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精品解析分类汇编第二期 H单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0091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精品解析分类汇编第二期 H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备考精品解析分类汇编第二期 H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备考精品解析分类汇编第二期 H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备考精品解析分类汇编第二期 H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备考精品解析分类汇编第二期 H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考精品解析分类汇编第二期 H单元.docx

《备考精品解析分类汇编第二期 H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精品解析分类汇编第二期 H单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考精品解析分类汇编第二期 H单元.docx

备考精品解析分类汇编第二期H单元

H单元 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目录

H单元 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

H1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1

H2血糖的平衡与调节及体温的平衡与调节1

H3神经调节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1

H4体液调节(激素调节)1

H5免疫调节及免疫失调1

H6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1

H1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生物卷(解析)·2015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解析(201408)】22.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C.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知识点】H1内环境

【答案解析】B解析: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体内细胞代谢和外界环境变化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唾液腺属于外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不会直接到内环境中,C错误;尿液浓度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D错误。

【思路点拨】考查考生的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H2血糖的平衡与调节及体温的平衡与调节

【生物卷(解析)·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201405)】28.(9分)下图是Ⅰ型、Ⅱ型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

(1)写出图中编号名称:

①②。

(2)正常情况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①活动加强,据图分析,影响①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个);如果图中靶细胞是肝细胞,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作用于肝脏细胞的激素主要是。

(3)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则因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而导致的糖尿病属(Ⅰ型/Ⅱ型)糖尿病。

(4)如果将正常胰岛B细胞分别置于含有5.6mmol/L葡萄糖(低糖组)和16.7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

此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

(5)正常人过度兴奋时,血糖浓度的变化是,简述造成此变化的原因

(6)糖尿病的症状之一是多饮,原因是。

【知识点】H2血糖平衡及调节

【答案解析】

(1)①葡萄糖载体②胰岛素

(2)ATP、胰岛素数量、胰岛素受体的数量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3)Ⅰ型(4)胰岛B细胞能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而调节胰岛素的分泌(5)升高过度兴奋一方面引起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兴奋,并由神经系统传至肝脏,另一方面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6)血糖浓度高,排尿量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大量饮水

解析:

分析图示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引起的,而Ⅱ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分泌正常,但胰岛素受体不足,从图中可知,②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为胰岛素,①位于靶细胞上且有葡萄糖与之结合,由此可判断为葡萄糖载体,影响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有ATP、胰岛素数量、胰岛素受体的数量等,能作用于肝脏细胞的激素主要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某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与Ⅰ型糖尿病相同。

血糖平衡调节受神经体液共同控制。

【思路点拨】根据图示信息理解两种类型糖尿病的不同再根据题干信息作答。

【理综卷(生物解析)·2015届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考摸底测试(201408)解析】4.TORC2蛋白是血糖调节中的“分子开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活化该蛋

白从而开启产生葡萄糖所需基因的表达,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可以迅速促

使相关基因关闭。

TORC2还可以增加肝细胞中的IRS2蛋白,IRS2是胰岛素信号途径中重要的分子桥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平衡是通过调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实现的

B.缺乏TORC2“分子开关”的人,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

C.在高血糖和低血糖两种状态时,肝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血糖浓度的变化对TORC2蛋白功能的影响体现了反馈调节机制

【知识点】H2血糖平衡与调节

【答案解析】B解析:

血糖浓度平衡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在高血糖和低血糖两种状态时,肝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有许多是相同的,只有部分不同,血糖浓度的变化对TORC2蛋白功能的影响不符合反馈调节的含义。

【思路点拨】充分理解题意进行分析

【理综卷(生物解析)·2014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三模考试(201405)解析】

4.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为了探究神经系统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选取体征相同以及对饲喂信号(铃声)反应一致的空腹

实验狗,进行的操作及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及右图:

编号

实验措施

结果

不处理

a曲线

给予饲喂信号后饲喂食物

X

给予饲喂信号不饲喂食物(假饲)

e曲线

注射胰岛素溶液

b曲线

注射葡萄糖溶液

Y

上表中X、Y对应的胰岛素含量变化曲线依次为:

()

A.d、cB.b、c

C.c、eD.e、d

【知识点】H2血糖平衡调节。

【答案解析】A 解析:

②与③对比,给予饲喂信号后胰岛素含量先增加,后饲喂食物随着食物的消化吸收,体内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含量进一步增加以降低血糖维持血糖平衡,与d曲线相符;注射葡萄糖溶液导致血糖浓度直接升高,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加,但与注射胰岛素溶液相比,它的增加时间迟于直接注射胰岛素溶液的时间,与c曲线相符。

【思路点拨】根据曲线图及血糖浓度与胰岛素分泌间的关系判断。

H3神经调节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理综卷(生物解析)·2014届西藏自治区高三最后一次模拟统一考试(201405)】3.在人和动物体内由特殊腺体和细胞分泌的物质,能起到化学信号的作用。

请根据图分析(图中A代表下丘脑神经细胞,B代表垂体细胞,D代表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分泌的物质作用于B,进而提高机体耗氧率和兴奋性,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B.若A分泌的物质进入血液后,最终调节C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抗利尿激素

C.E作用于B,对应的E细胞末端处发生的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如果A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只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

【知识点】H3H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解析】B解析:

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后,由垂体释放到血液的,B正确;E作用于B,对应的E细胞末端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如果A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

【思路点拨】掌握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过程及二者间的联系。

【生物卷(解析)·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201405)】

20.一只脚踩在钉子上,马上引起腿的收缩以避开损伤性刺激的继续作用,而另一条腿迅速伸直以支持身体,使身体不会跌倒。

右图表示这一复杂反射的过程。

图示表明

A.这一活动至少需要四个突触参与完成

B.参与这一活动的神经元至少有6个

C.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同时到达神经元②和④

D.同一神经元在一次反射活动中可能产生不同的神经递质

【知识点】H3神经调节

【答案解析】D解析:

观察图示可知,该反射活动至少需6个突触7个神经元参与,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到达②和④经历的突触数量不同,因而经历的时间不相同。

【思路点拨】识图并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理综卷(生物解析)·2015届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考摸底测试(201408)解析】

30.(12分)图1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

A、B分别表示神经元的结构;图2

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②、③、

④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根据图示信

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结构中涉及到个神经元,

含有个突触。

(2)图2中表示感受器的是

(填编号),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

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

(3)从图1可知,神经细胞因具较多的,使其细胞相对表面积大,从而使其与信

息传递功能相适应。

(4)研究表明,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的厚度大,结构⑤_______(填

结构名称)的数量将_____(填“增加”或“减少”)。

说明非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明显影响结构⑤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

(5)“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③的细胞体,而②及脊髓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

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________,对刺激________(填“有”或“无”)感觉。

(6)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

醉药阻断了________(填图中的序号)的兴奋传导。

【知识点】H3神经调节

【答案解析】(12分)

(1)32

(2)①(2分)由正电位→负电位 

(3)树突(或突起) (4)突触 增加 (5)运动障碍 有

(6)②(同时或单独填①也可以)(2分)

解析:

根据胞体或突触的数量可判断图1中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图2中①是感受器,它接受刺激后,膜外电位由原来的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神经元的突起数量多,增大了其表面积,从而与其信息传递功能相适应;图中结构⑤是突触,它的数量多,使大脑皮层的功能更发达;图2中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病毒侵染了③的细胞体,兴奋不能通过传出神经到肌肉,下肢运动障碍,但由于传入神经正常,兴奋可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牙周围分布有感受器及传入神经,因而该处打麻醉药阻断的是感受器及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思路点拨】分析示意图结合神经调节的知识分析

【理综卷(生物解析)·2014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鹰潭一中高三5月联考(201405)解析】白介素-6(IL-6)是一种多肽,具有调节糖代谢等功能。

运动后体内IL-6含量明显上升,有人认为原因是骨骼肌收缩促使肌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IL-6。

研究人员用大鼠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验证。

请回答:

⑴电刺激后,右后肢迅速出现缩腿反射,而左后肢无反应。

该现象体现了神经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⑵在实验中检测IL-6mRNA含量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本研究除了检测收缩的骨骼肌细胞内IL-6mRNA含量,还应检测__________的IL-6mRNA含量作为对照。

若结果是_______________,则证明上述假说成立。

⑶其他研究还表明,IL-6调节糖代谢的机理是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___________,使血糖浓度升高,同时能加速骨骼肌对葡萄糖的_____________,为其收缩提供更多的能量。

【答案】【全品答案】

【知识点】H3神经调节、血糖调节。

【答案解析】每空2分。

(1)快速、准确(精确、范围局限)

(2)IL-6mRNA是合成IL-6的模板,因此IL-6mRNA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IL-6合成量的变化 对侧相应部位末收缩骨骼肌细胞 收缩骨骼细胞的IL-6mRNA含量明显高于末收缩骨骼肌细胞的IL-6mRNA含量(3)肝糖元分解 摄取、利用(氧化分解)

 解析:

题干中“电刺激后右后肢迅速缩腿,左后肢无反应”突出神经调节的特点快速准确;题干表明IL-6是一种多肽,IL-6mRNA则是合成IL-6的模板,通过检测IL-6mRNA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IL-6合成量的变化;由于题干中提到电刺激后大鼠的左、右后肢反应不同,表明两侧细胞中的IL-6mRNA含量应该不同,因而应检测对侧相应部位末收缩骨骼肌细胞的IL-6mRNA含量作为对照,如果收缩骨骼细胞的IL-6mRNA含量明显高于末收缩骨骼肌细胞的IL-6mRNA含量,则证明上述假说成立。

从第(3)小题的题干表述可知,IL-6的作用是升高血糖,因而它的作用是促进肝细胞中肝糖元的分解,加速骨骼肌对萄葡糖的吸收和利用。

【思路点拨】从题干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与教材基础知识相结合非常关键。

【理综(生物)卷·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201403)word版(解析)】30.(30分)I.(20分)将刚刚离体的神经细胞置于生理盐水中给予适宜剌激,膜两侧出现的电位变化如图甲所示,乙图是突触部分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a表示神经纤维没有受到剌激时的静息电位,此时,由于神经纤维膜主要对有通透性,造成该离子(外流、内流)。

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动作电位。

(2)图甲中bc段Na+进细胞(需要、不需要)能量。

cd段Na+出细胞(需要、不需要)能量。

如果将神经元外Na+浓度降低,则c点高度(不变、增加、降低)。

(3)乙图中①是,其化学本质是,当②与①特异性结合,会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神经冲动。

如果向⑤中注射某种物质后,突触后膜无电位变化,分析可能的原因:

一是

,二是。

II.(10分)麋鹿是一种食草动物,20世纪80年代,我国仅有几十只。

后来科学工作者把这部分麋鹿分成若干个种群,分别在湖北、江苏、北京等地进行放养,使得各地的麋鹿种群均已发展到现在的一定规模。

请回答:

(1)把原来仅有的、圈养在一处的几十只麋鹿分成若干种群,移到不同环境中圈养和放归自然的目的是要获得的种群。

在各麋鹿种群间进行和,有利于提高麋鹿的生存能力,避免了在一个环境中放养造成的现象。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扩大麋鹿种群比扩大东北虎等猫科濒危动物种群更容易,其原因是。

【知识点】H3K2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种群及生态系统。

【答案解析】I.

(1)K+外流 Na+

(2)不需要 需要 降低(3)特异性受体 蛋白质(或糖蛋白) 该物质与①结合阻碍了②与①的结合(或该物质破坏了①的结构) 该物质将②分解

II.

(1)具有不同基因库的种群(或具有遗传差异的种群) 交配(或杂交) 选择(或选育) 因近亲繁殖而导致种群退化(或因近亲繁殖导致生活力下降)

(2)麋鹿的营养级低,食物来源丰富(合理给分)

解析:

I.

(1)静息电位是由于K+从神经细胞膜内外流到膜外,使膜外的阳离子多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的电位,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外的Na+大量内流,使膜内的阳离子多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的电位

(2)图甲中bc段Na+进细胞是通过被动运输实现的,不需要能量,而cd段Na+出细胞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需要能量,如果将神经元外Na+浓度降低,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会降低,则c点高度会降低(3)乙图中①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本质是糖蛋白,②是神经递质,⑤是突触间隙,如果向⑤中注射某种物质后,突触后膜无电位变化,可能的原因有该物质与①结合阻碍了②与①的结合或该物质将②分解。

II.

(1)原来仅有的、圈养在一处的几十只麋鹿只有一个基因库,种群进行近亲繁殖,不利于种群的生存,因而,将它们分成若干种群移到不同环境中放养可获得具有不同基因库的种群,然后进行相互间的杂交选育可提高麋鹿的生存能力。

(2)麋鹿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多,而东北虎处于较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少,不易于扩大。

【思路点拨】根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的传导知识进行解答。

H4体液调节(激素调节)

【理综卷(生物解析)·2014届西藏自治区高三最后一次模拟统一考试(201405)】3.在人和动物体内由特殊腺体和细胞分泌的物质,能起到化学信号的作用。

请根据图分析(图中A代表下丘脑神经细胞,B代表垂体细胞,D代表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分泌的物质作用于B,进而提高机体耗氧率和兴奋性,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B.若A分泌的物质进入血液后,最终调节C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抗利尿激素

C.E作用于B,对应的E细胞末端处发生的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如果A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只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

【知识点】H3H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解析】B解析:

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后,由垂体释放到血液的,B正确;E作用于B,对应的E细胞末端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如果A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

【思路点拨】掌握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过程及二者间的联系。

H5免疫调节及免疫失调

【理综卷(生物解析)·2014届西藏自治区高三最后一次模拟统一考试(201405)】2.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

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

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知识点】H5免疫调节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答案解析】B解析:

CD4是多蛋白,而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可以产生紫色反应,A正确;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胸腺,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骨髓,B错误;红细胞内无核糖体,侵入的HIV无法合成其蛋白质外壳,从而无法增殖,所以红细胞可谓陷阱细胞,C正确;细胞凋亡是正常死亡,期内的物质和结构被降解后被免疫系统清除,D正确。

【思路点拨】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红细胞的结构特点,并能利用题干信息加以利用。

【生物卷(解析)·2015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解析(201408)】23.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免疫细胞才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B.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C.淋巴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D.“甲流”痊愈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甲流”重症者,是因为该血清含有相应的浆细胞

【知识点】H5免疫调节

【答案解析】C解析: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A错误;机体中衰老、病变的细胞可以作为抗原,B错误;受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甲流”痊愈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甲流”重症者,是因为该血清含有相应的抗体,D错误。

【思路点拨】掌握免疫调节的过程,考查考生的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理综卷(生物解析)·2015届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考摸底测试(201408)解析】6.不同的肺炎双球菌具有不同的表面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

菌,一段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并单独培养,提取该大鼠的血清(不含

S型和R型细菌)和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并分别保存,随后的实验最可能出

现的是(▲)。

 A.每一种培养液只能使一种肺炎双球菌失去感染力

 B.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将会产生免疫反应

C.把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免疫反应

D.向大鼠血清中加入上述两种肺炎双球菌,只有一种出现凝集现象

【知识点】H5免疫调节

【答案解析】A解析:

给大鼠同时注射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一段时间后,大鼠体内会产生相应的两种抗体,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由于提取出的该大鼠的血清不含S型和R型细菌,即没有相应抗原,因而它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不会产生免疫反应,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只有抗体,没有抗原也不会出现免疫反应,向大鼠血清中加入上述两种肺炎双球菌,会出现两种凝集现象。

【思路点拨】注意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及抗原与特定的抗体才发生免疫反应。

【理综卷(生物解析)·2014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鹰潭一中高三5月联考(201405)解析】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

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生物体内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

B.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C.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D.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

【答案】【全品答案】

【知识点】H5免疫调节。

【答案解析】C 解析:

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不同的浆细胞培养液产生不同的抗体,它们相混合,由于没有特异性抗原不会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大鼠的血清中有两种沙门氏菌的抗体,因而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后两种细菌都出现凝集现象;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只能产生一种抗体,因此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中没有抗原,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不会有免疫反应发生。

【思路点拨】理解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抗原只与特异性抗体发生名疫反应。

【理综卷·2014届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四次联考(201405)(解析)】1.健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各种疾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下列关于各种疾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B.艾滋病能传给下一代,因此这是一种遗传病

C.禽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后,能诱发人体产生效应T细胞释放出抗体

D.用DNA探针检测肝炎病毒,利用的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知识点】H5免疫调节

【答案解析】D 解析: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属于免疫缺陷病,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艾滋病是传染病不是遗传病;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效应B细胞)不是效应T细胞。

【思路点拨】全面正确理解免疫失调的相关知识。

【【全品原创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关于免疫学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的措施是避免接触到致病原

B.向人体注射甲肝疫苗可预防甲型肝炎

C.器官移植中,只有当供者与受者的HLA大部分一致时,才能进行移植

D.接种卡介苗可预防小儿麻痹症

【答案】【知识点】H5免疫调节及免疫失调

【答案解析】D

解析:

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的,糖丸是预防小儿麻痹症的

【思路点拨】免疫学的主要应该是疫苗、器官移植。

【生物卷·2014届重庆市高三考前模拟试题(201404)word版(解析)】4.不同的肺炎双球菌具有不同的表面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S型和R型两神肺炎双球菌,一段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并单独培养.提取该大鼠的血清(不含S型和R型细菌)和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并分别保存,随后的实验最可能出现的是

A.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将会产生免疫反应

B.把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免疫反应

C.每一种培养液只能使一种肺炎双球菌失去感染力

D.向大鼠血清中加入上述两种肺炎双球菌,只有一种出现凝集现象

【知识点】H5免疫调节

【答案解析】C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