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古诗练习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8996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古诗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小学五年级古诗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小学五年级古诗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小学五年级古诗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小学五年级古诗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古诗练习题.doc

《小学五年级古诗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古诗练习题.doc(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古诗练习题.doc

五年级古诗练习题

(一)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判断题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都是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

2、《回乡偶书》、《咏柳》都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写的。

()

3、《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题临安邸》都是赞美西湖美景的。

()

4、《七步诗》中诗人曹丕用打比方的方法指出曹植对兄弟的迫害。

 (  )

5、《长歌行》这首诗要我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  )

二、填空

1、草长莺飞二月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4、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留清气满乾坤。

7、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死云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唐朝,孟浩然《》中的句,他

和_______齐名,他们是________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

12、________的《石灰吟》中抒发作者立志报国,死而后已的诗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大江东去,浪淘尽”是《》中的诗句,作者是____________。

14、“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句中,被人们引用来赞友谊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春光,其中概括了水乡春天花红水绿这一典型特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杨万里在《小池》中描写新荷出水、蜻蜓停立的姿态,来抒发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思想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游子吟》中,作者用“寸草心”和“三春晖”来作比喻,把母子深情表现得真切感人的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朱熹《观书有感》中以“活水”为喻,告诉我们要想聪明能干就需不断吸取新鲜知识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诗句描写的景色,写出相应的季节。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四、请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五、请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除作者外与之相关的人物。

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六、依照例子,根据情境填写古诗名句。

例:

朋友辞别:

挑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身居外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小书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站在山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同学的毕业册上留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古诗练习

(二)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五年级古诗词知识竞赛测试

(二)

班级姓名

一、我会对。

(10分)

1、,死亦为鬼雄。

《夏日绝句》

2、稻花香里说丰年,。

《西江月》

3、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沙》

4、,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5、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

二、我会选。

(10分)

1、诗人李白人称()。

A、诗仙B、诗圣C、诗囚D、诗鬼

2、堪称“诗中有画、画在有诗”的诗人是()

A、高适B、岑参C、王维D、孟郊

3、“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的作者李清照是()人

A、宋代B、唐代C、清代D、明代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A、汉朝名将霍去病B、汉朝名将李广C、赵国名将廉颇D、三国名将赵云

5、“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出自一首构思巧妙的咏()诗。

A、风B、雨C、雪D、竹

6、唐贾岛在“鸟宿池边树,僧()月下门”这句诗中最终是选了()

A、推B、敲C、扣D、拉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中描写的是()

A、春夜景色B、夏夜景色C、秋夜景色D、冬夜景色

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孟郊《游子吟》,是一首赞美()的诗。

A、父爱B、母爱C、师爱D、友情

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自()的《小池》。

A、杨万里B、苏轼C、贺知章D、陆游

10、以下哪一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易江南》中的名句。

()

A、春风送暖入屠苏B、春风不度玉门关C、春江水暖鸭先知

D、春潮带雨晚来急E、春风又绿江南岸F、春来江水绿如蓝

三、我会判。

(10分)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乃翁”指的是北宋诗人陆游()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写的是深秋时节的景色。

()

3、《敕勒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其中的名句之一。

()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佳节”是指春节()

5、唐白居易《池上》中“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中的“不解”的意思是不

能解决。

()

四、我会连。

(10分)

诗句诗题作者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送送青来。

《江畔独步寻花》朱熹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石灰吟》王安石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观书有感》杜甫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书湖阴先生壁》于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望洞庭》刘禹锡

五、我会填。

(27分)

(一)按提示填。

(10分)

1、()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填颜色)

2、春种()粒粟,秋收()颗子。

(填数词)

3、天(),野(),风吹草低见牛羊。

(填叠词)

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阴学种()。

(填植物)

5、泥融飞(),沙暖睡()。

(填动物)

(二)按诗意填。

(17分=1+2+3+3.3+7.5)

1、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列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作者借对()的吟咏,倾诉了自己忠诚清白,不怕牺牲的精神。

2、唐代诗人()在诗《乐游原》中以一句“()”

表现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和惋惜、极具人生哲理,堪称千古绝唱。

3、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与()的《饮湖上初晴后后雨》都对西湖的美景进行了吟诵,其中因()

这句诗使人们现在还把西湖称作“西子湖”。

4、唐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句诗中一共写了七件事物,请具体写出:

()、()、()、()、()、()、()。

5、古诗中有不少表现友情的诗句,如李白的《》中“,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进一杯酒,

”还有的《》一诗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等,读着这些精美感人的诗句,你最想说的话是。

(限15字以内)

六、我会用。

(联系语境写上恰当的诗句)(6分)

1、芳芳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