,P地昼渐长、夜渐短。

故C项正确。

A项,该行星的自转轴是倾斜的,行星上各地不会全年昼夜等长。

故A项错误。

B项,图示天体自转、公转方向均为自东向西,所以该行星上看天体西升东落。

故B项错误。

D项,地方时换算满足”西加东减“法则。

故D项错误。

故选C。

21A【详解】图中地平圈的中心为观察者位置,上方为天空。

10月1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临近3S。

该地位于10S,因此正午时,太阳位于该地正北方位;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A对,BCD错。

故选A。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直射北半球:

东北升,西北落。

直射南半球:

东南升,西南落。

直射赤道:

正东升,正西落。

22D23A【分析】22本题考查比例尺的相关知识。

D项,比例尺扩大,同时实际范围不变,相邻两条等值线间距离比原图扩大。

故D项正确。

A项,原题比例尺为1:

200000,扩大4倍后,在保持实际范围不变的情况下,新图比例尺变为1:

40000。

故A项错误。

B项,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因此比例尺扩大4倍后表达的地理事物将更加详细。

故B项错误。

C项,扩大前和扩大后表示的实际范围一样。

因此同一地点,土地下陷速度不变。

故C项错误。

故选D。

23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

土地下陷速度是指土层平均每年下陷的深度。

由图示可知,图中的等值线数值间隔为-2cm,根据封闭中心等值线判读原则“大于大值,小于小值”,可以得到甲在-1cm至-3cm之间、乙在-7cm至-9cm之间,因此甲、乙两地土地下陷速度分别可能是-2、-8。

A对,BCD错。

故选A。

24C25D【分析】24根据该资源主要分布区的经纬度可知,该资源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或高海拔的地区。

C正确。

25该资源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为水资源,在这些地区它多以固态形式存在;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该资源的数量有减小趋势。

D正确。

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生产生活影响大,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合理利用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ABC错误。

故选D。

26D27B【分析】26由题意可知:

甲乙两城镇位于成都附近,大约位于东经105度附近,当北京时间为12:

10时,该地地方时为11:

10分左右,此时太阳应当位于东南方位,由于旅游大巴上的游客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故可以判断车辆的前进方向为自北向南。

结合图可知:

旅游大巴从乙城镇附近上高速开往甲城镇方向,1路段为自北向南,太阳在左前方;2、3路段为自西向东,4路段为自南向北,2、3、4位置太阳在右前方,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7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K地的海拔高度为600K700米,乙城镇的高度为0H100米,则K地的海拔相对于乙城镇的高度为500H700米,B对,ACD错。

故选B。

28D29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学生要熟悉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主要是根据气温和降水特点进行判断。

28结合图分析,甲是温带季风气候,只出现在亚洲,对。

乙是地中海气候,在南极洲没有分布,其他大洲都分布,对;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错误;丁是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分布最广,错。

所以选择D。

29图乙中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成因是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属于大气环流的影响,选择C。

【点睛】判断气候主要掌握一个是气温的特点,一个是降水的特点,然后两个结合起来就行了。

具体来说是:

一、先看气温,判南北半球。

如果最高气温出现在7、8月份,最低月份在1、2月份,一般就是北半球的;如果最高气温出现在1、2月份,最低月份出现在7、8月份一般就是南半球了。

二、再看气温,分寒、温、热三带:

如果年均温高,且最冷月一般在15度以上,说明是热带的四种气候。

如果最冷月在0度以上,15度以下,那就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及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以及温带海洋气候了。

如果最冷月在0度以下,那就是温带季风气候及温带大陆性气候了。

如果最热月气温在10度以下,全年均温低,则为极地气候。

三、看降水量及降水分布情况:

年雨型:

如果年降水量较大,而且各月降水比较均匀,则可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

如果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或夏半年),则可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类型。

少雨型:

年降水量少,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和极地气候。

冬雨型:

只有一种,那就是地中海气候。

30C31D【分析】30先从岛屿的轮廓,可以知道A为马达加斯加岛,B为台湾岛,C为新西兰,D为古巴岛。

再结合降水的分布,西部降水明显偏多,应该是新西兰受西风影响,西海岸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C正确。

故选C。

31新西兰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D正确。

故选D。

32C33B【分析】32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图中等温线温度值较低,可知此时为我国冬季,冬季风强盛。

E处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受地形因素影响,峡谷的温度高于两侧山地的温度,因此等温线向温度较低处偏移,产生弯曲;D处位于E处东南部,受狭管效应影响,从西北部来的冬季风延伸至D处,D处温度相对低于两侧,等温线向温度较高处偏移,产生弯曲,因此,两地的等温线弯曲主要是受地形影响和大气环流影响。

、对,故选C。

33由图示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温度范围在1-2,气温相对周围地区较高,可能为湖泊或城市,、对。

山峰及高原地区地势高,气温会更低。

、错。

故选B。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34A35B【分析】34由图中经纬度定位可知、分别为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

受地形影响,海拔高气温较低,入春迟;地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气温较高,入春早。

结合图中所示的同纬度其他地区的入春时间可知,入春时间应迟于川西高原3月18日,地则早于2月25日。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5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可知,地入春时间在2月25日到3月18日之间,入春逐渐推迟,所以地入春时间在3月18之后。

A.地纬度相同,太阳高度相同,获得太阳辐射差异不大,A项错误;B.地地处陆地内部,大陆性较强,春季陆地比热容小,气温回升较快,入春早,地位于东部沿海,海水比热容大,春季升温慢,入春迟。

B项正确;C.地受海洋调节作用强,升温慢,春季来得晚,C项错误;D.两地都位于我国第三阶梯,纬度相同,受冬季风影响差异不大,D项错误。

综合分析,B项正确。

36B37C【分析】本题考查河流的补给方式36从图中河湖的补给关系来看,从39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水补给湖泊;912月份,湖泊水补给河流,说明湖泊与河流相通,且河流没有发源于湖泊,湖泊;没有位于河流的源头,根据补给关系无法判断湖泊与河流的地势高低。

A、C、D三项错误,故选B。

37时间点与相比,河流与湖泊的水位相差大,故时间点比时间点,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C项正确;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有时同步有时不同步,D项错误;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河水补给湖水,B项错误;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A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河流的补给水源:

大气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38B39C【分析】38大气垂直分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随纬度不同厚度不同,低纬度上界为17-18km,中纬度为10-12km,高纬度上界为8-9km;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观察图可知,该层下界为12km,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应为中纬度平流层,B对,ACD错。

故选B。

39根据气温线变化,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大,A错。

该层为平流层,分布有臭氧,可吸收太阳紫外线短波辐射,B错。

高层大气受强烈的太阳辐射呈电离状态,D错。

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C正确。

故选C。

40A41D【分析】40火山口附近的岩石属于喷出型的岩浆岩。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不能有变质岩或沉积岩形成,故在物质循环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

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可知是岩为喷出岩浆岩。

岩是侵入岩。

A正确。

4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外力作用有关,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A错;岩浆来自于上地幔的顶部,且与地球的水圈、生物圈、大气圈有联系,B错;三大类岩石中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C错;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中,通过地质作用形成了很多有用的矿物,如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产等,所以D正确。

42B43C【分析】42从图中可以看出,海峡南北两侧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都非常接近,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不足以造成两地较大水温差异,而实际海峡南北两侧水温差异较大,是因为暖流流经,对南侧的增温作用显著。

B正确。

故选B。

43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得出,该区域纬度偏高,夏季无台风,但是该海峡航行条件较差,主要原因是冬春多大风、夏季有浓雾、冬季多流冰,所以C正确。

44A45B46C【分析】44在正常年份,5月份,锋面雨带在南部沿海登陆,鄱阳湖南部支流进入,水位上涨开始进入丰水期,A对。

6月水位继续上涨,不是开始进入,B错。

7月、8月水位略有下降,注意关键词-丰水期,据此分析B、C、D错,选A。

45读右图,由图中的横坐标判断,湖泊面积扩展最迅速的是500km2扩到3500km2,结合纵坐标,在500km2时,水位海拔约8米,在3500km2时,水位海拔约12米,水位高度变化范围应介于812米,B对。

A、C、D错。

46结合前面分析的水面面积变化情况,推断鄱阳湖的湖盆地形特征湖盆浅且坡度小,对,错。

图示不能体现中部低、四周高的特征,错。

根据材料“低水似河”也就是枯水一条线,说明湖盆中有深切的河道,对。

对,据此结合选项选C。

【点睛】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为:

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我国的雨季开始,;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由于冬夏季风随着季节的变化,各自的势力也随着有规律地消失。

因此冬夏季风间形成的锋面雨带就会在我国东部地区产生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47B48D【分析】47通过图乙和图丙判断,H地是高压中心。

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H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与1726N相等,说明H地的纬度与1726N关于北回归线对称即为2926N,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

则b地西侧为高压,b地东侧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侧指向东侧,再向右偏转,为西北风。

B对,ACD错。

故选B。

48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而H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与1726N相等,说明H地纬度是2926N;全球处于同一日期时180经线的时刻是24:

00。

而H地地方时为20:

00时,全球处于同一日期,说明H地的经度是120E。

由图乙和图丙判断,H地受高压控制。

H地(2926N,120E)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高压控制长达一个月,说明此时为7月-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在经历伏旱天气,A错。

天山雪线海拔较高,B错。

全国大部分地区炎热多雨,C错。

此时为7月-8月,我国的雨带在东北和华北地区,D对。

故选D。

【点睛】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五月,雨带徘徊在东南沿海地区;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八月到达华北、东北地区,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九月退回江南;10月推出中国大陆,雨季结束。

49D50D【分析】试题分析:

49大气下面温度高上面温度低,空气对流运动强,大气污染物容易扩散,反之,大气下面温度低上面温度高,出现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污染物不容易扩散,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日多数时段有逆温层,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污染加剧。

D正确。

50大气下面温度高上面温度低,空气对流运动强,大气污染物容易扩散,从图中可以看出13:

0016:

00这段时间空气对流运动强,空气质量最好,D正确。

【考点定位】大气运动,环境污染。

【知识拓展】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

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层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为了尽量避免它的不利影响,保护人类环境,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我们一方面必须详细了解低层大气中的逆温层,找出其规律性,这样才能对于防止大气污染提供可靠的气象依据。

另一方面,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想方设法防止逆温层的产生,这就是要减少或消除污染源,大力种树、种草、种花等,绿化美化环境。

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就象一个锅盖一样,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由于这种原因,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烟尘以及各种有害气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有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有利于云雾的形成,而降低了能见度,给交通运输带来麻烦,更严重的是,使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开去,加重大气污染,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近代世界上所发生的重大公害事件中,就有一半以上与逆温层的影响51B52C【分析】51据图表可判读,为岩浆,为岩浆岩,为变质岩,为沉积岩,而材料中所提该波浪岩为一块巨大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正确。

故选B。

52据上题可知其为花岗岩,因此首先需要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随后地壳抬升到达表面,然后该地层中其余的物质被外力侵蚀和搬运,仅留下相对较为坚硬的花岗岩体形成波浪岩,C正确。

故选C。

53D54B【分析】53水循环过程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

受人类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地表径流,读图可知,图中是地表径流。

D对,ABC错。

故选D。

5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洋流在回归线附近,处在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

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可知,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的洋流为暖流。

B对,AC错。

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不会加大沿岸地区的气温年较差,D错。

故选B。

55B56A【分析】55图示m表示大陆海岸线,若只考虑海陆分布对等温线的影响,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1月陆地等温线是凸向南,海洋等温线凸向北,7月相反;由此可判断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即甲位于大陆的东岸、大洋的西岸;不可能是大洋东岸。

选B正确。

56若甲地1月与7月的温差和乙地1月与7月的温差分别为16和6,b、d两线数值分别为24、25,说明甲地、乙地7月的气温为24;由此可知甲地1月的气温为24-16=8,即图中等温线a的值为8。

;乙地1月的气温为24-6=18,即图中等温线c的值为18。

选A正确。

【点晴】由于海陆热力性的差异性的影响,等温线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1月陆地等温线是凸向南,海洋等温线凸向北,7月相反;由此可判断甲乙所在的海陆位置。

由题目给定的等温线的值可判断出图示区域所在的南北半球;再由1月和7月温差得出甲乙两点1月和7月的气温。

57B58A【分析】57读图可知,曲线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应为气温曲线;曲线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应为年降水量线。

由材料可得,该地位于北美洲沿45N局部地区,因此该地1月气温低,为气温曲线,7月气温高,为气温曲线。

所以按照1月气温曲线、7月气温曲线、年降水量曲线的排序应为。

B对,ACD错。

故选B。

58由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可得,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由此判断是气温曲线,所以是年降水量曲线。

在降水量曲线的最大值处向下作垂线,与地形剖面线相交,其交点向左对应山脉的海拔高度约为3000米。

所以,该山地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海拔大约为3000米,A对。

BCD错。

故选A。

59B60D【分析】59火山云团在白天会削弱太阳辐射,白天温度不高,在夜晚会吸收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昼夜温差变小;与太阳黑子无关,也不会导致手机信号消失;火山云团是在大气中,不是火山熔岩。

选B正确。

609月日本还是受东南季风影响,火山云团会向西北方飘移。

选D正确。

61

(1)589:

20(12N,160E)

(2)12N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12N向南、北两侧递减。

极夜现象出现在78S及其以南地区。

(3)北京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悉尼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4)B【分析】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详解】

(1)结合试题信息材料知,C、D所在经线分别是20W和160E,即太阳直射点经度为160E,纬度为12N,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推知,此时正值一年中的5月或8月;此时160E为12时,据此可知北京时间为9:

20。

(2)此时太阳直射12N,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该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极夜出现在78S及其以南地区。

(3)逐渐减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北京昼渐短,日出时间越来越晚,而悉尼相反,悉尼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4)若逐渐增大,则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

南非地中海气候区进入雨季;南极中山站出现极夜现象。

62

(1)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